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适应性
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

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为主的高海拔地区,地处于我国西南部,具有冬季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日照长、辐射强、干湿季分明、多大风等气候特点。
该区域的沥青路面常出现过早老化、开裂等病害。
由于高海拔地区半刚性沥青路面反射开裂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该路面类型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针对贵州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的恶劣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特点和使用要求,从路面结构和路面材料两方面系统开展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行为特性与设计方法研究,以期从理论上和应用上提出合理的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方法,以弥补现行设计规范在高海拔地区应用中的不足。
首先介绍了高海拔地区常规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评价,以及性能优良、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纳米改性沥青及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AC-13偏近中值并增加沥青含量较为适合高寒地区环境,条件允许时可以进一步增加油石比,以满足更高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的标准;采用更高标号的沥青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沥青面层厚度对开裂的影响不如路基和沥青材料的影响显著;掺入纤维后,混合料的性能有大幅度提升,其中聚酯纤维和福塔纤维表现明显优于木质素纤维。
为进一步探讨防水抗裂功能层这一新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A-70沥青和AC-5中值级配、AC-5下限级配(粗级配)以及AC-10中值级配,重点研究矿料级配对防水抗裂功能层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确定防水抗裂功能层适宜采用的级配类型。
并通过汉堡车辙试验评价级配与油石比对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与Strata应力吸收层相比,AC-10沥青混合料更适宜作为防水抗裂功能层。
为了合理地检测各种路面材料的抗裂缝能力,提出一种新型的模拟反射裂缝发生机制的试验仪器(Overlay Tester试验),希望以此试验对各种材料的抗裂性及抗疲劳表现进行评价,并对现有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改进。
《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研究》范文

《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在道路工程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属于高寒地区,其气候特点为极端温差大、雨雪多、风力强等,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对道路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特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该地区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是影响道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对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究该地区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特性,对于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集料性质研究:对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常用的集料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包括集料的粒径、形状、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等。
(2)沥青性质研究:对常用的沥青进行基本性质的分析,包括沥青的粘度、软化点、延度等。
(3)粘附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高寒环境,对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影响粘附特性的因素。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收集并整理国内外关于集料与沥青粘附特性的研究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实验研究: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特性进行研究。
室内实验主要包括集料和沥青的基本性质测试、粘附性能测试等;现场试验则用于验证室内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集料性质分析通过对内蒙古东北部高寒地区常用的集料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发现集料的粒径、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对沥青的粘附性能有显著影响。
其中,表面粗糙度是影响粘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沥青性质分析常用的沥青在低温下的粘度较大,而高温下的延度较好。
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应用

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应用一、SMA-13路面的特点SMA-13路面是一种由特定配比的沥青混凝土和骨料组成的路面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抗车辙、抗裂、抗水损、抗滑性好等特点。
它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SMA-13路面的骨料粒径分布范围大,骨料间的结合力大,因此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适合高负荷、高频率的车辆通行。
2. 耐久性好:SMA-13路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光滑和坚固的路面。
3. 抗车辙、抗裂:SMA-13路面材料中添加了特定的改性剂和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变形和抗裂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路面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4. 抗水损、抗滑性好:SMA-13路面的骨料表面经特殊处理,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和抗滑性能,适合高湿度地区的施工应用。
三、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施工技术要点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SMA-13路面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 基层处理:由于高寒阴湿地区土壤含水量大,为了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需要对基层进行充分的压实和排水处理。
2. 施工温度控制:在冬季施工SMA-13路面时,需要控制好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路面的平整性。
