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DNA的突变、损伤及修复

合集下载

6、DNA损伤、修复和突变

6、DNA损伤、修复和突变

2.3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错配修复是按照模板的遗传信息来修复错配碱基 的一种修复方式。 + ----- A----- ------C--DNA mismatch
识别模板链与新合成DNA链的机制:
错配修复系统 (MRS , Mismatch Repair System)
该系统识别母链的依据来自Dam甲基化酶,它能 使位于5’GATC序列中腺苷酸的N6位甲基化。一
(3) DNA聚合酶I以3’-OH为引物,以另一条完好 的互补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合成一段新片段; (4)DNA连接酶连接缺口。
•uvrABC内切核酸酶
• DNA pol • Ligase
在原核生物中受损核苷酸3’端的第5位,5’端 的第8位磷酸糖苷分别被DNA切割酶切开。 在人类细胞中,受损伤核苷酸3’端第6位,5’ 端的第23位磷酸糖苷键分别被DNA切割酶切 开。
易脱落形成DNA上无碱基的位点,复制时可以插入
任何核苷酸,造成序列的改变。 ③断链:DNA链的磷酸二酯键上的氧也容易被烷化, 结果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酯键,易在糖与磷酸间发 生水解,使DNA链断裂。
④交联: 烷化剂有两类: 一类是单功能基烷化剂,如甲基甲烷碘酸, 只能使一个位点烷基化; 另一类是双功能基烷化剂,化学武器如氮芥、 硫芥等;一些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 丝裂霉素等;某些致癌物如二乙基亚硝胺等均属 此类。 其两个功能基可同时使两处烷基化,结果就 能造成DNA链内、DNA链间、以及DNA与蛋白质 间的交联。由于这些损伤部分在DNA复制和转录 时干扰DNA解链,因而可能是致死的。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 在研究其发病机制时,发现一些相关的基因, 称为XPA、XPB、XPC等。这些基因的表达 产物与uvr类蛋白有同源序列,也是起辨认和 切除损伤DNA作用的。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 有缺陷,不能修复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 伤,因此易发生皮肤癌。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DNA 突变、损伤和修复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DNA 突变、损伤和修复
DNA replication would be stalled here so it’s cytotoxic.
Some alkylation can directly disrupt base pairing and lead to mutation (e.g. the O6 of guanine).
DNA Repair
* DNA is the only biomolecule that is specifically repaired. All others are either degraded or replaced.
* >100 gene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spects of DNA repair, even in organisms with very small genomes.
6.2 DNA 损伤修复
Stable, but fragile
* Failure to repair causes mutations – Can interfere with transcription and replication – Can lead to Mutageneis – Can speed aging
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各种化学诱变剂,如黄曲霉 素、烷基化试剂等
物理因素---紫外辐射和离子辐射(X射线 和γ射线)
损伤类型:
碱基损伤: 碱基丢失 碱基转换 碱基修饰 碱基交联 碱基错配
DNA链的损伤: 链的断裂 DNA链的交联 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交联
氧自由基对碱基的影响
alkylation 烷基化
• Many types of damage can not be reversed

分子生物学 6 DNA 损伤、修复和重组

分子生物学 6 DNA 损伤、修复和重组

吖啶橙、原黄素、吖黄素等吖啶类染料 嵌合到DNA碱基对之间 base addition /deletion / frameshift mutation
DNA损伤(DNA damage)
自发损伤: 脱氨基/ 脱嘌呤 外源损伤: 1. 氧化损伤 (需氧细胞) 活性氧:超氧化物,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 OH) 8-氧鸟嘌呤,2-氧腺嘌呤,5-甲酰尿嘧啶 2. 烷基化损伤 影响DNA复制和转录时的解旋 多数是间接诱变 3. 加成损伤 嘧啶二聚体 苯并芘(肝脏细胞色素P-450) 双环氧物-G 芳基化试剂 黄曲霉毒素B1(肝致癌剂)
DNA损伤、修复和重组
突变和突变发生
(mutation and mutagenesis) DNA损伤(DNA damage) DNA修复(DNA repair) 重组(recombination)
突变概念
突变(mutation) 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可遗传改变 突变体(mutant) 与野生型(+)相对 突变剂(mutagen) 突变发生(mutagenesis)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突变类型 1. DNA碱基序列改变的多少 单点突变(point mutation)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转换(transition) A-T G-C 颠换(transversion)A-T T-A 碱基增加(base addition) 碱基删除(base deletion) 多点突变(multiple mutation)
BER
5' 3' UvrABC 3' 5' 3' 5' Pol I (或δ和ε) 5' 3' DNA glycosylase 5' 3' AP内切核酸酶 5' 3' 进一步酶切

