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开发作业流程

模具开发作业流程模具开发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产品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可生产的模具的过程。
模具开发的任务是将产品的设计图纸中的形状、结构、尺寸等要素转化为模具的结构形式、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并将所有的要求和规范具体化。
下面将介绍模具开发的主要步骤和流程。
第一步:确定需求模具开发的第一步是与客户沟通,了解其需求和要求。
在这个阶段,需要与客户充分交流,确定产品的设计要求、用途、材料、制造批量等各项指标。
第二步:产品设计在确定了客户的需求后,需要进行产品的设计。
设计师根据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三维建模,利用CAD或其他设计软件制作三维模型。
第三步:模具设计在产品设计完成后,进入模具设计阶段。
模具设计师将产品的三维模型导入到模具设计软件中,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
包括模具的分模方式、尺寸,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模具的排气和顶针系统设计等。
第四步:模具制造模具设计完成后,开始进行模具的制造。
模具制造的过程包括模架加工、模块制造、零件加工、热处理、装配、试模等环节。
模具制造需要强大的加工能力和工艺技术,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精度。
第五步:模具调试模具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模具的调试。
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在试模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
第六步:样品确认模具调试完成后,需要向客户提供样品,并与客户进行确认。
客户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产品符合其要求和预期。
第七步:模具生产样品确认后,模具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利用模具进行产品生产。
第八步:售后服务模具交付给客户后,需要进行售后服务。
定期回访客户,了解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总结:模具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知识。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实现高效生产。
模具开发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和制造,以确保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开发流程以及模具工程师的具体工作1)做好模具设计.通常模具设计由模具厂做,但还是要向他们提供基本的模具规格书和要求,就是要规定模架的材料,型腔,型芯的材料;产品的模腔数量;模具的使用寿命;注塑机台的吨位;零件的材料和表面处理要求.要求高(或是水平高)的企业还要规定分型面,水口的形式和位置,顶针的形式,因为模具厂并不清楚你们产品的要求,如果不做规定,任由模厂自己设计,那么很有可能在重要的外观表面设置水口,或有镶块.另外,很多工程师为了图省事,对一些不重要的内部结构不做出模斜度,任由模具厂自己决定,这样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做模具设计也没有几个认真负责的,拼命做大出模斜度,搞得产品到处都是缩水,最后不得不烧焊重做.因此必须认真检查模具厂的模具设计,特别是分型面,水口,镶块等.还有就是要提供注塑机台的品牌和规格供模厂设计时参考.2)模具开始加工后,要向模具厂家要排期表,就是模具进度的计划表.什么时候开始订模坯,什么时候开粗,什么时候锣铜公,打电火花......等等,最关键是T1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定期去检查模具加工进度,保证T1按计划进行.3)T1试模后才是跟模的真正开始.拿到样品后要安排检讨会议,装配工程样机,对所有的问题总结出来,商讨解决方案.一般要产品工程师同模具厂的跟模人员共同完成.每一个问题都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设计不完善还是模具加工不到位,还是注塑工艺参数.这就要求工程师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和模具经验.