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_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研究

长石岩屑砂 岩和岩屑 长石 砂岩 ; 主要 自生矿物 为高岭石、 绿泥石 、 利石、 伊 方解石 、 英和钠长石等 . 中高 石 其
岭 石的含 量反映 了次生孔 隙的发 育程度 , 泥石和硅质表 现为对储层原 生孔 隙具有很好 的保存作 用: 绿 而伊
利 石对储 层 的影 响是 负面的 ; 期形成 的 自生方 解石对储 层物性 有利 , 晚期形 成 的大量 方解石胶 结孔 早 而
作用研 究 。从砂 岩成 岩作用 与储 层发育 演化关 系角
度, 可将 砂岩 的成岩作 用分 为加强 性成 岩作用 、 破坏
充 填沉 积 , 8期 湖 盆 进一 步 演 化 , 成 稳 定 的河 长 形
流三 角洲体 系 (。 7 3
性成 岩 作用 和保 持 性成 岩 作用 。砂 岩 储层 中 的 次生孑 隙是世 界上很 多油气 储层 的主要储 、 空间 . L 渗 现 已证 实 至少有 1 / 3的砂 岩油气 储集 空 间是在 成岩
前 缘沉 积 , 主要 沉 积微相 为 三角 洲前 缘水 下分 流 河 道 、 流河 口砂 坝 [, 分 8 沉积 总厚 度 为 7  ̄8 砂 岩 ] 0 5m, 特 征 为 暗色 泥 岩 、 质 泥 岩夹 灰 色 细 粉砂 岩 , 砂 目前 该 区 尚处 于前期 开发 阶段 。
纪 8 代就有学 者开始对其 进行成岩 作用研究 [ ] 0年 5。 - 6 然而 对 于该 区上 三 叠统 长 8油 层组 , 尚未有 人 对其 做过 成岩作 用方 面 的详 细研 究 。笔者试 图从 成岩作 用 角度 来 探 讨 该 区储 层 物性 在 形 成 及 演 化 过程 中
的 主控 因素 。 以期为 油 田的增 储上产 提 供合 理 的地 质依 据 。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14页(P267-280)【关键词】源储结构;岩性组合;通道类型;含油性;致密储层;裂缝;合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热点。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砂岩组分及地质意义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砂岩组分及地质意义分析
i h n es r t e t n i n h n r a n t e Ya h t a as c i Ya c a ga e o n
3 2


