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抗疟药

合集下载

抗疟药的使用机理

抗疟药的使用机理

喹啉醇类奎宁(Quinine)奎宁通过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原虫的蛋白质合成,作用较氯喹为弱。

另外,奎宁能降低疟原虫氧耗量,抑制疟原虫内的磷酸化酶而干扰其糖代谢。

氨基喹啉类通过对奎宁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具有氨基侧链异喹啉化合物可能是抗疟药的基本结构。

因此将碱性侧链引入4-氨基喹啉中,获得对裂殖原虫最显速效的杀虫作用衍生物,其中活性最强的为氯喹(Chloroquine)。

虽然在世界多数地区出现了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但氯喹至今对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都十分敏感,对间日疟原虫,仍保持较高的治疗价值。

在对8-氨基喹啉衍生物进行研究时,发现抗疟作用强、毒性低的伯氨喹(Primaquine)。

1.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为4-氨基喹啉类药物,进入疟原虫体后,其分子插入疟原虫DNA双螺旋链之间,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影响DNA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氯喹及其衍生物在其4位和7位分别有氨基和氯原子,氨基侧链两个氮原子问均为4个碳,此碳链长度恰与疟原虫体DNA双螺旋浅沟之间的距离相适应,使两端N+与DNA两个链上的P043-形成离子结合,而7位上Cl则与双螺旋中鸟嘌呤上的带正电的氨基产生静电吸引。

结果药物分子牢固插入DNA双螺旋之间。

氯喹有一个手性碳,它的d,l及dl异构体的活性相同,但d异构体较l异构体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临床使用外消旋体,氯喹的主要代谢物为N-去乙基氯喹,对于敏感的恶性疟,去乙基氯喹与氯喹等效,而对于耐药的恶性疟原虫,这种代谢物活性则明显减少。

2.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为8-氨基喹啉类药物,在体内转变为具有较强氧化性能的喹啉醌衍生物,能将红细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转变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当后者还原时,需要消耗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由于疟原虫红外期在肝实质细胞内发育本已消耗辅酶Ⅱ(NADP),而伯氨喹的作用又干扰辅酶Ⅱ的还原过程,使辅酶Ⅱ减少,严重地破坏疟原虫的糖代谢及氧化过程。

正疟的常用治法

正疟的常用治法

正疟的常用治法正疟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该疾病可以引起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正疟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是治疗正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输液中加入抗疟药物,可以快速有效地杀死疟原虫,缓解患者的症状。

同时,静脉输液还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的水分和营养,促进患者的康复。

2. 抗疟药物治疗抗疟药物是治疗正疟的主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抗疟药物有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疟原虫,阻止其在人体内继续繁殖,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不同类型的正疟需要不同的抗疟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治疗正疟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青蒿、板蓝根等。

这些中药可以消炎、解毒、清热,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缓解患者的症状。

中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自行用药引起不良反应。

4. 纤维蛋白原治疗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出血。

在治疗正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输注纤维蛋白原来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5. 休息调养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注意休息调养。

应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此外,应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正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如果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治疗正疟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休息调养,加快康复进程。

治疗疟疾的十种中药

治疗疟疾的十种中药

治疗疟疾的十种中药1、青饴糖:青饴糖炮制而成,川芎、炙甘草、苍术各三钱,杏仁、龙骨各二钱,加入青豆两斤,研末细粉,水调匀,糖蒸,晾凉后研为糖粉,称为“青饴糖”,治疗疟疾常服之。

2、炙甘草:炙甘草本草介绍有“苍甘草属于野草,采收于荒山中,经炒、烤火考特及蒸烤后得到此药”。

此草清热解毒,散寒止痒,具有清热解毒、和胃止痛、消炎安神、清湿、杀蚤昆虫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疟疾得服用。

3、川芎:川芎是常用的疟疾药,具有温热行气、活血利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用来清热解毒,补血调理激素,消炎安神。

