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课件 第三单元 单元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单元整合课件4

一、整体把握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俄国、埃及、日本和中国的改 革 1.四国改革的共同背景 (1)外部危机:19世纪以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列强 加紧了在全球的侵略和扩张。这样,亚非拉大多数尚处于农业文明 阶段的落后国家,一方面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武力侵略、沦为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受到先进工业文明的冲击。 (2)内部危机:外部的危机激化了各国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腐朽 落后的制度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威胁着统治者的统治。如俄国 的农奴制、埃及马木路克的黑暗统治和包税制、日本幕府统治的 危机还有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等。
二、怎样理解世界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指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核心)、思想上开明化。 2.近代化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等。 (2)通过资本文义性质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等。 (3)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等。 (4)通过民族解放的道路,如美国、拉美各国等。 3.对不同道路的理解 (1)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因素是本国具体国情。国情各异,选择的 道路自然不同。 (2)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的选 择,和谐共存。 (3)不同道路之间无)经济上:都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发展机器工业,或者为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如埃及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化工厂;日本 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中国维新变法也采取了许多 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等。 (2)政治上:大都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体制。如俄国的司法改革 与地方自治;日本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中国允许官民上 书言事等。 (3)思想文化上:相应地提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如日本的文明开 化和中国的维新思潮。
3.四国改革的结局和影响 欧洲的俄国、非洲的埃及、亚洲的日本和中国的改革由于国情 等的差异而各有不同的结局。 (1)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 俄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2)埃及的阿里改革一度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逐渐 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但最终因自身的局限及外国的干 涉而失败。 (3)日本的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实现了近代化。 (4)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体现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既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学习小结同步练习岳麓版选修11.梭伦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矛盾: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
由于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至公元前7世纪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阶级基础:公元前8世纪以来,雅典奴隶制工商业得到发展。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他们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梭伦就是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
(3)梭伦临危受命: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分析(1)经济措施: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竖立的记债碑被统统拔掉,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
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
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
②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这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2)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
此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
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虽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是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机构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件:单元整合提升3

(3)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 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新贵族 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大量地产,用于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对英国社 会经济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4)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 ①加尔文教与尼德兰革命: 加尔文鼓励人们鄙视懒惰与保守, 鼓励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坚持不懈,获取最后成功。所有 这些,实际上都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 加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形式也带有民主化的色彩,为新兴资产阶 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所以,加尔文教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 的旗帜。
单元整合提升
1.对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实质的理解 (1)从其发动背景看,14、15 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日 益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 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从其过程看,它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义的发展。 因此,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 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3.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 16~18 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 策。 它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 以便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 增强本国的实力。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在经济上的反映,它的出 现往往与专制制度的加强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内容包括:第一, 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第二,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 是贵金属如金银等。它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物,就得通 过贸易来取得。第三,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 进口。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气候,提供 了广阔的前景。
2.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1)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波及原来是天主教统治下的欧洲广大 地区,尽管这些改革的动机、方式与目的不尽一致,但都对欧洲 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2)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新教的传播 ①宗教改革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 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Word版含解析