油 气

第2 3卷
第 6期
隙物 主 要 由绿 泥 石 、 解 石 、 沸 石 、 质 、 石 质 方 浊 硅 长 等 组 成 , 中浊 沸石 仅分 布在 长 l 其 0至长 6砂 岩 中 ,
・ 安 塞
斜 搬 一
延 河 剖 丽 …
● 如
向西 经 白家 河 、 家滩 镇 、 长 县 城 至 甘谷 驿 镇 出 张 延
露 , 1油层组 由姚 店 向西 至延 安桥儿 沟镇 一带 , 长 并 沿 2 0国道 出露 。 长组累计厚度为 1 4 . m。 1 延 08 1 延 长延 河 剖 面延 长 组 岩 性 自下 而 上 以灰 绿 色 中厚层块 状细砂 岩为 主 , 中长 1 其 0至长 6砂岩 受 肉 红色 浊沸 石胶 结 物 的影 响 . 岩石 呈麻 斑状 特 征 。砂 岩 碎屑组 分统计 表 明 : 1 长 O至长 2砂岩 的长石 含量 均 高 于石 英 : 屑 中浅变 质岩 岩 屑和 高变 质 岩岩 屑 岩 含 量 略 高 。 高可 达 7 但 普 遍 不 含 白云 岩岩 屑 。 多 斯盆 地 周 缘 延 长 组 露 头 剖面 分 布 位 置 图
F g 1 Ou c o e to iti u in o n h n r a i n i. tr p s c i n d s rb t f o Ya c a gFo m t o i h r i f d sBa i n t ema gn o Or o sn
长 1与其 下 延长 组沉 积 具有 较 大变 化 , 以石 英 含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 键 词 ]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延 长 组 长 8油层 组 ; 沉 积体 系 ; 三 角 洲 ; 滩 坝 ; 湖 岸 线 关 [ 图分 类 号 ]TE 2 . 中 l1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O 2 2 0 3 6 文 0 0 7 2 2 l )O —0 1 —0
特征 、沉 积相 展 布及 其演 化等 方 面人手 ,提 出了长 8 层滨 浅湖 滩坝沉 积模 式 和 长 8 油 油层 三 角洲 沉 积
模 式 ,并 明确 了汇水 区 。该 认 识对 长 8油层 组下 一 步石 油勘探 有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1 层 序 划 分
整个延 长组属 于一 个二级层 序 ,可进 一步划分 为 5 三级 层序 ( 1 ,长 8 个 。 图 ) 油层 组整体处 于二 级层 序首次 洪泛面 ( 9 长 油层顶 部) 和最 大洪泛 面 ( 7 油 层下 部)之 间 ,为水 进体 系域 。同时跨 2个 三级 长 。
石油天然 气学报
21 年 2 02 月
第3卷 4
第2 期
J u n lo l n sT c n l g F b 2 1 V 1 3 No 2 o r a fOi a d Ga e h o o y e .0 2 o. 4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组 长 8油 层 组 沉 积 及 其 演
21 02年 2月
部 阴山古 陆和两 北缘 阿拉 善 古陆 、南 部 的祁 连 一 秦岭 古陆 及两 南陇 西 古 陆 等 ,同 时盆 地 内水 系
比较 发 育 , 造 成 了 盆 地 的 沉 积 岩 石 类 型 、矿 物
地 质 年代
积模式和长 8 油 层 三 角 洲 沉积 模 式 ;通 过 分 析 湖 平 面 的 变 化 对 湖 岸 线 迁 移 带 的控 制 ,认 为 长 8 油 层 和 长 8 。油 层 之 间 存 在 沉 积 体 系 转换 面 ,解 释 了长 8油 层 组 沉 积 中期 广 泛 发 育 煤 层 、煤 线 及 植 物 根 系 的原 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南部长8油层组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南部长8油层组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

