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
本安和隔爆的区别

本安和隔爆的区别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
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
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
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型防爆仪表一定要配安全栅吗?答案不好说。
首先,要问的是你现场表的使用环境,如果是防爆区,那么就一定要采取防爆措施。
具体参见"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
本质安全防爆方法是利用安全栅技术将提供给现场仪表的电能量限制在既不能产生足以引爆的火花,又不能产生足以引爆的仪表表面温升的安全范围内,从而消除引爆源的防爆方法。
对于仪表检测和控制回路而言,限制能量首先意味着限制电压和电流。
又由于电容和电感能够储存和释放电能量,因此电容和电感也须限制。
实践中,人们利用火花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确定对不同危险类别气体的电能量限制参数。
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中给出的常用电能量引爆曲线有电压电流引爆曲线、电压电容引爆曲线和电流电感引爆曲线等。
根据这些曲线,再参考 1.5 倍的保险系数,人们便可以确定在涉及某类气体时,对指定回路的电能量限制参数。
例如,涉及IIC 类气体(如氢气)时,对标准24VDC 供电的回路(如变送气,电气转换器,电磁阀等)通常设定限压值为28V 。
依此限压值查电压电流引爆曲线,并考虑 1.5 倍的保险系数,可确定此时的限流值,可确定此时的限流值应为119mA 。
依28V 限压值并考虑 1.5 倍的保险系数后查电压电容引爆曲线,可确定回路电容值应限制在0.13 yF。
依119mA限流值并考虑1.5倍的保险系数后查电流电感引爆曲线,可确定回路电感值应限制在 2.55mH 。
隔爆(EXd)与本安防爆(EXi)的区别

隔爆(EXd)与本安防爆(EXi)的区别一、爆炸条件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激发能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二、防爆设备防爆设备: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
防爆设备分类: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导电性粉尘。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例如:防爆传感器环境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燃温度为100℃,那么传感器在最恶劣的工作状态下,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100℃。
温度组别:T1450℃T2300℃T3200℃T4135℃T5100℃T685℃三、防爆形式:1、本安型“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电路。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的电气设备。
隔爆型、本安型、增安型等防爆认证的原理

防爆标志含义: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气体组别)+温度组别例子:EX d II C T6 (总标、防爆形式、爆炸性物质类别、爆炸性气体级别、设备高表面温度100度)隔爆原理: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优点:容易过针对大型产品,缺点:成本高,物品重,材料:钢材,铝合金adc12,铸铁)本安原理: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电气防爆。
(对设置要求高,针对PCB)浇封原理:将电气设备有可能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弧、火花或高温的部分浇封在浇封剂中,避免这些电气部件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从而使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或认可的过载和故障情况下均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浇封型电气设备有整台设备浇封的,也有部件浇封的。
发证机构:A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产品防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PCEC)} 、B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C南阳防爆电气研究院、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费用:准确费用是需要提供产品相关资料才能确定价格的,周期:1.5-2个月根据产品而定资料:电路图,爆炸图,零件图,装图,原理图,PCB板图,产品说明书防爆标准:GB3836.1通用标准GB3836.2隔爆标准GB3836.3增安标准GB3836.4本安标准GB3836.9浇封标准防爆型式:d(隔爆型)e(增安型)ia ib(本安型)ma mb (浇封型)设备类别: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III类爆炸性粉尘气体组别:I类:矿井甲烷II类:IIA:丙烷IIB:依稀IIC:氢气III类:IIIA:可燃性飞絮IIB:非导电性粉尘IIIC:导电性粉尘温度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是能被点燃的温度极限值。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隔爆和本安防爆是两种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它们有着不同的安全标准、使用场合和
实现方式。
一、安全标准的区别
