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全.doc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手术室必须按规定更换衣服、口罩、帽子、拖鞋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有化脓性感染及患皮肤病者不得进入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须戴双层口罩。
3.参观手术必须进手术间者,按规定换手术衣、裤,并在固定的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便更换手术间。
特殊感染手术手术间外挂“隔离牌”,并谢绝参观。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5.各种无菌物品定点、定位放置。
定期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灭菌效果,双层包布的灭菌包在25℃条件下,保存7天,过期重新灭菌。
6.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使未污染也只能24小时内使用,晨起后由夜班护士负责收回重新灭菌。
7.干法保存的持物钳4小时更换;打开包装的干棉球、棉签、纱布等24小时内更换。
浸泡器械的容器、盛放消毒液的缸罐,每周灭菌两次,并根据情况更换消毒液。
8.无菌冲洗溶液,一经启封,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只能24小时内使用,过期应重新更换。
9.一次性耗材使用前,严格检查合格证、有效期、包装等,更换批号或生产厂家时必须进行细菌培养,合格方能使用。
10.每月要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灭菌物品等进行生物监测,结果要符合要求,并记录存档。
1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特殊感染手术,应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消毒常规进行处理。
12.医疗废物按要求存放,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利物品放在锐器盒内统一焚烧。
医疗废物的运送焚烧要有严格的交接手续,交接人员双方签字。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全.doc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手术室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级人员职责,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规范结合医院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需制定并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制度,并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专人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评价、资料整理与储存和相关信息上报工作。
三、专人负责手术无菌物品的管理与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四、工作人员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着装符合规范要求。
严格控制与管理手术参观人员。
五、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三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
六、按手术切口类别安排Ⅰ类、Ⅱ类、Ⅲ类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安排在感染手术间。
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洗一灭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经高温高压的物品须采用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灭菌器灭菌。
七、手术体位垫(体位支架)规范管理,保证患者一用一洗一消毒,存放在指定的清洁、干燥、通风的地点,避免手术患者交叉感染。
八、规范使用无菌物品。
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九、手术室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每日手术前后,接台手术之间进行湿式擦拭、清扫。
每周1次彻底卫生清扫,各区域使用的扫帚、拖把、抹布严格按区域分开。
十、术后器械应按规定流程、路线送往消毒供应中心装置。
术后敷料放于指定地点,按规定处理。
手术废弃物处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锐器弃于锐器桶,封闭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十一、每月对手术室空气、技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并记录。
发现问题,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
定期做效果评价,并有记录。
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制度一、手术室的布局合理,区与区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
手术间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等,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成立手术感染监控小组,建立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负责对本科室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与感染发生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消毒
1.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2.墙壁、天花板保持光洁无尘、无污染,地面湿式清扫,如被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及时处理,手术间、办公室、治疗室、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须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备用。
3.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所有台面进行彻底的湿式清扫,随即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不少于30分钟,如有污染随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局部处理。
二、用品消毒
1.室内物体表面每日2次用清洁抹布擦拭,每周3次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2.氧气液化瓶及管路、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呼吸机、麻醉机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
3.灭菌物品一经打开后不能待下次使用,无菌储槽内物品一经打开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接送病人推车应根据区域使用,不得交叉使用,推车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处理。
5.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三、其他控制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前必须戴好无菌帽子遮盖全部头发,衣服要遮盖全身皮肤,戴无菌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室内要减少活动,避免大声说话、交谈、打喷嚏等。
3.手术前后认真正确洗手,刷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
4.手术间控制人员流动,不允许由污染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手术时不应开启通向走廊的门户,限制手术台上翻动病人,确需翻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带菌漂浮物沉降于无菌手术区。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HR的春天里知识旗舰店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 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2.严格划分限制区、非限制区。
手术间布局合理,天花板、地面、墙壁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
区域间标志明确。
3.术前做传染病筛查,有传染病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情况。
非感染手术与感染手术应严格区分,分别安排在一般手术间或隔离手术间。
