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4

合集下载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2025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2025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春秋时期,晋国的赵氏家族在晋卿内讧中失败,赵氏族人赵武(赵文子)年幼得以幸免,后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复兴赵氏。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A. 宗法制的瓦解B. 贵族政治的特点C. 分封制的崩溃D. 礼乐制的破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

选项A,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和血缘关系的一种继承制度,春秋时期宗法制并未瓦解,只是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

选项B,春秋时期,赵氏家族在晋卿内讧中失败,但赵武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复兴赵氏,这体现了当时贵族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扶持和影响的政治关系,即贵族政治的特点,故B项正确。

选项C,分封制是周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但在春秋时期,虽然分封制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崩溃,故C项错误。

选项D,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

春秋时期,礼乐制确实受到冲击和破坏,但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2、唐代画家张萱和周昉以描绘贵族妇女生活为专长,其画在唐代绘画中独具一格,被后人誉为“唐宫仕女画”。

下列有关唐代仕女画的表述,正确的是()A. 绘画风格受宗教壁画影响B. 仕女画是唐代绘画的主流C. 体现唐朝国力强盛和开放D. 反映当时妇女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

选项A,宗教壁画主要用于宗教场所的装饰和宗教故事的传播,其风格与唐代仕女画相差甚远,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唐代绘画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唐代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仕女画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不能说它是主流,故选项B错误。

选项C,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这为唐代仕女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仕女画以描绘贵族妇女生活为专长,展现了唐代妇女的风貌和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唐朝国力强盛和开放的特点,故选项C正确。

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哪位中国历史人物在位时间最长?A.汉武帝B.秦始皇C.唐太宗D.明成祖答案:A解析:汉武帝在位时间为前元7年-前前元10年,共5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2.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时代?A.宋朝B.明朝C.清朝D.唐朝答案:C解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时代,清朝后期改革运动兴起,但并未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3.以下哪位书法家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A.王羲之B.张献忠C.欧阳询D.董其昌答案:D解析:明代四大书法家是董其昌、唐寅、文征明和神秀。

4.以下属于八旗制度的是?A.明代的科举制度B.清代的八股文制度C.明代的户口制度D.清代的蒙古人和满洲人的区隔制度答案:D解析: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重要制度,主要是将兵士和人民按照民族和地域分为八个旗,分别为满洲、蒙古、葛尔泰、汉军等。

5.“冬至一阳生”是指历史上哪位诗人的作品?A.杜甫B.陆游C.苏轼D.苏洵答案:A解析:“冬至一阳生”是杜甫的《冬至》一诗的开头句,表达了无论再寒冷的冬天,阳光始终会出现的意象。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明代茶叶的种植和饮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

答案:对解析:明代的茶叶种植和饮用的方式改变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2.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科技发达的时期。

答案:对解析: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国政府对英国进行了不公平贸易。

答案:错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对中国进行了鸦片贸易,并侵占中国领土。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封建的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

答案:对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

5.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4. 简答题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奠基人是( )。

A.孟德斯鸠B.洛克C.杰斐逊D.霍布斯正确答案:B2.唐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的雏形( )。

A.市舶司B.票号C.飞钱D.柜房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商业。

柜房是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经营信贷的机构。

票号是明清以后产生的金融机构。

3.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被誉为“哲学之父”的是( )。

A.柏拉图B.泰勒斯C.赫拉克里特D.德谟克利特正确答案:B4.热月党人打击复辟活动,维护革命成果的著名战役是( )。

A.色当战役B.瓦尔密战役C.莱比锡战役D.基贝隆战役正确答案:D解析:基贝隆战役是热月党打击王党复辟活动,维护节命成果的重要战役,热月党在镇压芽月起义和牧川起义之后国民公会的政策明显右倾,为王党势力的抬头提供机会,1795年6月,法国逃亡贵族们在英国支持下,带领军队从海上进行反攻,在布列塔尼的西海岸登陆。

热月党政府立即派奥什将军率军迎敌。

在奥什部队攻击下,王党军队退到基贝隆半岛,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7月21日共和国军队发起总攻,一举歼灭了王党军。

色当战役发生于1870年9月1日普法战争时期。

战斗的结果是普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的军队。

1792年9月20日,法国革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击溃了普鲁士的军队,随后义把敌军驱逐出国境之外,战争转移到普鲁士和比利时境内进行。

1813年2川28日,普鲁士与俄国签订了共同对法作战的条约,第六次反法同盟形成。

奥地利出面进行调停,未获成功,遂于8月加入同盟,对法宣战。

英国则向同盟各国提供了大量经费。

10月18日至19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了大会战。

这次战役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斗。

历史学基础考研题目及答案

历史学基础考研题目及答案

历史学基础考研题目及答案
题目: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
社会的影响。

答案: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

隋文帝时期,为了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士族把持官职的局面,
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设立了进士科,选拔有才能的人才。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唐太宗时期,科举
考试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

唐玄宗时期,科举制度更加规范化,考试程序和内容更加明确。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打破了
门阀士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得更多的平民百姓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提高了社会流动性。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使
得读书成为社会风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最后,科举制度
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影响,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公正。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科举考试的内容过于偏重
文学,忽视了实际能力;科举考试的选拔标准过于单一,容易导致人
才的浪费等。