4、葛根:葛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渗湿透热的功效。

它能够软坚结,散寒止痒,能够增加抗氧化作用,使疟疾患者提高代谢功能。

5、三七:三七是一种历史悠久、有益循环系统功能的中药,具有活血散瘀、渗湿透热、祛风止痛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活血活血祛瘀,消炎消痒,以达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6、酒石酸二乙酯片:这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物,是一种以二乙酸为基础的复方制剂,它同时具有抗感染、抗氧化、抗炎等功能,可以有效缓解疟疾的症状,临床证明疗效非常理想。

7、碧螺春:碧螺春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可以有效抑制和治疗导致疟疾的病原体。

此草性凉、清,具有清热下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临床经验证明有一定的治疗疟疾的作用。

8、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抗疟药物,它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止痛,消热利湿,美容祛黄等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服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临床证实有较好的疗效。

9、黄芩:黄芩是一种有良好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补血气血、祛风止痛等功效,可以祛风明目、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渗湿止痒、清肝明目,可用于治疗疟疾。

10、马齿苋:马齿苋清热解毒、清热止痒的功效,可以用来清热凉血、解除热毒,治疗疟疾。

此剂主治温病证:温表血热、热气燥结、口苦目痛、僵硬局部、头晕耳聋等病证,有较好的治疗疟疾的效果。

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附录3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根据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 为了规范疟疾病例的治疗,推迟和减缓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参照国际上对抗疟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惯例, 特制订《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各地应结合当地疟原虫的虫种及其对抗疟药敏感性, 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一、使用原则将我国疟疾的主要治疗药物分为一、二线药物。

1.对间日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磷酸氯喹(下称氯喹)和磷酸哌喹(下称哌喹);二线药物是青蒿素类衍生物,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2.对恶性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下称咯萘啶);二线药物是以青蒿素类衍生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恶性疟病例。

3.对重症疟疾的治疗, 首先选用一线药物的非口服剂型, 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一线或二线药物的口服剂型。

二、用药方案(一)间日疟的治疗(本方案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1.氯、伯八日疗法:(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

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

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2.哌、伯八日疗法:(1)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

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

在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

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400 mg。

2.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

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临床应用进展

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临床应用进展

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临床应用进展随着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的临床应用,疟疾患者的治疗前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目前,世界各地疟疾的治疗方案已经逐渐转向更加现代化、个性化的治疗,这其中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在治疗上的表现备受关注。

磷酸萘酚喹片是一种良好的抗疟药物,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它是一种“快速疗效”药物,通过迅速清除体内寄生虫,达到治疗效果,该药物的副作用相当小,而且也不会对人体其他部位造成影响。

虽然克氏体病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疾病之一,但疟疾也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发生在热带地区或者贫穷、不发达的国家,危害还是很大的。

疟疾的严重性在于对人的生命造成的危险性,甚至是患病后可能会造成后遗症,不论是对于患者或整个社会与家庭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危害。

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临床应用的进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与新技术以及新理念的推广有很大的关系。

磷酸萘酚喹片的出现,打破了以往除了氯喹、青蒿素以外,大家对疟疾只能通过基因改良等手段来预防或治疗的局面。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复杂的恶性疟疾以及儿童疟疾的治疗上,磷酸萘酚喹片已被证实的具有极高的有效率,对于疟疾复发、药效偏低等问题,磷酸萘酚喹片也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

磷酸萘酚喹片作为抗疟新药药物,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疟疾的预防和治疗中。

此外,磷酸萘酚喹片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目前已被应用于各类寄生虫的感染管理中,例如腺虫,辐射虫病等,磷酸萘酚喹片的治疗优势也在渐渐地显示出来。

总之,抗疟新药磷酸萘酚喹片的临床应用,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多好处和希望,特别对于疟疾患者和那些居住在贫穷地区的人来说,该药物的存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抗疟新药物的研发和改进也是不断的进行着,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物能够顺利地走向老百姓。

