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年中考语文 复习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浙江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202004)附参考答案

浙江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202004)附参考答案

浙江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202004)总分 150分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读音正确的一项()A. 粗拙(zhuō)亵(xiè)玩侮辱(wūrǔ)迥(jiǒng)乎不同B. 亘(gèn)古拖沓(tà)憎恶(zèng wù)颠沛流离(diān pèi)C. 伴侣(lǚ)滞(zhì)笨骨碌(gūlu)风餐露宿(lù)D. 选聘(pìn)书斋(zhāi)调羹(tiáo gēng)五脏(zāng)六腑(fǔ)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 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永别。

B. 2017年,农民王有为参加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他年过半百,锲而不舍,终于圆了自己几十年的大学梦。

C. 冷水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而梅山歌谣古老神秘,梅山山歌、傩歌、佛歌妇孺皆知,广为传诵。

D. 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复习阶段,能否做到高效有质,是成绩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C.今年春天,近30天左右的阴雨天气一直困扰着长沙市民。

D.随着高口碑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的插出,几位音乐剧演员也开始蹿红。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②④①③⑤B.④②⑤③①C.②①④⑤③D.①③④②⑤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一

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一

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一一、(14分)亚运会在即,学校开展“亚运少年说”语文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活动一:说东方文化为了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将设置展板宣传活动。

【展板一:汉字魅力】在筹备展板“汉字魅力”时,第一小组同学准备了以下素材,请一起完成下面题目。

左图为杭州亚运会会徽,名为潮涌。

会徽以扇面造型体现了浓郁的江南人文意蕴,又以舒缓、柔和的线条展现“潮”的形象。

金文里,“潮”字写作,是日出草间、会早晨潮水之意。

会徽中“潮”的形象,既有线条的柔美,又有江潮奔涌的力量感,表现了浙江儿女以柔克刚、坚rèn____不拔、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

透过会徽的创意,我们可以看见汉字的魅力,有时体现在其造字的智慧里。

汉字的魅力,还体现在是形音义的结合上。

有人借助汉字同形、异音、异义的特点,撰写了一fù千古奇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坚rèn不拔一fù千古奇联2.文段对联下联中的“长”子,一读“cháng”,指经常;一读“zhǎng”,同“涨”,弥漫,下联可理解为“白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上联中的“朝”字,也有这样的意趣之妙。

请根据对联语境,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并解释它的意思。

A.zhāoB.cháo读音选择解释3.【展板二:对联韵味】第二小组同学准备展示对联文化。

谐音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小语拟写了下联:“草间蚱蜢,还同不系之舟”,请选出可做上联的一项()“舴艋,小舟也。

”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

A.筵上枇杷,本是无声之乐B.庭中杨梅,未必可酸之欲C.盘中春笋,原是无花之君D.荷端莲子,当为无火之实4.【展板三:诗词意蕴】驰骋华夏的江河湖海,孕育了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

第二小组同学准备布置中国古典诗词中“江河湖海”的诗文展板,请你一起探究水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古诗文水的特点日暮乡关何处是?。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及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及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美的是南运河的秋天。

清晨淡淡的雾气(lǒng zhào)在古老的运河上,水已经静下来,凉下来。

河堤上的高大杨柳低垂着,枝条上挂着点点露珠..,地上泛黄的草沿堤岸向远方铺去,在熹微的清晨瑟瑟抖动着。

随着太阳升起,沿河两岸的大地被金黄(fù gài),农人们(连续、陆续)走入田间。

清风吹皱的河水,缓缓北去,摆渡口车来人往,整个运河生动起来,如一幅五彩的水粉画逐渐隐没..在记忆深处。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ǒng zhào)______②(fù gài)______(2) 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露珠..______②隐没..______(3) 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文段横线空缺处。

2. 小民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西班牙儿童发育研究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

