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故里的文化守护者——记省政协委员、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克勇
《随州的炎帝神农故里》高中作文800字

《随州的炎帝神农故里》高中作文800字标题:《随州的炎帝神农故里》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个地方,它深藏着历史的记忆,承载着民族的骄傲,那就是湖北随州——炎帝神农的故里。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炎帝神农祭典,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会聚集在这里,向这位伟大的先祖表达敬仰之情。
走在随州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许多关于炎帝神农的遗迹和纪念物。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炎帝神农雕像,他手持稻穗,眼神坚定,仿佛在告诉世人,他是农业的始祖,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炎帝神农被誉为“五谷之神”,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发明了农耕,使人们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了定居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飞跃。
他还发现了草药,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州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这些美丽的风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然而,随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更在于它的人文精神。
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作为炎帝神农的故里,随州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炎帝神农的故事,感受他的伟大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炎帝神农的精神,以他为榜样,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随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勤劳智慧的人民。
让我们一起走进随州,探寻炎帝神农的故事,感受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吧!。
说一说历史文化名城随州的那些故事

说一说历史文化名城随州的那些故事炎帝神农故里炎帝神农故里,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九龙山南麓。
古神农洞位于九农山腰。
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
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现在,历朝历史学家、历史文献都作了肯定的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湖北随州厉山”即炎帝神农故里烈山。
如:春秋《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春秋《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三国时韦昭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
《春秋左传注》第四册:“有烈山氏山之子曰柱为稷(沈韩补注云:“(祭法)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
注:‘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农即柱,厉山在今湖北随县北四十里)自夏以上祀之”。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炎帝神农与随州在讨论炎帝神农诸问题时,似有一个前提需要预先明确:自先秦以降,各种典籍关于炎帝神农的种种记载都是间接取之于上古神话和传说,并非有直接文字可考的信史。
冯天瑜:《炎帝文化研究方法论三题》,《炎帝与炎帝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而无论神话或传说,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的。
扩散得愈广,流传得愈久,变异就愈大。
后来见于文献的神话和传说,只是实际存在的神话和传说的一部分,而且必然有不少参差之处乃至抵牾之处。
异源的神话和传说,凡互有出入之处,孰是孰非,有些是分得清楚的,可以考实辨明;但也有些是一时分不清楚甚至永远分不清楚的,那就不妨众说并存。
对于这类真伪莫辨的难题,宁可多一点模糊性而少一点明确性。
先哲有言:“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王之事,或隐或显,亿不识一”《列子·杨朱》。
