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长助考必须做到13大要点
高考前家长要遵循十条守则

高考前家长要遵循十条守则1、满怀信心,相信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对孩子有信赖感,充满信心。
2、不要给孩子制订每门科目考试分数指标,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3、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吃饭时或休息时听听音乐,不要在孩子复习时轻手轻脚走进他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
4、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家长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
5、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免孩子为找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躁。
6、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后果。
7、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
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东西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提示。
8、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
不经他同意,送孩子上考场,不利于他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考试压力。
9、考试前夕及考试期间,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谈填报志愿的事,否则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
10、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
万一某科考试失利,要鼓励他看清自己优势所在;当孩子认为考得不错,家长不要表现得大喜,但应及时鼓励;从孩子脸上看,如考得不理想,家长也要鼓劲,切忌露出不悦与沮丧。
*高考答题时应把握的十项原则*一、别管他人的答题速度,做得快不一定做得对;二、遇事要学会往好处想,你不会的题别人也不一定会;三、时间分配上不要“头重脚轻”,还没做的题也许很简单;四、不求每题都做,但求做一题对一题,高考比的就是谁少丢分;五、看着眼熟的题更要留心,有可能跟你原来见过的“形似而神异”;六、检查时别轻易更改答案,要相信第一感觉往往是对的;七、做题的时候先易后难是真理,高考比的不是攻坚而是拿分;八、答题不要老看表,没有意外情况,时间足够让你把会的题做完;九、少注意监考老师,咱又没打算作弊,他(她)在忙什么跟你没关系;十、最后一道大题是留给拼北清的,你做不出很正常,有空再查查前面的题。
【真正能使考生超常发挥稳拿高分】高考生家长全攻略手册 (14)

★31家网略媒体极力推荐★高考家长必读高考生家长全攻略手册【真正能使考生超常发挥稳拿高分】高考助考,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专家指导:高考考生家长三大误区:过分关心、过分监督、过分期待家长心态好给孩子高考加分家长心态不好给孩子高考减分考前考中家长“五要”:第一、情绪要稳定第二、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第三、对孩子说一句话“只要你尽力就可以了”(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说法,会让孩子像吃了定心丸一样镇静。
)第四、把孩子的身体健康确保不出问题第五、做好考前必要的物质准备(提醒、督促孩子提前两天做好各种考试工具如笔、直尺等,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这些事情。
)考前考中家长“五不要”:第一、不要规定考多少分第二、不要规定考什么大学第三、不要在高考前两天和考试中讨论志愿的问题第四、不要拐弯抹角的问孩子考得怎么样第五、不要送孩子上考场高考前学生最烦父母说的十句话:(全是给孩子加压的,典型的保护型教育模式)1.我都快急死了,你怎么还不着急2.别人家的谁谁谁都考上名牌大学了3.这几个月,我们都以你为中心,你一定要争气4.一次考差了,父母说:“要不咱报个辅导班吧”5.吃饭时说成绩6.你考不好我在同事面前多丢人啊7.考差了,就让分析原因8.你看谁谁谁人家都学到了晚上一两点9.要学就好好学,一会儿出来一趟干嘛?10.你饿不饿啊,想吃些什么东西?(什么叫幸福,被人所牵挂就叫幸福。
)高考前考生最想听父母说的十句话:1.孩子,只要你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就行2.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努力3.我们都有自信,你也一定要有自信4.坚持自己的学习步伐别管别人5.尽力就好不留遗憾6.累了就歇会儿7.今天中午想吃什么8.吃好睡好顺其自然9.淡定坚持尽力而为10.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高考的成功规律:高考成功=实力+心态(平时考得好应当高兴、平时考不好应当庆幸)高考状元普遍都有一种阳光辩证的心态。
高考成功十六字箴言: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强化信心:1、强化信心,家长不要迷信2、积极自我暗示:六个大字:“我行我行我行”3.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
高考前考生家长注意事项