有些问题是综合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更改设计呢还是通过工艺解决呢,这也要用丰富的经验去判断.接下来就是要给出更改方案,对于结构上的更改(加胶/减胶)都要做手板确定,并给出详细的改模图纸.很多工程师在这方面也比较喜欢偷懒,只告诉模具厂这里那里不行,要这样那样改,不给出具体的图纸尺寸,这样模厂往往会改错或不到位,增加了更改的次数.这方面我有过很多教训.现在所有的更改方案都是我们做产品设计同模厂的人一起出,都要做手板样品来检验方案的效果.对于外观表面的缺陷,比如,夹水线等,通常先考虑注塑工艺去解决,不行的话要考虑更改水口位置去解决.4)试模一定要到现场.T1试模可以不去,但T2开始最好每次试模时设计工程师要到现场了解试模的情况.一方面看看模具的状态,另一方面了解注塑工艺情况,这点是很重要的.只看样品是不知道模具状态的,一个合格的样品不能代表模具合格了,也许是十啤才出一个好的,也许是打着脱模剂勉强做出来的.每次试模还要记录注塑工艺参数.5)验收模具.产品合格了,模具却不一定能进入生产状态.即使模具也合格了,也要跑合一段时间才能顺利大批量生产.除了按模具规格书进行例行的检查外,还要查查滑块的硬度,冷却水道的压力,相关的配件等.必要时要厂家提供模具材料的证明,保证是按规格书中的要求采购的.以上是我们通常跟模的做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其他同行写出你们的跟模经验,大家一起分享.1.外观部分: 在T1阶段时,模具厂心里只有60-70%的把握,新的材料差别更大,所以试模是试外观的关2.尺寸部分:做模的人都对部分装配性重要尺寸保留有余地,也是跟据经验做出的值,所以T1时要测量准确,更主要的是要实配后,确定要修改到多少,心里若没底可先做大后改小的方法,表向烧焊方向考虑模具开发流程以及模具工程师的具体工作。
模具开发流程图

验收单
重要产品进行CAE 分析
评审确认模具厂的 最终设计方案
模具图
模具厂提供详细的 模具进度计划
计划表
每周至少一次到现 场检查质量与进度
现场跟进模具T0 次试模
协调处理质量事故 与延期情况
试模记录
参与样件试装
测量样件
T0次试模评价与 整改方案
评审记录
部分模具可能需经过 几次整改方可符合主 机厂要求
模具整改 模具编号与验收
接技术部立项 通组人员
研发部在产品结构 设计阶段,跟模人 员从模具与注塑的 角度提供技术支持
采购部招标
订材料与模架
了解主机厂的技 术要求与时间节 点
会议记录
结构设计完成后, 对产品进行评审
在满足主机厂 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简化模具
评审记录
模具结构的制定 与成本核算
模具结构图与模具 成本核算单
模具开发流程

问题点改善对 策 数据更改 产品试装、核对 数据、实验报告 产品试装、确 认外观
模具优化跟进 1.设变记录表 2.问题点对策汇总表
模具预验收优化 模具出运 模具接收 1.使用说明书 2.模具备件清单 3.模具备件 3.模具保养维修记录 模具中验收 1.模具中验收记录 TP
生产记录 SOP一年
模具终验收 1.模具终验收记录
组织模具报价
模具开发要 求,数据
组织评标会 参加评标会 评标会 1.会议记录 参加评标会 模具报价单
批准
供应商推荐表
模具商务开发 合同
模具技术开发 合同 模具开发计划 进度跟进汇报 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具设计 可行性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
问题回复确认
跟进 回复
模具设计完善
组织模具评审 参加模具评审 模具评审
1.材料采购指令
生产记录、PPM
总经理
研发部 项目经理
项目开发节点 日程
研发部 产品设计师
采购科 采购工程师
研发部 模具工程师
供应商
制造部 模具仓库
注塑部 PE
批准 产品设计 1、3D数据 2、BOM 3、2D图纸 4、工程规范要求 5、样品样件 批准 模具开发任务 书 模具开发要求 1、标准信息表 2、验收标准 3、模具开发计划 4、模具设计标准 组织评审 参加评审 参加评审 参加评审 技术评审 1.会议记录 2.更新技术 资料 3.确认供应 商范围(大 豪体系内)
参加模具评审
2.粗加工指令 3.精加工指令 模具加工 1.每周进度汇报 2.异常对策 T0-Tn试模 1.注塑工艺表 2.短射记录 3.全尺寸报告 4.模具检查表 5.问题点对策 送样 确认产品尺寸 模具预验收 1.注塑工艺表 2.短射记录 3.全尺寸报告 4.模具验收表 5.问题点对策汇总表 6.设变记录表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开发流程模具开发是一种将产品设计成模具再制造出产品的加工技术,模具开发流程包括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试产、模具调试和模具修理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模具开发流程。