随州市地方文献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炎帝神农大典 南宋湖北最大的一位军事家孟珙 何成濬先生自传 应山记略 台北市随县同乡会成立 溳水源流考 黄建中传略 黄昌谷和黄建中——追忆湖北两黄先生 花鼓戏 花鼓戏初探 先慈曹母程太夫人哀启 何成濬将军战时日记 何成濬将军的自述与日记 忆双亲——写在发表先父雪竹公日记之前 何成濬小传(增补稿) 何雪竹先生百龄冥诞祭 何成濬先生具仁者风范 怀乡琐记 桑梓忆往 花鼓戏 邱冠儒先生八秩寿续 随县与欧阳修 刘保国传奇 应山周为贰国楚改贰县探源及楚兼并经过 四十年来家国 秦代应山为冠县地考 何雪公(成濬)为逃犯洗冤 回忆应山八年敌后抗战事迹 随县出土的古代文物 何雪公述 应山县沿革 坐镇武汉的何成濬将军(书简) 应山县名胜古迹(回应山探亲后写) 淡于名利的书法家姜辅周同乡简介 应山乡贤左树燮为金门县政奠基 清严法师——随县姜兴华行谊
121 随州教育志 122 随州五十年 123 地级随州市十周年成就展 124 辉煌历程
125 名人名家题咏随州(随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126 随州志(下册) 127 神农的传说 128 随州志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名城探秘-随州历史文化百题 随州崛起之路 随国演义 随州吟集 荆楚踏歌行 老区颂歌 楚天明珠 鸡鸣山传奇 神韵随州行 神农故乡的路-新闻作品笔耕录 随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十年成果集 随州方言大观 在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 随州奋进四十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统计年鉴 随州市1990年多种经营典型汇编 随州财会 随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工、业、物、价、农、业) 调查报告文集 随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灿烂的曾都历史文化(曾都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211024162_曾侯與编钟__破译“曾随之谜”的“金钥匙”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荆楚瑰宝曾侯與编钟破译“曾随之谜”的“金钥匙”◎挂拉豆“别管我跳得美不美,随州的春天真的美!”这个春天,湖北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凭借独树一帜的抖音短视频再次成功破圈。
在二月初发布的一则短视频里,这位文旅赛道的新晋“顶流”带观众深入了解随州背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并将镜头让位于真正的千年“顶流”——珍藏于随州市博物馆的曾侯與编钟。
曾侯與编钟,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是的,它和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有着极密切的“亲属”关系。
而且从辈分上来说,曾侯與编钟还是“前辈”。
更重要的是,曾侯與编钟铭文既解决了近年学界关于叶家山之曾国族属问题的困惑,又彻底平息了几十年来关于“曾随之谜”的种种争论,因而是史料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物。
重见天日的“国之重器”和1978年出土的“后辈”曾侯乙编钟相比,曾侯與编钟的发现有些姗姗来迟。
2009年随州市修建“随州东城区文峰塔还建小区”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古墓地。
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对施工现场进行了紧急考古调查钻探,清理出两座春秋晚期墓葬。
其中从一号墓中清理发现了铜鼎、缶、鬲、编钟等文物。
该墓出土文物中,以编钟最为珍贵,其制作的精湛程度丝毫不亚于曾侯乙编钟。
该套青铜编钟(现存8件)出土时共10件,皆为甬钟,既有较完整的,也有残片编钟,形制相同,大小不一。
编钟钟体皆为合瓦形钟体,铣(钟下两角)边有棱,平舞,上有八棱柱形甬,上细下粗,甬下部有旋、斡,旋上有圆泡形对称四乳,乳上浮雕涡状蟠螭纹。
甬体中空有泥芯,与钟腔对接处封闭。
钟体立面呈上略窄下略宽的梯形。
舞部(甬钟最上端的平面)以甬底为中心,用“十”字形素带划分成对称的四格浮雕略粗大的蟠螭纹。
鼓部(篆部下方)纹饰较突出,由粗大蟠螭组合成蟠龙纹图案,整体呈对称的灵动蝶翅状纹图案模块。
在钟体的钲部(甬钟立面中部狭长条状区域)、两侧鼓部铸有阴刻铭文。
铭文中多有自铭“曾侯與曰”,故可将编钟定名为“曾侯與编钟”。
随县炎帝神农故里调研报告

随县炎帝神农故里调研报告随县炎帝神农故里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故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祖先的智慧。
