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康复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运动康复课程旨在帮助参与者通过运动和物理活动来改善身体功能和恢复健康。

本课程将探讨运动康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培养参与者的运动康复技能。

课程目标
- 了解运动康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熟悉常见运动损伤和康复需求
- 掌握评估和制定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的技巧
- 研究使用适当的运动康复设备和工具
- 培养运动康复的指导和辅导能力
课程内容
1. 运动康复基础知识
- 运动康复的定义和重要性
- 运动损伤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 运动康复的原则和阶段
2. 运动康复评估
- 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 运动能力、身体功能和柔韧性的评估- 运动损伤的诊断和病史记录
3. 运动康复计划
-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目标
- 设计康复计划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 常见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4. 运动康复设备和工具
- 常见的运动康复设备介绍和使用方法- 康复用品的选择和适应
5. 运动康复的指导和辅导
- 运动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 康复期间的交流和指导技巧
- 心理支持和激励
6. 运动康复实践
- 各种运动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
- 应用运动康复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考核
- 完成理论考试
- 设计和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的案例报告- 参与运动康复实践操作的评估
参考资料
- 运动康复学教材
- 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
- 实际案例和训练视频。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实践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运动康复技术学》是研究和运用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功能康复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病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康复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康复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从而重返家庭乃至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比赛的运动康复治疗专门人材。

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地熟练操作常用的运动康复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应毕业要求1.知识:理解并掌握各种运动康复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技术操作。

1-①;1-②。

2.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常用的运动康复技术,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法,在各种损伤后和疾病不同时期灵活运用。

2-②;2-③;2-④;2-⑤。

预期学习成果3.素质: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其他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治疗工作;②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3-②;3-③;3-④;3-⑤。

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生命伦理;⑤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运动康复概述⑴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⑵运动康复常用器械和设备知识点:运动康复常用器械种类、作用和应用范围2实践演示法1.现场讲解并示范常用器械功能、作用、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课个教学大纲

康复训练课个教学大纲

康复训练课个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康复训练课程的各项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了解身体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康复训练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熟悉常见的康复训练项目和设备;3. 掌握康复训练的评估和制定康复方案的方法;4. 学会运用适当的康复训练技术和手法;5. 培养分析和解决康复训练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康复训练概述- 康复训练的定义和目的- 康复训练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 康复训练项目和设备介绍- 常见的康复训练项目和其适用对象- 常用的康复训练设备及其功能3. 康复训练评估与制定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评估的基本流程- 制定康复方案的原则和步骤4. 康复训练技术和手法- 活动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应用- 物理疗法、电疗法和热疗法的使用技巧5. 康复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处理康复训练中的意外情况- 康复训练计划的调整和优化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康复训练的实际操作,以强化他们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康复训练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评估1. 研究笔记: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内容和实践操作中的要点。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加深对康复训练的理解。

3. 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康复训练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康复训练教程》2. 参考资料:- 《康复科学与康复医学导论》- 《康复训练实践指南》-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七、备注本大纲仅供教学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二)参考书目1.《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2.《神经康亚优化运动技能》王华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8月(三)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神经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基本,主要由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导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本课程为从事运动康复工作提供基础课。

课程目标1: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2]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神经康®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矮;脑血管痉挛;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序号0723 课程代码 356.178.1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法医学等专业学生使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言医学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新模式。

康复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

它通过来源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医技人员、医护人员(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工程师、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以小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性康复的方法解决患者所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问题。

本课程涉及康复医学的概念、基础理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手段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等。

教学方式为课堂讲课及临床示教相结合。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法医学等专业学生使用,内容分必须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一般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复习掌握。

本课程以王茂斌教授主编的《康复医学》为教材,学生必须仔细阅读。

周士枋、范振华主编的《实用康复医学》为参考书,学生可按需选读。

需掌握的常用英语专用词汇见《医学专业名词汇编》,学生宜记忆掌握。

考试为书面方式。

本课程课堂教学28学时,临床示教12学时。

第一章康复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基本工作模式,康复医学的对象;熟悉机构性康复,社区康复,健康的背景因素,康复评定的目的;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功能评定的基本方法,康复医疗的常见疾病。

讲授内容:1. 康复和康复医学2. 康复医学的特点3.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方法:应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大课讲授。

第二章康复基础理论目的要求:掌握康复基础理论和常用方法;熟悉关节的解剖、肌肉收缩的机理;了解肌纤维的组成。

讲授内容:1. 运动学基础,含运动学和动力学概念,结缔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

2. 神经生理学基础,含感觉感受系统、反射活动、随意运动的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等。

