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疟药
疟疾的症状和抗疟药治疗

抗疟药可能产生副作用, 如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
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抗疟药的分类
氯喹: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青蒿素: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甲氟喹: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乙胺嘧啶: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对恶性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昏迷:严重病例可能出 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尿液呈深黄色
发热:体温超过37.5℃, 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肌肉痛:全身肌肉酸痛, 尤其是背部和腿部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触 诊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
脏
出汗:大量出汗,尤其 是在夜间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 心悸等症状
抗疟药治疗
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对疟原虫有抑 制作用
贫血:由于疟 疾反复发作, 导致红细胞破 坏,引起贫血
肾功能损害: 严重疟疾可能 导致肾功能损
害
肝功能损害: 严重疟疾可能 导致肝功能损
害
神经系统损害: 严重疟疾可能 导致神经系统 损害,如癫痫、
昏迷等
寒战:体温骤降,伴有 发抖、寒战等症状
头痛:剧烈头痛,有时 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疲劳:极度疲劳,无法 进行日常活动
药物优化: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对药物进 行优化和改进
研究进展:科学家正在研究新 的抗疟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应 对药物耐药性问题
药物耐药性:疟原虫对药物 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联合治疗:使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以降
低耐药性风险
疫苗研发:研发疟疾疫苗,提 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疟疾感染
汇报人:XX
患者
副作用:可能会 引起胃肠道反应、 头痛、皮疹等副 作用,需要遵医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1984

1984-07-25疟疾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疫情管理第三章传染源管理第四章蚊媒防制第五章疟疾监督监测第六章科学研究第七章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疟疾防治工作应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卫生、爱委会、农林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第二条本办法由各级卫生部门及爱委会负责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疫情管理第三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的疫情报告制度,按时逐级上报辖区内(包括外来人口)的疟疾发病数字,包括疟疾发病人数(血检疟原虫阳性、临床诊断是疟疾或抗疟药治疗有效者)、发热病人血检数、阳性数及虫种。
对外来患者应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寄送患者所属卫生管理单位。
第四条各区、乡、村及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的卫生管理单位,要掌握疟疾患者卡片或名册,加强随访和复治。
第三章传染源管理第五条疟疾流行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包括区、公社卫生院及农林场、工矿职工医院),都要把发热病人(已明确诊断的除外)疟原虫镜检工作列为常规。
第六条疟疾流行区的县(市),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乡或区卫生院化验室为基础或设立专门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的疟原虫镜检工作;并督促乡村医生涂送发热病人血片。
县卫生防疫站应成为镜检中心。
第七条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机关对出、入境人员要积极开展疟原虫镜检工作,及时诊断和治疗病人,并向当地卫生防疫单位报告疫情。
第八条在疟疾发病控制到1‰以下的地区,对确诊的疟疾病人,应进行个案调查,确定感染来源,及时处理病灶点。
第九条对疟疾患者和无症状疟原虫携带者,须按规定方案进行正规治疗。
对疑拟疟疾病人,应进行假定性治疗。
对外地转回卡片的疟疾病人,应进行随访和治疗。
第十条在下列情况下,可进行集体预防服药:疟疾传播季节,新发病例突然大量增加,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大批易感人群进入高疟区,或从高疟区进入潜在流行区居留的人群;因自然灾害,常规抗疟措施中断或不能控制疟疾发病时。
第十一条在疟疾暴发流行或严重流行的地区,应进行疟史患者普查普治,必要时在传播休止斯或低潮期进行集体服药。
医学知识之抗疟药

抗疟药抗疟药抗疟药是用于防备或治疗疟疾的药物。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发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致病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完整的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雌蚊体内进行的有性生殖阶段。
(2)人体内进行的无性生殖。
在人体内,不同生长阶段的疟原虫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主要侵害人肝细胞和红细胞。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病因预防药,乙胺嘧啶。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控制复发药,伯氨喹。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出汗等疟疾的临床症状。
控制症状药,氯喹等。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
氯喹【体内过程】氯喹(chloroquine)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
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比血浆内浓度高10~20倍,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药物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高25倍。
主要分布于肝、脾、肺、肾等组织中,这些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浆高2 00~700倍,脑组织中浓度为血浆浓度10~30倍。
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去乙基氯喹仍有抗疟作用,少部分以原样经肾排泄。
该药因在组织内贮存,代谢和排泄都较缓慢,故作用长久。
【药理作用】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药效强盛,作用迅速,能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普通患者服药1~2天内寒战、发热等症状消退,2~3天后血中疟原虫消失。
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缓慢,作用持久,故能推迟良性疟症状的复发。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作病因性预防、良性疟的根治。
机制:① 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使DNA断裂,抑制疟原虫的繁殖;② 干扰虫体内环境,使疟原虫分解、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导致氨基酸缺乏,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临床应用】1.用于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根治恶性疟,是临床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2.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口服后肝中浓度特别高,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
抗疟药新的方案课件

案例二:某抗疟药的商业化推广历程
总结词
该案例描述了某抗疟药的商业化推广过程,包括市场 调研、定位、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实施效果。
详细描述
某公司生产的抗疟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销 售业绩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药品的销售量,该公司进行 了市场调研,了解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根据调研 结果,公司重新定位了产品,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营销 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公司采用了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 推广,如广告、社交媒体和医生推荐等。经过一段时间 的努力,该抗疟药的销售额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提 高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案例三
总结词
该案例介绍了某抗疟药在非洲地区的临床试验和推广 情况,以及为当地居民带来的福祉。
详细描述
非洲地区是全球疟疾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帮 助当地居民解决疟疾问题,某公司决定在该地区进行 抗疟药的临床试验和推广。在试验过程中,公司与当 地医疗机构合作,选择了合适的试验地点和患者群体 。同时,公司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 防治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该抗疟药取 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和信 赖。
抗疟药市场概况
全球抗疟药市场稳定 增长,受到疾病控制 和预防的重视
新型抗疟药的研发和 应用,为市场带来新 的增长点
不同地区抗疟药市场 需求和政策差异,导 致市场分布不均
现有抗疟药种类及优缺点传统抗疟药
如氯喹、奎宁等,疗效确 切但耐药性问题严重
新兴抗疟药
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疗 效好且耐药性较低,但价 格较高
05
新型抗疟药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继续探索新的抗疟药靶点
靶点创新
不断寻找和开发针对疟原虫生命周期中新的关键靶点,以产生更 有效和具有抗药性的新型药物。
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