为了深入了解随县炎帝神农故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本次调研对该景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目的1. 了解随县炎帝神农故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重要价值;2. 调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措施和效果;3.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合理建议。
三、调研内容1. 调研炎帝神农故里的建筑风格、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2. 考察神农祖师的纪念设施和相关文物;3. 调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措施和效果;4. 随县炎帝神农故里的旅游开发和经济效益。
四、调研结果1. 随县炎帝神农故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古朴庄重为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氛围;2. 炎帝神农故里有较完备的纪念设施和相关文物,包括神农庙、炎帝庙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3.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方面,炎帝神农故里做了大量工作,如加强景区管理、修缮古迹、展览文物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 炎帝神农故里通过旅游开发,使得当地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
五、存在问题1. 部分文物修复和保存工作尚有不足,需要加强;2. 景区管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等;3. 需要更加注重炎帝神农故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4. 旅游开发方面需注重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六、建议1. 加强文物修复和保存工作,保护炎帝神农故里的文化遗产;2. 加强景区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3.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利用互联网和媒体渠道提高炎帝神农故里的知名度;4. 配套建设相关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5. 重视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随县炎帝神农故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将军赋诗缅怀周克玉等五则

□将军赋诗缅怀周克玉(宗鹤)3月15日,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周克玉上将逝世10周年。
曾在周克玉同志身边工作多年的蔡宜乔赋诗缅怀周克玉:“将军博学文韬深,披肝沥胆笃忠贞。
厚德弘善情万钟,浩然正气荡英风。
”蔡宜乔,江苏泰兴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解放军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推荐一封烈士遗书(许佳文)清明前夕,老战友翟大学在微信里发来一封烈士的遗书。
这位战士叫牛智强,是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的原南京军区某团一连战士,1967年生,郑州人,1984年1月入伍。
1985年1月16日,他在坚守116高地前无名3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后来被追认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三等功。
战前,牛智强写过遗书,他是这样写的:“妈妈、哥嫂、姐姐:你们好!部队马上要开赴前线了。
写下这封信,放进了大哥给我买的那个提包里。
一件棉衣给妈穿,棉裤给二哥留着,一双新的解放鞋(鞋里有25元)给大哥大嫂留着,我穿一双旧的就中了。
一件的确良军上衣给三哥留着,姐呀,你别伤心,弟没有东西给你了。
我当兵时间太短,发的衣服少。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嫂、姐,我走了。
咱爸死得早,妈吃苦太多,千万别让她伤心,咱妈就交给你们了。
听老兵说,战士如果牺牲,国家会补给500元。
这500元钱妈留100,大哥100,二哥100,三哥100,姐100。
妈,昨晚我睡不着。
自个到山上向着北方咱家的方向跪下给您磕了18个头。
我今年18岁,一年磕一个头,报娘的养育之恩。
别的,儿实在写不下去了。
”遗书只有300来字,不少网友建议把这封遗书编入中小学教科书,让新时代青少年崇尚中华民族孝道和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
□全国退役军人服务站优秀站长周忠学(石守京)不久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随州市书法家协会原会长黄克勇,率书法家们来到临随县新街镇开展为退役军人送温暖活动。
墩子湾村18组村民李明海是95岁高龄新四军老兵,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两次立功,至今身上残留着弹片,当他拿到书法家赠送的作品时特别高兴。