第6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第6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GATC序列
问题 2 Which exonucleases are used to remove ssDNA between the nick created by MutH and the mismatch?
Eukaryotic cells also repair mismatches and do so using homologs to MutS (MSH) and MutL (MLH). 李国民博士是利用纯化后的人源蛋白在体外对5’方 向存在缺口的错配DNA进行了修复。将真核系统错 配修复系统中MutLα 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阐 明。

同义突变—无声突变—中性突变 CTA——CTG——天冬氨酸 错义突变 UUC(Phe)——UUA(Leu) 无义突变 TAC(Tyr)——TAA



错位突变
缺失突变 渗漏突变 回复突变



Types of base pair mutations
CATTCACCTGTACCA GTAAGTGGACATGGT


指DNA损伤时,应急而诱导产生的修复作 用,称为SOS修复。 在正常情况下,修复蛋白的合成是处于低 水平状态的,这是由于它们的mRNA合成受 到阻遏蛋白LexA的抑制。 当DNA受到严重损伤时,recA以其蛋白酶 的功能水解破坏LexA,从而诱导了十几种 SOS基因的活化,促进了此十几种修复蛋白 的合成。
自发突变——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能提高突变率的物理或化学因子——诱变剂 (1)碱基类似物——5-BU、2-AP

(2)碱基修饰剂——亚硝酸、羟胺、烷化剂等
Chemical mutagens
Deamination by nitrous acid

DNA的损伤、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

在插入酶的催化下,以正确 插入酶的催化下, 的催化下 的碱基插入空位, 的碱基插入空位,修复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 的催化下, 在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以 互补链为模板, 互补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单链 片段以填补缺口 片段以填补缺口
连接酶催化连接片段 催化连接片段, 由 DNA 连接酶催化连接片段, 封闭缺口
(一)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DNA损伤的因素 自发因素: 1.自发因素: 1).脱嘌呤和脱嘧啶 DNA分子通过自发水解 经常发生脱嘧 分子通过自发水解经常 DNA 分子通过自发水解 经常 发生脱嘧 啶和脱嘌呤反应, 啶和脱嘌呤反应 , 使嘌呤碱和嘧啶碱从 DNA分子的 脱氧核糖分子的脱氧核糖 DNA 分子的 脱氧核糖 - 磷酸骨架上脱落下 来。 例如,在腺嘌呤和鸟嘌呤的N 例如,在腺嘌呤和鸟嘌呤的N- 9及脱 氧核糖C 之间的N 糖苷键常发生自发 氧核糖C-1′之间的N-糖苷键常发生自发 水解反应而断裂, 从而失去嘌呤碱基, 水解反应而断裂 , 从而失去嘌呤碱基 , 使该嘌呤碱基所编码的遗传信息丢失。 使该嘌呤碱基所编码的遗传信息丢失。
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识别 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识别 DNA 核酸内切酶 的损伤部位, 的损伤部位,并在该部位的 5' 端作一切口
糖苷酶识别受损伤的 DNA 糖苷酶识别受损伤的 碱基, 碱基,并将该碱基切除
由核酸外切酶(或 DNA 聚合 核酸外切酶( 5'→3'端逐一切除损 酶Ⅰ)从 5'→3&#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中的胞嘧啶(C)、腺嘌呤(A)和 鸟嘌呤(G)都含有环外氨基,氨基有时 会自发脱落,从而使胞嘧啶变为尿嘧啶 (U),腺嘌呤变为次黄嘌呤(I), 鸟嘌 呤变为黄嘌呤(X)。 这些脱氨基产物的配对性质与原来的 碱基不同,即U与A配对,I和X均与C配对。 而且DNA复制时,它们将会在子链中产生 错误而导致DNA损伤。

