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董推荐文章: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

合集下载

美国行医记之十四 在美国回归中医(三)

美国行医记之十四  在美国回归中医(三)

美国行医记之十四在美国回归中医(三)作者:李强来源:《出国》2010年第06期(接上)特殊岁月的那段中医经历使我思想上的认识有了提高,开始意识到考取中医针灸资格证书、获得行医执照、在美国从事大学主修的中医专业也许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文化意义也要大得多,而且上手更为容易一些。

经过仔细权衡,我决定着手中医专业的英文复习。

参加全美针灸资格证书统考。

谈及考试,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医针灸热在美国的演变过程。

据文献记载,中医针灸17世纪由中国传入欧州,再由欧州传到美国,但最初使用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华人社区,美国的主流社会对于针灸几乎是一无所知。

据1970年出版的Man Myth&Magic杂志介绍,1964年纽约只有一位针灸开业者,到1970年全美也只不过有几十位针灸师(非华人社区)。

真正的“中医针灸热”应当与詹姆斯·赖斯顿(James Reston 1909-1995年)——一位《纽约时报》的前任副总编和两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的名字紧密相连,当然更离不开尼克松访华带来中美关系巨变的外部大环境,以及中国针刺麻醉在世界上所造成的轰动效应。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经由巴基斯坦,乘巴国总统专机到达北京进行秘密访问。

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中国政府在邀请基辛格访华的同时还邀请了另外一位重量级的美国客人。

有趣的是。

两人相互间都不知道对方的行程,取道不同飞向中国。

就在同一天,分别由东西两侧进入了中国的国境,目标却是完全一致——到北京会见周恩来总理。

此人就是美国《纽约时报》著作颇丰、蜚声国际的著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

当7月9日赖斯顿夫妇到达广州,准备飞往北京开始采访中国政府要员时,他们却被告知访问北京行程有变。

在中方陪同的坚持下,他们在广州停留了两天,并将去北京的飞行改为了火车。

他们最终还是到了北京,得知基辛格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华的消息后,赖斯顿明白了他们在广州受阻的真正原因,他为错过这一报道的机会深感遗憾。

倪海厦医案倪海厦诊疗日志1

倪海厦医案倪海厦诊疗日志1

倪海厦医案倪海厦诊疗日志(截至2006年9月20日)03/29/2005下午1:00佛罗里达州一岛上,今天下午一位78岁,男,美国白人,自乔治亚州开了700公里车来看我,太太与女儿随行,是他友人强力推荐来看我,我一看病例上写着舌癌,06/2004被西医查出证实,没有给西医做任何治疗,我只叫他:[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他就伸出舌头来,我只看一眼,再出去翻一下黄历,全案就结束了,这结束的意思就是按照正统中医学的望诊,一望而知,这知包括病因,包括诊断,包括如何治,预估应该何时会好,统统在一起了。

这就是正统中医了,任何中医只要对正统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有基础的都可以做到的,何足为奇呢?那我到底看到什么了,我说给读者听,这中间包括了正统的中医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治疗学,药物学等等全部加在一起的综合学,说这案例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到底中医能够做多少,我强调绝非想炫耀什么,我要终结所有中国人对中医的误解,希望世上没有人再因为病本不该死而是因为错误的医学造成的冤死,心中有大便的读者,必然说我在胡说八道,心中有佛的读者,就知道我正在救助无知的民众,不要再冤枉死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的,但是要死得明明白白,有重于泰山的,有轻如鸿毛的。

