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0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要放到全球背景下看

合集下载

林毅夫:从全球看未来中国

林毅夫:从全球看未来中国

林毅夫:从全球看未来中国作者:宋鑫陶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20期策划前言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换挡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当下,国内外唱衰中国,以及“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林毅夫教授一直是坚定的乐观派。

他认为,中国经济有后发优势,有潜力维持自2008年之后的20年的8%左右的经济增速;他认为,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目标,不难实现;他认为,最晚到2022年,中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这些观点都是他对中国经济乐观的明证。

他曾在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高级副行长,也是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他曾抛出“新结构经济学”,其观点一度引发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他主张中国应继续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利用较低成本引入先进技术,快速积累资本,再实现产业升级;他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改革国有企业才能给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2014年9月20日下午,应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出版集团等主办,商周刊社承办的“蓝色青岛大讲堂”之邀,林毅夫教授在青岛奥帆中心剧场作了题为《从全球看未来中国》的专题演讲。

这是今年“蓝色青岛大讲堂”开讲的第五期,也是继上个月邀请到吴敬琏老先生之后,“蓝色青岛大讲堂”力邀而来的又一位知名经济学家。

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里,林毅夫着重解答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还能维持像过去35年那样快速发展的疑虑。

他认为,应该从全球经济的视角来看待未来的中国。

本刊就此次演讲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力求还原一个更有条理、更准确、更完整的表述。

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页献1979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是世界上最贫穷、最弱的国家之一。

在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上,197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世界上最穷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1/3,按照当时的计算,我国为185美元/年,非洲国家是400美元/年。

林毅夫别把中国经济推向深渊

林毅夫别把中国经济推向深渊

304 林毅夫先生别把中国推向深渊2012-09-13 07:55:37浏览 171576 次 | 评论 142 条经济学家林毅夫从世行高级副行长的位置上镀金回来,仍然不改其御用本色,仍然痴情于无节制无监督无效益的政府投资,仍然津津乐道于GDP推动的中国模式!9月11日,在2012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林毅夫先生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开出的绝妙药方是再来一轮财政支出投资基础设施。

他表示,投资在短期内仍是拉动全球经济、摆脱危机的重要工具,建议实施“全球马歇尔计划”即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举措,使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林毅夫说,一些人不太理解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

例如,1998年实施了基础设施投资,到2002年,高速公路长度增长了5倍,当时一些人质疑这些高速公路是资源浪费,但如今很多高速公路已经拥挤了。

从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投资在拉动经济方面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6月,这位刚刚从世界银行凯旋而归的经济学家,回国后再向国人放出卫星:中国经济会保持20年8%的增长速度。

林毅夫更以中美经济发展作对比,认为照这个势头下去,到2030年时,中国人均收入将能达到美国的50%,中国GDP将达到美国的2倍,占全世界的25%,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也将占有100-150席。

此前的2006年,林毅夫也表述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连续50年保持8%到10%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历史上也没有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连续25年保持9.3%的经济增长。

这样看来,中国再维持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其实是很保守的估计。

林毅夫先生是当今中国最特殊的御用学者,他的论调几乎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且深得官方的信任和赞许。

这位三十多年前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下海偷渡到厦门的台湾军官,万万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精彩的人生,并且赢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尽管他从此再也不能踏足台湾,但大陆乃至国际上给了他更多的荣誉更广阔的舞台!林毅夫先生极力推崇的大规模政府投资计划,固然可以保持中国GDP持续增长以及中国模式神话的延续,但是,林毅夫先生显然忽视了中国乃至世界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带来的深重灾难!为了推动GDP增长,中国只能疯狂的增发货币,中国的货币总量已接近GDP的2倍,而负债累累的美国,货币总量也只占GDP的70%。

经济增速下滑非结构性原因

经济增速下滑非结构性原因

经济增速下滑非结构性原因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由过去10%左右逐渐下滑到今年约7.5%。

