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7地球自转运动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版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版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版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气候和资源分布等内容。

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地理高考必背的一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物体,它由内部的核心、外部的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略带扁平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周期为365.25天。

3. 大地构造地球表面的大地构造包括大陆和海洋,其中大陆由大陆岩石构成,海洋主要由洋壳构成。

大陆和海洋在地球的表面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貌。

4. 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变化地球表面的地貌是由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壳运动导致的。

内力主要是地壳板块漂移和造山作用,外力主要是风、水、冰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5.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而稳定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短期内的天气变化。

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6. 水资源与分布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它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地区。

全球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

7. 能源资源与分布能源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之一,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

8.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

9. 区域发展与经济地理地理研究还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差异。

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资源禀赋、交通便利性和政策支持等因素。

1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地球自转知识点高中

地球自转知识点高中

地球自转知识点高中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

该运动是地球运动的基本运动之一,它决定了地球的日常节奏、昼夜变化、赤道偏差和星座的变化等。

首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即地球一次自转完成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周期是基于恒星时间的,即参考地球上一些地点上太阳连续两次东正午的间隔时间。

然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一个圆,因此地球自转周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会有微小的变化。

其次,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不断的旋转,太阳只会在地球的一侧照射,而另一侧则处于阴影之中。

因此,出现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一些地点正对着太阳时,就是白天;当该地点背离太阳时,就是黑夜。

昼夜交替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自转轴与太阳之间的夹角。

其次,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地球表面的赤道偏差。

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即倾角。

这个倾角使得地球的轴偏离了地球公转平面,而是倾斜在一个角度上,形成了赤道和两极。

它导致了赤道地区的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而极地地区则有极长的白夜和极长的黑夜。

此外,地球自转还会影响到星座的变化。

地球自转使得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测到不同的星座。

由于地球自转的运动,看似固定的星座实际上是在移动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观察星空,那么经过一年后,我们观测到的星座会发生变化,因为地球自转使得我们的观测角度不同。

最后,地球自转也引起了地球的离心形状。

由于地球自转的运动,地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要长,使得地球呈现出一个扁球体的形状。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向赤道的方向稍微扁平,而两极则稍微突出。

总之,地球自转是地球最基本的运动之一,它影响着地球的日常节奏、昼夜变化、赤道偏差和星座的变化等。

地球自转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和宇宙的运行机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球自转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球自转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球自转一、典例引领1.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B.高原C.山地D.洼地或盆地(1)A (2)D [第(1)题,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

由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 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 1 447 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 km/h,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低纬度。

第(2)题,R地线速度小于1 480 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地势较低,为洼地或盆地。

] 2.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1)~(2) 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2)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1)A (2)A [从图中看出P点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11月11日地球在秋分后大约一个半月,故应靠近甲点。

]二、考点透析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有关。

2.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节省燃料。

(2)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测控,地势高则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高考地理单个知识点

高考地理单个知识点

高考地理单个知识点高考地理考试是每年高中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地理考试内容广泛,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一个地理知识点,并深入探讨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

知识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运动。

这两个运动都对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每天旋转一周。

地球的轴线大致与地球表面的赤道平行,其中一个极点指向北极星,另一个极点指向南极。

地球自转带来了以下几个重要的自然现象:1.昼夜变化:地球自转使得地球的不同位置相对太阳有不同的角度,从而导致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自转将某一地区暴露在太阳光下时,这一地区进入白天;而当地球自转将某一地区转向太阳背后时,这一地区进入黑夜。

2.地球形状:地球自转使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圆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通过测量地球的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和形状。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其中心即太阳引力的中心。

地球公转带来了以下几个重要的自然现象:1.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

当地球距离太阳较近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这是夏季;当地球距离太阳较远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温度较低,这是冬季。

2.年份计算:地球公转的时间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约为一年的时间。

由于一年的时间不是整数,因此每隔4年需要增加一个闰年来调整日历和季节的关系。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地球形状的变化,而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和闰年的存在。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解释地理现象和掌握地球运动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单个知识点——地球自转和公转。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将对您的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

高考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自转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它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这一现象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对于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以及形成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的特点是不可忽视的。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时间约为24小时。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它的赤道区域的自转速度最快,而接近两极的自转速度最慢。

这就导致了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球形,而是略微扁球状。

这种不规则的地球形状会对气候、地貌等地理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地球自转还会引起日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自转时,地球上的某一点因为地球自转的运动,会在不同的时间段上接受到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

当某一地区的阳光照射强度高时,为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较低时,为夜晚。

这种日夜交替的现象与地球自转紧密相关,它对于生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人类的作息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自转还会引起地球上空气和水流的流动。

地球自转形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而两极压缩的地球形状。

这种形状不均一性造成了大气圈和海洋产生了环流系统。

在大气圈中,地球自转导致的科里奥利力和地球的自由运动形成了大尺度的风系统,例如气旋和反气旋。

在海洋中,地球自转导致了地转流以及洋流的形成。

这些环流系统对于调节全球气候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地球的自转还会导致地球磁场的形成。