首先是产品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进行产品设计,确定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相关要素,制定产品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
产品设计要考虑到产品的可生产性,即产品是否可以通过模具加工出来,并且要注意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以便于之后的模具制造。
接下来是模具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模具的设计。
模具设计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要素,确定模具的结构类型和加工工艺。
同时,还需要根据模具的设计要求,绘制模具零件图纸和总装图纸,并编制相关的工艺文件和工装夹具。
然后是模具制造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根据模具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模具的制造。
模具制造包括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的装配、模具的热处理和模具的表面处理等多个环节。
模具的加工工艺要根据模具的材料和加工要求进行选择,并且要保证模具的尺寸和形状的精度要求。
接着是模具试产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使用已经制造好的模具进行试产,检验模具的加工和装配质量,以及产品的加工质量。
如果模具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修理或调整,直到模具能够正常使用并满足产品加工质量的要求。
最后是模具调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模具进行调试,以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能够稳定地加工产品。
模具调试需要根据产品的加工要求进行参数的调整,包括注塑参数、模具温度和模具开合速度等。
通过模具调试,可以确保模具能够正常生产产品,并且能够达到产品加工质量的要求。
在整个模具开发流程中,还需要进行模具修理的工作。
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磨损、变形或损坏等问题,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模具零件。
模具修理要根据模具的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包括修复、调整或更换零件。
综上所述,模具开发流程包括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试产、模具调试和模具修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以保证模具能够正常生产出满足产品要求的产品。
五金产品模具开发流程图

手板制作
产品评估
手板,试验模启动周期 图纸,产品评估会议
研发部、品质部、 技术部
组装测试,手板样板确认 正式图档(含软体)
研发部/技术部/品
图纸、手板检测报告、检讨会 质部/管理部模具
议
部
产品正式图档,模具开发图 研发部、设计部 档,确认检讨会
模,治,夹具设计 制作周期
,产能分析,
模治夹具验收 样品制作/确认
小量试产,试产排程,试产记 录
模具部/技术部
排产会议,检讨改良会议
研发部/品质部/模 具部/生产部/采购 部
试模记录/检测报告/检讨会议 研发/品质/采购
记录
/模具部/生产部
量产计划/检讨会议记
生产部/品质部
结案报告/品质管理办法
研发部/品质部/管
理部
试产
生产过程中注意事项
检讨改良会议
生产移交 量产
模具开发检讨会议,设计周期 研发部、模具部 设计部
模具制作周期,T1 时间,异 品质部/生技/采购 常分析报告,产能分析报告 部/研发部/模具部
正式产品模具图档/T2 会议记 研发部/采购部/品
录/模具治验收报告
质部/模具部/管理
部
产品分析报告/合格样板封样 研发部/模具部/品 质部
-
项目立项
五金产品开发流程图
流程Βιβλιοθήκη 资料收集,项目市场调查相关内容
意向书/市场调查报告
责任单位
市场部、管理部
可行性检讨
可行性报告/市场调查会议记 客户/市场部/研发
录
部
开发大日程表
初步设计方案 方案
项目立项书,开发大日程表, 市场部、研发部、