9月1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遇”论坛上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结构性问题,但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经济转型影响,而非结构性原因。

他指出,跟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等,过去几年经济增速走势跟中国类似,且下滑幅度比中国还大。

新加坡、韩国等高增长国家,过去几年经济也持续下滑。

这些国家在同一个时间呈现相同的经济增长态势,表明它们面临共同的外部原因。

林毅夫认为,虽然外部环境不景气,但中国仍有可能达到今年7.5%左右的增长目标。

首先是中国产业升级空间巨大,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且城镇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还需要大量投资。

其次,中国政府负债率并不高,有资源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一些必要的微刺激。

而民间储蓄率高,可用政府资金带动民间资金投资。

林毅夫称,从今年起到2020年,为了使GDP翻一番,经济增速保持在6.8%就能实现。

但为了实现到2020年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7.3%。

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增速就比7.3%高一点,坏的时候就比7.3%低一点。

因此,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7.7%这个区间比较合适。

谈到经济转型期的企业机会,林毅夫认为,互联网、基因工程、纳米、新能源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企业还需要关注企业海外并购,以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往海外转移。

林毅夫称,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给了国内企业非常大的收购空间。

可以收购技术水平、资本含量高的产业和技术,风险小,回报高。

此外,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往海外转移。

世界范围内只有非洲有足够的人口容量能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

林毅夫称,非洲现在有10亿人口,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劳动力。

且非洲目前的工资水平在全世界是最低的。

他表示,20世纪80年代,台湾、香港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到大陆投资,利用大陆的机会变成大企业。

林毅夫:中国经济仍具备增长潜力

林毅夫:中国经济仍具备增长潜力

林毅夫:中国经济仍具备增长潜力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第1期口述│林毅夫整理│潘卫艳经济新常态这个词的最早使用,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华尔街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在我国是2014年5月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跟过去不同的新常态。

之后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对新常态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常态与我们国家的新常态究竟有什么不同以及新常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持续六年的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于发达国家的特征呈现为: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长会很慢,金融市场投资回报率不会太高并且风险会加大以及失业率上升。

这种情形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发达国家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美国、欧洲和日本。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欧洲在2009年的时候经济是负增长,2012年是-0.6%,2013年是-0.4%,2014年好一点,但应该不会高于1%。

从失业率的角度来看,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像西班牙、希腊,失业率高达25%,其他国家像法国等失业率也高达百分之十几,都处于失业率高位。

日本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进入长达24年的经济疲软期,固然安倍上台之后推行安倍经济学,力图突破这个困局,但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还在持续下滑当中,2013年的时候它的经口述│林毅夫整理│潘卫艳济增长率为1.5%,2014年可能只有1.3%。

日本的失业率情况相对要好一点,大概在5%左右,但是要知道日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失业率都只有2%~3%之间,因此即便目前只有5%也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美国的情形表面上看起来好一点,这两个季度它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4%~5%,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一般在3%,危机之后会有6%~7%的反弹,美国现在还远远没有反弹到这个程度,并且目前的增长是否可持续仍然是未知数。

美国的失业率虽然已经降到6%,跟危机之前水平相当,但是大家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劳动参与率,美国目前的劳动参与率较危机之前还低了3个百分点。