我告诉病人你必须先要有中医观念,我就能够救你,首先你的病西医必然是做了所有他们可用的检验方式,结果他们居然仍是不知道这舌癌是怎么得到的,对不?(点头)。

西医要将你舌头切除及把附近的淋巴腺一起切除,对不?(点头),我们中医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因为我们有五千年以上的看病经验,所以我们知道,由于西医到目前为止,他们是连男人的精子在人体内是怎么生成的,也还搞不清楚,这就是原因,中医认为小肠与膀胱之间有一包膜,这就是所谓的精宫位置,因为小肠的热能在吸收食物以后,转交给脾脏,再由脾脏将红色的营养交给心脏,心血向下走进入小腹时,有部份的血就会进入这精宫,由小肠再热化一次,热化后的精液,就停在这里,这时还是红色的,因为这是人体提炼粹取最精华的食物精髓过程,当然会产生残渣,这残渣就会延着任脉直升到口周围,于是男人就有胡子,所以可以说女子有月经,而男人有日经,所以男人每天要刮胡子,把残渣去掉,这是正常男人都有的现象,你一旦了解到什么是正常人,你就知道为什么你得到舌癌了,你今天皮肤泛黄,人体形瘦小,你太太与女儿都穿短袖,只有你穿厚衬衫加上夹克,而你们来自同一地方,你感觉冷,她们没有,(太太与女儿一起点头)表示你体内已寒,因为心火不够旺,所以连带小肠火也衰,而心脏是君主之官,本不受病,因此心包受病,而心包与三焦是相表里,因此这残渣无法入心,而只能到舌头为止,无法透露出皮层变成胡须,这可以由你唇口已经没有刮胡子的痕迹可以看出来,你已经有段时间不需要去每天都要刮了,(本人点头),我一看你的舌头肿瘤呈现黄色,这是中医的三焦原色,三焦是汽化的营养流行的组织,正常人是不会积在一处的,现在居然屯积在你的舌头上,而且还不断的继续在累积中,因此表面色黄,这就是为什么了,至于病因是你的心脏较弱所造成的,因此一连贯的造成体内温度下降,小肠也不够热了,中医又如何知道它不够热,我们不需要什么温度计插入小肠来测知,你双脚一定是冷的,对不?(太太女儿一起点头),当心脏有问题时你会失眠,对不?(太太点头),因为你心脏与小肠温度下降,所以你的造血功能出现问题,西医一定说你贫血了,(太太女儿点头)我今天开些药你喝,这中药可以让你体内寒气排除,可以让你一觉到天亮,可以让你跟你太太女儿们穿同季的衣服,当你手脚温热起来后,又每天须要刮胡须,又睡觉可以睡通宵,你就可以停药了,这就是你恢复过来了,时间约在今年五月五日左右,因为这一天在我国黄历上是立夏日,而夏天正是心脏当旺之节气,因此你就会因为时机与我的药二者相辅相成而痊愈了,这就是此案例前后发生的过程。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疗:绝望中看到光明(新闻)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疗:绝望中看到光明(新闻)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疗:绝望中看到光明跨国医疗不仅仅是去韩国整容、去瑞士打羊胎素,还有更多的绝症患者选择赴美治疗,他们在国外找到新的医疗技术、不同的治疗体验,以及人生的不同结果。

当晚期肺癌发生在我身上我46岁,不吸烟,每年定期参加体检,除了生意人常有的高血压、肥胖外,没有别的健康问题。

2012年3月开始咳嗽,吃了些感冒药,但是没有好转,我也没有特别重视。

直到6月5日在太太的催促下,在上海一家医院做了肺部CT检查,专家怀疑为肺癌。

太太一直想瞒着我,但医生严肃的表情都让我很快猜到了结果。

之后我们像几乎所有病人那样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托人找关系在医院里挂了号,做了PET-CT、肺穿刺等检查后,确诊为肺腺癌,纵膈、骨转移。

虽然在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科室来回奔波,每个专家给我的时间都不足5分钟,最后我也只能接受专家用3分钟制定的关乎我生命的方案:不能手术,只能化疗。

随后我和大多数肺癌病友一样,接受了常规的化疗,恶心、脱发、消瘦一一发生在了我的身上,这种痛苦有时甚至超过了癌本身。

是家人的支持,让我挺过了一关又一关。

但更为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两个化疗周期后,2012年8月1日的复查显示肺癌没有任何好转。

国内专家开始摇头……难道我已步入所有晚期肺癌患者生存不足半年的后尘吗?我开始有些绝望了。

在绝望中看到光明在美国的同学得知我的病情后告诉我,美国是当今世界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为何不来美国治疗呢?简单的一句话,给绝望中的我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思路决定出路,以前我以为北京的医院没办法,我就到了尽头,如今似乎还有路可选。

但出国看病不是小事,花钱事小,耽误病情事大,首先我要确认的是我应该去美国哪家医院去看我的肺癌。

在国外朋友推荐和网络中英文大量搜索验证下,我开始知道了“麻省总医院”,了解到麻省总医院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教学附属医院,至今产生了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的朋友还帮我了解到,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肺癌治疗指南委员会主席、制定国际肺癌治疗指南的最高权威Azzoli教授正在麻省总医院肺癌中心。