从较低年龄段开始阅读的孩子在一些智力测试中的得分会更高,掌握的词汇量也更大。

【材料二】某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以近2000名6岁以上的人为对象。

分析了阅读作为一项智力活动的价值。

研究指出,阅读是一项典型的智力活动。

与体育锻炼或社交活动等其他休闲活动相比,阅读是更加静态和孤立的。

阅读是孩子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是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的。

一个经常思考的孩子,大脑细胞必定处于活跃状态。

【材料三】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认为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理心。

因为阅读小说时,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处理有关他人信息时的原理完全相同。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时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我们理解他人时激活的区域相同。

”3. 诗歌中的分别每每令人动容,让我们一起回忆古人笔下的分别吧。

分别往往意味着忧愁。

浙江中考语文复习模拟试卷(一)

浙江中考语文复习模拟试卷(一)

年中考模拟试卷(一)温馨提示:全卷共五大题,19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要努力做到书写工整、美观。

二、语文知识积累(27分)1. 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余光中先生于年12月14日与世长辞。

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càn 五彩笔”。

驰chěnɡ文坛半个世纪的他,shè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这些至今想来仍让人miǎn 怀。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0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4)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战斗场面激烈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1)孰若孤()(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5)薄暮冥冥,虎啸猿啼()(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4.名著阅读。

(7分)(1)《骆驼祥子》要重新出版,征集了下面三个不同的封面,请你给出版社推荐一个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3分)(2)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狐狸久久地凝望着小王子。

“请你……请你驯化我!”他说。

“没问题,”小王子回答说,“但我没有多少时间。

我还有许多朋友要结识,还有许多事情要了解。

”“你只能了解你驯化的东西,”狐狸说,“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

浙江省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浙江省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3. 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试题卷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嗔.视(chēn) 毗.邻(bí)迥.乎不同(jiǒng)B. 胚.芽(pī) 缄.默(jiān) 廓.然无累(kuò)C. 酬和.(hè)追溯.(sù ) 脱笼之鹄.(hú)D. 彷.徨(páng) 伎.俩(jì)叱咤.风云(c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矫健一代天骄纯萃鞠躬尽瘁B.寒暄喧宾夺主重叠险象迭生C.喑哑暗然缥缈翰林浩瀚无垠D.报酬以德抱怨对峙恃才放旷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D.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最得意的小说之一。

小说不仅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B.《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C.《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

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

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I)卷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13分)1. (4分)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囿于:________招徕:________隔阂:________快感:________2. (6分)(2019·北部湾模拟) 按要求填空。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 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3)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

(秋瑾《满江红》)(4) 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水调歌头》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请默写《过零丁洋》颈联和尾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1分)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

4. (2分)下面三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未尝稍降辞色B . ①色愈恭,礼愈至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 .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中有足乐者二、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5. (5分) (2019九上·江油开学考) 巴金说:“《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请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昆虫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不超过80字)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6. (20分)阅读《父亲进城送梨》回答后面的题。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

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

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

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

2023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题目一(A)文中提到,展览将持续两个月,所以答案是“错”。

题目二(B)文中提到,展览的地点是市图书馆,所以答案是“对”。

题目三(C)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小明已经了解到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所以答案是“对”。

题目四(A)根据文章第二段,小明是一个喜欢动物的人,所以答案是“错”。

二、短文填空题目一1. 寓言故事2. 幽默3. 教育4. 具有象征意义的5. 人物或动物题目二1. 但是2. 因此3. 可是4. 可见5. 所以三、作文我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红楼梦》。

这是一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大规模的家族,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沉浮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命运多舛,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它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非常吸引人。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不仅有贾宝玉这样性格复杂的男主角,还有林黛玉这样聪明独立的女主角,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令人难忘。

最重要的是,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引发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

总结起来,我喜欢《红楼梦》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性思考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得到了乐趣,还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相信,《红楼梦》会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四、听力理解题目一1. A2. C3. B4. A题目二1. B2. A3. C4. B。

浙江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浙江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浙江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历史上,湖州因湖而兴、以湖为名,凭借美丽的自然景色、富(ráo)饶的风味特产,成为文人墨客的流连之地。