分子生物学第六章:DNA损伤与修复

分子生物学第六章:DNA损伤与修复

48
4.直接插入嘌呤
DNA链上嘌呤的脱落造成无嘌呤位点,能被
DNA嘌呤插入酶(insertase)识别结合,并在K+
存在下催化游离的嘌呤碱基或脱氧核苷与DNA无
嘌呤部位形成糖苷键。且催化插入的碱基有高
度专一性、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严格配对,使
DNA完全恢复。
49
三、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
35
第二节
错配修复
DNA修复
DNA的修复主要类型:
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跨损伤修复 (SOS修复)
36
一、错配修复
在DNA复制过程中, DNA聚合酶能够利用
其3ˊ一5ˊ外切核酸酶活性去除错配核苷酸,但
是这种校正作用并不十分可靠, 某些错配核苷酸
可能逃避检测, 出现于新合成的DNA链中。 错
胞嘧啶
O6-乙基鸟嘌呤 胸腺嘧啶
25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2.碱基脱落 烷化鸟嘌呤的糖苷键不稳定,容易脱 落形成DNA上的无碱基位点,复制时可以 插入任何核苷酸,造成序列的改变。
26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3.断链
DNA链的磷酸二酯键上的氧也容易被 烷基化,结果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酯键, 易在糖与磷酸间发生水解,使DNA链断裂。
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基损失,而是识 别双螺旋形状的改变;修复时切除含有损 伤碱基的那一段 DNA。
54
55
56
核苷酸切除修复 (大肠杆菌)
紫外线诱导uvrA、 uvrB、uvrC和uvrD 四种基因表达
UvrA:识别损伤 部位 UvrB:解旋双链
57
UvrC:
5ˊ末端内切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
• 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修饰、 DNA交联、 烷化损伤
• 线粒体的损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
.
48
DNA 修复
•维持 DNA序列的保真性; •可在复制前后进行; •有多种修复机制来纠正DNA损伤; •DNA 修复失败可能导致突变和肿瘤。
.
49
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
真核生物细胞DNA受到损伤时细胞除了诱导 修复基因的转录外,还可暂时阻断细胞周期, 防止受损DNA继续复制,如无法修复,则可诱 导细胞进入凋亡。这些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 检查点控制(checkpoint control,又称关卡 控制)对DNA损伤的应答反应。
.
44
RecA-P的三种功能
a、 DNA 重组活性 b、 与S.S. DNA结合活性 c、 少数蛋白的proteinase活性
当DNA正常复制时 (无复制受阻,无DNA损伤, 无TT dimer) RecA-p不表现proteinase活性
.
45
当DNA复制受阻/ DNA damaged
细胞内原少量表达的RecA-p
• 3.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
• 4.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20岁前因恶 性肿瘤而死亡。
• 5.组织病理 晚期出现表皮非典型性增生、日光角
化及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 恶性肿瘤。
61
着色性干皮病患儿脸部特征
.
62
着色性干皮病背部,
着色性干皮病组织切片
.
63
着色性干皮 病的并发症
.
64
着色性干皮病的治疗
• 导致DNA断链: 磷酸二酯键上的氧被烷基化 • 导致DNA链交联
.
11
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改变