用美国故事,讲“邵医模式”

用美国故事,讲“邵医模式”

用美国故事,讲“邵医模式” 文/左娜2016年国庆前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董事会主席、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校长理查德·哈特(Richard H. Hart)博士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手中接过2016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以表彰他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杰出贡献。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罗马琳达大学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百年前,罗马琳达大学的先驱、美国传教士哈利·米勒教授长期住在中国,他在中国农村建立了10家医院,还曾用豆浆治疗儿童营养不良,被称为“中国医生”。

在杭州,米勒碰巧为当代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的母亲看过病,没想到这次偶然埋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

上世纪80年代末,邵逸夫先生感怀米勒医生的精神,决定在杭州建立一所西式的医院。

在邵氏基金会、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罗马琳达大学三方努力下,199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医”)正式开院。

“邵先生不光是捐了一笔钱建造了医院,”邵医院长蔡秀军介绍,“最关键的是,医院建成后,他要求按美国的医院管理理念经营医院,成就了我们业内独树一帜的‘邵医模式’。

”罗马琳达大学校长理查德·哈特博士便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作为邵医医院管理顾问和战略发展设计师,哈特自建院以来便经常往返于罗马琳达大学和邵医之间,在他的号召、领导下,大批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的管理团队成员及医学专家长期驻扎在邵医,全面参与到医院的康乃馨印花的护士服是邵逸夫医院护理的象征,已获得国家专利。

唯美的护士服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怀、体恤日常行政、医疗和教学工作中。

“塑造完整的人”“在中国一间医院,我曾看到了让我很难过的一幕。

”哈特回忆,在参观一所儿童医院时,他看见院方为了防止三四岁的小患者因为不舒服扯下身上的管子,把他们的手和脚都绑了起来。

“孩子只能躺在那儿一动不动,父母也不能来探视,这对他们来说太残忍了。

美国医院有儿童特殊护理专业,医务人员知道如何让孩子们更舒适地接受治疗。

网上介绍协和的段子

网上介绍协和的段子

网上介绍协和的段子
一个台湾的哥们儿,他那时候五十岁左右,从30岁开始一到冬天就呼吸不畅,某国本地医生看了无数都说是哮喘,每年花大几千看病,就是不好。

有一次冬天去北京出差,你们知道北京的气温比加州冷多了,不出意外又“哮喘”了。

于是让乙方销售的小姑娘帮忙去医院挂个号开点药,小姑娘一看美国客户当然得伺候好了,于是黄牛那买的协和的号就去看了。

前后两次,第一次拍个片子,第二次医生拿着片子和他说,你这不是哮喘,你这是天生气管狭窄,又没有到需要做手术的地步,但是冬天的话热胀冷缩的原因你就会不舒服。

解决办法很简单,戴围脖或者穿高领毛衣就可以了……
于是这哥们说从那以后他哮喘再也没犯过。

2、某年卫生部门进行三甲医院审核检查,各大医疗机构严阵以待,院方投入全部精力用于配合审核。

唯独北京有家医院该干啥干啥,完全不受审核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没把审核当回事,甚至院方说如果评不上就做二甲医院吧,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已经连续10年发布的“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可以说是中国医院的百晓生兵器谱,其权威性被医疗江湖所深深认同,该排行榜同时也被大众看做疑难杂症求医问诊的重要参考,而长期雄霸该榜单榜首的便是我们今天说到的北京协和医院。

2018年,协和再次毫无悬念的登顶中国大陆医院综合排行榜首
位,并且在38个细分科室排名中,有8项高居榜首,21项位列前五,成为中国医疗机构中无可争议的超级王者。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比如阜外医院是心血管疾病无可争议的NO.1,神外是天坛的保留曲目,但是像协和这样拥有如此大规模的科室优势,是任何一家三甲医院都做不到的。