如今湖州人逐(lǜ)而行,永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大道。

“溪从城里过,人在镜中居”,旖旎风光得以重现,高端民宿远近闻名……(1)划线字“旖”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A. yǐB. qǐ(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壮B. 庄(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áo lǜ富________ 逐________而行2.古诗文名句默写。

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

“黑云压城城欲摧,①________”,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②________,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③________”,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④________,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⑤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⑥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

3.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办法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B. 《骆驼祥子》中,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C.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模拟试卷(一)温馨提示:全卷共五大题,19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要努力做到书写工整、美观。

二、语文知识积累(27分)1. 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与世长辞。

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càn 五彩笔”。

驰chěnɡ文坛半个世纪的他,shè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这些至今想来仍让人miǎn 怀。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0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4)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战斗场面激烈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1)孰.若孤()(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5)薄.暮冥冥,虎啸猿啼()(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4.名著阅读。

(7分)(1)《骆驼祥子》要重新出版,征集了下面三个不同的封面,请你给出版社推荐一个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3分)(2)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狐狸久久地凝望着小王子。

“请你……请你驯化我!”他说。

“没问题,”小王子回答说,“但我没有多少时间。

我还有许多朋友要结识,还有许多事情要了解。

”“你只能了解你驯化的东西,”狐狸说,“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

他们无论需要什么都到商店里买现成的。

但商店里不卖朋友,所以人类再也交不到朋友。

如果你想找个朋友,请驯化我!”“我该怎么做呢?”小王子问。

“你要非常有耐心,”狐狸说,“首先,你要在离我有点远的地方坐下,就像这样,坐在草地上。

我会偷偷地看你,你不要说话。

语言是误解的根源。

但你每天都要坐得离我更近一点……”于是小王子驯化了狐狸。

“再见,”狐狸说,“这是我的秘密。

它很简单: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

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跟着说,以便记住这句话。

(选自《小王子》,李继宏译)《小王子》被称作哲理童话,其深刻的哲理往往通过“象征”得以传递。

你觉得作品中的“狐狸”象征什么?从A、B中选择一项,联系上面语段并结合《小王子》简要分析。

A.智者 B. 朋友我选择(),理由: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城市里的牵牛花(18分)王溱①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②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占领一切可占领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

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③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上网查,去图书馆翻阅《花卉百科》,可上面都只教她怎么修剪,没有说怎样才可以阻止它疯长。

于是她只好买回修剪工具,按书上说的进行修剪。

④修剪之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

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

她犹豫,是否该去敲邻居家的门,把那突兀串门的家伙拽回来?可这样的造访也很突兀,她甚至都还不知道隔壁住着谁呢。

想着想着她就睡着了,工作站了一天,她太累了。

⑤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

她愧疚地低声说,不好意思,我昨晚没有修剪。

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老家的房子周围,也有一片这样的牵牛花。

他还说,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⑥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⑦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

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⑧很快,牵牛花就冲出城中村,绕上电线,然后是电线杆,然后是公车站,然后是路牌,然后是大马路……交警哔哔地吹响了哨子,追着枝条,拿起罚单却又挠头,十分为难。

⑨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

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了不能开工的,有投诉汽车没法开上马路的,有投诉广告牌被遮住了的,一个衣着讲究的主妇直接对着话筒大喊:“我名贵的家具啊!快把那些低贱的植物弄走!”⑩这一切已经完全超乎她的本意,以至于警察找上门时,她除了不停地道歉之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警察绕着小小的花盆走了一圈又一圈,啧啧称奇,这么小的花盆,怎么可能呢?最终他还是傲慢地命令,砍了吧!11她自然不肯,把花盆护在怀里苦苦哀求,警察只好亲自动手,高高扬起了菜刀,眼看刀就要落下,○她大叫一声:“不要——”12然后?然后她就吓醒了。