DNA损伤突变和修复

DNA损伤突变和修复

的一段DNA切除,再以互补链 为 模 板 重 新 合 成 DNA , 又 称
DNA非程序合成。
脱氨基:A、G、C环外氨基丢失 3、碱基的自发突变
碱基丢失:无碱基位点(AP部位)
4、正常代谢产物对DNA的损伤
氧自由基 造成DNA链断裂
P70
嘌呤碱( purine bases)
NH2
H C N1 6 5C
DNA损伤的后果:
(1) DNA的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突变 (2) 导致DNA失去作为复制和/或转录的模 板的功能,
使细胞的功能出现障碍,重则死亡。
受损细胞的转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NA的 修复效果:
(1)正确有效的修复 (2)损伤严重,不能被有效修复 (3)不完全修复
生物多样性依赖于:
DNA突变
黄曲霉素B:专一攻击DNA上碱基,导致序列变化 这些均为诱发突变的化学诱变剂或致癌剂
黄曲霉素是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子
——黄曲霉素B1经CYP作用生成的黄曲霉素2,3-环氧化物可
与DNA分子中鸟嘌呤结合,引起DNA突变。
O
O
O
O
NADPH+H+ + O2
O O
O
H2N
NH
N
O
O
O
N
N+
OH O
O
P450
C CH ON
O
HC2 1 6 CH N
H 胞嘧啶(C) O (2-氧,4-氨基嘧啶)
C HN C CH3
C HN CH
O
C
CH
N
O
H
胸腺嘧啶(T)
(5-甲基尿嘧啶)
C
N H
C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练习题
1.参与DNA切除修复的酶有( )、( )和( )。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特异的核酸内切酶 2.修复的种类: 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DNA直接修复、 重组修复、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 3.简述光修复基本原理? 4.切除修复过程? 5.简述重组修复过程? 6.错配修复的主要作用?
插入
-T-C-G-A-G-C-T-G-T-A-C-G-A-G-C-T-C-G-A-C-A-T-G-C-
颠换
-T-C-G-T-C-T-G-T-A-C-G-A-G-C-A-G-A-C-A-T-G-C-
A
缺失
-T-C-G-C-T-G-T-A-C-G-A-G-C-G-A-C-A-T-G-C-
T
1.2 突变产生的原因
DNA突变 突变 的类型
碱基对的置换 (substitution)
野生型基因
-T-C-G-A-C-T-G-T-A-C-G-A-G-C-T-G-A-C-A-T-G-C-
移码突变 (framesshift mutation)
转换
-T-C-G-G-C-T-G-T-A-C-G-A-G-C-C-G-A-C-A-T-G-C-
(4)物理因素--紫外线(ultraviolet)和电离 物理因素-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紫外线的高能量可以使相邻嘧啶之间 双键打开形成二聚体, 双键打开形成二聚体,包括产生环丁烷 结构和6-4光产物 光产物。 结构和 光产物。电离辐辐射的作用 比较复杂。 比较复杂。
2 DNA的损伤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
1、形成嘧啶二聚体 、
2、光复合酶结合于 、 损伤部位
3、酶被可见光激活 、
4、修复后酶被释放 、
DNA紫外线损伤的光复合酶修复 紫外线损伤的光复合酶修复
2.2.5 重组修复 repair) (Recombination repair)
• 遗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通过 遗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通过 DNA 遗传重组的方式加以弥补, 遗传重组的方式加以弥补,即从同源 DNA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 DNA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 至子链缺口处, 至子链缺口处,然后用再合成的序列来 补上母链的空缺。 补上母链的空缺。
DNA的重组修复 的重组修复
胸腺嘧啶 二聚体
复制
重组 核酸酶及 重组蛋白
修复复制 DNA聚合酶 聚合酶 DNA连接酶 连接酶
2.2.6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 反应诱导的修复
SOS response & DNA repair
• SOS反应:是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 SOS反应:是细胞DNA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 反应 DNA 制的紧急情况下,为求得生存而出现的应急效应。 制的紧急情况下,为求得生存而出现的应急效应。 •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系统包括避免差错修复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系统包括避免差错修复(error 反应诱导的修复系统包括避免差错修复 free repair)和易产生差错修复 和易产生差错修复(error-prone 和易产生差错修复 repair)
(3) 嵌入染料 嵌入染料(intercalation dye) 一些扁平的稠环分子, 一些扁平的稠环分子,例如吖啶橙 (acridine)、原黄素(proflavine)、 、原黄素( 、 溴化乙锭(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B)等 等 染料,可以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 的碱基对之间, 染料,可以插入到 的碱基对之间 引起新合成链碱基的插入或缺失。 引起新合成链碱基的插入或缺失。
1、DNA的突变 DNA的突变
1.1 突变的具体表现 1.2 突变产生的原因
1.1 突变的具体表现
1、碱基对的置换(substitution) 、碱基对的置换( ) 转换(Transition): 转换 : 最普通的一种点突变,指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 最普通的一种点突变, 点突变 代替,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代替。 对被AT对 代替,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代替。使GC对被 对 对被 替换,或者相反。 替换,或者相反。 颠换(Transversion): 颠换 : 另一种不常见的点突变 点突变, 另一种不常见的点突变,嘌呤被嘧啶代替或者相 因此AT对变成了 对变成了TA、 反,因此 对变成了 、GC对。 对 2、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 ) 由碱基的缺失或插入造成。 由碱基的缺失或插入造成。 Note: 突变集中在热点区域。 突变集中在热点区域。