“神针”播种中美友谊

“神针”播种中美友谊



直将针灸

治 疗 各 类 瘫 痪作 为攻 关 重 点 积 累 了 丰富 的 临床 经 验 手指


2 0 0 1年


脑 中风 患

者 芭 芭 拉 右 手完 全 瘫 痪 已 有 两 年
才 把 针 灸 治疗
19 9 9


交流佳话I


A 几 乎 已 无 『复 的 希 望 但 经 过 金 观 源 恢 L O D UE

“ 灸与东方医学 日” 针
学 奖 提 名权 的专 家 之一 , 誉 为 “ 被 中
国化学 教育 的 一代 宗 师 ” 金 观源 从 。
18 年 , 国 刚开 始实 行 小 学 习优 秀 , 99 美 曾梦 想 当一 名化 学 家 。 针 灸师 资格 认证 , 观 源 刚到 16 年高 中毕业时, 已掌握 了 语、 金 96 他 俄 美 国就 积极 地 参 与了所在 的威 英语 与 日语 三 门外 语。在 当医 生 的姐 斯 康 星州 的立 法 听 证 , 并用 自 姐和 姐 夫 的帮 助下, 又 自学 医大 教 他 己的亲身经验 去说 服州 议员 。 材, 学会 了针 灸 。1 6 年 春 , 观 源 99 金 结 果该 州 成 为美 国中西 部9 个 插 队到湖 州善 琏 当了一名 赤脚 医生 。 州 中 通 过 针 灸 立 法 的 第 一 个 17年底 他 回城 进了湖州第 一医 院 , 91 州 。从 1 9 年起 到 2 0 年 , 94 0 5 该 后在针灸理疗 科工作 , 自学和钻研 , 凭 术在 湖 州很有名气 。 9 6 , 时 “ 17年 那 信 19 年 , 9 8 金观 源注 册成立 息”两字 对 大 家 来说 都 还 很 陌生 , 而 Jn Gu n a r s n sa b o o W u J e n , c i a yu n p e e t o k t ipi g vie 了美国 国际整 体医学 研究 所, 金 观源 已在 莫干 山 “ 江省新 医疗 法 浙 p e ie t f P r sd n N C o 下 辖 “ 家 针 灸 诊 所 ” “ 家 学 术 大 会 ” 专 专 上作 了 “ 息带 理 论 及 其 信 在 当 地 医 院 作康 复 治疗 连 续 几个 疗 中药 诊所 ” “ 日 与 追 媒体 制作 中心” 临 床 应 用”的专题 报告 。 多 与会 老 。 许 程都 没有 明显 效 果 。 潘诺 斯 块 头大 , 研 究所 集 临床 、 教育、 研、 科 出版于 一 中医都 情不 自 地称 赞 他说 清了经络 禁 肌 肉发达 , 金观 源凭借 丰富的 临床 经 体 , 迄今 已经 出版 发 行了 l种音 像 制 学 说一直 没有说 清 的道 理 。 5 当时金 观 验, 采用 较常人 稍深 的 针刺 深度 为 潘 品及 多部著 作 、 图, 挂 其中名为 “ 大 源 还没有受 过高 等医学 教育 的正规训 金 诺 斯 治 疗。经 过 一 个 疗 程 的精 心 治 夫 自我疗 法 系列 ” 录像 教学 片最 受 练 , 已走 上了医学 讲台。1 7 年 , 的 就 9 7 高 疗, 诺 斯 迅 速恢 复 了健 康 。 诺 斯 青 睐 。 潘 潘 考 制度恢 复 , 观源被 浙 江 医科大学 金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国最好医院 梅奥诊所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国最好医院 梅奥诊所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国最好医院梅奥诊所杭州五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在美国设有七个服务中心,分别是纽约、休斯顿、波士顿、巴尔的摩、罗切斯特、费城、克利夫兰,每个服务中心均有医学服务团队,为患者提MD安德森癌症中心、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等权威医院的一站式就医服务。

杭州五舟医院管理有限司是目前国外服务体系最完善的海外就医全程服务司。

杭州五舟医院管理有限司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国外权威医院推荐、国外权威专家预约、出国看病病情材料收集整理、病历材料的医学翻译、病历材料邮寄、国外医院邀请函及费用预估函的翻译、医疗签证的办理、机票住宿预订、出国前指导、国外看病期间的接机住宿及看病接送、国外就医全程医学翻译、在国外期间的生活翻译陪同及护工陪同安排、归国后的病情跟踪、国外药品邮寄、医院费用账单折扣申请等一站式服务。

