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顶几种结构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范围

建筑工程二次结构范围
1、地下室车库砌墙、植筋、墙面抹灰腻子涂料、地面浇筑、门窗收口。
2、地上室内外砌墙、植筋、构造柱、门窗过梁、门窗框柱,构造圈梁等,墙面抹灰、地面浇筑、门窗收口、室内墙面及顶棚抹粉刷石膏。
3、公共部分的地砖及油工、楼梯抹灰及贴砖。
4、屋面及车库顶找平层、保温铺设及防水保护层等屋面土建工程。
5、室外台阶、散水、残疾人坡道、地下室内所有土建工程及油工、排风道安装、施工图纸中的相关要求及施工中的周转材及植筋胶绑丝等辅助材料(所有架子、工具、电动工具、施工电箱及电缆均自带);施工电梯及洞口安全防护工程。
简单的二次顶出结构

简单的二次顶出结构二次顶出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美观的外观。
本文将从结构特点、优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二次顶出结构。
一、结构特点二次顶出结构是指在建筑物顶部设置一个二次屋面,形成一个额外的空间。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 空间利用率高:二次顶出结构能够有效利用建筑物的上部空间,增加可用面积。
这对于城市中的高密度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2. 结构稳定可靠:二次顶出结构采用了合理的力学设计,通过加强屋面和支撑结构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3. 外观美观:二次顶出结构可以为建筑物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建筑物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和有趣。
二、优点二次顶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 增加可用空间:通过设置二次顶出结构,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可用面积,满足人们对于更多功能空间的需求。
2. 节约建筑成本:相比于增加建筑物的地面面积,采用二次顶出结构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和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提升建筑品质:二次顶出结构能够为建筑物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其在整体上更具美观性和艺术性。
4. 改善室内环境:二次顶出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
三、应用领域二次顶出结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中常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通常需要提供多功能的空间,二次顶出结构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为商业建筑增加更多的经营面积。
2. 酒店和办公楼:酒店和办公楼需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二次顶出结构可以为这些建筑物增加更多的公共空间,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 住宅楼:在城市中,土地资源有限,住宅楼的建设往往需要考虑空间利用率。
二次顶出结构可以为住宅楼提供更多的功能空间,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居住的需求。
4. 文化建筑:二次顶出结构可以为文化建筑增加更多的展示空间,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同时也能够起到建筑表达的作用。
二次顶出结构是一种具有特点和优点的建筑结构形式。
二次顶出模具工作原理

二次顶出模具工作原理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模具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二次顶出模具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具加工工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二次顶出模具?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二次顶出模具?二次顶出模具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注塑模具,主要适用于注射成型中需要表面处理的注塑件。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一次注塑成型之后,通过机械结构使模具中的塑料产品先行顶出,再进行二次注射成型,从而实现对产品的二次加工,达到特定的形状和尺寸。