2954930_拜祖大典的电视策划____

新闻前哨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的诞辰纪念日,都有大量海内外华人华侨到随州市寻根谒祖。
1992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节名。
自2009到2013年,湖北省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李兆焯、厉无畏、何厚铧,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等知名人士先后出席。
2011年5月,“炎帝祭典(随州神农祭典)”作为大型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5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专门就寻根节发来贺函:“举办此项盛典,对于海内外同胞共同传承炎帝神农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意义至深至远,本人深表钦佩。
”湖北卫视2009年至2010年,作为主要电视媒体参与大典活动的现场直播,2011年开始作为大典的策划制作机构,全面介入大典的设计与编导制作,2011年到2013年,连续三年组建大典的导演团队,根据省委省政府“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高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全力以赴办好随州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活动”的指示精神,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突破常规。
对炎帝神农的把握整个大典创作的难点和焦点在于对“炎帝神农”这个人物的把握和理解。
炎帝神农年代没有文字,今人对炎帝神农的了解,多通过神话传说,加上散落在历代文献里的一些片段记载。
节目主创在研读大量的神话故事及少量的历史典籍记录,以及今人对炎帝神农的研究文字以后,确立了塑造“炎帝神农”的总体原则:对“中华始祖”美德的归纳: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开放精神、民本精神、奉献精神。
所谓“纲举目张”,有了人物形像之“纲”,节目构思、音乐创作、舞台设计、仪式设计、炎帝像的处理才有了着力点,是为“目张”。
拜祖方阵的设计原则在国内为数不少的祭祀活动中,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的拜祖方阵是独具特色的亮点。
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主题的融传播——基于随州日报社全媒体报道世界

2019年5月30日,农历四月廿六,炎帝神农始祖的诞辰日。
己亥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成功举办。
近万名海内外炎黄子孙再聚炎帝故里,缅怀始祖功绩,抒发华夏儿女昂首再启程、共筑中国梦的壮志豪情。
当日,湖北随州日报社旗下《随州日报》、随州新闻网、随州论坛网站、随州日报和随州论坛“两微一端”等“一报三网八平台”或特刊或直播,聚焦这一重大活动,成为人们了解寻根节盛况的重要渠道。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自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11年。
其办节主题现在固定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举办寻根节,弘扬炎帝神农精神,凝聚中华民族情感,放大“两岸一家亲”声音,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寻根节,已经成为湖北省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动。
——基于随州日报社全媒体报道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分析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主题的融传播桂运东 陈晓林 刘诗诗地方党报如何在重大活动的融传播过程中凸显重大主题,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近年来,《随州日报》在寻根节的报道中做了系列探索,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发挥传统媒体优势,挖掘主题深度,增加思想厚度,提升情感温度(一)节前系列报道引路,推动认知深化、思想认同、情感升温每年寻根节前,《随州日报》都注重发挥传统媒体在报道深度、广度、高度等方面的优势,推出一组精心策划的系列报道,将传承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与激活随州力量、加快随州发展相结合,加深人们对寻根节的认知,增进思想认同,力量聚集,情感升温。
1.传承炎帝文化,激活随州力量以2016年丙申年寻根节的节前报道为例。
当年5月3日,《随州日报》推出“炎帝精神激活随州力量”系列报道。