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特殊感染(绿脓杆菌、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的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经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常规的清洗灭菌处理,方可再次使用。
使用过的一次性敷料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4. 手术室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时,不准进入手术间。
5. 严格限制参观人数,根据手术大小合理安排,参观者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出入。
6. 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
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
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7. 凡是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用过的器械,按消毒—清洗—消毒原则处理后备用。
8. 手术室对手术患者做好详细登记,按月上报各类切口手术数,如有切口感染协同相关科室及感染管理科调查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是指为了保证手术室内环境的卫生和手术过程的无菌化,对手术室内的设备、物品、人员等进行消毒、隔离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术室内设备和物品的消毒:手术室内的各种设备、器械和物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消毒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消毒(如高温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和化学消毒(如酒精、过氧化氢等消毒液的使用)。
2. 医护人员的消毒和隔离: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需要进行适当的身体清洁和消毒处理,如洗手、更换洁净风衣,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等。
同时,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需要遵守相应的隔离规范,尽量减少与手术室外部环境的接触,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空气净化和通风系统:手术室内需要安装适当的空气净化和通风系统,并严格控制室内的空气质量,确保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流通。
这可以通过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设备来实现。
4. 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各项消毒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同时,对手术室内各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验。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它是手术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严格执行和监督。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篇)

2024年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入室人员的管理(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衣、帽、裤、鞋,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
(2)入室人员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圆顶帽、戴口罩。
(3)工作人员每年一次体检,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及穿脚套。
(5)进入手术室的推车轮须经消毒后进入半限制区。
(6)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帽、裤、鞋。
参观制度(1)非本室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遵照上述规定执行,实习人员须由带教老师带领,不得单独进入手术室。
(3)参观人员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同意后,更换衣、帽裤、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外,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彻底清洁消毒手术室。
(5)专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试,每日一次。
2024年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操作的日益复杂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在2024年将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
该制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隔离措施将更加科学合理。
根据手术室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将采取不同的隔离方式,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洁净且安全。
例如,将加强手术室内的气流控制,将手术台和医疗设备与外界隔离开来,减少外界微生物的侵入。
同时,手术室内不同区域之间也将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污染交叉。
其次,消毒措施将更加严格细致。
在2024年,将推广和应用更高效的消毒技术和设备。
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对手术室内空气和物体进行全面的消毒,确保手术室内无细菌和病毒存在。
此外,还将加强手术器械的消毒流程,确保每一个手术器械在使用前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三,人员管理将更加规范和严格。
手术室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等,将接受更加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他们将被要求严格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且进行持续的职业培训。
医院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应洗手更换衣裤、口罩、帽子,不戴手饰,不染指甲。
2、手术者双手按常规清洁消毒。
3、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4、参观者按手术室工作人员要求着装。
5、严禁呼吸道感染,疖肿,手部破溃的医务人员参与手术和进入手术室。
6、洁污交替地采用分隔换鞋。
7、洗手刷一用一灭菌。
二、室内消毒隔离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2、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分室,如果不得不同室进行,应先行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每台手术结束后即时整理,清洁手术床和物品,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3、手术室地面每天湿式清扫2次,血渍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处理,桌椅、幻影灯等每天擦抹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
4、拖鞋每天清洗消毒一次,卫生间清洁无味。
5、手术间每日臭氧消毒三次,每次1小时,每季度做空气监测。
6、接送病人车每天消毒擦抹,隔离病人使用后即时消毒。
7、手术污物放于指定处,不随便乱丢。
三、麻醉用器消毒1、麻醉机及相关设备表面保洁,所有设备每使用后必须进行常规清洗,消毒或灭菌。
2、储气袋、螺旋管、鼻导管、面罩、连接物等,每次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2000mg/L消毒浸泡消毒、作用60分钟,冲洗后烘干,存入清洁器械柜内备用。
喉镜用75%酒精消毒,使用时采用一次性隔离套。
3、凡呼吸道感染者使用麻醉机应加细菌过滤器,使用后立即进行高水平消毒。
4、麻醉机使用药液一位病人使用未用完应废弃不再使用。
5、吸痰管一人一用一灭菌,接头预处理后高压消毒。
雾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
6、麻醉机、手推车、加温器、换气机监护仪等物表每天擦抹消毒。
若被污染及时消毒处理。
7、二氧化碳吸入剂苏打石灰,不再有化学溶性时应及时更换,废弃的放置指定地方,容器在使用前用清洁剂浸泡后用水冲洗、晾干、放回麻醉机。