高考前考生家长注意事项高考心理辅导_考前考生家长注意事项一是考前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
家长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本身压力就不轻,作为家长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孩子考试的发挥。
二是家长的心情一定要愉快。
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才能好,也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考前氛围。
“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孩子还明显,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
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坚决避免家庭纠纷,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
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三是不要考前大幅调整孩子原有的饮食习惯。
不要贸然给孩子添加营养品或从未吃过的“特别食物”,绝对不要吃海鲜,避免闹肚子。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营养就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
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选择时必须要慎重。
四是要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
家长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学会欣赏孩子,用孩子优势去激励他们弥补劣势。
切忌临阵前过多的叮嘱和唠叨,考前家长在言辞上应该适度地“冷淡”高考话题。
家长如果能用放松的心情陪孩子做做简单的运动,散散步,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会有很好的效果。
五是考前家长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孩子的考试用品,如准考证、文具等要仔细检查,对考场的路线、赴考时间做好必要的提示。
六是考试期间的关心也要适可而止。
考完一门以后,家长也不宜详细地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更不要去问哪道题怎么怎么样,问得太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5位往届家长的陪考经验-家长们的10大行为准则

5位往届家长的陪考经验:家长们的10大行为准则伢后天就要高考了,做家长的—;—;要不要送考?要不要陪考?要不要住宾馆、下馆子?要不要询问考得好不好?要不要给伢穿新衣?要不要给伢换菜谱?要不要给伢换上新文具?伢紧张,家长么样安慰?伢觉得考得不好,家长么样开导?想着伢就要进考场,自己很激动或很紧张么办?今日,5位已经将儿女送入大学的往届家长,将为所有家有孩子要高考的父母们,奉献他们的“;家长助考经”;,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原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辅导教师尹邓安,也站在专家角度为大家支招。
受访家长耿喜玲:女儿高耿子毕业于省实验中学,去年考入武汉大学WTO学院。
丁虹:大儿子肖宇博毕业于武汉中学,去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小儿子肖宇超毕业于华师一附中,去年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陈军:女儿陈维维毕业于市十一中,去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
刘五香:儿子刘康毕业于武汉四中,去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器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吴凤仙:女儿刘诗毕业于华师一附中,前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衣最好别穿紧身衣高考时,要不要给孩子准备几套新衣服?穿新衣服是不是可以起到调动孩子情绪的作用?采访中,几位家长均表示,对大多数孩子来讲,穿不穿新衣服并不重要,有时家长反寻常的安排反而会令孩子不自在,穿什么衣服最好由孩子自己决定。
但高考两天,武汉通常较热,家长可提醒孩子别穿紧身衣,最好穿纯棉衣裤,透气性、吸汗性、舒适感更佳。
食不要刻意换菜谱“;你今天想吃些什么?”;吴凤仙笑言,自己是个不爱操心的家长,所以女儿刘诗高考期间,她把这个决定权抛给女儿。
吴凤仙表示,女儿进入高三后,她一直很注意孩子营养上的调补,高考两天,最重要的是保证孩子饮食卫生,并没有刻意给女儿安排什么营养菜谱。
耿喜玲说,女儿平时在学校吃食堂,油水较少,如果突然安排大鱼大肉,孩子的肠胃系统反而吃不消。
如何做好一名高三考生的家长

如何做好一名高三考生的家长家长们如何做好高三学生的家长?家长首先要管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多鼓励,切忌唠叨。
家长们要做好孩子们的后勤保障,坚持就是胜利!高三家长要在孩子高三这一年中需要知道的,甚至是要完成属于家长的家庭作业,家长不仅仅是要做好“后勤部长”,更是要成为自己孩子的“战略参谋”,在孩子升学之路上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下面就是jk3721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好高三考生的家长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如何做好一名高三考生的家长一、做好高三家长要会教育孩子沟通、表扬、适当的惩戒,严而有度、让孩子做家务、身教;家庭教育成功与文化无关、与物质条件无关——寒门出贵子。
我们相信:父母是100%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太多的父母不会爱!爱不仅是本能,更是一门科学,要讲方法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困难:不是条件不好,不是自己没有文化,而是自己根本不了解孩子你不知道病因,怎么能对症下药呢?格言: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就如一个枕头,离孩子最近却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梦!不了解孩子的根源是:不能尊重和平等对待孩子,没有真正的沟通!而沟通却是教育孩子的最有效手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真爱,溺爱不是爱是害,坏孩子都是惯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家长说自己管不了孩子,为什么会管不了?因为从小溺爱惯了!所以惯子如杀子,反过来,都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有点道理的!现在怎么办?沟通,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能否有好的沟通与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亲子关系的最好模式——朋友关系;既不要高高在上,让孩子觉得不可亲近;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低三下四,毫无家长的威严。
怎么夸:及时、具体、注重过程!精神重于物质!发现亮点时就表扬激励孩子,使其获得自信,他会更加努力。
家庭教育最失败的手段:溺爱、打骂、不管;溺爱:当你把孩子捧成皇帝时,你自己自然就成了孩子的奴仆,你能祈求皇帝去孝顺他的奴仆吗?高中生打骂已经不起作用了,甚至会起反作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二、认识高中生学习的三大杀手!我们把手机、早恋、上黑网称为影响高中生学习成长的三大致命杀手,绝对不是夸张。
高考期间家长注意事项