药理学之抗疟药

药理学之抗疟药

药理学之抗疟药第六章药理学第三十六节抗疟药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氯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氯喹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疟疾的临床发作;但对子孢子、休眠子和配子体均无效,不能用于病因预防以及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

氯喹具有在红细胞内尤其是被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浓集的特点,有利于杀灭疟原虫,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的特点。

氯喹也能预防性抑制疟疾症状发作,在进入疫区前1周和离开疫区后4周期间,每周服药一次即可。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由于其在肝脏中的浓度高,可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脏肿。

(3)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琅疮等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

2.青蒿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青蒿素对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快速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

主要用于治疗对耐氯喹或多药耐药的恶性疟。

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脑性疟的抢救有较好效果。

二、主要用于控制远期(一)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伯氨喹是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二)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1.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伯氨喹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

与红细胞内期抗疟药合用,能根治良性疟,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疟疾传播。

对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无效。

伯氨喹抗疟原虫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拉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

尽管有对伯氨喹感性下降的间日疟原虫株出现的报道,但对伯氨喹的耐药的发生是很罕见的。

2.不良反应治疗剂量的伯氨喹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颇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大剂量(60~240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

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个体可发生急性溶血。

第42章 抗疟药

第42章 抗疟药

【作用机理】
l (2)氨基酸供应缺乏:
l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主要依靠其蛋白分解酶,将 宿主的血红蛋白分解获得所需的氨基酸.氯喹 为碱性药物,进入疟原虫体内后则改变红细胞 内pH使pH增大,造成对疟原虫蛋白分解酶的 不利环境,血红蛋白分解减少,氨基酸供应缺乏, 疟原虫生长受抑,干扰摄食机制.
【作用与用途】
肝脓肿
棘阿米巴性 角膜溃疡
❖ 从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活史可知,包囊是传播的根 源,滋养体是引起急性发作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祸 根. 抗阿米巴病药分类: 1.肠内抗阿米巴病药: 卤化喹啉、抗菌素 2.肠外抗阿米巴病药: 氯喹 3.肠内、外抗阿米巴病药: 甲硝唑(灭滴灵)、吐根碱
CH2CH3
N
H2N
Cl
N
NH2
乙胺嘧啶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 药
【药动学】
❖ 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4~6 h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肾、肺、肝和脾等组织。消除缓慢,
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t1/2为3~5天。
杀灭速发型子孢子,作用持久病因性预 防
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阻断传播 抑制未成熟裂殖体 症状控制起效慢 对成熟裂殖体无效 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不良反应:皮疹、巨细胞性贫血、致畸 磺胺类和砜类: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Cl
N
NHCHCH2CH2CH2N CH3
CH2CH3 CH2CH3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5h血药浓度达高峰。
分布: 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等组织,脑和脊 髓相对较少。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10~20倍,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浓度又比 正常红细胞内高出约25倍。
代谢: 大部分药物经肝代谢。代谢产物去乙基氯奎 仍有抗疟作用
常用抗疟药

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

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

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导语:你知道疟疾是什么吗?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这方面的职业药师考试内容吧。

氯喹【体内过程】氯喹(Chloroquine)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比血浆内浓度高l0一20倍,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药物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高25倍。

氯喹还大量分布于肝、脾、肺、肾等组织中,其次为脑和脊髓。

由于组织结合量大,为了得到有效血药浓度,可能需要采用负荷量法给药。

进入体内的氯喹,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仍有一定的抗疟作用,少部分药物以原形经肾排泄。

该药因在组织内贮存,代谢和排泄都较缓慢,故作用持久。

【药理作用】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其特点是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

一般患者服药1~2日内寒战、发热等症状消退,23日后血中疟原虫消失。

由于药物作用持久,故能推迟良性疟症状的复发。

氯喹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用作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的根治。

氯喹抗疟作用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氯喹能干扰疟原虫体内代谢产物的处理,导致虫体溶解;此外氯喹还能使疟原虫分解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引起氨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临床作用】(1)用于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

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是临床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但随着耐氯喹的疟原虫逐渐增加,氯喹的重要性在下降。

