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知识重点1、鸦片战争结束标志: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4、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6、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9、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0、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约是:11、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12、最早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是:13、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著作是:1、鸦片战争结束标志: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4、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6、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9、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0、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约是:11、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12、最早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是:13、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著作是:1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15、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是:16、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1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8、火烧圆明园的是:1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2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21、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22、开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2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是:24、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25、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有:1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15、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是:16、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1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8、火烧圆明园的是:1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2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21、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22、开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2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是:24、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25、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有:。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朝时期,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度;2)创制文字;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对于七年级的你来说是一个新的科目,你理解那些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的进化和封建制度的产生1.社会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指君主专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并维持的社会制度。
3.封建制度的特点:地主阶级的统治、农奴制度、封建家族制度、以土地、官职和军队为基础的封建等级结构。
二、夏朝的建立和社会结构1.夏朝的建立:夏禹组织各部落共同抵抗水患,击败鬼方,建立夏朝。
2.夏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君、贵族、庶民和奴隶四个等级。
君权至上,贵族享有特权,庶民和奴隶被剥夺自由。
三、商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1.商朝的兴起:盘庚迁都,建立商朝。
2.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国君、上卿、下卿、士、庶民五个等级。
四、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1.西周的建立:周文王推翻暴君殷商纣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2.周朝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以世袭制统治,设立诸侯国;封建制度中的"天子-诸侯-卿-士-庶民"五级等级制度。
五、封建制度的优点和问题1.封建制度的优点: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了各阶级的利益。
2.封建制度的问题: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农民处于生活困境;各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破坏了社会稳定。
六、奴隶制度与农奴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是贵族或者国家的财产,无自由权利,用于生产和劳动。
2.农奴制度:农奴是乡村土地的所有者,受地主剥削压迫,劳动条件较为恶劣。
七、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1.农业经济:以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
2.手工业经济:以手工业为主,冶铁、制陶、制衣等手工业逐渐发展。
八、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1.农业劳动:农民以种植和耕作为主要劳动方式,通过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2.手工业劳动:手工业工人以手工制作和加工为主要劳动方式,通过商品生产获取收入。
以上是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详细了解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历史七下第三单元复习

•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一、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 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 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清军经过 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 乱。 •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管 理,从此天山南北合成新疆。
•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 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 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 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3、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 • 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达赖 “达赖 喇嘛”的封号。 • 康熙帝,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 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 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 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 藏事务,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清 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 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三、雅克萨之战 •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据点:雅克萨和尼布楚。 • 2、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 3、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侵略者。 • 4、中俄《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年。 • 意义:《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 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 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 土。
• 第2课 郑和下西洋 • 一、郑和七次下西洋 • 1、背景及目的: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 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 2、过程: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 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 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 和非洲东海岸。 • 3、影响:积极、消极(见本课笔记) • 4、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伟大壮举?(见本单元笔记)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归纳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归纳随着新学期开始,初一学生们迎来了下册的历史课程。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过去的事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在的社会和文化。
这篇文档将从下册的历史教材中归纳出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和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有针对性地复习。
第一单元:我们国家的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我们国家的党领导的伟大事业,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理想。
在复习这个单元时,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和意义:检阅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中国劳动人民为主体,解放和发展社会力量。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理想: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其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工作原则:基本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工作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我批评、团结统一、开展群众性工作。
第二单元:古代的中国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的中国,重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这个单元时,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是主要的政治制度。
国君为天子,下设诸侯、大夫、士、农、工、商等阶层。
2. 经济文化: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
教育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孝道、忠诚、文化修养等。
3. 科技发明:发明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成果,对世界科技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各国生活的不同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各国生活的不同,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复习这个单元时,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各国的国土、政治制度和文化: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文化习俗都有各自的特点。
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2. 各国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学生要了解一些世界上著名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如春节、复活节、圣诞节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1. 明清的时代特征?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5点)、丞相何时出现、何时废除?对臣民监视和侦察的是?“八股文”的考试范围?目的?影响?朱棣反对削藩的战争是?明成祖称加强君权的措施(3点)、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君权与相权发展趋势?2.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起止点?什么最受欢迎?作用。