这个地方怎么看怎么象是个豪华饭店,不象一个医院。

我随便选了三个楼层作为代表参观一下,有三个电梯间分别通到比较低的楼层和比较高的楼层,跟大饭店的管理是一样的,电梯很新,很安静。

上到了三层,五层和更高的一层,格局大致相似,都是在北面有一个大的候诊室,但有一层里有好几块候诊室,其中好象有儿科候诊室。

候诊室很大,明亮,整洁,舒服,屋顶很高。

病人和家属穿着得体,安安静静地等着。

医务工作者挂胸牌,非常友好和礼貌,都不穿白大褂,而是穿西服。

在极宽敞的临窗走道里放着一些沙发椅,偶尔看到有人坐在那里打开手提电脑做着什么。

这种情景在会议中心经常见到,因为那些要做讲座的人需要临时再准备一下,但是在医院里好象不多见。

豪华的罗切斯特诊所大楼明尼苏达州杰克逊维尔诊所园区在电梯里可以看到有人眼睛突突的,估计是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

还看到父母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那孩子一看就是唐氏综合征。

有人说,普天之下,不管什么种族,所有的唐氏综合征都有共同的特征,象是一家人。

虽然说得有点不怀好意,但事实确实如此,唐氏综合征好认,不需要多少医学知识就能认出来。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
“倾心2007”
【期刊名称】《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五月初,杭州一家知名论坛的一个帖子《一个硬币的另一面一美国看病记》在网络上引发极大的反响和讨论。

一个月采,点击量高达几百万,无数人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分享转载,甚至连国外的中文网站也转载刊登。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倾心2007”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一个华人女中学生在美国的高考经历
2.是危机,也是转机一个乙肝患者的求医经历
3.一个没有医疗保险美国人的亲身经历
4."斯诺第二":一个美国记者的传奇经历
5.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都失败了一个有着25年投资经历的美国人痛苦而有益的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是发表在19楼上的一篇文字,近一万字的篇幅描述了海外求医的成功案例。

宋卫平董事长阅读此文,感慨良多,除了赞叹美国医疗体系的完善,更引发了关于销售和管理领域的诸多思考。

特发此文和宋董感悟,与绿城同仁共勉。

宋卫平董事长读后感和推荐语: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最近我常想到这句话,因为在做养老地产的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到医疗的重要性。

医者仁心,还需仁术。

不走经世治国之途,治病救人至少也可以将自我理想、信念以及术业付诸于世。

建议我们的员工可以考虑让自己的子女去学医。

如果我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也会立志做一名好医生,好的医生可以给绝望中的人以希望。

世上道理,一通即百通。

这篇文章,除了让人产生对美国医疗体系的赞叹,推而广之,也令我想到我们的管理、服务水平。

我们从产品营造开始,讲究品质,到后期服务,也讲究品质,贯穿始终才能给业主交出一份真正的品质生活。

光有品质理念是不够的,就像从医,只谈悬壶济世没有用,你需要掌握最扎实的功底,具备足够的素养,才能不至于轻慢、疏忽病人。

我们做销售工作,不具备真诚善意的理念,不掌握技能,不懂得沟通,怎么能卖出房子去?我们的销售得了病,要治病就得有深厚医学知识背景,要知道这个症状是不是有多种病理可能性?如何排查?靠手术还是放疗?手术的风险系数多大?必要性多大?放疗的副作用和恢复程度如何?得吃多少药?期间怎么安抚患者,解除他的痛苦?……庸医可能贻误病情,也可能误诊乱开刀,轻则伤身,重则害命。

管理也一样。

做事情不可以停留在表面,你要从无穷细节里找到症结,再深入去追溯更多细节。

做一名好医生不容易,做一位好的经纪人,好的管理者也不容易,也许我们现在没做好,但至少也应该知道标准。

以此文与大家共勉,共悟。

(朱靖华整理)宋卫平董事长推荐文章一个杭州人的美国求医经历作者:网友“倾心2007”原文转自:19楼昨天,在19楼看了shenjiangan先生,勾起了无尽的回忆。

首先对shenjiangan先生及家人表示慰问,因为你们所经历的迷茫、痛苦、抉择,我和老公感同身受。

我老公也是两年前查出颈椎肿瘤,我们也体会了天塌下来的感觉,也面临过手术选择,甚至也找过上海的肖建如医生。

所幸我们两个家庭都走过了这段人生最艰难的时候。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最后选择了去美国看病。

所以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

我们之前没有去过美国,没有美国医生的朋友,我们家也仅是小康之家。

去美国看病只是人生绝望中孤注一掷的选择。

我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和大家分享,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绝境还有其他可能。