设计方案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开发流程以及模具工程师的具体工作1)做好模具设计.通常模具设计由模具厂做,但还是要向他们提供基本的模具规格书和要求,就是要规定模架的材料,型腔,型芯的材料;产品的模腔数量;模具的使用寿命;注塑机台的吨位;零件的材料和表面处理要求.要求高(或是水平高)的企业还要规定分型面,水口的形式和位置,顶针的形式,因为模具厂并不清楚你们产品的要求,如果不做规定,任由模厂自己设计,那么很有可能在重要的外观表面设置水口,或有镶块.另外,很多工程师为了图省事,对一些不重要的内部结构不做出模斜度,任由模具厂自己决定,这样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做模具设计也没有几个认真负责的,拼命做大出模斜度,搞得产品到处都是缩水,最后不得不烧焊重做.因此必须认真检查模具厂的模具设计,特别是分型面,水口,镶块等.还有就是要提供注塑机台的品牌和规格供模厂设计时参考.2)模具开始加工后,要向模具厂家要排期表,就是模具进度的计划表.什么时候开始订模坯,什么时候开粗,什么时候锣铜公,打电火花......等等,最关键是T1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定期去检查模具加工进度,保证T1按计划进行.3)T1试模后才是跟模的真正开始.拿到样品后要安排检讨会议,装配工程样机,对所有的问题总结出来,商讨解决方案.一般要产品工程师同模具厂的跟模人员共同完成.每一个问题都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设计不完善还是模具加工不到位,还是注塑工艺参数.这就要求工程师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和模具经验.有些问题是综合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更改设计呢还是通过工艺解决呢,这也要用丰富的经验去判断.接下来就是要给出更改方案,对于结构上的更改(加胶/减胶)都要做手板确定,并给出详细的改模图纸.很多工程师在这方面也比较喜欢偷懒,只告诉模具厂这里那里不行,要这样那样改,不给出具体的图纸尺寸,这样模厂往往会改错或不到位,增加了更改的次数.这方面我有过很多教训.现在所有的更改方案都是我们做产品设计同模厂的人一起出,都要做手板样品来检验方案的效果.对于外观表面的缺陷,比如,夹水线等,通常先考虑注塑工艺去解决,不行的话要考虑更改水口位置去解决.4)试模一定要到现场.T1试模可以不去,但T2开始最好每次试模时设计工程师要到现场了解试模的情况.一方面看看模具的状态,另一方面了解注塑工艺情况,这点是很重要的.只看样品是不知道模具状态的,一个合格的样品不能代表模具合格了,也许是十啤才出一个好的,也许是打着脱模剂勉强做出来的.每次试模还要记录注塑工艺参数.5)验收模具.产品合格了,模具却不一定能进入生产状态.即使模具也合格了,也要跑合一段时间才能顺利大批量生产.除了按模具规格书进行例行的检查外,还要查查滑块的硬度,冷却水道的压力,相关的配件等.必要时要厂家提供模具材料的证明,保证是按规格书中的要求采购的.以上是我们通常跟模的做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其他同行写出你们的跟模经验,大家一起分享.1.外观部分: 在T1阶段时,模具厂心里只有60-70%的把握,新的材料差别更大,所以试模是试外观的关2.尺寸部分:做模的人都对部分装配性重要尺寸保留有余地,也是跟据经验做出的值,所以T1时要测量准确,更主要的是要实配后,确定要修改到多少,心里若没底可先做大后改小的方法,表向烧焊方向考虑模具开发流程以及模具工程师的具体工作。
模具开发控制管理流程[模板]
![模具开发控制管理流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7dd7ea72e3f5727a4e962d3.png)
1. 目的
为界定本厂各工序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各个工序的生产能力,达成模具交期,提高模具质量。
2. 概述
本文描述模具开发的过程,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加工、试模、模具修改与移交,适用于塑胶模具的开发过程。
3. 术语
4. 角色与职责
5. 流程图
模具开发控制管理流程
P M C
模具E S I
C A D
模具加工人
I P Q C
装配责任人
试模员
T E
工艺
I Q C
模具移交阶段
开模启动阶段
模具设计阶段
模具生产阶段Start
开模信息接收、签批、分发开模通知单
制定生产排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异常反馈
产品检测,质量控制及异常反馈
合配及表面处理
模具测试验证及试模试模报告
END
新产品开发管理流
程
开模需求
主导修模及模具移交
模具修改作业指导书
1-01
制定工艺卡物料检验2-01
2-02
2-03
2-04
3-01
3-02
3-03
3-04
4-01生产计划
2D 图档
工艺卡
来 料检验报
告
文件受控流程
来料检验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生产控制流程
清晰版本见如下附件:
6.流程说明
2021-07-18 第3页, 共7页