3. 施工材料选择: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SMA-13路面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低温性能和耐久性的沥青混凝土材料,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路面养护:施工完成后,需要对SMA-13路面进行及时的养护,保证路面的平整和光滑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四、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应用案例近年来,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
比如在西藏、内蒙古等地区,SMA-13路面被广泛应用在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等重要交通路段上,得到了用户和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
通过对比以往传统路面材料的使用情况,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优势和适应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认可。
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应用

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SMA-13路面是一种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交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高寒阴湿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路面施工和维护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研究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施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道路表面常常结冰,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而阴湿地区的降雨量较大,路面易出现积水和泥泞现象,影响了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如何选择适合的路面材料,并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研究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施工应用,可以为改善北方地区道路的耐久性、抗冻性和抗水性提供参考,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做出贡献。
本文旨在探讨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施工应用技术,并分析其可行性和优势,为未来的道路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施工应用研究意义:1. 提高路面抗冻融性能:高寒阴湿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冬季长且寒冷,路面易受冻融影响。
研究SMA-13路面在该地区的施工应用,可以提高路面的抗冻融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 提升道路安全性能:高寒阴湿地区降雨较多,在道路湿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SMA-13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可提升道路的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率。
3.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高寒阴湿地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加强该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交通运输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施工应用,有助于提升道路品质,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 拓展路面材料应用范围:传统的沥青路面使用范围较为有限,而SMA-13路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特点,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道路施工。
研究其在高寒阴湿地区的应用,有助于拓展路面材料的应用范围,提升道路建设的技术水平。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MA-13路面在高寒阴湿地区施工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一、前言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严酷,雪期较长,气温低,地面冻融循环频繁,这给道路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这样的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要点。
二、工法特点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应性强:能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路面建设和维护需求。
2. 抗冻性好:采用特殊配方和合理的施工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能够在低温环境下长期使用。
3. 施工周期短:采用快速施工工艺和高效机具设备,施工周期较短,能够快速投入使用。
4. 长久耐用:采用优质材料和高标准的施工工艺,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经受住高强度的使用和恶劣的气候条件。
三、适应范围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适用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表冻融循环频繁的地区,尤其适合寒冷地区和高寒山区的道路建设和维护。
四、工艺原理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路面基层处理:在路面基层进行适当加固,采用合适的基层处理材料,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材料配方: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路面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配方,提高路面的抗冻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3. 施工温度控制: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确保沥青的粘结性和稳定性。
4. 施工工艺措施: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措施,如预热基层、快速铺筑、快速压实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五、施工工艺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 基层处理:清理路面、修复损坏,均匀喷洒粘合剂,铺设加强网布,回填碎石,并进行均匀压实。
2. 沥青混合料配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准确配制沥青混合料,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高寒地区路面施工技术与工程探索

加强路面的养护管理,及时进 行维修和保养,延长路面的使
用寿命。
2023
PART 04
工程实例分析
REPORTING
工程概况
1 2
工程地点
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恶 劣,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冬季漫长且降雪量大 。
工程规模
全长50公里,路面宽度为8米,双向两车道,设 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
绿色环保理念在路面施工中的应用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将建筑废弃物、工业废 弃物等转化为再生资源 ,用于路面施工中,减 少对新资源的需求和环 境污染。