[ 作者简介]杨 超 ( 1 9 7 9一 ) ,男 , 2 0 1 0年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毕业 ,博士 ,工程师 ,现从事油气勘探相关工作 。
第 3 5卷 第 1 O期
杨 超 等 :鄂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探 区 南 部 延长 组 长 8油 层 组 物 源 性 质 及 构 造 背 景
造 背景研 究 的也相 对较 少 。为此 ,笔者 利用 岩石 薄片和 岩石地 球化 学分 析资料 分析 了延长 探 区南部 地 区
延 长组长 8油 层组 物源 区性质 和构 造背 景 。
1 长 8油 层 组 物 源 方位 分析
物 源方 位 的分 析方 法 中古水 流分析 是最 直接 的证据 ,利 用野 外收集 的古 水流数 据 ,通过 室 内恢 复可
鄂 尔多斯 盆地 早期 勘探 的主力 产油 层主要 为 三叠 系延长组 的长 2 、长 6油层 组侏 罗 系 的延安 组 ,但
是 目前 这些 浅层 的含 油层 系已经 到 了勘 探 的 中后 期 ,急需 寻求资 源接替 层 系 。随着 长庆 油 田在西 峰地 区
发 现 了延 长 组下 部整装 大 型的油 田后 ,延长 油 田也加强 了下 部 的勘探 ,并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果 ,本着 “ 延 长 下面找 延 长” 的理念 ,调整 思路 重新 认识 三叠 系延 长组 地层 ,认 为 延长 组 长 7油 层组 ~长 1 O油层 组 具 有油 源充 足 、储 层较 为致 密 的特征 ,是一个 挑 战与潜 力共存 的勘探领 域 。 针对 鄂 尔多斯 盆地 南缘 长 8油层组 沉积期 物 源方 位 的研 究相 对 较多 。罗 静 兰等【 1 研 究认 为 盆地 的 西南 方 向为 主要物 源来 源 ,其 次为 西北 和东南 方 向 。陈全红 通过稀 土配 分 曲线 和重 矿物 研究表 明 ,盆 地 南部 东北 物源 和西南 物源 为 主要物 源 区。赵俊 兴 等H 认 为盆 地 南部 主要受 北 部 、东北 、西南 、西 部 、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和 沉积 动 力学过程 ,并 以短期 基准 面旋 回作为等 时地 层对 比单 元 ,建 立 了长 8段 高分辨率 地层一 间格 时
架, 为本 区砂 体纵 、 向展 布规律 的认识及 下一步勘探 开发 方案提供 了理论依据 。 横
关键词 : 高分辨率层序地 层 学 ; 井相分析 ; 准 面旋 回; 测 基 下寺湾地 区; 尔多斯盆地 鄂
和 超 短 期 3个 级 次 的基 准 面旋 回层 序 。各 级 次 基 准 面 旋 回 又 可 进 一 步 分 为 向 上 “ 深 ” 非 对 称 型 、 变 的 向上
“ 变浅” 的非对称 型和对称 型 3种结 构类型 。该文重 点论 述 了超短 期基 准 面旋 回层 序 沉积背景 、 叠加 式样
细 的等 时地 层 格架 , 在等 时地层 格架 内研究 沉 积演 化及 储层 的时空展 布 。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下 寺 湾 油 田位 于 鄂 尔 多 斯 盆地 陕 北 斜 坡 南 部
( 1 。 区 在 晚侏 罗 世 燕 山 I期 运 动 的 影 响 下 , 图 )该 形 成 了 东 高 西 低 的构 造 格 局 , 在 局 部 剪 切 力 的 作 用 并
21 0 1年
周静 萍等 : 尔 多斯盆 地下 寺湾地 区延 长组长 8 高分 辨率层序 地层 分析 鄂 段
8 9
灰 、 黑 色 泥岩 , 中以 细砂 岩 为 主 , 灰 其 夹少 量 炭 质 泥 岩 , 波状 层 理 , 映 了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 水 下 分 流 具 反 河 道 、 流 间湾 、 口坝 和远砂 坝等 沉 积特 征 。延长 分 河
第2 3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油 气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Vo | 8 l 3 No 2 .
A Dr 01 .2 1
[ 章 编 号 ]17 —77 2 1 ) 20 2 0 文 6 19 2 ( 0 10 2 0—9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 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 因
王启 宇 郑 荣 才 梁 晓 伟 辛 红 刚 王 昌勇
(1 “ . 油气 藏地 质及 开 发 工 程 ”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成都 理工 大学 )成 都 6 0 5 ; , 109 2 中 国石 油 天 然 气股 份有 限公 司 长 庆 石 油分 公 司 勘探 开发 研 究 院 , 安 7 02 ) . 西 1 0 1
统 延 长 组 的 长 8 长 6及 长 4 5油 层 组 为 该 地 区 、 +
究该 地 区裂缝特 征 , 分析其 成 因机制 , 了解 裂缝 对
储层 孔渗 的贡 献 , 于分 析 姬 塬 地 区各 油 层 组 成 对 藏机 理 、 明确成 藏控 制 因素 、 高钻探 成功 率及 提 提 高产 能等 均具有 重要 意义 一 。
第3卷 第2 8 期
21 0 1年 4月
成 都理 工大 学学 报 ( 自然 科学版 )
J UR LO H N D I E ST FT C O O Y (cne& T cnl yE i n O NA FC E G UUN V R IYO E HN L G Si c e eho g d i ) o t o
岩 屑长石 砂 岩 中次 之 , 量泥 岩 中也 有发 育 , 少 与野
储层砂 岩 广泛 发育 裂 缝 , 缝 发 育 程度 对 储 集 物 裂
性改 善和 油 气 富集 成 藏 具有 密 切 联 系 。 因此 , 研
[ 稿 日期 12 1—10 收 0 01-3 [ 基金 项 目] 国 家重 大 专 项 (0 8 X 5 0 0 一1 2 0 Z 0 0 00 3O )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地层分层标志层法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地层分层标志层法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地层分层标志层法地层划分的依据有标志层法、剖面结构及电测曲线组合特征类比法、沉积旋回法、地层厚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判识对比,下面就地层划分的依据简要论述如下。