二、二次顶出模具的工作原理1.装料:首先,将特定材料加入到注塑机中,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其熔化,形成可注射的熔体。
2.一次注射成型:将熔体通过模头注射到模具中,填充模具中的空间,形成一次注射成型。
3.开模顶出:当模具中的塑料制品冷却定型后,通过模具机械结构,使模具中的塑料制品先行顶出。
4.清洗表面:在塑料制品顶出的同时,通过一定的工艺,清洗固化在模具中的残留物和杂质等。
5.二次注射成型:当表面处理完成后,将二次注塑的材料装入注塑机中,通过高温高压下的作用,将其注入到模具中。
6.开模取件:当二次注射形成后,再次开模,取出塑料制品,在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等环节。
三、二次顶出模具的优点1.提高生产效率:在一次注射成型后,通过二次加工可以实现特定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二次加工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模具的使用次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3.保障产品质量:通过二次加工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尺寸和形状,保障产品的质量。
四、总结二次顶出模具是一种创新的模具加工技术,通过二次加工可以实现对产品的特定尺寸和形状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
在模具加工领域中,二次顶出模具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具加工技术。
二次结构施工算量要点(砌体、过梁、构造柱、腰梁、止水梁)

二次结构施工算量要点(砌体、过梁、构造柱、腰梁、止水梁)
1、砌体:砌块、砂浆等材料的选用,首层墙体墙下无梁时的墙下元宝基础,墙体底砌(一般为1-3皮砖砌体),门窗洞口处预埋砼射钉块,墙体顶部防腐木塞、细石砼填缝等
2、过梁:门窗洞口上部过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现浇或预制
3、构造柱:填充墙长度超过5米或层高的2倍时,墙体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直墙端头,电梯井道四角等部位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出500mm处箍筋加密
4、腰梁:当墙厚大于等于180mm且净高超过4m、或墙厚小于180mm且净高超过3m时,应在墙体半高处或门窗顶标高处设通长圈梁一道,其中内墙在门窗顶设一道兼做过梁,外墙在窗台(压顶)和窗顶处(兼做过梁)各设一道,当外墙窗顶靠近楼层梁时(距离小于1500mm)只在窗台处设一道
5、止水梁(台):在厨卫间等涉水楼面的四周应设素砼防水导墙
6、素砼门垛:当门窗洞口墙体长度小于等于200mm时,填充墙可用素砼补齐
7、洞口两侧钢筋砼抱框:当洞口宽度大于2100mm时,洞口两侧应加设构造柱,当洞口宽度小于等于2100mm时,洞口两侧应设钢筋砼抱框
8、拉结筋:布置要求,通长或不通长
9、预埋件:拉结筋预埋件,构造柱预埋件等
10、防裂钢丝网:不同材质交接处搭接布置,砌体墙面处满挂等
11、顶层楼梯间的超高;
12、楼梯底部抹灰、涂料、扶手等装修;
13、屋面检修孔;
14、门,窗装饰线条;
15、雨棚顶面抹灰;。
二次结构施工算量要点(砌体、过梁、构造柱、腰梁、止水梁)

1、砌体:砌块、砂浆等材料的选用,首层墙体墙下无梁时的墙下元宝基础,墙体底砌(一般为1-3皮砖砌体),门窗洞口处预埋砼射钉块,墙体顶部防腐木塞、细石砼填缝等
2、过梁:门窗洞口上部过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现浇或预制
3、构造柱:填充墙长度超过5米或层高的2倍时,墙体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直墙端头,电梯井道四角等部位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出500mm处箍筋加密
4、腰梁:当墙厚大于等于180mm且净高超过4m、或墙厚小于180mm且净高超过3m时,应在墙体半高处或门窗顶标高处设通长圈梁一道,其中内墙在门窗顶设一道兼做过梁,外墙在窗台(压顶)和窗顶处(兼做过梁)各设一道,当外墙窗顶靠近楼层梁时(距离小于1500mm)只在窗台处设一道
5、止水梁(台):在厨卫间等涉水楼面的四周应设素砼防水导墙
6、素砼门垛:当门窗洞口墙体长度小于等于200mm时,填充墙可用素砼补齐
7、洞口两侧钢筋砼抱框:当洞口宽度大于2100mm时,洞口两侧应加设构造柱,当洞口宽度小于等于2100mm时,洞口两侧应设钢筋砼抱框
8、拉结筋:布置要求,通长或不通长
9、预埋件:拉结筋预埋件,构造柱预埋件等
