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历史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期中历史试卷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期中历史试卷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期中历史试卷九年级下册【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 灭佛B. 均田制C. 废除科举D. 设置行省3.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 实行科举制度B. 设置转运使C. 设立宣政院D. 发行交子4.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是在?A. 洪武元年B. 永乐年间C. 嘉靖年间D. 万历年间5.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7.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8. 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选拔了大批有才能的官员。

()9.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10.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 唐朝的______制和______制,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2. 宋代的______和______,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3. 元朝的______制度,便利了南粮北运,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14. 明朝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______,分管民政和______。

15. 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______,其中荣氏兄弟的______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简述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17. 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8.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19. 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何异同?20.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 请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

22. 分析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23. 描述元朝中外交往的史实。

24. 请举例说明明朝在科技、建筑方面的成就。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A. 九一八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南京大屠杀D. 西安事变2. 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A. 牛顿B. 爱因斯坦C. 达尔文D. 伽利略3.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世界进入冷战时期?A. 第二次世界大战B. 冷战C. 朝鲜战争D. 古巴导弹危机5. 下列哪个国家是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意大利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2.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

()3.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5.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__________社会。

2.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__时期。

3. ________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欧洲文化艺术的复兴。

4. ________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交战国分为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

5. ________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负责处理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2. 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 简述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4.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5. 简述联合国的主要宗旨和职能。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初三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初三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初三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所选较多的答题栏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

)1、河北省有《赵燕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陕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

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一般而言管理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2、下列关于记述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抗争人民的反抗3、《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

”为此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兴*D.诛尽百家学者4、下面是讲授小芳制作的学习卡片,你对这张卡片的解读是自东往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西亚——欧洲A.张骞使团西域的路线B.丝绸之路C.班超出使西域的路线D.卫青、霍去病进军匈奴的两条路线5、江南地区亟需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江宁气候温暖湿润B.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C.北民南迁D.江南土地肥沃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7、司马光曾如此评价这位帝王“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盖三代以还,东亚之盛未之有也。

” 他在位时期文治武功,中国进入“贞观之治”,这位皇帝值得后人称道的突出事迹后代子孙是A.增设殿试和武举B.提拔姚崇宋璟C.戒奢从简,虚心纳谏D.派金城公主入藏和亲8、“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中均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明初,国子监宗正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

九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试题期中检测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这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

19世纪,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雄人物领导民众反抗殖民者B.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有外来势力援助而起义D.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2.整理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这张知识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时间:1861年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作用:推动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A.法国大革命B.俄国农奴制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D.美国内战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推断,阻碍美国和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国。

独立后的美国,存在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

南北双方在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A.缺乏自由劳动力B.产品缺乏竞争力C.资金严重匮乏D.国内市场不统一4.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美国历史上,我比任何其他总统都更像总统,也许除了戴大帽子的林肯。

我承认,林肯很强硬。

让特朗普都自愧不如的林肯总统曾经()A.领导北美各州建立独立国家B.推行新政,度过“大萧条”时期C.领导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斗争D.坚持斗争,维护国家统一5.观察下图,方框内的文字应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D.日本明治维新6.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一项要求。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俄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特征。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无产阶级斗争的加强C.改革促进经济的繁荣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7.阅读图表,造成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动力机器是()A.蒸汽机B.电动机C.发电机D.内燃机8.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9.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仁爱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仁爱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仁爱版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C. 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 夏商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B.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3. 下列关于秦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 下列关于汉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衰落时期6. 下列关于隋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 下列关于唐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B.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D.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衰落时期9. 下列关于宋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0. 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1. 下列关于明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 下列关于清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3.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B. 鸦片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C. 鸦片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鸦片战争D. 鸦片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鸦片战争14.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B.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农民起义D.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农民起义15.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运动B.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改革运动C.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改革运动D.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改革运动1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资产阶级革命D.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爱国运动C.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爱国运动D.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爱国运动18. 下列关于北伐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北伐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B. 北伐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C. 北伐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D. 北伐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国内革命战争19.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族抗战B.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全民族抗战C.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民族抗战D.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全民族抗战20.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解放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解放战争B. 解放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人民解放战争C. 解放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人民解放战争D. 解放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人民解放战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一个王朝是____。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每小题2分,共30分)1.《论西蒙·玻利瓦尔》一文认为,玻利瓦尔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白璧无瑕,而在于他完成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这里“伟大的革命事业”指的是()A.推翻英国殖民统治B.实现民族独立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2.随着他挥剪剪须,一场迈向近代化的改革也揭开了序幕,俄国开始了“迅速采用西欧成果”“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材料中这场迈向近代化的改革()A.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解放了农奴,使其成为自由人,消除了贫困D.强化了封建农奴制3.《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创作的反奴隶制小说。