1)主要标志层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长期石油勘探开发中在延长组识别出K1 - K9共9个可以基本区域对比的标志层,这些标志层可以归为两种类型,一类为与火山喷发物有关的凝灰质岩,另一类为灰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表 1 );各标志层都有特定的电性组合特征(图1)。

下面就9个主要标志层的特征及其在研究区域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1)K1 标志层位于长7 油层段中部,通常在3m 左右,电性特征突出,均以箱状高GR、高AC且曲线形态呈梯形、大井径、中低电阻、低感应为特征;K1 在本区内厚度变化稳定,岩性特征为灰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具水平层理,是延长阶长7期湖泊兴盛时的产物,属半深水—深水湖相沉积,其中软体动物和浮游生物甚为丰富发育,微体动物(介形虫)常密集成层,是盆地最重要的优质油源岩;此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分布极为稳定,可以作为剖面对比的基准面与构造制图标准层,是地层对比最主要的依据和标志层,是划分延长组长 6 -长8的区域性标志。

(2)K2 标志层位于长 6 底部,为长 6 油层组与长7 油层组分界;本区内位于K1 之上50m 左右,岩性特征据取芯资料证实为浅黄绿色凝灰质泥岩。

区域分布稳定,厚0.5〜1.5m左右,具有高伽玛、高声波时差、中低电阻、低感应,俗称“肥皂片”表1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地层分层表3K3标志层位于长6油层组中、下部,其顶为长63与长62的分界。

距长7顶(K2) 30〜40m,是控制长6下部的重要标志层,岩性为浅黄绿色凝灰质泥岩,该层厚度在1m左右,电性特征为低电阻、特低感应、尖刀状高声波时差、大井径、高伽玛值。

4 5 64 K4标志层位于长4+ 5底部,为黑灰色的凝灰质泥岩,为长4+5与长6分界线;上距K5标志层45m左右,下距K3标志层约80m左右,是控制长61 油层组的重要标志层;厚度1m左右,声波时差与自然伽玛值高、大井径,有时具有双峰,呈燕尾状;其上为反旋回的长4+5复合砂体,其下为长6厚层砂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2期2011年4月Vol.30No.2Apr.201148 Journal of Sh andon g Un iversity of Scien ce and Tech nologyN a t u r a l S c ie n c e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邓 敏1,侯明才1,2,李 旭1(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 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的测井、岩芯、物性测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和特征,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个短期旋回。

解剖了中短期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样式,将其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0非对称型(A 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0非对称型(A 2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 1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近乎完全对称型(C 2型)和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 3型)5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对储集砂体物性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明显受A 型层序控制,而长7油层组浊积砂体则受C 型层序控制。

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表明,在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发育的具A 1、A 2型层序结构砂体和在浊积扇环境中发育的具C 2、C 3型层序结构的砂体是深入勘探重点关注的储集砂体。