运动损伤与康复大学教案

运动损伤与康复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本科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和常见原因。

2. 掌握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和治疗方法。

3. 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康复处理。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一、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1. 运动损伤的定义2. 运动损伤的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过度使用损伤等二、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1.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生理状态等2. 心理因素:情绪、注意力、自信心等3. 技术因素:动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4. 环境因素:场地、器材、气候等三、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与方法1. 康复原则:早期干预、循序渐进、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等2.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支持等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处理1. 骨折:石膏固定、手术、功能锻炼等2. 软组织损伤:冷敷、热敷、按摩、理疗等3. 关节损伤:关节松动术、关节活动度训练等4. 神经损伤:神经电刺激、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哪些分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1.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生理状态等2. 心理因素:情绪、注意力、自信心等3. 技术因素:动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4. 环境因素:场地、器材、气候等三、讲解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与方法1. 康复原则:早期干预、循序渐进、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等2.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支持等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如何进行运动损伤的康复?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处理1. 骨折:石膏固定、手术、功能锻炼等2. 软组织损伤:冷敷、热敷、按摩、理疗等3. 关节损伤:关节松动术、关节活动度训练等4. 神经损伤:神经电刺激、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损伤原因和康复方法。

康复科教学大纲

康复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而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该课程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在实践中,能运用本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为诊治康复医学疾病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每周1~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9周,总课时数17学时。

其中实践时数5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1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康复医学概述篇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康复评定与骨关节疾病康复偏瘫康复与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学概论康复治疗学及中西医结合介入康复康复医学课程临床见习康复医学课程复习辅导222222123 合计12 5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包括康复医学概述、运动学概论、康复评定与骨关节疾病康复、偏瘫康复与脊髓损伤康复、中西医结合介入康复、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等内容,通过全程Powerpoint 电子教案,多媒体讲授,操作演示,自学讨论,自身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图表。

电教等各种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康复医学的概念、模式、评定、操作、治疗等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康复医学打下基础。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1章康复医学概述篇本章介绍: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康复医学的组成与工作方式(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的作用;功能恢复的理论和残疾学。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康复医学的组成与工作方式(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的作用;功能恢复的理论和残疾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损伤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injury rehabilitation)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32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运动损伤康复学》,张笃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
2.《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王予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
3.《运动生理学》,邓树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运动解剖学》,李世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多,运动损伤康复学随之产生,运动损伤康复学是一门新兴的特殊专业,综合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所导致的伤病、功能障碍和残疾的预防、功能评定以及治疗等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全面康复的科学。

运动损伤康复学是社会体育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三篇共35章,前两篇以了解和理解为主,第三部分要求掌握。