隔爆安全标准是IECEx d或ATEX d,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允许在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存在的环境中使用,并且可以抵抗爆炸的发生;本安防爆的安全标准是IECEx i或ATEX i,这种设备只能在不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中使用。
二、使用场合的区别
隔爆安全技术主要用于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设备,如石化、天然气、
粉尘和化学生产等工业领域,这些场合通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如设备暴炸、
电火花或热点可能引起爆炸。
而本安防爆技术则广泛用于控制信号、通讯传输和温湿度传
感器等电子设备,在有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下进行安全传输。
三、实现方式的区别
隔爆安全技术采用在设备内部采用特殊的密闭型结构来实现,将有可能引起爆炸的电
气设备隔开、防止产生电火花、热量及机械火花,从而防止爆炸的发生。
而本安防爆技术
采用电路和电器元器件的安全设计和选择,通过限制电路内的能量和温度,达到保证设备
的安全使用。
总的来说,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采用隔爆安全技术还是本安防爆技术要看具体的使用
场合和安全要求。
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

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作者:付奇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动化仪表系统在爆炸危险场所安全应用的防爆技术,并重点讲述了自动化仪表产品最为常用的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的特点,最后阐述了冶金行业设计中对于这两者的选用原则。
关键词:本安隔爆安全栅中图分类号:TD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84-01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仪表已经不仅仅是用于正常的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同时仪表本身还应具有安全检测和防爆功能。
所以如果在设计时遇到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就必须考虑自动化仪表及其系统自身的电气防爆问题。
1 爆炸的产生条件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爆炸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才能发生。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包括氢气,酒精,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使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发生化学反映的物质。
包括明火、电气火花、高温、光能等。
若想防止爆炸,就要设法避免上述3个条件同时出现。
但实际上许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浓度到达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只要出现爆炸源,就将引发爆炸。
因此就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在生产现场避免出现可能成为点燃源的电气设备,而将其安装在安全场所,但有些实际生产现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必须要求仪表安装在现场使用,那么就要把仪表成为点燃源的可能性消除掉,此时,就必须采用必要的防爆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危险场所区域等级的划分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 0):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1区(Zone 1):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2区(Zone 2):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形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范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范文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一种特殊的电气设备,它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设计和防爆原理,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中使用时不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一、隔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之一是隔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所有易燃材料、电路和元件都被封装在密封的防爆壳体内,并且与外界隔离开来。
这种壳体通常由耐火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阻挡火焰和热量的传播。
此外,设备内部的电路和连接线材料也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爆性能,以防止火花和电弧的产生。