地球的内部核心由于自转运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液态电流环,这就形成了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不仅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还对导航、通信等现代科技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球磁场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密切联系,地球自转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地球磁场的变化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于地球的形状、气候、环流、磁场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了解地球自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还可以为我们解释和预测地理现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公转核心考点掌握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公转核心考点掌握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公转核心考点掌握在高考地理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地梳理一下这部分的核心考点。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其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呈顺时针方向。

自转的周期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也就是一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地理现象。

首先就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其次,地球自转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再者,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比如,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较为严重,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较为严重。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约为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 1 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

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为夏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为冬季;春秋两季则是过渡季节。

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地区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地理考试必备的内容。

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本文将从地球自转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现象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球自转的原因是地球形成时的初动力以及万有引力的作用。

地球形成时,由于岩浆运动和引力的作用,地球开始旋转。

此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自转状态。

地球自转的速度较快,每天绕自身轴旋转一圈,即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一侧面对太阳时,即为白天;当地球的另一侧转到太阳背后时,即为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地球自转还引起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标准时间的存在。

地球被划分为360个经度,每个经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小时。

因此,在跨越经度时,时间会发生变化。

为了统一时间,在不同经度上引入了标准时间,通过调整时间来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一系列自然现象。

例如,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为稍微扁平的椭球体形状,称为地球的赤道膨胀现象。

另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风和洋流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和海洋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形成了气候带和洋流系统。

地球自转对生物圈也有一定影响。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由于自转速度的不同,其日照时间和时间长度也不同。

这对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习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速度较慢,造成了极夜和极昼的存在,生物适应了这种特殊环境。

总之,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形成、昼夜交替、经度和标准时间、地球形状、气候带、洋流系统以及生物适应等方面。

通过了解地球自转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和地理环境。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7 地球自转运动考点热度★★★☆☆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图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为晨线。

AOB︵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产生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因不同经度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3)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3.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考向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

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自转线速度{0~837 km/h →高纬度837~1 447 km/h →中纬度1 447~1 670 km/h →低纬度)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 、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 .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A 2.A【解析】1.图示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部分大于赤道处的一半,说明大部分位于中纬度;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a 、b 两地纬度相当,但a 点线速度比b 点大,说明a 点的海拔高度较大。

考向二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一定时,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0时),如ND 、NB ;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如NC 和NA二定向,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选择“西减”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如以D 求E 点地方时为12:00+=15:00,以B 求F 点地方4×4560时为24:00-=21:004×45602.区时的计算一定时区,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若已知某地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二定向,确定两时区的相对东、西方向如果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则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如果两地都在东时区,区号大的在东,区号小的在西;两地都在西时区,区号大的在西,区号小的在东三定差,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个数如果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相差的时区数即为两区号相加。

如果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差的时区数即为两区号相减四定值,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如当东八区为18:00时,西五区为18-13=5:00;当零时区为3:00时,东三区为3+3=6:00特别提示(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

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 地起飞,经过m 小时到达B 地,求飞机降落到B 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1)降落到B 地的时间=起飞时A 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

(2)降落到B 地的时间=起飞时A 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 )±时差。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 ,73.1°E )、利雅得(24.6°N ,46.7°E )、东京(35.7°N ,139.8°E )、悉尼(33.9°S ,151.2°E )、底特律(42.4°N ,83.0°W )和圣保罗(23.95°S ,46.64°W )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据此回答1—2题。

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18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A.2018年3月1日19时B.2018年3月1日8时C.2018年2月28日21时D.2018年2月28日19时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

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8—9时B.14—15时C.15—16时D.20—21时【答案】1.C 2.B【解析】1.首先计算出圣保罗的区时是西三区,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题的答案是3月1日8时-(8+3),即2月28日21时。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计算出伊斯兰堡位于东五区,利雅得位于东三区,东京位于东九区,悉尼位于东十区,底特律位于西六区,圣保罗位于西三区。

该题可以用演算的方法解答,如北京时间是8—9时时,伊斯兰堡、利雅得、东京、悉尼、底特律、圣保罗对应的时间分别是5—6时、3—4时、9—10时、10—11时、18—19时、21—22时,然后看能否找出4个地方时在9—17时之间的海外分支机构。

依次计算可以得出答案为B,伊斯兰堡、利雅得、东京、悉尼的地方时都在9—17点。

考向三日期的计算1.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日期分界线两侧日期差异特征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0时所在的经线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联系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②全球日期相同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2)极地投影图示3.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例如: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

读图完成1—2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A.90°E,6:00B.90°W,6:00C.90°E,18:00D.90°W,18:00 2.此时北京时间为A.m日22点B.m日16点C.(m+1)日14点D.(m+1)日8点考向四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圈。

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在不同的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形态不一样,有的图只显示晨线或昏线,有的图显示晨线和昏线的一部分,有的图显示整个晨昏线。

如下列四幅图。

图3 矩形图图4 局部图图1 侧视图图2 极地投影图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的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18时→昏线)(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如下图中,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为昏ACB ︵ AC︵ 线,为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