四、医疗器械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灭菌管理1、所有手术器械、用品、材料等均要首选高压灭菌,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
2.设门关、鞋关、更衣关,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衣、裤、帽、一次性口罩、专用拖鞋。
外出时必须换外出衣和鞋。
3.患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
严格执行手术参观规定的限距、限地、限时、限人,参观人员不可任意进入其他手术间和无菌储物间。
4.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消毒常规。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遵守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5.手术间内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手术间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晨用消毒液擦试。
每台手术后手术间清扫、消毒液拖地。
每周手术间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手术室专用鞋一用一清洁消毒。
手术平车严格内外交换,接送特殊感染病人的平车用后应立即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洗手池每日清洁消毒,使用液体皂或抗菌洗手液;使用灭菌毛刷和毛巾;洗手液、手消毒剂的盛装防止二次污染;消毒液要有“三证”和卫生部批件。
7.对诊疗物品的要求: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应拆除外包装;设备表面消毒处理;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转运到供应室处理的物品要防止洒漏污染。
8.对灭菌物品的要求:所有高压灭菌物品均用3M指示胶带封口。
包内放132指示卡。
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有效期为七天;纸塑包装根据说明书使用。
9.手术室内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待用敷料包、器械包使用前应做质量检查,不使用松包、散包、湿包、超重包和超体积包、无消毒标识包和过期包。
10.各手术间物品应配置齐全,放置部位应相对固定,避免各手术间物品混合使用。
IL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保管定期消毒和更换;尽量减少使用浸泡消毒的器械。
12.层流洁净手术室属于I类环境,空气洁净采用层流通风,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ll/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中医医院手术室规章制度2017年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手术室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级人员职责,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规范结合医院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需制定并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制度,并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专人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评价、资料整理与储存和相关信息上报工作。
三、专人负责手术无菌物品的管理与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四、工作人员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着装符合规范要求。
严格控制与管理手术参观人员。
五、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三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
六、按手术切口类别安排Ⅰ类、Ⅱ类、Ⅲ类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安排在感染手术间。
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洗一灭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经高温高压的物品须采用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灭菌器灭菌。
七、手术体位垫(体位支架)规范管理,保证患者一用一洗一消毒,存放在指定的清洁、干燥、通风的地点,避免手术患者交叉感染。
八、规范使用无菌物品。
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九、手术室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每日手术前后,接台手术之间进行湿式擦拭、清扫。
每周1次彻底卫生清扫,各区域使用的扫帚、拖把、抹布严格按区域分开。
十、术后器械应按规定流程、路线送往消毒供应中心装置。
术后敷料放于指定地点,按规定处理。
手术废弃物处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锐器弃于锐器桶,封闭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十一、每月对手术室空气、技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并记录。
发现问题,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
定期做效果评价,并有记录。
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制度一、手术室的布局合理,区与区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
手术间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等,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成立手术感染监控小组,建立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负责对本科室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与感染发生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
发现违反操作规范或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四、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要消毒,当天手术全部完成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五、环境、物品的微生物监测,对外科手术消毒后的效果、空气消毒后的含菌量、物体表面的带菌量等情况进行监测,每月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如对某一情况进行目标检测时,可随时采样。
六、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洁、消毒或灭菌工作后检测合格方可放入手术间内使用。
七、医务人员按职业卫生防护规范操作,必要时要用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八、手术废弃物品应分类收集,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九、流动水洗手,开关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十、接送患者平车,手术室内外对接,室内用车不得到室外,隔离患者有专用车。
在非限制区与半限制区交界处交换平车,平车用后清洁车轮。
隔离用车有标记,使用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擦拭。
十一、所有医疗器械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再送检修。
十二、清除污染前后的器械容器和运送工具,必须严格区分,并有明显标志。
容器和运送工具应每日清洗消毒,遇意外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
十三、麻醉器具每日清洗消毒,接触患者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无菌物品、消毒后物品干燥存放,橱柜内壁保持清洁、干燥。
十四、手术器械一用一灭菌,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
十五、灭菌后物品、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每月监测一次,结果保存备查。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正确准备皮肤1、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应宣教皮肤准备方法:病人术前晚上应采用抗菌沐浴液进行沐浴、浸浴或擦浴、清洁皮肤并更换干净病员服。
2、备皮尽可能不除毛发,如需除毛发应在术前短时间内进行,选择不损伤皮肤的备皮方法,如剪刀或电动备皮器。