尽管如此,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8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8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8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4. 简答题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提洛同盟正确答案:希波战争期间希腊城邦组织的抗击波斯的军事同盟。

公元前478年,希腊城邦代表会聚提洛岛,正式结盟。

人盟各邦原则上一律平等,在盟会上各有一票表决权。

但由于雅典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掌握盟军指挥权,实际控制了同盟。

同盟在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设立共同金库,入盟各邦依本邦岁收的多少以及承担同盟义务的大小交纳盟金。

后来该同盟被雅典控制,成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

公元前404年,由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提洛同盟被解散。

2.塔西佗正确答案:古罗马史学家。

公元97年任执政官,112—113年任亚细亚行省总督。

传世著作有:《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约在109年完成《历史》和《编年史》。

《历史》共10卷,现存前4卷及第5卷一部分。

《编年史》共16卷,现存1~4卷、12—15卷及部分残篇。

3.《自由大宪章》正确答案:1215年签订的限制英王权力的宪法性文件。

1215年,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63条。

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

《自由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

《自由大宪章》后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的重要依据之一。

4.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正确答案:1814—1815年反法同盟各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

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最后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是一套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设立了()A. 刺史制度B. 郡县制C. 行省制度D. 分封制答案:A。

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将全国划分为13 个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所以 A 选项正确。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B 选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C 选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D 选项错误。

1.唐朝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被誉为“诗仙” 的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

解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誉为“诗仙”,所以 B 选项正确。

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A 选项错误;王维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C 选项错误;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和“诗王” 之称,D 选项错误。

1.宋代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A. 夜市和草市B. 商帮和会馆C. 街市和坊市D. 市场和集镇答案:A。

解析: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农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所以 A 选项正确。

商帮和会馆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B 选项错误;唐代城市实行坊市制度,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C 选项错误;市场和集镇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在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D 选项不准确。

1.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 印度洋沿岸C. 大西洋沿岸D. 太平洋沿岸答案:A。

解析:郑和率领的船队从1405 年到1433 年共进行了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A 选项正确。

B 选项印度洋沿岸不是最远到达的地方;C 选项大西洋沿岸郑和船队未到达;D 选项太平洋沿岸表述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4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第1题:
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

A.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B.伯禽、叔虞、康叔、召公
C.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D.康叔、伯禽、叔虞、召公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武王幼弟康叔封于卫,都朝歌;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都奄;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都翼;同姓贵族召公封于燕,都蓟。

第2题:
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入修赋”
D.“自爰其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履亩而税”是贵族统治者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方法,而不再区分“公田”、“私田”的做法,各国都有相似的做法,本题的前三项都是正确的,最后一项不包括在内。

第3题:
下列选项中,控制了西域政权的是( )。

A.前秦
B.后赵
C.前凉
D.代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公元370年,苻坚灭前燕,374年,夺得东晋的益州,376年,灭前凉和代,382年,控制了西域,至此,前秦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第4题:
元朝的南北经济联系的成果,还体现在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上,即( )。

A.《氾胜之书》
B.《农书》
C.《四民月令》
D.《齐民要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农书》作者王祯,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做系统研究的著作。

《氾胜之书》是汉成帝时的农学著作;《四民月令》是东汉晚期的崔定按季节总结了当时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齐民要术》是北朝后期贾思勰总结了西汉以来北方农业生产经验,是现存最早且完整的古代农业技术著作。

第5题:
《读史方舆纪要》的作者是( )。

A.顾祖禹
B.黄宗羲
C.谈迁
D.顾炎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顾祖禹所作的《读史方舆纪要》概述了历史地理学和军事地理的沿革变迁。

第6题:
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海战之后
D.清末新政时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留学是培养洋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的标志。

一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向清政府上书建议派遣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四批选拔出来的幼童到美国留学。

第7题:
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理论的提出是在( )。

A.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
C.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
D.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1922年在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大会提出了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实际上是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第8题:
日本决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纲领是( )。

A.《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
B.《国策基准》
C.《对中国实施的策略》
D.《近卫三原则》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广田内阁按照军部事先制订的方案,决定了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国策基准》。

规定日本的根本国策为“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第9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

这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第10题:
下列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体制是有关全局的大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十一届三巾全会后中共逐渐摆脱旧有的观念,在十四大上江泽民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第11题: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大流土时代,波斯帝国的范围不断扩大,建立了古代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灭波斯帝国,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比波斯的范围更为扩大;罗马帝国在屋大维及其后继者的对外扩张政策下,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而古代埃及帝国只是地跨西亚北非,所以应选D。

第12题:
以下古代文件起到了限制王权作用的是( )。

A.《黄金诏书》
B.《沃姆斯宗教协定》
C.《末日审判书》
D.《自由大宪章》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宪章的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到17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

第13题:
下列航海家到达过印度的有( )。

①哥伦布②麦哲伦③达·伽马④迪亚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麦哲伦进行的是环球航行,很明显此题要选麦哲伦,其余三位航海家中迪亚士和达·伽马是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都是向西航行,但是最终到达印度的只有麦哲伦和达·伽马。

所以此题应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