节能减排技术
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如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 源,降低施工过程中的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生态防护技术
在路面施工中注重生态 保护,采用生态防护技 术,如植草沟、生态边 坡等,提高路面的生态 功能和景观效果。
专用设备
针对高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使用专用设备如加 热设备、保温设备等,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工艺与流程
施工准备
进行场地平整、材料储备、设 备调试等准备工作,确保施工
的顺利进行。
路基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填筑、 压实等施工工序,确保路基的 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路面施工
进行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 的拌合、运输、摊铺、压实等 施工工序,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和密实度。
常规路面施工设备在高寒地区 使用受限,需要选用或改造适
应高寒环境的专用设备。
质量控制难度大
高寒地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难 度大,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监控和检测工作。
2023
PART 03
高寒地区路面施工技术
REPORTING路基处理技术 Nhomakorabea冻土路基处理
高寒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与控制思考

高寒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与控制思考摘要:随着高海拔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广泛使用,其原材料质量、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也在逐步完善。
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主要的损伤类型进行研究,加大对高寒地区沥青路面建设的投入,致力于提出适应性更强的新型沥青路面结构。
高寒地区的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其路面结构设计以及原材料质量也会随着时间逐渐优化,在施工工程中,应结合相关数据,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优化高寒地区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寒地区;公路沥青;沥青路面引言现阶段,公路工程正呈现出大规模和多数量的建设趋势,对地区间的经济协作和人们的日常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了,伴随着经济的日渐提升,人们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也相应有着更高的要求。
沥青路面因其特有的优势日渐受到人们的推崇。
因此探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显然是尤为必要的。
1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1 路面变形路面变形是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道路病害情况,主要体现在路面呈不平整情况、路面整体成波浪状、路面不均匀沉降以及路面车辙印过多等情况。
一般来说,在常温路面下沥青路面也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但是由于高寒地区土壤、地形、气候以及路基的特殊性,土壤常年处于冰冻状态引起严重的路基冻融影响,导致高寒地区的沥青路面极易发生变形的现象。
1.2 路面裂缝路面裂缝同样也是道路病害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主要变现为道路横向开裂和纵向开裂,块状裂缝和道路龟裂。
横向裂缝最为常见,相较于其他开裂现象,其分布更为规律,在同一路段中,分布间距基本一致,大多集中在5m-20m 之间,在路面宽度范围内贯通。
纵向开裂分布位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位置是路肩边缘,出现之后如没有及时修复,其严重情况会急剧上升,最长达数百米。
这一道路病害要求道路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
块状裂缝和道路龟裂这两种现象,相比之下,并不常见,但是其危害性是不能忽视的,它们通常会在道路承受压力过大时逐渐扩散,造成沥青路面大面积破坏,导致公路瘫痪,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以及运输事业的正常运行。
高寒地区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材料性能研究

高寒地区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材料性能研究摘要:本文对高寒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性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和材料进行实践检验。
关键词:高寒地区;沥青路面;面层材料1.高寒地区沥青结合料性能与要求气候分区研究和气候特征与路面结构性能相关性的分析表明,低温环境、降雨量和紫外线老化已成为影响高寒地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三大主要因素。
以往公路设计中关于沥青使用性能的选用标准考虑并不是很全面,一方面,近30年的气象资料表明,冬季严寒区气候比原有的气候分区增加,所用沥青的标准也应该提升等级。
另一方面,在高寒地区独有的极端气候因素综合影响下,特别是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在新的气候分区下的使用标准,仍值得深入研究。
沥青胶结料在路面使用过程中,因为氧气及紫外线的影响产生老化现象,其流变性能也将发生变化,影响其使用性能。
为了模拟沥青胶结料的老化过程,美国研究开发了SHRP弯曲梁流变试验(BBR),用来测量沥青在极低温度下的劲度,应用工程上梁的理论来测量沥青小梁试件在蠕变荷载作用下的劲度。
这种试验方法引入了压力老化(PAV)试验,模拟路面使用的长期老化,弥补了延度试验的缺陷。
SHRP研究认为,若沥青材料的劲度太大,则呈现脆性,路面容易开裂破坏,而表征沥青劲度随时间的变化率m值越大,则意味着当温度下降使路面产生收缩时,结合料的响应如同降低了劲度的材料,从而导致材料中的拉应力减小,低温开裂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小。
因此,为限制路面发生开裂,SHRP性能规范限制60s时的劲度模量S≤300 MPa和m≥0.30。
BBR试验的试验温度与路面所在地区的使用温度有关,从理论上讲,它必须在当地最低设计温度下进行。
路面低温设计温度目前有三种计算方法,最初SHRP 研究者提出的路面低温模型认为路面最低温度就是最低空气温度,加拿大SHRP研究者认为该方法过于保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公式,然而,样板州认为SHRP路面低温公式不能精确地从空气温度转化为最低的路面温度,根据北美约30个试验段的季节观测项目(SMP)的验证,认为LTPPbind公式较为精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卷 第 2期 2009年 4月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学
JOURNAL OF SOUTHW EST J IAOTONG
报
UN IVERSITY
Vol. 44 No. Ap r. 2009
2
文章编号 : 025822724 (2009) 0220147208 DO I: 10. 3969 / j. issn. 025822724. 2009. 02. 001
2 新型路面结构
国道 213线郎川公路地处川西北高原地带 ,属于高寒地区 ,气候环境恶劣 ,冬季降温急 ,寒流不断 ,昼 夜温差大 ,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必将出现反射开裂现象. 由于该公路是连接川甘两省的交通要道 ,重 载车辆较多 ,因此在保证路面结构必要承载能力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或减少沥青路面的反射开裂是该地区 沥青路面修建的关键.