2.2.3 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 )
当DNA链上相应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导致 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 双链之间无法形成氢键,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 双链之间无法形成氢键,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 将DNA分子中受损伤部分切除掉,并以完整的那 DNA分子中受损伤部分切除掉, 分子中受损伤部分切除掉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切去的部分,然后使DNA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切去的部分,然后使DNA 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 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
1.2.1 DNA聚合酶复制时产生的错误 DNA聚合酶复制时产生的错误 1.2.2 诱变剂的作用
(1)碱基类似物掺入 (2)碱基的化学修饰 (3)染料的嵌入 物理因素---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4)物理因素--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1) 碱基类似物 碱基类似物(base analog)
溴尿嘧啶( ) 碱基的类似物, 如5-溴尿嘧啶(BU)是T碱基的类似物,通 溴尿嘧啶 碱基的类似物 常情况下它以酮式结构存在,能与A配对 酮式结构存在 配对; 常情况下它以酮式结构存在,能与 配对;但它 有时以烯醇式结构存在, 烯醇式结构存在 配对。 有时以烯醇式结构存在,与G配对。 配对 2-氨基嘌呤(AP)是A的类似物,正常状态 氨基嘌呤( ) 的类似物, 氨基嘌呤 的类似物 下与T配对 配对, 下与 配对,但以罕见的亚氨基状态存在时却与 C配对。 配对。 配对
DNA损伤的原因及部位 2.1 DNA损伤的原因及部位 DNA损伤修复的类型 2.2 DNA损伤修复的类型
2.1 DNA损伤的原因及部位 损伤的原因及部位
损伤原因: 损伤原因: • 复制错误 • DNA重组 重组 • 物理化学因子 损伤部位:碱基、 损伤部位:碱基、糖或是磷酸二酯键
2.2 DNA损伤修复的类型 DNA损伤修复的类型
第六章 DNA的突变及损伤修复 DNA的突变及损伤修复 1 DNA的突变 DNA的突变 2 DNA的损伤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几个重要概念:突变、转换、颠换; ① 几个重要概念:突变、转换、颠换; 诱变剂的分类; ② 诱变剂的分类; ③ 几种损伤修复系统的作用机理。 几种损伤修复系统的作用机理。 了解内容: 了解内容: 诱变剂的作用机理。 诱变剂的作用机理。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错配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DNA直接修复 DNA直接修复 重组修复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
2.2.1 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原核细胞内存在Dam甲基化酶, 原核细胞内存在Dam甲基化酶,能使位于 Dam甲基化酶 5`GATC序列中腺苷酸的 位甲基化。 序列中腺苷酸的N 5`GATC序列中腺苷酸的N6位甲基化。 复制后DNA在短期内(数分钟) DNA在短期内 复制后DNA在短期内(数分钟)为半甲基化的 GATC序列 一旦发现错配碱基, 序列, GATC序列,一旦发现错配碱基,即将未甲基化链 切除一段包含错误碱基的序列, 切除一段包含错误碱基的序列,并以甲基化的链 为模板进行修复。 为模板进行修复。
据母链甲基化原则找出错配碱基的示意图
碱基错配修复过程示意图
2.2.2 碱基切除修复
(base-excision repair) base-
糖苷水解酶: 细胞中的各种, 糖苷水解酶: 细胞中的各种,能特异切除 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 糖苷键, 受损核苷酸上的 糖苷键 链 上形成AP位点 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 位点(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 上形成 位点 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 。 AP核酸内切酶:能在 位点附近(5`或3` 核酸内切酶: 位点附近( 或 核酸内切酶 能在AP位点附近 位置) 链切开; 位置)将DNA链切开; 链切开 核酸外切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 核酸外切酶:移去包括 位点核苷酸在内 的小片段DNA; 的小片段 ; DNA聚合酶 : 合成新片段; 聚合酶I: 合成新片段; 聚合酶 DNA连接酶: 连接切口而修复。 连接酶: 连接切口而修复。 连接酶
(2) 碱基修饰剂 碱基修饰剂(base modifier)
又如亚硝酸能脱去碱基上的氨基。 又如亚硝酸能脱去碱基上的氨基。 可使C氧化脱氨变成 氧化脱氨变成U; 脱氨后成为 可使 氧化脱氨变成 ;G脱氨后成为 黄嘌呤( ),但它仍与C配对 ),但它仍与 配对; 脱 黄嘌呤(X),但它仍与 配对;A脱 氨后成为次黄嘌呤( ), ),I与 配对 配对, 氨后成为次黄嘌呤(I), 与C配对, 而不能和原来的T配对 配对。 而不能和原来的 配对。
DNA的损伤和切除修复 的损伤和切除修复
碱基丢失
糖苷酶
碱基缺陷或错配
结构缺陷
切开 AP核酸内切酶 核酸内切酶
切开 核酸内切酶
切除 核酸外切酶
切除 核酸外切酶
修复 DNA聚合酶
连接 DNA连接酶 连接
2.2.4 DNA直接修复 DNA直接修复 (direct repair) )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DNA损伤以后而并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DNA损伤以后而并 DNA 不需要切除碱基或核苷酸的机制, 不需要切除碱基或核苷酸的机制,这种 DNA的直接修复 修复方式称为DNA的直接修复。 修复方式称为DNA的直接修复。
两个概念: 两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