这组通讯,分别从10个方面,展示了传承炎帝文化、开拓进取的随州人的精气神,反映了当年随州的创新与实践、发展和变化,激发了随州人干事创业的豪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是 平淡 以对 。 克勇 把荣誉 看得 很淡 , 黄 做事 却 非常 踏实 , 受领 导 和群众 称赞 。 倍 为 了争 取 随州 成 为 历史 文 化 名 城 , 克 勇 黄 默 默无 闻辛 勤 工作 。 管 随州 是 一个 古 老 的城 尽 市 , 史 悠 久 , 化 内 涵 十 分 丰 富 , 申报 全 历 文 但 国历 史 文 化 名 城 的 过 程 却 远 比 想 象 的 复 杂 。 由于 地 理 位 置 所 致 , 随州 的很 多古 建 筑 都 毁 于 战火 ,城 市表 面 都 很难 找 到 完 整 的古 建 筑 。 国家 建 设 部 、 国家 文 物 局 的权 威 专 家 看 了 申 报 材 料 后 都 不 同意 , 黄 克勇 随 老 文 物 局 长 熊 存 旭 频 频 进 京 , 返 于 各 有 关 部 门 、 论 于各 往 理 相 关 专 家 , 复 汇 报 , 理力 争 。 在 申报 历 史 反 据
一
名 合格 的政协 委员 。 面对众 多媒 体 的采访 , 他
人”黄克勇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地说 :自 , “
古 吉人有 天 相 ,事 情 难 成终 能 成 ” 。工 夫 不 负 有 心 人 , 终 , 们 找 到 我 国 著 名 的 古 建 筑 专 最 他 家 , 化名 城 专 家 组 组 长 罗 哲 文先 生 , 上 书 文 并 邹家华 、 李铁 映 、 志 坚 等 中 央领 导 同志 争 取 李 支 持 。 领导 胡 清 兰 、 克 申也 多次 上 北 京 , 市 李 几 经 周 折 , 于 申报 成功 。1 9 终 9 3年 1月 2 3日 , 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装在 心 中 。 起 炎帝 神农 纪念 馆 的建 设 , 克 提 黄
勇常 常说 , 种典籍 、 各 史记 传 说 炎帝 神农 生 于随
州厉 山 , 炎帝 神农 是 中华 民族 的共 同始祖 , 开发
禁 感 叹 : 为 争 名 城 心 如 焚 。 天 不 磨 人 人 磨 “
2 2
世 纪行 20 0 6年 1 1期
时 一 位 在 海 外 T 作 三 十 多 年 的 华 人
设成为全球华人的老家 , 对凝聚海内
外 炎 黄 子 孙 , 高 随 州 知 名 度 , 动 提 推
随 州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的历 史
民的精 神 财富 , 也是 世 界人 民的 精神
财富。
工 程 师 , 天 到 编 钟 展 厅 参 观 , 识 天 熟 后 , 说 : 祖 国 的 文 化 博大 精 深 , 她 “ 老 外 们 看 了都 十 分 惊 叹 。过 去 我 们 华
大 部 分 精 力 都 投 入 到 炎 帝 神 农 纪 念
文 化 名 城 最 艰 难 的 日子 里 ,熊 存旭 老 局 长 不
务 院公 布随州市被列为全 国第三批历史 文化
名 城 。 提及 申报历 史 文 化 名 城 的过程 ,他 说 ,
吃 了多 少 苦 , 了 多 少 路 , 中艰 辛 只有 亲 身 跑 个
经 历 的人 才 能体 味 。
炎 帝神 农风 景名 胜 区 的建设 ,他 无 时无 刻
人 在 海 外 地 位 不 高 ,这 次 中 国 文 化
为提 升 名城 文化 底 蕴 , 克 勇发 黄 挥 自身 优 势 , 集 了 2 0多 幅名 人名 征 0 家 咏随 州 的书 画作 品 。 自幼爱 好 书 他 画 艺术 ,其 书 法作 品 在 全 国报 刊 、 书
意 义和 现实 意义 。 1 9 年起 , 从 91 他把
维普资讯
委 员 风 采
[ eY a Fn C i W iun e ga ]
和 建设 好 炎帝 神农 故 里 , 亮 炎 帝神 擦 农 这张 文 化品 牌 , 炎 帝神 农 故 里建 把 作 用 。炎帝 神农 的创 新精 神 、 献 精 奉 神 、 智 大 勇 的 精 神 , 仅 是 中 国 人 大 不 种 问 题 。然 而 , 他 自豪 的是 , 让 比利
维普资讯
炎帝 故里 的文化 守 护 者
记省政协委 员、 随州市书法家协会 主席黄克勇
口姜 军
黄克 勇 , 湖北 省政 协委 员 , 北省 书 法家 协 湖 会理 事 , 州市 文联副 主席 , 随 随州 市 书法 家协 会 主席 。 现供职 于随州 市文 化体育 局 。 为一 名省 作 政协 委员 , 他牢 记 使 命 , 真 履 职 , 弘扬 随州 认 为 传统 文化 , 建设 新型 随州 , 身体 力行 , 忠尽 智 。 竭 “ 当政协 委员 不能 只 图虚名 , 以建 言献 策 应 为 己任 ” 克勇 如是 说 。 黄 黄克 勇是一 名无 党 派人 士 , 是随 州市 提拔使 用 的第一 批 党外 干 部 , 也 从 19 9 1年 起 , 后 任 随州 市 文 物 局 副 局 长 、 化 先 文 局 副局 长兼 文物 局局 长 、合 并后 的随州 市 文化 体 育局 文物科 负 责人 。 无论 在 哪个 岗位 , 论领 无 导 安 排什 么 工作 , 都 毫 无怨 言 , 兢 业业 、 他 兢 全 心 全 意地将 工作 做到 最好 。诸 如 “ 明市 民标 文
兵 ” “ 秀 文 物工 作 者 ” “ 进 政 协 委 员 ” “ 、优 、先 、 随
州市德 艺双 馨” 十佳 文艺工 作 者等 的 荣誉 不 胜 枚 举 ,以至 连他 自己也说不 清 家里 的各 种 荣 誉 证书 和书画 作 品获奖 证 书究 竟 有 多少 。 而提 到 他渊 博的知 识 , 熟识 的 朋友 都赞不 绝 口 , 凡 与 但 之谈 及政治 、 经济 、 文化 、 术 、 川 、 艺 山 地理 等 , 他 都能 讲得头 头是 道 , 得不 令人钦 佩 。 克勇认 不 黄 为 只有知识 面广 , 才能 做好 本职 工作 , 能 当好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