第 44卷
完全连续体.
F ield Investiga tion and Structura l In tegr ity of A spha lt Pavem en t in Cold Reg ion s
Q IU Yan jun1 , A I Changfa1 , HUAN G B ing2 , LAN B o2
(1. School of Civil Eng. , Southwest J 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2. Sichuan Provincial Communi2 cations Department, Chengdu 610041, China)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适应性
邱延峻 1 , 艾长发 1 , 黄 兵 2 , 兰 波 2
(1.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31; 2. 四川省交通厅 ,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 : 在广泛的路面调查基础上 ,结合数值计算分析 ,提出了柔性结构 、倒装结构 、全厚式结构和复合结构等 几种新型路面结构形式 ,并通过郎川公路改建工程试验路进行了验证 ,证明了高寒地区路面结构适应性设计采 用柔性基层的有效性 ,并推荐了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优选结构. 关键词 : 沥青路面 ;高寒地区 ;路用性能 ;试验路 ;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 : U416. 01 文献标识码 : A
Abstract: Severe weather and weak environm en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ong term perform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s in the Tibet Plateau and surrounding areas such as west Sichuan, north Yunnan and Q inghai Province. Current design specification based on the calibr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f pavem ent in inland areas is not sufficient to p roduce a sound pavement design. B ased on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comp rehensiv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asphalt pavem ents in the Tibet Plateau and surrounding p rovinces, several new types of asphalt pavem ent structures were p roposed and a test road section was constructed and instrumented to monitor pavement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lexible base layer should rep lace sem i2rigid base layer to p roduce sound asphalt pavem ents w ith a long term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cold regions. Key words: asphalt pavem ent; cold region; pavement performance; test road; FEM ( finite element m e thod)
截至 2007年底 ,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357130万 km ,其中高速公路 5136万 km ,位居世界第二. 公 路交通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已提前进入第 3阶段 ,公路建设重点已逐渐转移到西部地区 ,特别是进藏公路的 改造与建设日益重要. 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如川西 、滇北 、甘南等地由于环境条件具有强烈的高寒特 征 ,因此对路面的路用性能提出了更为严酷的要求.
各类 型 路 面 总 厚 度 均 为 5410 cm ,以适应同样的路基顶面 标高. 计算模型中 ,除底基层与土 基之间为完全连续状态外 ,其余各 结构层为具有层间接触特性的不
图 2 结构模型 Fig. 2 Layer combination of asp报
为此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 [ 8~11 ]的基础上 ,结合该工程项目的路面设计文件 [ 12 ] ,选择了 5种路面结 构方案 (见表 1,其中掺量均为质量分数 )作为现场试验段 ,其中类型 1为设计文件中的典型半刚性沥青路 面结构 ,该结构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结构 ;类型 2~5优化后的新型路面结构为延缓或减少沥青面层反射开 裂的研究结构. 本文中称类型 2为夹层结构 ,类型 3为全厚式结构 ,类型 4, 5为倒装结构.