高考期间家长注意事项高考期间家长注意事项101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
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
02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
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
调整心态,消除疲劳。
03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不要过分关注孩子,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
这种过度关怀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04准备一个小药箱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
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
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05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身份证等准备好,陪孩子看看考场,去学校采用什么交通工具,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06家长情绪力求稳定,心情要愉快家长要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
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
07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尽力就行。
只要尽力就行了,父母说了这句话,孩子会感觉有定心丸,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
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苦恼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
当然,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
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
08确保孩子健康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大鱼大肉。
家长必读:临近高考 陪读家长需知经验篇

家长必读:临近高考陪读家长需知经验篇(经验篇)经验一:重视孩子的考前“心理引导”据心理医生介绍,每年临近“大考月”,心理门诊的“学生病人”都会增多,有的是家长代孩子来诊病。
孩子们的病症相似:紧张、焦虑、寝食难安,脾气急躁,做梦都是在考试,有的甚至出现失眠状况。
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广州有学生吃着抗抑郁药进入高考考场。
广州市教育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2021年“大考月”来临前一个月,市招考办首次为中考、高考学生举行“专家专场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考前生理与心理调适”,两个多小时内,参与的学生、家长达2600多人次。
之后每年“大考月”前一个月,都开展这一活动。
每个考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心理需求也不一样。
家长们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考前心理调适”,更利于孩子顺利完成考试。
下面是几个家长对孩子进行考前心理调适的经验:周女士:我儿子去年高考前一个月,因为非常担心考不出好成绩影响进入他心仪的大学,出现了焦虑、失眠情况。
我和他爸爸将他“平常最好和最坏的测试成绩”拿出来和他分析:即使高考时他考出“最坏成绩”,也能进入二类大学的热门专业,也能算一个“能接受的好结果”。
儿子想通后,逐渐恢复正常情绪,进入正常复习状态,结果考进了他心仪的华南理工大学。
方女士:我女儿从小就很独立,所以平常她的饮食起居都不用我管。
去年高考前看见别的父母请假为孩子做后勤服务,我也学样请了休假。
没想到一天清早她指着我做的丰盛早餐发脾气:“早餐做这么多种类,就是想逼我考上好大学啊!”说着竟然哭起来。
我被弄得莫明其妙,怕影响她的心情又不敢发作,她上学后我就去咨询心理医生,医生分析说,我女儿正处于“高考高压期”,心理非常敏感脆弱,我这时突然表现出的对她过于关心的举动,被她误读为是“逼她考出好成绩”,使她产生了很大心理压力。
我听从医生的建议,有意淡化我对这场考试的关注,一日三餐也是全家人一起吃,不再单独为她而设,结果她没再发脾气,高考发挥正常。
何先生:去年儿子中考前一个月,每天都十五六个小时埋头在书本里。
高考冲刺家长需要做好的准备有哪些