林肯于1862年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评价这部小说“引发了一场大战”。

“一场大战”是指()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4.对比同类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从下面的描述中可得出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共同原因是()A.缺乏统一的市场B.缺少自由劳动力C.缺乏先进的制度D.缺少充足的资金5.下面是1874—1890年日、英、美、法、德五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较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C.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6.美国在1859年首次钻出石油,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

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仅约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 000多万吨。

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改进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现代炸药的发明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在每次变化中都处于领先地位B.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内燃机推动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8.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这部著作告诉世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三下历史仁爱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三下历史仁爱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自然界的演化C. 文化与科技的进步D. 政治制度的变迁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建立汉朝C. 晋朝的建立D. 隋朝的建立A. 铁犁B. 木耒C. 水车D. 火车A. 道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基督教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2. 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3. 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主要是铁犁、木耒和水车。

()4. 道教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宗教信仰。

()5. 儒家是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2.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

3. 简述古代中国的主要农业工具及其作用。

4. 简述道教在古代中国的主要影响。

5. 简述儒家在古代中国的主要思想。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应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 应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工具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应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道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4. 应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儒家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5. 应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的交流与影响。

六、分析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

2. 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工具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1. 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的古代中国历史知识,制作一份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展览。

2. 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的古代中国农业工具知识,设计一款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工具。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2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奖励耕战C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 .建立县制 3、在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上,有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孔子,这是基于孔子 A.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B.编订中国古代文献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提出“仁”的政治主张4、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走向是A .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B .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C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D .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5、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流行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6、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 .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 .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D .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7、康熙帝写 一幅 联 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

哀悼的是A .郑和B .戚继光C .林则徐D .郑成功8、“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十一届三中全会 9、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请把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并把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50分)1、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完成这一任务的斗争是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2、下图为某班级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其主题是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列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3、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包括①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②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③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④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这形象地反映了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A、珍珠港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冷战政策D、绥靖政策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C、日本突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的胜利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B、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是A、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B、掠夺更多的海外资源C、完成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D、扶植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1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20世界五六十年代持续繁荣,西部南部发展迅速20世纪七十年代出现负增长和滞胀现象20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20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经济最发达国家A、美国B、中国C、日本D、苏联12、“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复兴、日本崛起”。

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专题名称,合适的是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C、多极化格局下的世界D、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彻底倒塌了。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欧剧变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14、“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在A、华约建立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美苏争霸15、专栏作家季赫霆撰文指出,中东目前形势非常糟糕,究其原因,中东问题的关键在于A、英美矛盾B、埃以冲突矛盾C、美伊冲突D、巴以冲突16、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失去了政治尊严。

非洲国家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平等,找回“政治尊严”的史实是A、印度独立与发展B、纳米比亚独立C、古巴建立革命政府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17、“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北约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18、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1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20、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

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21、美国某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

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

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2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A、联合国安理会B、跨国公司C、国际红十字会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3、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

这段材料说明A、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B、科技越发达,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24、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A、好莱坞B、戛纳C、柏林D、东京25、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号答案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题号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26、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到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1分)(2)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3)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分)(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史实?(1分)他所进行的“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这项“试验”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4分)27、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趋势。

初三一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到他们中吧!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

战后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的和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了战后的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2分)它是被哪一种大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1分)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2分)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材料三:见右图(3)二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4)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2分)(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中国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

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

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有什么作用?(1分)(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2分)有什么作用?(1分)(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会议决定的?(2分)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2分)(4)1943年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的状况有什么共同点?(1分)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分)(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材料二: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贫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四分之一。

可是到了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材料三: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

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