当冻胀融沉现象相对集中时 ,造成路面波浪起伏 ,并拌有开裂现象 (图 1 ( a) ). 在调研路段的陡坡地 段 ,由于行车水平力的作用 ,沥青面层变形易位 ,局部或较大面积露出其下的路面结构层 ,使路面造成剪切 破坏 ,这类病害有一定的方向性 ,端部呈 U 字型 (图 1 ( b) ). 由于调研路段均具有低温 、大温差的气候特 点 ,当低温 (负温 )作用造成的温度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 (或应变 )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便产 生沥青面层的低温收缩横向开裂 (图 1 ( c) ). 调研地区一年四季日温差均较大 ,半刚性基层要产生温缩开 裂 ,同时这些地区风速很大 ,因此温缩开裂的同时总是或多或少伴随着干缩开裂的发生. 这种由于温缩和 干缩综合作用而使半刚性基层产生的收缩开裂很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 ,形成反射裂缝 (图 1 ( d) ) ,这种病
收稿日期 : 2008207207 基金项目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200431800054) 作者简介 : 邱延峻 (1966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路基路面工程 ,电话 : 028266366340, 13808189391, E2mail: publicqiu@
1 路面开裂病害调查
路面主导损伤类型和致损机理是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的依据. 为了确定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的主导开 裂病害类型 ,选择海拔均在 3 000 m 以上的川西 、滇北 、西藏和青海等高寒地区有代表性的 7条高等级公 路沥青路面 ,进行了普查和重点路段调研 ,包括四川甘孜州境内国道 318川藏线康折 (康定 —折多山 )段 、 省旅游线路康磨 (康定 —磨西 )段及阿坝州境内的川九 (川主寺 —九寨沟 )线 ,西藏境内的国道 109青藏线 拉羊 (拉萨 —羊八井 )段 、省道 101线机场至拉萨段及国道 318川藏线拉墨 (拉萨 —墨竹工卡 )段 ,青海境 内的国道 109青藏线西湟倒 (西宁 —湟源 —倒倘河 )段 、倒青 (倒倘河 —青海湖 )段及国道 214青康线倒玛 (倒倘河 —玛多 )段.
结构层名称 上面层 下面层
基层
底基层
表 1 现场试验段路面结构 Tab. 1 Propose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s for the test road section
类型 1
掺 5%水泥 稳定碎石
类型 2
类型 3
AC213 SBR改性沥青混合料
AC220普通沥青混合料
所调研路段均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虽然各调研路段路面结构与材料存在一定差异 ,使用年限也不 尽相同 ,但它们的主要开裂形式与特征具有相似性. 主要表现在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 ,由于路基土的冻胀融 沉引起路基变形 ,从而导致的路面开裂破坏在各调研路段均有发生. 调研路段路面开裂主要病害见图 1.
图 1 路面开裂病害 Fig. 1 Pavement distress
第 2期
邱延峻等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适应性
149
害在所调研路段普遍发生. 由于面层太薄 ,强度不足 ,在荷载反复作用下 ,使面层疲劳开裂 ,其表现形式主 要为沿行车轮迹纵向不连续的多条裂缝和网裂 (图 1 ( e) ). 在调研中发现 ,采用 3 cm 厚沥青面层的 318川 藏线康折段 、318川藏线拉墨段及拉萨曲段的路面疲劳破坏较为严重.
vip. 163. com
148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44卷
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 2~6 ]. 由于传统上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所依据的路面调查资料无法真实描述高寒 地区的路面状态 ,因此极有必要开展高寒地区新型路面结构行为与适应性研究.
本文中结合川西北高原郎川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问题 ,通过对川西 、滇北 、西藏和青 海等高寒地区路面破损状况的调查 ,分析了高寒地区路面破损主导型式和致损机理 ,借鉴当地路面实践经 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 ,设计了几种新型路面结构 ,对各种新型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进行了仿真计算 ,并通 过试验路的铺筑验证了沥青路面优选结构的合理性. 研究成果可以促进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发 展 ,同时对于川藏公路的建设与维护具有直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