10、防裂钢丝网:不同材质交接处搭接布置,砌体墙面处满挂等
11、顶层楼梯间的超高;
12、楼梯底部抹灰、涂料、扶手等装修;
13、屋面检修孔;
14、门,窗装饰线条;
15、雨棚顶面抹灰;。
二次结构标准做法圈梁、过梁四、构造柱

键部位; (3)抽查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
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见证取样送检资料及结构实体检测 报告。 2、抽查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 3、实体质量检查要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 4、对主体分部工程外观的观感质量检查。 5、检查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和质量制度履行情况。
二次结构施工前应进行主体结构验收GB50300-2011 主体结构验收应包含以下内容: 建筑主体结构验收施工单位提供资料及相关事项 1、主体分部验收前,墙面上的施工孔洞须按规定镶堵密实,并作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 验收不得进行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对确需分阶段进行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时,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在质监交底上向质监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质监站同意。 2、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应拆除并对其表面清理干净,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处应整改完成。 3、楼层标高控制线应清楚弹出墨线,并做醒目标志。 4、工程技术资料存在的问题均已悉数整改完成。 5、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分部工程施工的内容已完成,检验、检测报告应符合现 行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6、安装工程中各类管道预埋结束,位置尺寸准确,相应测试工作已完成,其结果符合规定 要求。
3、中标通知书复印件(需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4、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需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5、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砼强度验收记录
植筋
工艺流程
(1)混凝土梁浇筑工艺:弹线定位→钻孔→ 洗孔→注胶 →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 (抽检)→绑筋浇筑混凝土。
(2)砖砌体工艺:弹线定位→钻孔→洗孔→ 注胶 →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抽检) →砖砌体砌筑施工。
4、钢筋必须按要求除锈,钢筋表明不能有油渍等杂物。 5、植筋所用的锚固胶必须是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要符
模具二次顶出结构详解

模具二次顶出结构详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二次顶出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
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
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於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二次顶出机构,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下列三大类: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二、双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三、气动/液压的二次顶出机构一、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谓单顶针板组合,就是一般常见的单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各一),由於仅有单套的顶针板组合,因此射出机顶出的动作仅提供传统的一次顶出;另一次顶出就必须配合其他的模具机构设计(例如弹簧)来进行。