能够充分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了解延伸教材以外关于运动损
伤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课程目的:
使学生了解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系统解剖、运动卫生、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理解康复医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包括康复学特征、康复学评定、康复学技术、康复学工程等;掌握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12种运动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篇运动医学概论(18学时)
第一章了解运动医学的研究内容(1课时)
1.了解研究内容
第二章了解运动系统解剖(1课时)
1.了解运动系统
第三章了解运动卫生(1课时)
1.了解运动的卫生常识
第四章运动生理(2课时)
1.理解神经系统调节
2. 理解激素、水和蛋白质代谢
3.理解并掌握心血管系统调节、呼吸系统调节、运动系统调节
第五章运动心理(2课时)
1. 理解运动员心理紧张
2.理解运动员竞赛时的身心变化
3.理解运动心理能量变化、心理能量的自我调节
第六章运动员的体格检查(1课时)
1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
2理解心血管功能检查和评定
3掌握呼吸功能检查和评定
4掌握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运动员营养(2课时)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了解营养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理解运动员的能量需要
4掌握竞赛时运动员的膳食
5. 了解运动与水的关系
第六节了解运动和维生素、无机盐的关系
第七节了解运动员体重控制
第八章运动员的体能训练(2课时)
1. 掌握运动速度训练
2. 掌握运动力量训练
3. 掌握运动耐力训练、运动训练的强力手段
第九章运动医疗监督(2课时)
1. 理解运动负荷量与生理负荷量
2. 理解医疗监督的基本问题
3. 掌握运动训练的适应性
第十章兴奋剂(2课时)
1. 了解体育中使用药物的历史
2. 了解竞技体育中禁用的药物
3. 理解禁用兴奋剂及兴奋剂检查
第十一章运动员的旅行(2课时)
1了解旅行的准备
2了解旅途中的医务监督
3了解抵达目的地后的医务保障
4掌握旅行相关的医学问题
第二篇运动医学概论(8课时)
第十二章康复医学特征(2课时)
1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特点、康复医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理解康复医学的分类、康复医学的发展简史
3掌握传统康复医学理论与康复原则、康复预防与康复治疗、
第十三章康复医学平定(2课时)
1了解康复评定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康复评定的特点和要求2理解关节活动幅度测定、肌力检查、步态分析
3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语言功能评定
4 掌握心理学评定、心功能评定、残疾评定
第十四章康复医学技术(2课时)
1理解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专业疗法
2掌握心理疗法、中医疗法、饮食及其它疗法
第十五章康复医学工程(2课时)
1了解假肢与矫形器、轮椅与助力器具
2理解自助器具、无障碍设施
第三篇运动损伤和康复治疗(38课时)第十六章各种运动的生理特点(2课时)
1.了解田径运动、举重运动
2.解体操运动、球类运动、游泳运动
第十七章运动损伤概述(2课时)
1.了解运动损伤机制及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
2.理解中医对运动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3.掌握损伤的外治法、损伤常用的外治方剂
第十八章急性损伤(2课时)
1.理解肌肉拉伤与挫伤、韧带损伤
2.理解关节脱位、骨折
3.掌握软骨骨折、开放性损伤
第十九章慢性损伤(2课时)
1.理解腱鞘炎、滑囊炎
2.掌握疲劳骨折、肌痉挛、神经卡压综合症
第二十章田径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腱炎、髌腱腱周炎和髌尖末端炎1掌握膝外侧副韧带损伤跖筋膜损伤和跖筋膜炎
2熟练掌握疲劳性骨膜炎及疲劳骨折
3掌握投掷肘、掌握腰肌劳损
第二十一章水上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游泳及潜泳、划船及航海运动
2. 掌握水上滑水
第二十二章重竞技运动的损伤(2课时)
1 了解举重摔跤、柔道、拳击、武术、散打的相关历史背景2掌握举重摔跤、柔道、拳击、武术、散打损伤的治疗
第二十三章球类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篮球、手球、兵乓球
2掌握足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垒球
3掌握排球、曲棍球、高尔夫球、保龄球
第二十四章射击、射箭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射击、射箭的损伤治疗
第二十五章击剑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腕凸症
2掌握急性腰损伤、肌痉挛和耻骨疲劳骨折
3掌握胸部刺伤、拇指掌指关节韧带损伤、头部损伤
第二十六章体操运动的损伤(2课时)
1 理解上肢损伤、下肢损伤、脊柱损伤
2掌握上肢损伤、下肢损伤、脊柱损伤的治疗
第二十七章冰雪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滑雪、滑冰
2掌握冰球
第二十八章登山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肩胛骨上神经卡压综合症
2掌握胼胝、高山病、冻伤
第二十九章马术运动的损伤(2课时)
1掌握落马损伤
2掌握马咬伤
3掌握马压伤及踢踏伤
第三十章掌握铁人三项运动的损伤(1课时)
第三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康复(1课时)
1理解康复评估
2理解康复措施
3掌握Cybex的康复医疗应用
第三十二章运动损伤内科问题(2课时)
1了解运动与心血管疾病、运动与呼吸系统疾病、运动与血液系统疾病
2理解运动与泌尿系统疾病、运动与消化系统疾病
3.掌握运动时的血糖调节与低糖血症、运动环境中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三十三章口腔颌面部运动损伤(2课时)
1了解损伤特点
2理解软组织损伤、颌骨骨折
3掌握牙及牙床骨损伤、颧骨颧弓骨折
第三十四章眼部运动损伤(2课时)
1.了解结膜角膜异物、眼脸皮肤伤、角膜外伤、前房积血
2理解外网膜震荡挫伤、视神经损伤
3.掌握视网膜脱离、眼球破裂伤、眼眶骨折
第三十五章耳鼻咽喉运动损伤(2课时)
1了解外耳损伤、鼓膜损伤、听骨链损伤、中耳气压性损伤
2.理解噪声性聋、创伤性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损伤、鼻部软组织损伤
3.掌握鼻骨骨折、鼻窦损伤、喉部损伤、气管损伤、食管损伤、鼻出血、创伤
性脑脊液鼻漏
(二)学时分配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论法3演示法4案例教学法5情景教学法 6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2校园网、互联网的使用3实践教学
五、其他说明
撰写人:教研室主任:(职称)系主任:(职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