单元学习总结(三)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改革——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移植西方文明;俄罗斯帝国崛起1.宗教改革的必定性(1)中世纪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14、15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渐渐产生、进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应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阻碍国家的统一,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展,这成为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缘由。
(2)天主教会的腐败、搜刮以及对社会进步人士、异教徒的迫害,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天主教会已经成为欧洲社会进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3)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为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供应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
2.宗教改革首先爆发于德意志的缘由(1)中世纪的德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只对宗教虔诚,缺乏民族意识。
皇帝要应付抗命不从的诸侯,不得不与教廷结盟,利用教权的帮忙来迫使诸侯就范。
割据一方的诸侯为维护自身利益则需要借教皇支持以对抗皇帝,或者拥护皇帝来应付教皇。
这种政治上的割据局面便于罗马教廷的把握和搜刮,因此德国有了“教皇的奶牛”之称。
16世纪初,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王权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头形成,极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把握和掠夺。
于是,教皇便把经济损失转嫁到德国,进行变本加利的掠夺和敲诈。
(2)罗马教廷还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局面,教廷通过把握德意志教会把握了德意志的政治和经济。
(3)15世纪末,德国开头消灭资本主义萌芽,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外交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
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目录课件PPT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略)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略)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单元小结与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五) 模块综合测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第1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不同点
性质
阶级基础 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封建化的改革
特点
贯穿“中庸”原则,具有 消灭了专横的豪族,改
不彻底性
革比较彻底
栏目导航
是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 是由于国内政局动荡,
不同点 推动因素 物,也是小国寡民这一城 改革派学习唐朝先进文
邦体制的产物
化的结果
栏目导航
开辟了雅典的民主政治道 使日本实现了社会转
不同点 结果 路,是奴隶制下的奴隶主 型,由奴隶社会飞跃到
民主
封建社会
①都是古代世界史上著名的改革
相同点 ②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动荡局面
③都取得了成功
栏目导航
[即时演练]
1.公元前 6-前 5 世纪的雅典改革与公元 7 世纪的日本改革的共同
点是( )
A.向先进邻国学习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逐步确立民主政治 D.打击了氏族贵族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3.改革由于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 改革家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谋略。
4.历史上有成功的改革,值得我们推崇和表彰;历史上也有失败的 改革,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对改革者及其行为进行贬损。无论成败,历史 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汲取。
栏目导航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单元小结与测评
栏目导航
主题时空 线 索串联
栏目导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目导航
A.平民 B.梭伦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 遣唐使 E.大化改新
[自我填充]
栏目导航
主题发展 历程纵览
栏目导航
一、梭伦改革和大化改新的异同
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三专题小结与测评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专题研究法
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 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历史 意义和影响。
PART 03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选择题答题技巧
审清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 干中的时间、地点、人
物等关键信息。
分析选项
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 析,找出与题干信息相
符合的选项。
排除干扰项
排除与题干信息明显不 符或存在逻辑错误的选
。
论述题写作规范
明确主题
确定论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避免偏离主题。
列举论据
列举与主题相关的历史事实、 事件、人物等论据,支持主题 观点。
分析论证
对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和论证 ,说明其与主题的关系和重要 性。
得出结论
根据论述的内容和论据的分析 ,得出合理的结论,呼应主题
。
PART 04
学生自测与互评
。
文化思想发展
各个时期的文化思想也随着政治 、经济的变化而发展,如封建社 会的儒家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马克
思主义等。
学习方法指导
归纳比较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 异同点,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
认识。
图表法
利用图表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人物 关系等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理解 和记忆。
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
教师在点评时还可以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 考问题,拓展思路;或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 识和提高能力。
PART 05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 岳麓版选修2

(2)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
限制,是终身制。而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 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3) 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王后)无实权,而民主共和制 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
3.形成的历史因素
(1)英国议会历史特别悠久,且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
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同王权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斗 争的胜利;议会权力增长形成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 (2)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殖民地一独立就建立了典型 的资产阶级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
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实现民主
自由的远见卓识。
[例2]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
( )
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 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
[解析]
B、C两项可排除,法国1875年的共和制、德国
[例1]
(2012·海南高考)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
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
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 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证了政策的一致性 ( )
2.含义
代议制度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是间接民主的形式。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普选。普 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其普及与完善与否是衡量是否符 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代议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议 会主权形式,主要以英国为典型;另一种是人民主权形式, 主要以美国为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单 元
单 元 小 结
核心考点归纳
阶段质量检测
一、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披着宗教外衣的原因
(1)由于天主教是当时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又是封 建统治的精神工具,这就使所有的世俗封建统治也都带有强 烈的宗教神学的特点。因此,欲反对世俗的专制王权,必须 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即披上宗教外衣。 (2)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资产阶 级也不例外,他们当时力量较弱,再加上“中世纪的历史只 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所以从13世纪 至17世纪,几乎所有的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都采用
点击下列图片进入 阶段质量检测
D.挑战教会权威
解析: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而得救。 答案:D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改革
项目 起因 领导 主张
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
适应资产阶级要求 英王与罗马教廷矛盾激化 以加尔文为代表的 宗教领袖 化宗教仪式 主性质的教会 英国国王
解析:三场宗教改革的影响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三场 宗教改革都否定了作为欧洲最大封建主和精神堡垒的天 主教会的权威,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各国封建势力,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某些障碍。但加尔文宗教改革
后禁止信仰其他宗教,并且建立的是共和式的长老制度,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形式。至18世纪资产阶级强大后,他们才抛弃
了宗教外衣,直接开展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运动。
1.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
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 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 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
反对教皇权威,简 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基
本教义和仪式 会 建立了带有一定民 建立了以英王为首的国教
结果
2.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 响是 ( )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发展
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④都有利于
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C.①②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