通过隔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二、限流保护原理限流保护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电路都必须采用合适的限流装置,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流不会超过限定值,从而避免了过大电流引发的火花和电弧。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限流装置会及时切断电流,以保护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通过限流保护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防止过电流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三、能量限制原理能量限制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关键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电路设计和电气参数必须限制能量的大小,以防止能量积累到引发火灾或爆炸的程度。
具体来说,设备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能超出设定的限定值。
此外,在设备内部还会安装能量限制装置,例如过压保护器、过流保护器等,以及采用低能量的电路设计,进一步限制能量的释放。
通过能量限制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避免能量积累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四、温度控制原理温度控制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运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高温度引发火灾或爆炸。
具体来说,设备内部会安装温度探测器,监测温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温度。
此外,设备还会采用一系列的散热装置,例如散热片、风扇等,以有效降低温度。
什么叫隔爆与本安防爆?

控制仪表与系统自身性能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或者使用环境与操作流程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其发生爆炸的危险,进而造成较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今天自动化频道将带大家了解电器防爆的基本原理以及防爆仪表的选择方式。
基本原理
间隙防爆(隔爆)
早在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贝林(Beyling)在研究火焰穿过金属间隙现象时,发现间隙宽度小到一定程度,可以使圆柱形的法兰容器内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不会引起容器周围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金属间隙能阻止爆炸火焰的传播和冷却爆炸产物的温度,达到熄灭火焰和隔离爆炸产物穿出的效果,俗称“隔爆技术”。
隔爆型电气设备就是按此原理设计、制造而成的。
隔爆间隙种类主要有平面接合面、止口接合面、圆筒接合面、螺纹接合面。
另外,金属微孔(粉末冶金)、金属网罩、充砂等结构型式,也源自间隙防爆原理。
减小点燃能量防爆(本安防爆)
几乎在发明间隙防爆原理的同一时期,英国科学家提出:限制电
路中的电气参数,降低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或者采取某些可靠保护电路,阻止强电流和高电压窜入爆炸危险场所,保证爆炸危险场所中电路产生的开断路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小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点燃不起爆炸性混合物。
本质安全型仪表就是按此原理进行设计、制造的。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和维护方便,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直接应用在最危险的0区场所。
因此,此类电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等大型工程上,并逐渐地替代笨重的隔爆型结构。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和阻隔可能导致爆炸发生的火花、电弧、高温等热源,以及限制可能造成爆炸反应的气体混合物进入或扩散到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设备运行期间不会引发爆炸事故。
以下是防爆电器设备的几种常见的防爆原理。
1. 隔爆原理:隔爆原理是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防爆性能的外壳或壳体,将可能引发爆炸的能源隔离在设备的外部环境中,以防止爆炸蔓延。
隔爆型设备通常采用防爆壳体、接线盒、连接器等部件,通过特殊的结构和材料,阻隔火花、电弧等可能导致爆炸的热源进入或蔓延到设备内部。
2. 防爆原理:防爆原理主要包括了控制可能引发爆炸的能源和限制可燃气体进入设备内部两个方面。
(1) 控制能源:通过采用低能量电路和电器元件,限制电流、电压和电弧等能量的释放,从而减小可能产生的火花和电弧,降低爆炸的风险。
(2) 限制可燃气体进入:防爆设备常常通过设计和制造密封性能优良的外壳或壳体,以阻隔可燃气体的扩散或进入设备内部。
此外,还可以采用滤芯、气密性较好的接缝、耐腐蚀的密封材料等措施,防止可燃气体通过设备外部进入或蔓延。
3. 冷却原理:冷却原理是通过有效的散热设计和制冷系统,降低设备内部的温度,从而减少热源引发爆炸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换热器、风道、散热片等技术手段,将热量快速散发到设备外部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保持设备内部温度的稳定。
4. 粉尘防爆原理:粉尘防爆原理主要针对具有粉尘等剧烈燃烧状况的环境中,通过采用防爆外壳、密封性强的接缝、防爆电路和适应性强的防爆控制策略等手段,有效地控制火花、电弧和高温的释放,阻止粉尘引发爆炸。
总结起来,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包括隔爆原理、防爆原理、冷却原理和粉尘防爆原理。