抗击倭寇的人?倭寇是哪个国家?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是?时间?何时回归?3. 统一女真各部的人?后金建立的时间?清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清军入关的时间?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点)、政治方面哪个皇帝设立什么机构?职责?清朝初年,大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到何时被撤销?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的是?君权出现在何时?思想方面的措施?哪三个皇帝时期最严重?根本目的是?影响?4. 明朝侵占台湾的是?谁收复?何时?清政府为加强统治设置什么机构?有何作用?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清朝侵犯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哪国?谁组织什么战争进行抵抗?结果签订什么条约?条约内容?规定了哪段边界问题?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英雄有哪些?分别抗击的哪国侵略?5. 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有什么?有何启示?顺治帝册封的什么?康熙帝册封的什么?加强对西藏管辖谁设置什么职务?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有什么措施?哪个皇帝?哪个民族?回归祖国的是哪个民族?哪个首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有何意义?清朝疆域(东南西北、西北、东北、东南)清朝统一有何意义?6. 明清从哪里引进哪些新品种?明朝丝织业中心是?清朝后来居上是?全国制瓷中心?代表性的瓷器?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清的商人群体?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原因、表现、性质、机工是?机户是?“闭关锁国”出现的原因、含义、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影响(积极、消极)启示?7. 北京城又叫?修建的人物?在什么基础上修建?地位?分为哪些部分?明长城东起?西至?秦长城东起?西至?明代医药学家?代表著作?地位?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代表作品?总结了什么行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了什么?体现了哪家学派的何种观点?地位?明代农业百科全书?作者?地位?明清文化特征?文学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四大名著、作者、朝代、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___,巩固对全国的___。
2、开凿人:___。
3、中心、起始点:以____为中心,北达____,南至____。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___渠、___渠、__沟、____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___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_”(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____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_____;创制新灌溉工具──____。
2、手工业方面:____(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__是居民住宅区,__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___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___时,正式设置____,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___和___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_。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___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__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____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_____。
3、唐中宗时,______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___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____、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____时期,___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___;2)创制___;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___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等。
___朝印刷的《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1、唐朝是我国___创作的黄金时期。
代表诗人:①李白(盛唐)──___;②___(盛-衰)──“诗圣”“诗史”;③___(中唐)──通俗易通。
三、书法:“颜筋柳骨”___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___创“柳体”。
四、绘画:____:“画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
2、960年,后周大将___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___(今河南___),史称北宋。
赵匡胤加强君权的典故:______。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___族首领___,起兵抗辽,建立金。
后迁都燕京,改名为___。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___登上皇位,定都___(今浙江___),史称南宋。
3、南宋抗金英雄:___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南方___少,社会相对安定;②___,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③___优越;④从越南引进___。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2、制瓷业:北宋兴起的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
3.最早的纸币:______时期,____地区出现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四、结论: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传开是在___时。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东京城内________的场所,称“瓦子”。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
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节日有春节、元宵节、___节、___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____,最为重视。
第12课蒙古的兴起一、蒙古的兴起1206年,____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意大利旅行家___,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1、行省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____,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朝。
★2、从元朝开始,___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___(今台湾)。
元朝形成了一个新民族是___族。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科学技术的发明1、科学技术的发明(1)____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_______时期。
大大促进文化传播。
(2)指南针:_______时期,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_______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的记载。
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___材料,是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___的传播;③指南针为______提供了条件;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______。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1、史学:北宋的____编写的《资治通鉴》,叙述了从___到___的历史。
2、文学:(1)宋词:___、___:豪放派___:婉约派(2)元曲:代表人:________,代表著作__________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___建立明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___,设___;在中央,废___,权分_______。
②设立特务机构____。
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______。
______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________________,最远到达___沿岸和____东海岸。
2、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
二、明政府派____抗击倭寇,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
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年。
第17课(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建立后金。
___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1、政治上:设立_____,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思想上:大兴“______”。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禁锢了思想。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收复和开发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1、1662年,_______打败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后设置_____,隶属于福建省。
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答:①三国时,__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______,加强对___的管辖。
所以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③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④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抗击沙俄1、17世纪中期,___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___帝组织了两次_____之战。
2、签订了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____________》。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和_______,包括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唐太宗时,____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____入藏。
元朝:设____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
清朝:册封____、____,设置___大臣,金瓶____。
★二、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西汉(公元前60年)设____府;B唐朝时,唐太宗设____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C清朝,乾隆帝时,平定____叛乱,设置____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国家权益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①西北:平新疆;迎蒙古(____________部);②西南:管西藏;③东北:抗沙俄:___帝抗击沙俄,签订《____条约》;④东南:收台湾: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础上,清朝设置____府。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朝从国外引进新物种__、___等。
2、资本主义萌芽:___以后,出现了“________”的生产方式。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______”的政策;(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3)清统治者愚昧自大;(4)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又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表现:①禁海,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开放_____;③只开___一处对外通商。
3、影响:①积极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_______作用。
②消极影响:使中国与世____;未能适时地______;使中国_____了。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古典科技巨著1、《本草纲目》:作者:_______。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____巨著。
2、宋应星写了《__________》, 总结明代___和____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国______________”。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古典小说1、《____》: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____》: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是我国_____的高峰。
二、戏剧的繁荣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_______。
2、清朝中后期形成一个新的剧种:___。
三、书法的成就1、明朝书法家____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___擅长泼墨画;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的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