3、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手术室护士使用抗生素前必须认真查看医嘱,核对抗生素皮试结果,做好“三查七对”。
2、手术室护士根据医嘱严格把握抗生素给药时机和给药途径,并准确记录,术前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0.5—2h之内输注;肢体手术在止血带使用前输注抗生素。
3、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手术室护士有责任提醒医生术中给予第二剂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
4、抗生素在配置及输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输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报告麻醉师及手术医生,积极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三、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1、监测体温:手术室护士应对病人进行体温监测,维持体温在36℃以上。
术前和手术超过2h应有体温记录。
2、保持温暖的环境:随时注意调节室温,维持室温在22—25℃。
3、保暖:可采用盖被覆盖,充气式保温毯、电热毯等措施对病人进行保暖。
4、输注液加温:使用温箱等加温设备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加温至37℃,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5、冲洗液加温:需体腔冲洗时使用温箱将冲洗液加温至37℃左右,可避免术中体温下降。
四、有效控制血糖1、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注意筛查糖尿病手术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2、巡回护士须配合麻醉师对糖尿病手术患者进行血糖有效监测和控制。
3、监测时间一般为手术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后3h并记录。
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规定一、无菌物品应放在洁净区域内,应专室、专人、专用管理,非工作人员不允许随便出入。
二、无菌物品存放间,应有各种灭菌方法的前后效果对比标示。
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存放于干燥、无尘、通风良好的货架货柜橱内。
三、无菌物品存放间温度低于24度,相对湿度69%,机械通风换气4—10次。
无菌柜应距地面20—25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
四、湿包、落地包、已拆封但未使用的无菌包均应重新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五、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每月对所有无菌物品随机抽查、监测。
并将监测结果登记存档。
六、无菌物品存放间每日工作完后,整理环境卫生,放置处理,空气消毒净化1小时。
七、非工作人员不允许进入无菌物品发放间拿取无菌物品。
八、已打开的无菌包,如手术衣包,应按无菌操作包好,并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可保留8—12小时。
局麻药瓶注明开启时间,保留24小时。
九、已铺置未用的无菌车、无菌盘保留时间为4小时,4小时后重新灭菌。
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规定一、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制度1、一次性物品储存间温湿度符合要求,专人管理,有清洁与消毒措施,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2、一次性产品要去除外包装方可放入一次性物品库房储存。
3、储物架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
4、分类放置,放于离地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处。
5、一次性无菌物品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二、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制度1、合格的无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过期物品一律不能使用。
2、一次性无菌物品一人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3、使用时应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4、无菌物品掉落在地,或误入不洁之处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三、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处理制度1、一次性锐器使用后不应与其他废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盒中。
2、其他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用黄色垃圾袋盛装,3/4满后密闭运送。
手术室环境卫生清洁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卫生工作均应采用湿式清扫。
清洁人员根据暴露风险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二、根据环境感染的危险度和污染的病原体选取使用合法、有效的不同的消毒剂。
二、手术前用清洁湿抹布擦拭手术间壁柜、无影灯、器械车、手术床、高频电刀等表面1次,术毕用含氯消毒液再彻底擦拭1次,并清除污液、敷料和杂物,然后用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
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片配置,含有效氯1000mg/L)清洁限制区走廊2次。
四、每日用消毒液清洗隔离鞋,每周擦拭鞋柜,每天更换外出服各1次。
五、每周对手术间的四壁、门、窗等及室内各用物进行大清扫,并用消毒液擦拭墙面及其他物品表面。
六、接送患者采用交换车,每天清洁并更换被服。
接送病人的平车每日擦拭消毒,车轮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一人一换。
七、所有进入限制区的物品、设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入内。
八、若为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空调系统低速运行状态下进行,并定期进行维护、清洁及消毒工作。
1、每周清洗回风口、新风管初级过滤器,每月消毒空调管道系统,定期更换过滤器。
2、每日手术前净化系统提前30分钟开机。
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除做好风口等清洁工作外,应提前3小时开机。
3、严格洁、污流线,避免交叉感染。
九、特殊感染手术,按常规要求对手术间进行特殊消毒处理。
十、手术室工作区域采用湿式打扫,每24h清洁消毒一次,每周末彻底清洁,包括所有辅助用房。
手术间内物表、设备仪器、回风口格栅及地面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清水各擦拭一次。
每日公用地区(过道、洗手间)拖擦二遍。
并做好清洁消毒登记。
十一、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污染环境,一旦表面有可见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应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当天手术完毕后,应对手术间及时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
十二、划定手术区域责任人,由手术室护士担任,随机检查该区域的清洁质量。
手术室清洁用品的清洗消毒制度一.擦拭布巾每次使用后在清洗槽内清洗干净,放于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后,再用脱水机干燥晾在划分的区域内备用。
二.擦拭地巾每次使用后在专用清洗槽内清洗干净,放于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用专用洗衣机漂洗脱水干燥后,晾在划分的区域内备用。
地巾要使用可拆脱式,以便清洗消毒。
三.清洁用具的分区、分类1.根据不同区域使用不同颜色的擦拭布巾:限制区使用蓝色吸水布巾,半限制区使用黄色吸水布巾,感染手术间使用红色吸水布巾;用蓝色塑料桶浸泡消毒;晾晒处分区贴上明显标识。
2. 根据不同区域在拖布的手把上贴上不同颜色的胶带:限制区贴绿色胶带,半限制区贴黄色胶带,感染手术间贴上红色胶带;用红色塑料桶浸泡消毒;晾晒处应分区并贴上明显标识。
连台手术清洁管理制度一、每台手术完成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1、普通手术室连台空气消毒使用对人体无影响的多功能消毒机消毒;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下进行。
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的手术间要达到自净时间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
2、连台手术间物表清洁包括:手术床、托手板、麻醉机、操作台、器械台、各种仪器表面、吸引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