单顶针板的二次顶出机构,可以分成下列几类:1. 公母模板弹开式2. 公母模板拉开式3. 顶针板组合机构4. 浮动模仁以下,将根据各种不同的设计,提供参考的设计图面。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第一段顶出发生在公母模板开启时。
弹簧将模板(或局部模仁)顶出一小段距离。
第二段顶出由顶针板作动,利用顶针将产品顶离模穴。
利用弹簧完成二次顶出,在模具结构上是最简单的方法,需要额外加工的部分也很少。
但是,弹簧的缺点(弹性疲乏),也是这种顶出方式的缺点。
随时注意弹簧是否能够顺利动作,以及检查第一段顶出的顶出行程,是避免模具机构失效的安全措施。
公母模板弹开式二次顶出有几种变形1、弹簧推动模板改为弹簧推动『顶出入子』上图所示,是利用弹簧推动整块模板。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产品的造型,改为推动顶出入子。
例如下图,这样可以减少弹簧每次推动所需要克服的重量,增加弹簧的寿命。
二次结构的定义

二次结构的定义: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砌体,构造柱,过梁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部分称为二次结构。
二次结构的范围:是在一次结构(指主体结构的承重构件部分)施工完毕以后才施工的,是相对于承重结构而言的,为非承重结构,维护结构,比如构造柱、过梁、止水反梁、女儿墙、压顶、填充墙、隔墙等等。
storey height层高的定义1、楼面层高楼面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楼面,或二层楼面至地面,或楼面至屋顶面结构层的垂直距离。
楼板面至屋顶面的垂直高度也包括楼板面至房屋顶平台面的高度,但房屋顶面或平台面都不应包括隔热层的高度。
楼面或地面也不应包括装饰层的厚度,例如用于装饰而铺设的木地板、塑胶地板、瓷砖、石材板料等块料面层的装饰厚度。
我们所指的层高一般均指的是楼面层高,这种层高的定义和解释已得到了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细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以求得共识。
2、结构层高在有些学术著作和文件中,也有提出使用结构层高的问题。
结构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结构层层面的垂直距离。
房屋建成以后,房屋各层的结构层层面已被上层构造层层面所埋盖,这对实测和以后复测或检测都很困难;另外结构面是一个粗糙的不平表面,无法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
所以以房屋的结构层层面作为测量的参照面尽管也是科学和可行的,但困难较多,而且也不适用于更为精密的测量,因此很少用于房产测量。
3、中线层高中线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层厚中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中线层高的根据尚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房产测量规范》中计算房屋建筑面积采用中线尺寸而仿效之,不得而知。
楼板层、屋顶层都可根据层的厚度找到层厚的中线尺寸,测量参照面也存在;但地面之底层的中线位置却很难找到,是一不定值,需要另行进行专门的定义。
所以以中线尺寸来定义层高是不可取的。
4、净高根据上述层高的定义,有些建筑物就无法测量出层高,例如地下室的入口处、窑洞等建筑物就测不出层高。
为了保证人民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建筑物空间的高度应使用净高这一标准取代层高标准,这已达成共识,净高标准的要求在全国也应该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结构形式
1.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图1)
图1
1.顶针板
2.顶针托板
3.顶辊
4.斜顶
5.推方杆
6.顶针
7.弹弓
8.弯销
9.销钉
所谓单顶针板组合,就是一般常见的单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各一) 1)弯销式二次顶出:
产品分析:此产品内部倒扣较大,且倒扣上有深骨位,顶出时会吃斜顶。
采用二次顶出方式,能很好解决成品顶出不良、吃斜顶等问题。
产品如图2所示:
图2
动作原理:第一次顶出,由顶辊3推动顶针板1和顶针托板2完成。
当顶针6碰到B板时,由销钉9固定的弯销8转动,同时推动推方杆5完成第二次顶出。
合模时弹弓7起复位作用。
结构特点:此结构简单,弯销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但弯销靠与板的接触面做旋转运动,生产量大时,受力不平衡,容易出现偏差。
2)推板式二次顶出(图3)
图3
1.A板
2.B板
3.推板
4.推板
5.顶针板
6.顶针托板