(2)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口服后肝中浓度非常高,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

(3)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用量大,易引起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氯喹用于治疗疟疾时,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疹等,停药后迅速消失。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蓄积中毒,出现眼、耳毒性、心血管反应、白细胞减少以及肝脏、肾脏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对红细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 胞外期无效. 胞外期无效. 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用于耐氯喹虫株感染 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 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 仍有良好疗效. 仍有良好疗效. 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凶险的脑型疟疾有良 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 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 好抢救效果. 好抢救效果.


quinine
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得的一种生物 金鸡纳树原产南美洲, 碱.金鸡纳树原产南美洲,自古当地居民即用 其树皮治疗疟疾.1820年分离出奎宁后 年分离出奎宁后, 其树皮治疗疟疾.1820年分离出奎宁后,迅即 用于临床,曾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 用于临床,曾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自合成 氯喹等药后,奎宁已不作首选抗疟药用. 氯喹等药后,奎宁已不作首选抗疟药用.但当 今氯喹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 今氯喹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因而奎宁又被 重视. 重视.
奎宁的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
奎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 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 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严重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 的脑型疟. 的脑型疟.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加之毒性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 较大,因此不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较大,因此不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亦无明显作用.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亦无明显作用.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常用抗疟药
临床意义 无症状潜伏期 间日疟复发因 出现症状 子 伯氨喹 氯喹 奎宁 青蒿素 控制症状 传播因子 伯氨喹 乙胺嘧啶 防止传播 按蚊体内
主要有效药物 乙胺嘧啶
用药目的 作用环节
病因性预防
根治间日疟
原发性红细胞 继发性红细胞 红细胞内期 外期 外期
大纲
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氯喹, 氯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的药理作用, 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青蒿素和蒿甲醚 artemisinin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Artemisia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过 氧化物.是根据中医"青蒿截疟" 氧化物.是根据中医"青蒿截疟"的记载而发掘 出的新型抗疟药. 出的新型抗疟药. 由于对耐氯喹虫株感染有效, 由于对耐氯喹虫株感染有效,青蒿素受到 国内,外广泛重视. 国内,外广泛重视.
磺胺类和砜类
磺胺类和砜类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酶,从 磺胺类和砜类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酶, 磺胺类和砜类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酶 而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的合成. 而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的合成. 单用时效果较差,仅抑制红细胞内期,主要用 单用时效果较差,仅抑制红细胞内期, 单用时效果较差 于耐氯喹的恶性疟. 于耐氯喹的恶性疟.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与乙胺嘧啶或TMP等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与乙胺嘧啶或TMP等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与乙胺嘧啶或TMP 合用,可增强疗效. 合用,可增强疗效. 常用制剂为周效磺胺和氯苯砜. 常用制剂为周效磺胺和氯苯砜. 常用制剂为周效磺胺和氯苯砜
抗疟药 antimalarial drugs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系 王芳
概述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叮咬而传播的原虫类 寄生虫传染病. 寄生虫传染病. 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 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内 的主要有4 即恶性疟( 的主要有4种,即恶性疟(每天或隔天发作一 次),三日疟(每隔两天发作一次),卵形疟 ),三日疟(每隔两天发作一次),卵形疟 三日疟 ), 和间日疟(隔一天发作一次) 和间日疟(隔一天发作一次).
甲氟喹 mefloquine
甲氟喹和奎宁都属喹啉-甲醇衍生物. 甲氟喹和奎宁都属喹啉-甲醇衍生物. 甲氟喹也是一种杀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滋养体的 药物.用于控制症状,生效较慢. 药物.用于控制症状,生效较慢.单独或与长效磺 胺和乙胺嘧啶合用, 胺和乙胺嘧啶合用,对耐多药恶性疟虫株感染有一 定疗效. 定疗效. 甲氟喹的另一特点是血浆半衰期较长( 30天 甲氟喹的另一特点是血浆半衰期较长(约30天), 可能是其在体内有肝肠循环的缘故. 可能是其在体内有肝肠循环的缘故.
恶性疟原虫 致病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良性疟 三日疟原虫
疟原虫生活史
