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专项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的”“像......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喻的作用:①比喻状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冰心《荷叶?母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体:喻体:表达效果: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本体:本体:喻体:表达效果:二、比拟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比拟的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表达更生动。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表达效果:2.拟物。

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修辞专项复习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修辞专项复习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借代和借喻异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 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喻能够转换为明喻(…… 像……)的形式,而借代不能。 例:红眼睛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设问和反问:



设问:自问自答,从问句中看不出答案。 如果出自文中,问后有答,即使不把答案 写出来,也算作设问。 例: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反问:句末用问号,答案可以在句中看出 来。可以改变成肯定句形式。(有时也有 回答,起强调作用) 例: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
修辞专项复习
修辞专项复习
了解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等的修辞方法,能在文 中辨认这些修辞方法。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一种事物 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作用: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 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 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比喻的分类



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 不出现。 例: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例: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例:天上垂下万千条瀑布,地上射起无数 个箭头。
注意:

1.
2. 3.
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找不到本体或喻体。 本体和喻体本质上是同一种事物。 本体和喻体无外形、神情、精神等方面 的相似点。(数量、质量、长度等的相 似是比较而不是比喻)
比喻的分类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很 明显,常用的有“像”、“像……似 的”、“好像”、“像……一样”等。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 街灯。 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例: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

高考语文复习的8个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的8个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的8个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1. 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常用修辞手法复习

常用修辞手法复习
3、特务很狡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儿发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家的房屋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气太热,简直叫人忍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灵鸟在树枝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含答案+详细解析)期末复习专项训练10——修辞手法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1.下面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夸张)B.他长得像爸爸,不像妈妈。

(比喻)C.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D.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拟人)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有静气的人,就像巍峨的大山。

B.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C.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

D.他的脸红扑扑的,好像是刚喝过酒似的。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海浪愤怒地拍打着礁石,掀起滔天巨浪。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B.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C.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蟑螂更好的歌手了。

D.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B.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拟人)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对比)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排比)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C.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反问)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对偶)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1.2 教学内容:复习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步骤:1.3.1 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1.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1.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二章:比喻和拟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比喻和拟人的练习和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2.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和拟人。

2.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三章:夸张和排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夸张和排比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和排比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夸张和排比的练习和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讲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3.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夸张和排比。

3.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四章:对偶和反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偶和反复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对偶和反复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对偶和反复的练习和应用。

4.3 教学步骤:4.3.1 讲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

三、复习夸张句
• 什么是夸张?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把事 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 使人得到突出的印象。
你能举出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吗?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一眨眼十年过去了。 3、她在巴掌大的阳台上写作业。 4、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 听到。 5、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6、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 云。
• 辨别,下面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 是比喻句?
1、石拱桥的桥洞像虹。( 是 ) 2、小李像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不是 ) 3、她长得很像她的妈妈。( 不是 ) 4、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 是 ) 5、这支笔像是我的。( 不是 ) 6、他像猴子似的爬上了树。( 是 )
• 练习:
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 么? 1、他在那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 他 )比作(热锅上的蚂蚁 ) 2、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 不定。 把( 浪涛 )比作(顽皮的小孩) 3、河马的一对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 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 把( 河马的门牙 )比作(两把铲子)
一、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较两个句子,说说分别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
1、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拟人 )
2、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比喻 )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外一种 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比喻句有本体 和喻体,可以有比喻词“像”“仿 佛”等。 拟人是把事物直接当作人来写,让 事物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拟人句不能有不同类的事物——“ 人”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 来说,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 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 分辨: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比喻 )
2、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拟人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一、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后打“√”。

(20分)1.(刷子李)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 ) 2.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 ) 3.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 ) 4.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 ) 二、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2分)1.夜晚,古老的威尼斯十分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犊在低头吃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叶飘荡在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辨析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24分)1.小鸡和长毛山羊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 )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 4.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 ) 5.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 ) 6.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 )四、按要求写句子。

(20分)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又密又多。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个拟人句,用上“小草”“太阳”这两个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 亲切、舒服呢?
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确定 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明知故问”。 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 得更加鲜明、强烈。
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 是为人民服务。
设问
作者故意先提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 考,再自己回答问题。设问一般是“自问 自答”。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 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 么谦虚。
排比
排比句是由3个或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的。
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他家的房子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夸张
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等扩大或缩小,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作用:特点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不得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儿在惊涛骇浪
中挣扎。
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拟人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语言、 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感情变化,使它 人格化。
1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5、清清的溪水,映照着蓝天,映照着彩霞,
映照着山上的松树林。(
) )
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7、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
惚入了梦乡。(

18、花儿好像在朝我点头微笑。(
) )
19、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
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
也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 ( )

4、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大家坚持锻炼身体。
5.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6.难道我们小学生不应该遵守《日常行为规
范》吗?(
上空欢乐地歌唱。( 闪发光的星星。( ( )
)
) )
7、成群的蝴蝶在花间飞舞,百灵鸟在果林的
8、天空变成了一幅黑色的幕布,上面缀满闪
9、未来的邮政传递手段靠什么呢?靠电子。
10、那是我们的军舰吗?不,那是帝国主义
的军舰。(
) )
11、风雨咆啸,给勇士们高唱赞歌;山上的
青松挺立,向英雄敬礼。( ( ( ) )
12、长城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13、啄木鸟大夫热情地给小树治病。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3.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请你用几句话描写校园的景色, 记得用上多种修辞手法,看谁写 得最好。
作用:使人或物色彩鲜明,使人觉得生动、形 象、亲切。
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 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
比方。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 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
化,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 思维等。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似的、好似、仿佛、若、 如、如同、成了等。 作用:使事物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 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辨析
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
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
个条件: 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 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 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修辞手法专项复习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
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
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几个家伙恶狼抢食般地向孩子扑去 比喻
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 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作用: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 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
快速判断以下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完成练习卷第一大题)
1、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 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 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才能酿出蜜来。( )
20、读书必须如采蜜一样,采过很多花,这
分小组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改写句 子。(见练习卷第三大题)
第一组:写拟人句 第二组:写比喻句 第三组:写夸张句 第四组:写反问句
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第一组完成)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把下列句子改为比喻句。(第二组完成)
1、特务很狡猾。
2、她的眼睛很明亮。
3、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把下列句子改为夸张句。(第三组完成)
1、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2、考场上静得很。
3、他的房子很小。
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第四组完成)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