7.下码模板8.顶辊9.推方杆10.推方杆11.顶针
12.垫块13.垫块14.垫块15.限位螺丝16.限位螺丝
17.下模镶件18.下模镶件
产品分析:该产品中间部分较高,包紧力大,顶出时易顶裂。
采用推板顶出再用推方和顶针顶出的方式,能避免出现顶出不平衡所引起的顶裂。
产品如图4所示:
图4
动作原理:前后模开模后,顶辊8在注塑机的推动下带动5、6号顶针板和顶针托板再推动2、3号B板和推板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
B板2与顶针托板6由9号推方杆连在一起。
当第一次顶出到70mm时,限位螺丝16限制4号推板向前动作。
3号推板继续顶出完成产品的第二次顶出。
当第二次顶出到30mm时,限位螺丝15限制6号顶针托板继续向前运动。
当顶针板5继续顶出时,10号推方和11号顶针同时将产品最终顶出。
结构特点:此结构动作顺畅,用推板做第一次顶出,顶出力大,而且受力平衡,常用于那些易变形或者包紧力大的产品的顶出。
然而此结构常要二次分型或三次分型,会影响注塑周期。
2.双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
所谓双顶针板组合,就是由两套顶针板组合(上顶针板、顶针托板及下顶针板、顶针托板各一)。
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有:
1)如图5所示:
图5
1.顶针板
2.顶针托板
3.顶辊
4.拉模扣
5.限位块
6.感应开关
产品分析:产品尺寸大小为11.73×30.23×6.73(mm)。
生产要求产品自动脱落。
而产品单靠一次顶出,将会被斜顶卡住而无法自动脱落,故采用二次顶出结构。
动作原理:顶辊3固定在上面顶针托板上。
第一次顶出,顶辊推动顶针托板,由于拉模扣4的作用,下面两块板一起动作,完成斜顶及顶针的第一次顶出。
当拉模扣4完全分开,下面的顶针板及顶针托板失去施动力停止顶出,而上面的顶针板和顶针托板继续完成顶针的第二次顶出。
结构特点:
由于拉模扣的力量不是很大,故存在拉不起下面两块板的可能性,所以大模不宜采用这种结构。
它只适合用于小模。
由于惯性的作用,下面两块板一般不会随拉模扣的分开而马上停止,而是再移动一点,影响合模的准确性。
为防止复位误差,B板上应加上两到四个限位块(如上图限位块5),顶住下面两块板。
此机构的一种变形方式,适合用于大一点的模具,此结构少了一块顶针板,成本较低。
采用扣机,比拉摸扣安全耐用。
如图6:
图6
1.顶针板
2.顶针托板
3.HASCO扣机
4.限位块
5.司筒针
2)如图7所示:
图7
1.顶针板
2.顶针托板
3.扣机
4.连接杆
5.控制杆
6.螺丝
7.撑头
8.哥林柱
9.下模镶件10.顶针11.推方杆12.司筒针
产品分析:此产品为玩具轮胎,材料为橡胶,大小为:Ф6.09×5.70。
产品内部有4.27mm 倒扣。
此类产品如果采用斜顶和内行位出倒扣,其结构太复杂,而且加工困难。
因塑料为软胶,故采用强脱结构。
橡胶虽是软胶,但由于倒扣大,需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完成强脱。
二次顶出便能满足要求,保证顺利出模。
动作原理:顶辊收紧在下面顶针托板上,第一次顶出时,由于扣机3把上下两组板锁死,四块板将同时顶出,这时把下模镶件9顶出B板,为产品强脱提供足够空间。
当扣机3被控制杆5挡住,上面顶针板碰到B板停止运动,第一次顶出结束。
顶辊继续推动下顶针板,完成推方杆和顶针的第二次顶出。
结构特点:此结构不同于其他结构之处在于它的顶出顺序。
即第二次顶出是顶下面两块板。
因此,上下两组板之间必须空出一段距离,此结构顶出距离长,适合较深的盒状物的顶出,但另一方面,顶针、推方、螺丝都要加长,成本上不好考量。
3)如图8所示:
图8
1.顶针板
2.顶针托板
3.顶辊镶件
4.顶针
5.垫块
6.扶针
产品分析:此模具为双色模,产品没特殊结构。
采用二次顶出结构是因为需要把流道先顶出。
动作原理:顶辊镶件3固定在上面顶针托板上,顶出时四块板一起动作。
由上面的顶针顶出流道。
装在下面顶针板上的顶针滞后,当垫块5碰到顶针,第二次顶出才把产品顶离模肉。
结构特点:此结构采用顶针滞后结构,因此不用拉模扣或者扣机,节约成本,制作简单。
这样的二次顶出结构,可以避免潜伏式浇口在顶出时,浇口拉离成品时将成品拉伤。
当然,这种顶出方式不仅是用在浇口附近的顶出,也适合较深的盒状物的顶出。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二次顶出的结构有两种,即单组和双组顶针板组合。
当采用单组顶针板组合时,由于仅有单套的顶针板组合,因此啤机顶出的动作仅提供传统的一次顶出,另一次顶出就必须配合其他的模具机构设计来进行。
当采用双组顶针板组合时,要结合模具的大小和成本,选择适当的限位机构。
二次顶出的使用场合一般有五种,这都要根据产品的形状结构来定。
即:1、要求自动脱落产品2、容易吃斜顶的产品3、深腔型产品4、部分需强脱的产品5、双色模
四、结束语
二次顶出结构有多种多样,此文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结构。
通过以上几种结构形式原理和特点的讨论,有利于指引模具设计师设计合理的二次顶出结构。
灵活应用以上几种方式,举一反三,将能使模具结构更紧凑更合理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