林毅夫:发挥出中国经济8%的潜力

林毅夫:发挥出中国经济8%的潜力
林毅夫: 发挥出中国 经济 8 %的潜力
中 国经 济进 入 新 常 态 的 一 个 含 义 是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比过 去 慢, 2 0 1 4年 中 国经 济 7 . 4 %的 增
片 生 产厂 , 所 以 中 国仍 将 是 吸 引 外 国投 资最 多 的发展 中 国家 。
当前我 国增 速 的下滑 , 有 上
决 定性 作用 。
经 济 发 展 是 一 个 产 业 不 断
长速 度 ,跟 过去 3 6年 平 均 每 年 述 新 常 态 中所 蕴 含 的 产 业 结 构 9 . 8 %的速度相 比,下滑将近2 5 %。 2 0 1 5年 的增 长预 期 则 是 7 . O %左
右 。从 全 世界 范 围来 看 , 7 %左 右 的 增 长 速 度 依 然 是 最 快 速 的 增 长, 再 加上 中 国的 经济 规 模 已经
来 的人 才 和 资本 , 将这 些 要 素 配 动 。新 兴产 业必 须符 合 国家 的 比 置 到技 术 水平 比较 高 、 资 本 比较 较 优势 才能 形成 竞争 优势 。具有 创 造 密集 , 附加 价 值 比较 多 的新 的具 竞 争 优 势 的产 业 利 润较 高 ,
有 比较 优 势 的产 业 部 门 里 去 , 这 的就 业 岗位 较 多 , 收入 和 消 费增
种调 整本 身是 挑 战 , 也 是机遇 。
长也 会 较 快 ,资 本 积 累较 多 , 有
级 的 过 程 中 ,可 以 发 挥 后 发 优 势 。要 达 到这 样 一 个 良性 循 环 , 必须 有一个 有 效 的市 场 。必须 像 十八 届 三 中全 会 所 规 划 , 全 面 深
的增 长 速度 。
很大 , 在 政 策 上必 须 给 进 行 创 新

林毅夫:中国经验打破李嘉图等价

林毅夫:中国经验打破李嘉图等价

林毅夫:中国经验打破李嘉图等价现在,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是7.5%,我个人预测也应该在7%到8%之间,可能比较接近8%,但绝对不会低于7%。

无论怎么样,跟全世界比较中国还是相对最快的。

一个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产业升级有相当大的空间,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投入有相当大空间,再加上经济增长那么快,民间积累也多,政府财政也是相对比较宽裕,所以动员政府的力量,跟企业、民间的力量来扩大内需的空间比较大。

可以说,从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世界又碰到一个全球性经济衰退,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大萧条。

这种情况之下,解决问题就不是单个国家的能力能解决的,实际上是要一个全球的努力。

对于全球努力,目前大家知道,货币政策的空间比较小,像美国、日本的利率已经零利率,欧洲很快到零利率。

这种状况之下,目前的共识是必须有一个协同的财政刺激政策。

这可以讲是凯恩斯主义,但是协同的财政刺激政策是不是能解决问题,真正把世界经济又启动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因为从其他国家过去用财政刺激政策来讲,经常政府多花钱,将来要多扣税,老百姓预期到将来要多交税,现在就必须多储蓄。

所以政府的财政刺激,并不能真正地启动需求。

这在经济学理论上叫做李嘉图等价,这种状况需要一种新思维来打破。

之所以出现李嘉图等价,原因就是政府的投资,政府的刺激,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增长点,那么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未来是不会增加的;但是,假如政府的财政刺激能够用在一些项目上面,去消除增长的瓶颈,然后等到这轮经济危机过了,经济开始复苏了以后,经济增长率可以比过去的平均增长率提高的话,那政府的财政刺激,它所创造的是未来更大的增长,未来更大的财政收入,那就不会出现李嘉图等价的问题。

怎么实现呢?要看增长的瓶颈在什么地方?哪边的投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想我们不仅要有积极的财政刺激,还要寻找这个新的全球增长点在什么地方。

我个人的看法,全球的增长点更多的会在发展中国家,包括像中国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还有非洲,或是南亚这些收入比较低的国家。

林毅夫“十三五”经济增长仍要依靠高效率投资

林毅夫“十三五”经济增长仍要依靠高效率投资

林毅夫“十三五”经济增长仍要依靠高效率投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日前结束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15年年会上表示,对于中国来说,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需要依靠内需,而且主要靠投资拉动。