关键词:鄂尔多斯;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储层中图分类号:T E12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67(2011)02-0048-10收稿日期:2010-12-02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41-2).作者简介:邓 敏(1985)),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E -mail:deng bing 999@.The Stru ctural Pattern of Base -level C ycl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 hang8-Chang 6Reservoir Group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Huan C ounty,Ordos BasinDENG M in 1,H OU M ing cai 1,2,LI Xu 1(1.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U niver sity of Technolog y ,Chengdu,Sichuan 610059,China; 2.State Key Labo rator y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 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Sichuan 610059,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r ock cores,w ell logs,the t est o f physical pr operties and the data of o il test in 15w ells,thegr ade,type and cha racteristics o f the Chang 8-Chang 6r eser vo ir g ro ups of the Y anchang fo rmatio n w ere studied bymeans of the sedimento log y and the t heo ry and metho d o f base -lev el cycle sequence st rata,identify ing 2lo ng -term,8middle -ter m and sev eral shor t -term base -lev el cycle sequences.Accor ding t o str uctur al patter n,t he differentgr ades of base -level cycle sequences w ere divided into fiv e ty pes:the low accommodatio n spaces upwar d being tur nedinto "deepening"asymmetr ical (A 1)type;the high accommo dat ion spaces upw ard being t ur ned int o "deepening "asy mmetrical (A 2)t ype;the inco mpletely symmetr ical (C 1)t ype do minated w ith rising sem-i cycle;and the near lyco mpletely symmetr ical (C 2)t ype w ith the r ising sem-i cycle and falling sem-i cycle;the inco mpletely sy mmet rical(C 3)ty pe dom inated w ith falling sem-i cycle.T he phy sical pro per ties of r eser vo ir sandstone w ere obviously con -tr olled by the differ ent base -level cy cles sequences.T he fr ont channel sandsto ne o f the delta in Chang 8-Chang 6r e -ser vo ir g ro ups wer e obvio usly contr olled by the A type sequence,and the turbidite sandsto ne in Chang 7was con -tr olled by C t ype sequenc.T he analy sis of phy sical pro per ties and test of o il show that the A 1,A 2type sandstonesdeveloped in the fro nt env iro nment of the delta and t he C 2,C 3t ype sandstones developed in the enviro nment of tur -bidite fan are the most im po rtant reserv oir sandstones t o be fur ther ex plor ed.Key words:Ordos;Yanchang formation;Chang 8-Chang 6reservo ir g roups;base-lev el cycle;structural pattern;reservoir邓 敏等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49 Journal of Sh andon g Un iversity of Scien ce and Tech nology N a t u r a l S c ie n c e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

前人就鄂尔多斯盆地腹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层序划分及有效储集砂体的预测做了大量的工作,分析了延长组各油层组的层序界面特征[1-2]、划分了层序,总结了有利砂体发育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与各级次层序的关系[3-4]。

但在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划分上,不同学者因其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在长8)长6油层组的中长期旋回划分上分歧较大[4-6],且试油测试资料运用较少。

针对盆地西缘的环县地区,仅见付国民等[7]做过有关侏罗系延安组高分辨层序地层的研究,未见有专门针对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高精度的层序结构样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储层地质意义研究的报道,这恰恰制约了对该区有利储集砂体发育部位的预测。

基于此,本文在充分消化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县地区15口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测井资料的精确解释,运用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8-14],对该地区长8)长6油层组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并划分了相应的层序,解剖了不同相区、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样式,结合砂体物性资料及试油测试结果,最终揭示了不同类型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的储层地质意义。

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T he locatio n o f study ar ea1 地质概况环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上跨越天环坳陷和伊陕斜坡两大构造单元(图1)。

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时期,为鄂尔多斯盆地较大规模沉降、内陆湖盆发育时期,形成了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建造。

根据岩、电性差异及含油性不同,自下而上,延长组可划分为长10)长1共10个油层组。

整个长8)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经历了湖泊三角洲)湖泊)湖泊三角洲的沉积演化,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西南方向[15]。

2 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核心在于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界面的级次控制了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级次,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控制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岩石组合类型。

2.1 界面的识别运用基准面旋回的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作为时间地层对比的层序界面位置。

依据钻井岩芯观察描述,以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结果,在研究区长8)长6油层组中识别出3个级别层序界面(表1)。

大型冲刷面(Ó类)是比较明显的冲刷间断,界面上有时保存有下伏层砾石,界面上下沉积特征差异明显,容易识别,一般出现在长期旋回底部,如图2(a)所示。

结构转变界面(Ô类)出现在结构有明显转换变化的地方,可以是突变、渐变或其它结构的转化,一般不出现较大冲蚀现象。

两套地层间虽表现有连续沉积,但却具有明显岩性岩相差异发育特点,岩性岩相有差异的转换处为识别中、短期旋回的分界面,如图2(b)所示。

小型冲刷面(Õ类)不太容易识别,当出现暴露或冲刷形成的间断时,可以作为短期旋回界面底界,如图2(c)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