抗疟药分类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奎宁,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奎宁,甲氟 喹,青蒿素 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 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主要用于病因预防的药物: 主要用于病因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 抗疟作用 2. 抗肠道外阿米巴作用 3. 其他作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蝶形红 其他作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斑狼疮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一般能良好耐受,仅有轻度头晕,头痛, 一般能良好耐受,仅有轻度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和皮疹等,停药后迅速消失. 胃肠不适和皮疹等,停药后迅速消失. 大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视力障碍, 大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视力障碍,以及 肝肾损害. 肝肾损害.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乙胺嘧啶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 乙胺嘧啶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
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
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某些虫株的原发性 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某些虫株的原发性 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用作病因预防药. 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用作病因预防药.对 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 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对 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效. 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效. 用于控制耐氯喹株恶性疟的症状发作,生效较 用于控制耐氯喹株恶性疟的症状发作, 用于控制耐氯喹株恶性疟的症状发作 慢.
疟疾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地区的102个国 疟疾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地区的102个国 非洲 等地区的102 家和地区,全世界有30亿人生活在疟区.每年有3 30亿人生活在疟区 家和地区,全世界有30亿人生活在疟区.每年有3-5亿 人次患疟疾,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有近300万. 人次患疟疾,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有近300万 300
奎宁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 1. 金鸡纳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 听力和视力减弱,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 听力和视力减弱,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因为 奎宁得自金鸡纳树皮, 奎宁得自金鸡纳树皮,金鸡纳树的其他生物碱 也有此反应,故称金鸡纳反应. 也有此反应,故称金鸡纳反应. 2. 心肌抑制作用 3. 特异质反应 4. 子宫兴奋作用 5. 中枢神经抑制
Hale Waihona Puke 氨喹抗疟机制损伤线粒体 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 代谢产物 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 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 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
伯氨喹的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是此药的一大缺点,但目前尚无适当药 毒性较大是此药的一大缺点, 毒性较大是此药的一大缺点 物可以取代之. 物可以取代之. 治疗量即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紫绀,腹痛 治疗量即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紫绀, 治疗量即可引起头晕 等.停药后可消失. 停药后可消失. 严重的反应是少数特异质者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 严重的反应是少数特异质者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 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现已查明,此特异质的 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现已查明, 本质是红细胞内缺乏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G6PD), 本质是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这是一种性联染色体遗传缺陷. 这是一种性联染色体遗传缺陷.
伯氨喹 primaquine
伯氨喹是人工合成的8 氨喹啉类衍生物. 伯氨喹是人工合成的8-氨喹啉类衍生物.
伯氨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
伯氨喹主要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或休眠子) 伯氨喹主要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或休眠子) 伯氨喹主要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 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 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 对红细胞内期无效,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 对红细胞内期无效, 对红细胞内期无效 发作. 发作. 通常均需与氯喹等合用.疟原虫对此药很 通常均需与氯喹等合用. 通常均需与氯喹等合用 少产生耐药性. 少产生耐药性.
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
青蒿素也可诱发耐药性,但比氯喹为慢. 青蒿素也可诱发耐药性,但比氯喹为慢.与周 效磺胺或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效磺胺或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的缺点是复发率高. 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的缺点是复发率高.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chloroquine
人工合成的4 人工合成的4-氨喹啉类衍生物 主要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 主要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 于控制症状 特点:疗效高, 特点:疗效高,生效快 ),用 ),用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机制】
1. 疟原虫可浓集氯喹 2. 弱碱性的氯喹能形成对蛋白分解酶不利的环 境,抑制疟原虫分解血红蛋白 抑制血红素聚合酶活性, 3. 抑制血红素聚合酶活性,使有毒的血红素转 化为疟色素受阻, 化为疟色素受阻,减少对人体伤害

乙胺嘧啶的作用机制
叶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叶酸合成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