在拉动内需问题上,是应该以消费拉动,还是以投资拉动,存在很多的争议。

林毅夫称,要维持消费长期持续增长的前提是收入必须不断提高。

而要提高收入,一方面要靠现有的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出现附加值越来越高的新产业,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交易费用需要不断下降,要降低交易费用就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

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或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是需要依靠投资的。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投资,目前必须要改善投资的效率和质量。

林毅夫提出了三个具有很好经济回报的投资机会。

一是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严重不足,这方面的投资有很好的前景。

二是环境投资,三是城镇化投资。

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是54%,中国要成为高收入国家,城镇化率
需要在80%以上,这就必须在住房及与住房相关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很多投资。

林毅夫:中国要稳定必须保持中高速增长

林毅夫:中国要稳定必须保持中高速增长

林毅夫:中国要稳定必须保持中高速增长(全文)2015-03-18 第200 期2015年3月1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在“中国经济观察”10周年论坛上发表演讲,解读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他认为中国必须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借口雾霾、产能过剩等要求牺牲增长速度的理由都是似是而非的,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大,在经济下行阶段,恰恰是政府投资的最好时机,如此,中国在未来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很有可能的。

凤凰网大学问获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作者授权,发布演讲全文。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是演讲内容:过去在两会之后的中国经济观察,总有人来解读一下政府工作报告,今天我就谈谈我在读总理报告时的几点感想。

中国经济形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好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讨论的是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总理用了一个词,他说“来之不易”。

这个“来之不易”也确实是正常的,我们在2014年的经济增长达到7.4%,虽然跟年初所讲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比较起来,少了0.1个百分点。

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来讲的话,这确实是一个相当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成绩。

因为在2014年,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经济体年终实际的经济表现,跟年初的增长预期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去年年初,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欧元区经济增长可达1.1%,但到年底,欧元区增长只有0.8%,少了0.3个百分点,减少了将近30%。

然后是日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经济体。

日本2014年有安倍经济学,也可以说炒得沸沸扬扬。

安倍经济学采取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安倍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数量也相当大。

年初的时候,当时的预期是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2014年可以达到1.4%,但到年底一盘算,实际上日本即使在这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经济还是衰退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要放到全球背景下看
2015年09月10日09:24
来源:凤凰财经作者:李晓芳
凤凰早餐会现场林毅夫发言
9月9日-11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主题为“描绘增长新蓝图”,凤凰财经再次强势出击全面参与夏季达沃斯的报道。

10日,凤凰财经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早餐会,林毅夫、黄益平等嘉宾出席,主要探讨了中国经济现状、中国经济转型、东北经济困境、国有企业改革等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应有8%的增长潜力,但这还需要结合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

他尤其强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要放到全球环境背景下看,不能单独地从内部否定自己。

林毅夫表示,我们近期一直担心中国经济增长问题,但实际上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一直没有完全走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

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前,一直有3%—4%的增长速度,现在一直没有回复到这个速度。

此外,按照一般规律,金融危机后增长速度会有5%—6%的反弹速度,美国也一直没有出现这种反弹。

他进一步强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要放到全球环境背景下看,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状况一直没有完全恢复,中国的出口主要面对这些国家,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后,每个国家都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当时也出台了四万亿政策。

但到现在还处于一个恢复的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项目的出现减少,投资降低。

三驾马车中,出口、投资的拉动效用都大打折扣。

内部因素上,一方面因国际周期下行造成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投资减少。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这些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并面临转型。

如何找回新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中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林毅夫称,他将中国产业分成五大类。

1.传统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但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中,这些产业都还是高收入产业,因此中国更多地应该是考虑如何追上发达国家水平。

2.传统的产业中,中国也有一些属于世界级或者靠近世界级的产业,如家电产业,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保持领先优势,加大技术研发。

3.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这类产业一是需要淘汰的,二是需要转移到海外,提高产业附加值。

4.新兴科技产业,即如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最后一类是战略上、国防安全上的产业,这一类需要政府的直接拨款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