高考冲刺家长需要做好的准备有哪些家长一定要做好并实现“两个转换”“一个合作”。
两个转换,即由老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向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转换,由师生情向亲情转换,这样就能化理性说教为亲切的叮嘱,化机械的灌输为温馨的交流。
一个合作,即家校联手,通力合作,完胜高考。
只要怀抱一致的信念,采取一致的行动,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从而确保孩子高考的成功。
我建议家长再给孩子有关指导孩子高考复习的相关问题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合理的目标定位:每个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
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复习战线,孩子往往会产生疲倦感松懈感,如何适时的进行目标定位,引入激励机制,激活考生的潜力?则是家长当前首先面对的问题。
而目标又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要略高于现实能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嘛。
但应掌握好度,跳一跳要摘得到桃子。
目标又不可太具体,比如具体到专业方向,孩子会很反感,很纠结,反而影响了复习心态。
近期目标,要针对目前正值二轮高考复习涨分期的特点,下定每天至少涨2分的决心,80天后我们就可以收获100多分的涨分成果。
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处理好目标与现实的关系,要志存高远,更要细致入微。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涨分。
2、注重科学的方法:(1)、冥想加回忆,知识记得牢。
知识的真正掌握要经过厚→薄→厚的转换。
由薄→厚的转换,主要通过浏览教材“目录”或“提纲”还原知识体系,用好“改错本”“积累本”,查漏补缺,弄清易错易混知识。
(2)、规避偏难怪,熟练最重要。
熟悉基础,熟悉题型,熟悉解题思路,熟悉应试技巧,让孩子应试变得从容稳健,避免剑走偏锋。
以往孩子制胜法宝无非就是两个字——熟练。
熟练,让他们轻松实现了人生超越。
这就非常雄辩的说明,考场上有一部分分你得不到是很自然的,而尽力避免失误以及降低差错率才是衡量孩子考场成功的重要标志。
(3)、加强规范性,得分步步高。
书写与表述的规范,是考生取得得分的“入围”资格的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家长助考必须做到13大要点
1、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家长要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用孩子优势去激励考生弥补劣势,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这条自我感觉做得不错,嘿嘿。
)
2、不要给孩子制订每门科目考试分数指标,制订考多少分的家长是不懂教育的家长,能够考多少分是由题目难度和个人能力综合确定的,家长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却不知道未来试题的难度,所以做分数要求是荒唐的。
(这条我一般变相为“只要比自己上次考试强就成,分数高低不要紧,主要看上次错了这次没有错就是进步。
”)
3、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吃饭时或休息时听听音乐,不要在孩子复习时轻手轻脚走进他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
无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自己的压力少一点。
(我在初中如此干过,现在已经改了。
)
4、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家长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
有一句经典的话:“就是要真离婚,也必须等孩子高考结束再说,离婚早一天晚一天没有多大关系,高考却只是六月的七号与八号。
”(我是不让老公在丫头倒计时100天后再回来,省得影响丫头的备考状态,嘿嘿。
)
5、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免孩子为找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燥,保持平时的自然状态。
(我上高中后没有收拾过丫头的书桌,但是书柜我倒是经常收拾,看来只能任由丫头的房间变成猪窝了。
)
6、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后果。
高考与平时的模拟考试本质没有多大
区别,只是这一次考试的成绩关系重大,不行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边是十年寒窗,然后就是一年寒窗就可以再考了。
(这话我也经常跟丫头说“高考可以重来,不可以重来的中考你都考得如此好,还怕这高考吗?”)
7、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
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东西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提示。
多做少说,不要反复“强调”。
(中考时这一切都由我负责,想来高考还得由我来了。
)8、满怀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最佳状态,考出自己的较好水平。
因为孩子做了那么多题,参加了那么多模拟考试,老师指点了那么多次,该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问题,高考前几天也不可能解决了,犯了那么多次都没有纠正过来,也不要指望现在就能解决。
9、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
不让送你去送,伤孩子的自尊心;让送不送影响孩子的信心,一切必须因人而异,以满足孩子需要为准。
(也就是说高考那两天孩子是老大。
)
10、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的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
某科考试失利,也许这门题目难度较大;某科考得不错,也许试题难度较小,家和东要表现得大喜,但应及时鼓励;从孩子脸上看,如考得不理想,家长也要鼓励,切忌露出不悦与沮丧。
11、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重点大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重点大学、著名大学就那么几十所,而每年的考生有千万人,竞争非常激烈。
更何况,能上哪所大学不但取决于高考成绩,还与报志愿是否科学合理有关系。
“规定”孩子上哪所大
学实在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我家的观点就是:孩子能考上哪所是哪所,只要丫头愿意我就愿意。
)
12、不必让考生过早地关注招生院校和志愿填报。
填报志愿,现在为时尚远,从不同渠道得来的信息,往往会干扰考生情绪,无助于学习。
当然家长可以关注,但不用太早传递给考生。
13、不要让孩子填报家长的志愿,从中国考生目前的情况看,孩子独立确定志愿的很少很少。
有一些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更多的是父母让报什么学校就报什么学校,或父母打草稿,孩子往正式表格上填。
当然还有一些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的,可是一旦意见相左,多半是孩子服从家长的安排。
念书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无法代替,所在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和孩子充分讨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对照着看一下,你又能做到几条呢??
成功固然能带来幸福,但成功之前,都要经过艰辛的付出,而幸福就潜伏在艰辛的付出中,好的心态,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