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执业药师考点: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导语:你知道疟疾是什么吗?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这方面的职业药师考试内容吧。
氯喹【体内过程】氯喹(Chloroquine)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比血浆内浓度高l0一20倍,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药物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高25倍。
氯喹还大量分布于肝、脾、肺、肾等组织中,其次为脑和脊髓。
由于组织结合量大,为了得到有效血药浓度,可能需要采用负荷量法给药。
进入体内的氯喹,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仍有一定的抗疟作用,少部分药物以原形经肾排泄。
该药因在组织内贮存,代谢和排泄都较缓慢,故作用持久。
【药理作用】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其特点是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
一般患者服药1~2日内寒战、发热等症状消退,23日后血中疟原虫消失。
由于药物作用持久,故能推迟良性疟症状的复发。
氯喹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用作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的根治。
氯喹抗疟作用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氯喹能干扰疟原虫体内代谢产物的处理,导致虫体溶解;此外氯喹还能使疟原虫分解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引起氨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临床作用】(1)用于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
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是临床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但随着耐氯喹的疟原虫逐渐增加,氯喹的重要性在下降。
(2)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口服后肝中浓度非常高,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
(3)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用量大,易引起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氯喹用于治疗疟疾时,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疹等,停药后迅速消失。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蓄积中毒,出现眼、耳毒性、心血管反应、白细胞减少以及肝脏、肾脏损害。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附件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为规范抗疟药的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抗疟药使用的有关政策,特制订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一、抗疟药使用原则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
根据流行地区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结合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在我国注册的主要抗疟药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
(一)间日疟治疗药物一线药物:磷酸氯喹(简称氯喹)、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简称伯氨喹);二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简称咯萘啶),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二)恶性疟及重症疟疾治疗药物一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咯萘啶;二线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包括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
二、用药方案(一)间日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1.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
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
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2.磷酸哌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1)磷酸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
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
从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以上2种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1.蒿甲醚:口服总剂量640mg。
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首剂加倍。
抗疟药——精选推荐

1.氯喹
(1)抗疟作⽤。
对间⽇疟、三⽇疟及敏感的恶性疟原⾍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有杀灭作⽤,对其他各期的疟原⾍⽆效。
其特点是疗效强、作⽤快、维持时间长。
(2)⽤途。
是控制各类疟疾症状的⾸选药;可有效控制间⽇疟、三⽇疟的症状,能根治恶性疟;对间⽇疟病⼈可推迟其症状复发;还可⽤于症状性预防⽤药。
2.伯氨喹(伯氨喹啉)
(1)抗疟作⽤。
对红细胞外期的裂殖体及各种疟原⾍的配⼦体有杀灭作⽤,对红细胞内期疟原⾍⽆效,是控制良性疟复发和防⽌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
常与氯喹合⽤,疟原⾍对本药很少产⽣耐药性。
(2)不良反应。
①毒性反应。
本药毒性较⼤,治疗量即可引起头晕、恶⼼、呕吐、腹痛等,停药后可恢复。
②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质患者(体内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本药后可出现急性溶⾎性贫⾎和⾼铁⾎红蛋⽩症,表现为发绀、胸闷、缺氧等。
3.⼄胺嘧啶(息疟定)
(1)抗疟作⽤。
对各型疟原⾍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较强杀灭作⽤;对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也有抑制作⽤;虽不能直接杀灭配⼦体,但蚊⾍吸⼊含本药的⼈⾎,可终⽌所含配⼦体的有性发育,能发挥控制传播的作⽤。
(2)⽤途。
是病因性预防的⾸选药,⽤于疟疾流⾏区群众性预防,可起到阻⽌传播的作⽤;与伯氨喹合⽤,可防⽌疟疾复发。
为延缓耐药性产⽣,常与其他抗疟药或磺胺类药合⽤。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2.哌、伯八日疗法: (1)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 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 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 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 疗法) 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 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次 400 mg。 2.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640mg~ 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 80mg~100mg,首剂加倍。
2. 本方案均为成人剂量, 儿童剂量按体 重或年龄递减。 3. 对G6PD缺陷地区的人群,必须在医 护人员的监护下服用伯氨喹,有溶血史 者禁用伯氨喹。
(四)间日疟休止期根治(抗复发治疗) 1.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100mg,分 2天分服,每天1次每次50mg,加服伯氨喹 90mg,4天分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天1次, 每次22.5mg,连服8天。 (五)特定人群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服 法) 1.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50mg,同 时加服伯氨喹22.5mg, 每10天服1次。 2.氯喹:每次服氯喹300mg, 每7~10天服1 次。 3.哌喹:每次服哌喹600mg, 每月服1次, 睡 前服。
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恶性疟病例。 3.对重症疟疾的治疗, 首先选用一线药 物的非口服剂型, 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一 线或二线药物的口服剂型。
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本方案也可用于卵形疟 和三日疟的治疗) 1.氯、伯八日疗法: (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1 1200 mg 1 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 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 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