一、发病和shenjiangan一样,我老公也是人到中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甚至很巧的是他也有个姐姐。

3年前,他时常觉得颈椎酸痛,开始没觉得异常,毕竟现代人十个里面有八个颈椎病。

直到2012年春节,他的颈椎病越发厉害,有时候会觉得手指发麻。

于是,催他去检查,在庆春东路的s医院骨科,拍了MRI,拿到片子找门诊医生看。

医生看了半天,沉吟着说:“你的病症,我不好判断,你最好找下我们的F主任。

”略去各种找医生情节,看到了F主任。

他接过片子,看了许久,有点迟疑说:“你这是骨巨细胞瘤,属于脊椎肿瘤。

而且你的位置非常不好,肿瘤已经侵蚀了颈椎的第二、三、四关节,需要做全置换手术,手术风险非常大。

”F主任急着出差,关照我们,“你先住进来,做各项检查,等我回来做手术。

这手术难度非常大,只能我亲自做。

”一个正常家庭,听到这个消息,瞬间觉得天塌下来了。

我们甚至连抱头痛哭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天我就向单位请了假(感谢单位的领导和每一位同事,你们的支持我永记心头),全心全意开始找资料、联系医院。

问的问题只有三个:“确实是这个病吗?治疗的方法有哪些?治这个病最好的医生在哪里?”首先找的是解放路上的Z医院,它是浙江省的权威,脊椎肿瘤方面的三个专家看了我老公片子,都认同骨巨细胞瘤的判断,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因为我们问得直接,他们也直言不讳,这个手术需要把颈椎切开,去掉3节颈椎骨,换上钛合金的支撑,不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病人活动会受限制。

但是不手术,面临的就是瘫痪。

国内做脊椎置换手术最好的医生是上海长征医院的肖建如医生。

全中国的医生都推荐肖建如医生,可想而知,他忙到啥程度。

我们终于挂上他的号,下午第63号。

我认真地在门口做起了数学题,一个病人看5分钟,63号就315分钟(我不是最后一个),就是5个半小时,从下午一点半开始看,就是晚上7点。

而且医生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间,简直是铁人的节奏。

但是5分钟,对一个陷入绝境,从外地跑去上海看病的人来说就是残忍的三言两语。

终于轮到我们了,肖医生脸色苍白,有大大的眼袋,但态度还算温和。

周围一圈学生、助手,有助手把我们的片子挂好。

肖医生扫了两眼说:“脊椎肿瘤,准备住院手术吧”因为事先已经研究了手术的情况,所以我们抖抖索索地问:“您觉得手术把握有多少。

”“风险肯定有,但我们已经做过很多了。

”又问:“术后会如何?钛合金在体内,终生会有啥影响?”肖医生不耐烦起来:“不做手术,你可能短时间就瘫痪丧命,你还能管手术后的感受?”无语出门,果真5分钟。

走出门诊大楼,心里堵得慌。

天开始下雨。

这时看见护工推着病床在院子里跑,躺在上面的病人还挂着盐水,带着氧气包,家属撑着伞努力想遮住病人的头。

突然间,我崩溃了。

不能想象这样的场面,我不能把老公放在这样的医院,也许医生看来,病人只是个数字,成百上千台手术之一;但对我和家人来说,他是唯一的,我不能让他躺在这样的流水线上。

我可以接受手术的风险,但决不接受疏忽或者轻慢带来的损失。

既然手术方法是美国人发明的,手术材料是美国人制造的,那我们就去美国动这个手术吧。

二、准备我们虽然出过国,但是没有去过美国。

这两年国内也开始有美国医院预约的服务,费用超贵。

但在2012年,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首先查去哪家医院看。

美国医院有详细的排行表,每年更新一次,第三方发布,根据死亡率、治愈率、病人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概率等进行综合排名。

根据2013年的医院整体排名,前三位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以及梅奥中心。

他们各有所长,不仅有很强的医疗团队,后面还有庞大的科研机构为依托。

另外还有各种专科的排名,比如癌症,全美第一是休斯敦的安德森中心,比如骨科,排名第一的是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刘翔的脚部手术就是在那里做的。

美国最佳医院2013-2014年度排名,可以在google搜索。

U.S.News Best Hospitals。

其次预约。

美国的看病流程基本是,每个家庭都有专门家庭医生,你有各种病痛先找家庭医生,他给你做基本判断,需要的话他帮你转去专科医生那里检查、治疗,不行再转更对口或者技术更好的医生那里。

