153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5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5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5 9
2 解热 作 用 : 蒸 馏 法制 备 的 青蒿 注 射 液 , 百 、 破三 联疫 苗 . 4 用 对 白、 致热 的家 兔有 明显 的解 热作 用 。青 蒿 与 金银 花 组方 , 用蒸馏 法 利 制备 的青 银注 射 液 , 伤 寒 、 伤 寒 甲 、 对 副 乙三联 菌 苗 致 热的 家兔 , 有 比单味 青蒿 注 射液 更 为显 著 的退 热 效果 , 其降 温特 点迅 速而 持 久 , 于 柴胡 和安 痛定 注 射 液 对 照组 。金 银 花与 青蒿 有协 同解 热 优 作用。 25 . 其他 作 用 : 免疫 作 用 ( 小 鼠足 垫试 验 、 巴 细胞 转化 试验 、 用 淋 兔 疫特 异 玫 瑰花 试 验 和溶 血 空 斑 试 验 等 4项 免 疫 指标 观 察青 蒿 素 的免 疫 作 用 , 发现 青 蒿 素 对 体 液 免疫 有 明 显 的抑 制作 用 , 细 胞 对 免疫 有促 进作 用 ,可 能 具 有免 疫 调 节作 ) ;对 心 血管 系统 的作 用 ( 心灌 注 表 明 , 蒿 素 可减 慢 心 率 , 制 心肌 收 缩力 , 兔 青 抑 降低 冠 脉 流量 )青蒿 琥 酯能 显 著缩 短小 鼠戊 巴 比妥 睡 眼时 间 。 蒿索对 实 ; 青 验性 矽肺 有 明显疗 效 。蒿 甲醚对 小 鼠有 辐射 防护 作用 。 3 化 学成 分 据研 究 , 蒿 中含 有 多 种 倍 半萜 内酯 , 青蒿 素 为抗 疟 主 要 青 如 活性 成 分 , 外 , 有青 蒿酸 等 ; 外 还 含 有黄 酮 类 化合 物 , 槲 此 还 另 如 皮 素 、 国蓟 醇 等 ; 中 此外 还 含 有 香 豆 素类 、 挥发 油 类 等成 分 , 蒿 青 中所 含 的活性 成 分是青 蒿 药 理作 用 的基 础 。 综上 所 述 , 只有对 青蒿 做 出精 确 的 真伪 优 劣 鉴 别 , 才可 以根 据其 所含 的化 学成 分 来 发挥 所需 的 临床 活性 。 参考 文献 f 孙艳 艳 主编 . 1 1 中药鉴 定 学『 . M】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0 ,. 2 56 0 『侯 佳 玉 主编 . 2 1 中药 药理 学『 】 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o ,. M. 中 2 55 O 『 杜 方麓 主编 . 3 1 中药化 学【 . M] 中国 中 医药 出版 社, 0 ,. 2 66 0

1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与医学技术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发生特点。

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从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

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服用中药制剂等。

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身体的器官与系统以及皮肤遭到损害。

结论: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督控制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90-01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

因此,本文将从药物不良反应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针对125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性有65例,女性有60例。

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对抗菌药物、神经系统药品、中药注射剂、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药以及消化系统的药品存在不良反应。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有效分类,并从患者的年龄、病情、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的分析,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如下图所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六点:一是呼吸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5例,比如说,呼吸困难、哮喘、咽喉不适、咳嗽等;二是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4例,比如说,头痛、躁动、失眠以及头晕等;三是患者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6例,比如说,皮炎、全身或者局部的皮疹、荨麻疹等;四是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0例,比方说,胃痛、腹痛、恶心、腹泻以及呕吐等;五是免疫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例,比如说,寒战、药物热、过敏性的休克等;六是循环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0例,比方说,血压异常、心悸、气紧以及心律失常等。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共五则)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共五则)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共五则)第一篇: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2008年1-9月,我县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915例,百万人口报告数为3347例。

其中新的一般95例,严重不良反应32例,新的严重的9例。

患者的年龄分布从5月~85岁;男性患者占56.9%,女性患者占43.1%;药店上报了373例,占19.4%,医疗机构占80.2%,生产企业报告11例,占0.6%;从给药途径来看,口服给药占48.9%,静脉给药占47.6%,肌内注射占1.72%,外用占2.82%;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adr最多,占42.9%,中药制剂次之,占19.5%;片剂551例,占28.8%,注射剂(包括粉针剂)945例,占49.3%,胶囊剂297,占15.5%;药品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

从年龄分布来看,31-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共发生449例,占报告总数的23.4%;比例分别为:60以上200例,占报告总数的10.4%;51-60岁243例,占报告总数的12.7%;41-50岁311例,占报告总数的16.2%;21-30岁315例,占报告总数的16.4%;11-20岁172例,占报告总数的9.0%;10岁以下225例,占报告总数的11.7%。