醒来的她心怦怦直跳,她环顾自己的屋子,不足十平米的空间挤满了各种○必需品,哪有种花的余地?再说,也没那个工夫。

13原来是做梦呀!她深深叹了口气,说不清是庆幸还是惋惜。

○14醒来后的生活依旧无聊。

起床,上班,站足一天,说着重复的奉承客人的话,然后下班,对付着填○饱肚子,刷刷手机,洗洗睡,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想念那朵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了。

起初这思念也只能算是矫情,可很快就像梦里那盆牵牛花一样疯狂蔓延开,遮挡住她的眼睛,勾引她的鼻子,扯住她的思维……她招架不住了,咬咬牙把攒下的假期都休了,长途跋涉回了一趟老家。

15老家的爬墙虎很是茂盛,铺满了祖屋一整面墙。

她看着那些纯绿色的家伙,很是疑惑,明明是爬墙○虎呀,为什么记忆中老家的墙面是牵牛花呢?那些紫色的小花是怎么回事?她认真回忆了一下,无果。

16她安慰自己,离开老家太久,记忆模糊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就是嫌爬墙虎只有绿色太单调才离开○家的。

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哪怕是扔掉一些东西,也要腾出一点位置来安放正确的记忆。

想了想,她又多拿了一些,心想,给住在隔壁的邻居也带点吧,虽然还是不知道隔壁住的到底是谁。

(选自《小小说选刊》)5.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6.理解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哪怕是扔掉一些东西,也要腾出一点位置来安放正确的记忆”的含义。

(4分)7.小说在构思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分析。

(4分)8.联系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

(6分)(二)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14分)赵婀娜①开学季,有关陪读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某知名中学周边,陪读房已“一房难求”,粗略统计,校内房三年租金高达24万;一套距离市中心20多公里的房子租出了比市中心还高的价格,唯一的原因就是旁边有一所优质中学,一掷千金求租的人,皆为陪读而来……从农村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大城市,陪读家庭如游牧般举家迁徙,不为追逐丰美的水草,只以心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标,择校而居。

②陪读,这一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现象,许多家庭都不陌生。

中国社科院的相关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覆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的全部阶段,而十多年前播出的电视剧《陪读》也细致呈现了“望子成龙”的人间悲喜,将剧中父母为了孩子学习付出的沉重代价,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

临时性陪读主要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在孩子接受课外辅导过程中给予的陪同;阶段性陪读指在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如升学、高考等阶段的陪同;隐匿性陪读是指家长看似工作,实则以工作名义陪读;全程性陪读多为生活在农村的家长为照顾远离家乡求学的孩子,举家迁徙的陪读。

多种陪读样态也催生了“陪读经济”。

以位于安徽六安市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镇为代表,一所学校拉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

学期中,镇内人声鼎沸;一放假,人去城空,学校成了一座城的“心脏”与“晴雨表”。

而培训机构门口的咖啡厅与小卖部、小吃店人流如织;优质学校附近房屋的紧俏与价格的畸高等等,都是“陪读经济”的样貌。

④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

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

尽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校际、城乡、区域间不均衡的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

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

再加上部分家庭对于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挟进陪读队伍。

⑤打量陪读现象,从来都不应只在教育维度进行。

因为整个社会的文化与心态,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城镇化的进程、城市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布局,都将对家长的心态和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反过来,家长的教育选择也会反作用于地区的教育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待陪读现象,决不能简单以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待之。

而缓解陪读现象,应该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科学成才观与教育观的引导、互联网在线教育手段的丰富、师资力量的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政府、社会、家庭都是重要的责任主体。

⑥当然,陪读现象绝非我们国家特有,也绝非无法破解的痼疾难题,因为这是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

相信随着多方合力推动,人们会以更加理性的心态看待子女的教育和成才,新时期的“孟母三迁”及候鸟式、游牧式家长也会越来越少。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9月7日第5版)9. 请简要概括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4分)10. 下列表述与本文相符的一项是()(3分)A.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覆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的全部阶段。

B. 文中举安徽六安市毛坦厂镇的事例,正是为了说明一所学校拉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多种陪读样态催生了陪读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