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控制和阻隔能源的释放以及限制可燃气体和粉尘的进入,从而保证设备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减小爆炸事故的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爆 和 本 安 系 统 防 爆 原 理 和 选 用 原 则 ①
付 奇 ( 中冶东 方技术 工程 有 限公司 内蒙古包 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 4 0 1 0 )
摘 要: 本文介 绍 了 自动化仪表 系统在 爆 炸危 险场所安 全应 用的防爆技 术 , 并重点讲述 了自动化仪 表产品 最为常 用的隔爆 型和 本质安全 型防 爆技 术 的特 点 , 最后 阐述 了冶金 行 业设 计中对 于这 两者 的选 用原则 。 关键词 : 本安 隔爆 安全栅 中图分类号: T D 5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0 3 ( c ) 0 0 8 4 — 0 1 在现 代化工 业生 产中 , 仪表 已 经 不 仅 仅 是 用 于正 常 的 生 产 过 程 测 量 与 控 制 , 同 时 仪 表 本 身 还 应 具 有 安 全 检 测 和 防 爆 功 能。 所 以 如果 在 设 计 时 遇 到 有 爆 炸 性 气 体 或粉尘 的场所 , 就 必 须 考 虑 自动化 仪 表 及 其 系 统 自 身 的 电 气 防 爆 问题 。 燃源能 量 。 ( 3 ) 阻止 点 燃源 与爆 炸 形混 合 物相 接处 。 根据 不 同的防爆 原理 , 电气设 备防 爆形 式也 多种 多样 。 在冶 金行业 中 , 自动化 仪表 最 常用的 防爆 形式 是本质安 全 型( E x i ) 和隔爆 型( E x d ) 。 下面 详细说下这两 种防爆 类型的防 爆 原理 和 在设 计 中需 要 注意 的 问题 。 3 . 1本 质安 全型 本 安 就 是 通 过 限 制 点 燃 源 的 能 量 来 实 现的 。 这 种 点 燃 源 一 般是 电火 花 和热 效 应 。 在正 常工作和 故障状态下 , 仪 表 产 生 的 点 燃源的能量小 于这个能量 时 , 就 不 可 能 点 燃爆炸性 混合物而产生爆 炸 。 本安 防爆 的原理是 从限 制能量 入手 , 将 电路 中 的 电 压和 电流 严 格 的 限制 在 一 个 允许的范 围内 , 并 且 能 保 证 仪 表 在 正 常工 作 或 发 生 短路 和 元 器件 损 坏 等 故 障情 况下 产 生 的 电 火 花 和 热 效应 不超 过 引 爆 周 围 的 爆炸性 气体的 阀值。 由于 氢 气 环 境 的 危险 程度最高 , 最 容 易 被 引爆 , 所 以 规 定 必 须将 电路 功 率 限 制 在 1 . 3 W 以 下—— 即无 法 引 爆氢氧混 合物的功率以下 。 本 质 安 全 型 仪 表 设 备 按 电 路 设 计 和 使 用危 险区 域不 同 , 分为E x i a  ̄ I E x i b 。 E x i a 级 本 质安全仪 表适 用于 0 区、 l 区和 2 区, 工作 电流 低 于 l 0 0 mA。 E x i b 级 本 质安 全 仪 表 仅 适用 于l 区和 2 区。 工 作 电流 低 于 l 5 0 mA。 本 质安全 防爆 系统 由三部 分组成 : 本 质安全关 联设备 , 本 质安 全 电 缆 和 现 场 的 本 质安 全 仪 表 关 联 设 备 是 一 种 安 装 在 没 有 爆 炸 性 气 体 的安 全 场 所 , 一 般安 装 主 控室 的P L C } g 或 者 仪表 盘 中 , 它是 本安 电 气 设备 与 非 本安 电 气设 备之 间相 连 的 电气设 备 , 可 以将 传 至现 场 本安 设 备( 即危 险场 所) 的 能 量 限制在 阀值 内, 从 而确 保 现场 不会 出现 可 以 引起 爆 炸 的 点燃 源 。 通 常 包 括 齐 纳式 安 全 栅 、 隔 离式 安 全栅 和 其 他 限 制 传输 功 率 的 保 护 装 置 。 本质 安全 电缆是一 种低 电容、 低 电感 的 电缆 。 具 有 更 好 的 屏 蔽 性 能 和 抗 干 扰性 能, 使 信 号 在 传 输 过 程 中 不 会 由于 电 磁 干 扰 使 电路 功 率 高 于 阀值 。 现 场 本 质 安 全 仪 表 是 指 各 种 电 路 功率 小于1 . 3 W 的 一 次检 测 本 安 仪 表 , 通 常 用 于 危险场所 。 通常此类仪表 是两线制仪表 。 典 型本 安 系统 回 路 如 图 1 所示。 3 . 2隔爆 型 隔爆 型 仪 表 主 要 是 依 靠 物 理 防 爆 —— 即 用 其 仪 表 外 部的 机 械 外 壳 可 以承 受 壳 内 发 生 爆 炸 产 生 的压 力 , 并 完 全 阻 止 其 内部 发 生 的 爆 炸 向 壳外 传 播 。 其 防 爆 原 理 是 基 于 间隙 防 爆 原理 。 一 般情 况 下 , 在 正 常 工作 中或者故障 条件下 , 仪 表 可 能 会 产 生 电 火 花或 危 险 高 温 , 因此, 仪 表 设 计 中 通 常 在一 个或 多个满 足“ 间隙 隔爆 ” 原 理 要 求 的 机 械 外 壳 中放 置 相 关 的 电 气 零 件 或 者 电 子 线路 , 以避 免 这 些 电 气 因 素 引起 的 点 燃 源 泄漏 到机械 外壳 外 , 引爆爆 炸性混 合物 。 因此 , 隔 爆 外 壳 的 设 计 必 须 满 足 两 个 基 本 条件。 ( 1 ) 外 壳 要 能承 受 内 部的 爆 炸 压 力 且 不 被 损 坏 ( 2 ) 接 合 面不 传爆 。 即 制作 过程 中使 接 合 面 的 间隙 或 啮 合 长 度 必 须 满 足一 定要 求, 在 结 构 上保 证 内 部 的 爆 炸 产 物 不 会 窜 出外壳成为壳外爆炸性 混合物的点燃源 。 国际 电工 委 员会 ( I E C ) 规 定 隔爆 型 仪 表 适 用 于l 区和 2 区, 不 能 在0 区使 用 。 在 选 择哪 种 类 型 的防 爆 仪 表的 时 候 , 判 断 的最 根本 依 据就 是 危 险 区域 的等 级 , 如 果 是0 区, 则必须 采用 本安 防爆 系统 , 如果是 1 区 或者 2 区 的时 候 , 本安 和 隔爆 系统均 可满 足 , 此 时 就 要 考 虑建 设 成 本 , 一 般 情 况下 , 隔 爆 型 仪 表 的 隔 爆 外 壳 制 作 成本 高于 本 安 型 仪 表 的 本安 电路成 本 , 故隔 爆 型仪 表价 格 远高 于本安型仪表。 例如 在 钢 厂 的 煤 气 柜 区 , 属 于2 区, 所 以选 用本 安 和 隔爆 均 可 , 但 从 生 产 成 本 角度 来 看 , 选 用 成本 较 低 的 仪 表 , 故 选 用本 安 型 仪 表 加安 全 栅 的较 多。 需要 要注意 的是 选用隔爆 型仪表 , 不 需 要再 选 用 安 全 栅 t 选 用 本安 型仪 表 , 必 须 加 配安 全 栅 , 否 则 无 法 构 成 本 安 回路 , 起 不 到本安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