从上报途径看,与去年同期相比,药品生产企业上报数量有所提高,使用单位上报所占比例有大幅度提升。

但在发达国家,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应占到总报告量的80%~90%,从我县的报告来看,药品生产企业还应该加强认识,继续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数的51.05%,涉及药品品种112种,占总数的32%,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造成的。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临床使用抗菌药品的剂量增大,使用指征被放宽,相对忽略了药品的其他药理作用,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因此,临床必需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品,减少或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等情况出现。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院2017年共收集上报326例ADR,较2016年的382例减少了56例。

现就2017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年龄例数百分比 0 03% 0.31%第一章绪论1 • 1资料来源报告人包括医生和药师,其中医生上报122份,占37.42%;药师上报204 份,占62.58%o ADR 报告来自全院18个科室,323例住院患者,3例门诊患者。

详见表lo表1 2014年ADR 上报科室排序科室例数(例)构成比外三病区 62 19% 内一病区 63 19.1% 内二病区 13 3% 内四病区 60 18.97% 内三病区 12 2.9% 临床药学室 10 2.7% 外一病区 67 20.13% 儿科病区8 24% 中医二病区(肛肠)7 2.39% 中医一病区 7 2.39% 外四病区 5 2.21% 中医二病区(康复)5 2.21% ICU 综合组6 2.24% 妇产科病区 1 03% 住院药房 1 0.3% 门诊急诊科 2 0.32% 外二病区 3 0.33% 门诊四药房1 0.3% 合计326100%1.2发生ADR 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报告的326例ADR 中,男173例,女153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95岁, 情况详见表2。

表2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小于1岁 1-4岁5-14 岁15詔4岁10 3.06%45-64 岁12738.9% 65岁及苴以上18757.3%总计326100%1.3 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叫①用药与反应出现的时间顺序是否合理;②以往是否有该药反应的报道;③发生反应后撤药的结果;④反应症状消除后再次用药出现的惜况;⑤有否其它原因或混朵因素。

具体内容如下:肯定、很可能、可能、待评价、无法评价。

2018—2020年某院3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8—2020年某院3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8—2020年某院3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2018—2020年某院3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引言: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和分析,有助于促进药物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文以某医院2018年至2020年的3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基础,对报告中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以期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及其发生率根据对3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整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

统计结果显示,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药物过敏反应(占37%),其次是药物毒性反应(占25%),再次是药物代谢异常(占20%),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18%。

其中,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药物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异常、中毒性皮疹等;药物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药代动力学参数异常等。

二、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药物属性:某些药物本身具有较高的毒性,容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另外,药物的代谢、药动学等特点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2. 用药方式:患者存在错误的用药方式或不规范用药,例如剂量错误、给药途径不当等;3. 患者因素:个体差异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敏感度不同,也可能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4.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同时应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5. 用药环境:手术室、病房等药物使用环境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某院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改善措施,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1. 完善药品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每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2.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针对临床医生、护士和药师等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药品知识培训,加强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3.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避免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或敏感;4. 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监测:特别是在多药联合使用时,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5. 提高用药环境质量:在临床使用药物的环境中,加强消毒、通风等措施,提高用药环境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2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

结果在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40~50岁为最多,占到32%;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达到80%;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达到60%;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30%;20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4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

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标签: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在药理学中,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

在物质使用中,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为了全面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12月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共计200份,年龄1~90岁。

药物不良反应在性别和年龄上,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

1.2方法取自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上报的ADR200例报告。

按照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程度、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种类、剂型、ADR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 ADR程度分级我院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新型严重的,新型一般的,严重的,一般的),严重的不良反应10例(5%),相对而言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仍是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

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0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0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

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何春玲【摘要】目的:分析南宁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153例ADR中,以静脉给药产生ADR比例最高(73.86%),涉及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62.74%),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59.48%).结论: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0(010)010【总页数】2页(P938-939)【关键词】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作者】何春玲【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医院药剂科,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004年3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出台后,我院建立了由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共同组成的 ADR监测小组,对全院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

现就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53例ADR有效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呈报的院内ADR报告153份。

1.2 方法将所收集的ADR报告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的方法,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 ADR的药品种类、ADR的临床表现及ADR的转归等进行分析。