2021-07-18 第4页, 共7页
7.裁剪指南
8.流程范围
9.流程绩效指标
10.支持文件
11.流程接口描述
12.记录的保存
13.补充说明
无
14.文件拟制/修订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割
模仁精加
5.相关/支持文件: 新产品开发流程 6.记录: 1)《模具制作申请单》 3) 《模具总进度表》 5) 《尺寸控制表》 7) 《模具制作验收单》
工
EDM
2) 《模具评审记录表》 4) 《模具制作日进度表》 -26) 《试模报告》
抛 光
组 装
-3-
批准人﹕ 会审人﹕
文件编号﹕ 版 本﹕
主题﹕模具开发制作流程
起稿人﹕
1、目的: 1.1 通过对新模具的品质控制,确保新模具及时、优质以便顺利投产。 1.2 通过对修模前的详细检讨及修模后的确认确保修模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 2、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塑料模。 3、职责: 3.1 工程:负责产品结构评审、工艺分析和产品工程图的制作。 3.1 设计:负责召开模具结构评审、模具设计和各种模具图纸的制作及模具品质监控。 3.2 钳工组长: 负责模具制作进度、 并跟踪模具进度及模具试制; 人员调度安排及工作现场 5S 管理。 3.3 钳工师傅:负责模具配模、组装及模具尺寸精度控制 修模后的确认及设备保养。 4、工作内容: 4.1 新模具制作流程: 4.1.1 工程部将需开模资料提供给模具部,模具设计师必须在 1 个工作日内完成模具评审资料档。 4.1.2 模具设计师根据产品信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主要包括产品结构、模具结构、冷 却系统、流道、排气等。参加人员为钳工组长,工程经及项目跟进人,成型主管。并记录
-1-
批准人﹕ 会审人﹕
文件编号﹕ 版 本﹕
主题﹕模具开发制作流程
起稿人﹕ 生效日期﹕
制作流程图
4.1.9 在精加工前,须对模仁打直角,垂直度不得超过 0.02 毫米,光洁度 1.有 余量的模仁,须分中磨到尺寸,以分中后拿基准,对线割和 CNC 精加工 的配件,须以分中后的基准为基准加工。 4.1.10 线割时,请注意各配件的基准,对镶件孔和顶针孔一般以放大 0.02 毫米为 配合间隙,对不标准的顶针,以实际顶针大小大 0.04 毫米为配合间隙。 4.1.11 模仁精加工,须以打直角后的基准为加工基准,对可光刀到数的位置,一 般留 0.02 毫米作为省模余量(不考虑刀具磨损) ,同时 CNC 须及时自检。 4.1.12 EDM 加工, 按图纸尺寸加工, 精工单边 0.08, 粗工 0.2 (以实际情况为准) , 加工时请注意加工基准, 对由火花机加工省光的, 省光余量 0.03-0.05 毫米。 4.1.13 流道表面必须抛光,达到▽6 或▽7 光洁度,不容许表面有火花纹或刀纹 存在。 对光刀位, 一般省模不得超过 0.02, 对火花纹位, 省模不得超过 0.05。 4.1.14 在模具组装前,工模师傅须应对相关配件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在确保无误 的情况下,做清洁和防锈处理。 《模具检测总表》 4.1.15 试模时,设计、工模师傅和工程负责人应到现场,对成型试模时产生的异 常作出分析及处理,根据结果对模具和成型工艺进行改善,生产一部填写 《试模报告》 4.1.16 试模时需按可量间性的成型条件进行试模,并提供走胶板即缺胶板,尺寸 OK 后的现状样,水口供试模后检讨。 4.1.17 试模完毕后生产一部需在 4H 内将模具退还至模具部,并由模具部指定人 员进行签收。注意下模前必须对模具喷防锈油. 4.1.18 模具改模
评审需更改的事项,与会人员签字,编写《模具评审记录表》
生效日期﹕
4.1.4 评审确认后,模具设计师需进行模具设计,主要包括 3D 修正、3D 分模、模具组装图各散件 图、EDM 图、电极图等,图纸整理好后,组织相关人员评审,确认无误后,图纸盖章受控后 下发模具组。 4.1.5 模具组长收到受控图纸后,工模师傅需对图纸进行评估及理解,如有异议可与设计沟通,设 计师同时安排定料。 4.1.6 模具材料回来后,工模师傅须及时对材料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规格的材料须上报主管裁决, 对合格材料须及时安排技师完成钳工工作,其工作主要包括车、磨、铣、螺丝孔、运水孔、 顶针孔、CNC 开粗等,须着重注意各直角边的精度、顶针孔的避空和各制作基准、开粗余量 等。对完成开粗的模具散件需及时外发热处理。 4.1.7 对热处理后的散件,工模师傅须检测其硬度等,一般模仁硬度为 46-50HRC,对分布均匀的九 个点,要求其硬度相差不大于 1HRC。 4.1.8 电极加工,一般来说对料位电极须做精粗两种,精公火花位 0.08 单边,粗公 0.2 单边(以实 际情况为准) ,加工时,务必注意各加工基准,加减火花位后,一般直接加工到尺寸 ,加工 后的电极须做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