所以大型医院的所有专家都必须预约,这样避免了到了医院却发现看错科室,或者医生不对路;二来,你上门时,你的医生已经研究过你的病例了,他可以和你讨论治疗方法了,免得浪费大家时间。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无比痛苦。

没有一个中国医生愿意帮你转诊,不要说美国,去中国其他医院都基本不可能。

我们的病历记录不全,有部分报告甚至是手写的,美国医院预约要提供详细的检查报告、病史、手术或药物纪录,最好还能和你前任主治医生交流,而对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自己收集、自己翻译、自己刻成光盘或制成电子文档的。

我们当时选了东西部各一家医院,东部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全美连续20多年综合排名第一,许多科室和手术都是这家医院发明的。

西部UCSF medical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学中心,当时全美排名第五。

选择这两家医院是因为他们实力都非常强,一个靠近纽约,一个靠近旧金山,交通相对方便点。

签证问题,按照正常流程,你应该先联系医院,拿到预约单后,去大使馆签证。

但是拿到预约基本要一个月左右,排队等待面签也需要一个月左右,对病人来说,实在忧心如焚。

而且美国的旅游签证和医疗签证都是B2,都是一年有效,一次最长逗留6个月。

所以从开始预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同时申请旅游签证。

事实证明,最后预约单和签证基本是同步办好的,对我们来说,省了一半的时间。

联络问题,美国的各大医院基本都有国际中心,专门接受国际病人。

像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国际部甚至有中文网页。

首先你要找到国际中心网页,按他的要求填写表格,或者给他的指定邮箱发email。

最好有个美国朋友做联络人,因为时差,你基本不可能接听美国的电话,有当地联络人,让你不至于错过诊所的询问。

递交申请后,国际中心会指派专人为你服务。

他会向你要各种病历、病史、检查报告之类,当然是要英文的(淘宝上有专门的翻译公司,你可以货比三家)。

这个流程看似简单,但是美国人一板一眼的作风让人抓狂。

美国医院得知在1999年做过手术,要求详细的手术报告和病理切片报告。

15年前的病历呀,里面都是手画符;去中国医院找原始纪录,就是去沧海里找一滴水呀。

美国人还非常不理解,这是生命最重要的纪录了,为啥会找不到?经此教训之后,我去医院做的每个报告,都扫描存在硬盘里,你来要吧,要啥有啥。

三、赴美老公是5月7日检查出颈椎肿瘤的,5月30日,我们终于拿到了UCSFmedical 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疗中心)的预约单。

国际中心为我们安排的是6月3日初诊,主诊医生是神经外科医生DR.Chou。

其中有个小小插曲,我们在中国一直看的是骨科,肖建如医生也是脊椎外科,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是骨科医生接诊。

其实美国医院分科非常细,脊椎属于神经外科,同一个科室,颈椎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分管的医生都不一样。

预约单上不仅有地址、电话、注意事项,还有医生的详细简历,你还可以google 医生发表过的论文,翻看这个医生是否有过医疗事故。

6月1日,我们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内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美国医疗以贵闻名于世;不知道能否治好,因为颈椎肿瘤总是和瘫痪、死亡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始终相信,去美国手术,至少病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至少医生会有认真的态度,至少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在美国。

四、初诊终于等到了6月3日,我们坐车来到了UCSF,这基本看不出是一个医院,没有围墙,就是一片街区,附近3、4条街范围内都是它的各种门诊楼、检查楼、教学中心、研究中心,还有各种免费班车穿梭于各个区域。

来到指定门诊楼前,我们正在东张西望核对门牌时,一个手拿文件夹,穿衬衫挂领带,微胖的拉丁裔男人满面笑容迎上来问:“Are you from China?Mr.&Mrs Lin?”这就是罗伯特——UCSF国际中心专门负责接待我们的,所有的预约、病历整理、检查联络都由他负责。

整个治疗期间我们没有排过一次队,所有都是他事先联系的,每次看诊,他基本都会陪同。

来到神经外科,另一个华裔男子迎上来,他是国际中心指派的翻译。

美国医院规定,对母语非英语的病人,看诊时都会提供专门的翻译,以防理解出错,耽误病情,而且这个服务是免费提供的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