2 结果2.1 性别与年龄153例药物ADR报告中,男65例,女88例。

患者年龄9个月~78岁。

各组年龄ADR的发生率不同,其中≤10岁36例,占23.53%;11岁~59岁27例,占17.65%;60岁以上90例,占58.82%,所占比例最高。

153 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153 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153 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吴杰;梁英姿【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09(15)1【摘要】Objective To comprehe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occuring order-lin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drug safety. Methods from 2006 to 2007, the hospital reported 153 cases of ADR reports to b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anti-infective drugs, anticancer drug and mainl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intravenou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mainly involved organ and systems and accessories for skin damage, followed by damage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conclusions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avoid o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医院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ADR的规律及特点.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中药制剂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ADR的规律及特点,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对患者及医疗部门都有积极影响.【总页数】4页(P73-76)【作者】吴杰;梁英姿【作者单位】528216,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医院药剂科;528216,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1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J], 朱丽莎;杨思芸;屈马静2.1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宋玲3.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J], 何春玲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53例分析 [J], 邹家龙5.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J], 关卫文;张国立;刘伟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 o d 】 A v r e d u e c i n :n l s S o a i n l d u s :o io i g Ky w rs d e s r g r a t o s A a y i f r t o a r g u e M n t r n
随着临床用药品种 的 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 的 1 资料与方法 增 加 ,药 品不 良反应 ( D ) A R 发生 的几 率也越来越 高 。 根据 我院 2 0  ̄2 0 年上报 的 1 3 A R 06 07 5 例 D 报告 , 为保 障患者 的用药 安全 ,我 国已于 2 0 0 4年 3 1 按患者性别 、年龄 、A R 别及 A R 月 5日 D类 D 临床表现等进行
P a m c O n a o pit ] o N n a i t i t o h r a  ̄ a z o H s a f a h i b s r c fFo h n Fo h H 5 8 1 C i a sa, sa 22  ̄ hn
【 b t a t O j c i e T o p e e d a v r e d u e c i n (D ) o c r n r e — A s r c 】 b e t v o c m r h n d e s r g r a t o s A R c u i g o d r
【 关键 词 】 药品不 良反 应; 合理用 药分析 ; 测 监
加 强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 ,掌握
其 AR D 的规律及特点 ,可避 免或减少 A R的发生 ,对患者及 医疗部 门都有积极 影响。 D
An ys t derI n ss nd ti ui aI e he or e a di i s ng shi g ea re n f tu of 5 ca es R dv se 1 3 s O a er dr r c o ug ea ti ns
M t o s fo 0 6t 0 7 t eh s t lrp r e 5 a e fAR r p r s t es a i t c l e h d r m 2 0 o 2 0 , h o pi a e o t d 1 3 c s s o D e o t o b t t s i a
法 对 2 0 ~2 0 年 医院上报的 1 例 A R 06 07 3 D 报告进行 统计 和分析 总结 A R的规律及特点 。结果 5 D 发生 不良反应 的药品以抗感 染药物 、抗肿瘤 药、中药制剂为主;发 生不 良反应 的给 药途径 以静脉 滴注为主,
累及 器官 /系统主要 为皮肤及 附件损 害,其次是消化 系统损 害。结论
l n s n t e h r c e i t c , n r e t p o i e a i f r 1 n c l r s f t . i es a d h c a a t r i s i o d r o r v d a b s o C i i a d ug a e y s S
a a y i . e ul s h o c r e c o a v r e r g e c i n t a t - n e t v d u , n l s S R s t T e c u r n e f d e s d u r a t o s o n i i f c i e r gs a t c n e d u a d m i l o T a i i n l h n s M di i e: o c r e c o d e s d u n i a c r r g n a n y f r d t o a C i e e e c n curn e favr e rg r a t o s o n r v n u o t o d i s r t o a n y n ol e r a n s s e a d e c i n t i t a e o s r u e f a m ni t a i n m i l i v v d o g n a d y t ms n a c s o i s o s i d m g , f l o d y a a e o h d g s i e y t m o c us o s c e s r e f r k n a a e o l we b d m g t t e i e t v s s e .c n l i n S r n t e h o i o n f a v r e r g r a t o s t v i r r d c h i c d n e o t e g h n t e m n t ti g o d e s d u e c i n , o a o d o e u e t e n i e c f A R i o d r t r v d r f r n e f r c i i a r t o a d u s . D , n r e o p o i e e e e c o l n c l a i n l r g u e
国际医 药卫生 导报 2 0 年 第 1 卷 第 1 09 5 期
I MHGN,J n a y2 0 。V 1 5 N . a u r 0 9 o. o1 1
13 药 品不 良反 应 的特 点 分 析 例 5
吴杰 梁英 姿
【 摘要 】 目的 了解我 院药品不 良反应 (D ) A R 发生 的规律及 特点,为- 床安全 用药提 供依据 。方 】 岳
a d t d a c r ti n a mi it a o i h C ni n o a v n e a o aI d f s r tin n t e I C l i
U J e, T NG Y n — i D pa m nt o Y L A i g z . e rt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