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纲要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

第四章语法一、语法的内涵和研究范围1、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规则性2、客观的规则和对客观规则的抽象3、对“语法”的多层次理智(1)语法的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客观的,一种语言只有一套)。

(2)对客观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说明和解释。

实际指语法学。

(有主观性。

不同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系统)。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2-13: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4、大语法和小语法(1)凡是能够体现为语言结构的规则性的部分都是语法。

(大语法)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法学(形态学)、句活学所研究的对象。

(2)只限于词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小语法,本书的理解)(3)有的甚至只指句子的构造规则(句法学)。

二、语法规则1、语言结构(1)结构成分:音义结合体,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2)结构方式:成分与成分的组合,如:成绩好——好成绩。

虚素“们、看、了、呢”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道:“第、初、问”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末。

[分布]2、语法单位的内涵即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是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组合成分单位,如短语、句子,都是合义结合的。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组合起来的规则,链条,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仓库,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例如:小学生的句型练习:游戏中的语词龙(组合规则)及其后接的多种可能性(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的层级性教材中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是解构式[分解]:应该从小单位到达单位讲,建构式[组合]。

(一)句子1、概念:语言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21: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谓、表示相对完整意义有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2、句型: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张涤华等《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补充,不讲]句类:(1)句子的类型。

傈僳语语法纲要

傈僳语语法纲要

傈僳语语法纲要
傈僳语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傈僳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的缅彝语群。

下面是傈僳语的语法纲要:
1. 词序:傈僳语的基本词序为主谓宾(SVO),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但傈僳语中也可以使用宾主谓(OVS)的词序。

2. 名词:傈僳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区别,但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确定数量。

名词前一般不加冠词,可通过名词前面的修饰词来限定名词的范围。

3. 代词:傈僳语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类型。

人称代词分为一、二、三人称单数和复数形式,还有高亲属称谓。

4. 动词:傈僳语的动词有词干和词尾两部分。

词干表示动词的核心意思,词尾表示时态、语气、语态和否定等信息。

动词的时态有现在时、未来时、过去时等。

5.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形容词和名词之间是后置关系,即形容词位于名词的后面。

6.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一般位于被修饰词的后面。

7. 介词:介词用来表示方位、时间、原因、目的等,位于名词或代词前面。

8. 从句:傈僳语中的从句一般位于主句的后面,从句的结构和主句类似,但在句子的开头会有一个从属连词引导从句。

9. 疑问句:傈僳语的疑问句一般是通过改变陈述句的语序或在句末加上疑问词来构成的。

以上是傈僳语的语法纲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语言学纲要(语法)

语言学纲要(语法)
• 句子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
二是有完整的语调。
• 2)句子的分类
•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关系和交际功能把句子划分
成不同的类型。
• (1)句类(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感叹句
• (2)句型:句型是根据结构关系对句子所划分出
来的类型。首先可以把句子分成单句、复句。
• 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对它们又可以
句子中作用相当于词、而又大于词的由词 组成的单位。
• 2)词组的分类:根据能否自组的组成成分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 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合。
• 4.句子 • 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最小单位,是语法分析的 最大单位。
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 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
总结出来的规则,这两类规则互相依存。
• 第二、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
中。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 脑子中。
• 第三、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
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 现的词进行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
• 三、语法单位
• “独立运用”把词和语素区别开来。语素是语言
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
• 语素并不一定都能够独立运用:自由语素可以独
立运用,因此,自由语素是词;粘着语素不能独 立运用,必须和其他的语素合在一起,才能运用, 因此,粘着语素不是词。
• 3)词的分类
•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词分成不同的类

• (1)根据意义和作用,可以分成实词和虚
• 后者叫做句法,研究句法的学科叫句法学。
• 一、词法
• 词法包括两部分:词的屈折变化和构词法。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也是当今最重要的语言,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语言。

这两种语言在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比较语法研究通常可以用一个纲要来概述。

如下所示:
一、基本三类
1.语只有文字,而英语有文字和词性;
2.语有命题和宾语,而英语有主语与谓语;
3.语的语句结构完全依靠助词来调整,而英语则依靠助动词以及其他词汇。

二、词法类
1.语没有冠词,而英语有。

2.语的具体概念、数量以及程度的表示不仅靠概念词,也依赖要关联的词;而英语则通常使用代词来表示抽象概念,这种结构也称为“复合结构”。

3.语重语义,而英语重形式。

三、动词类
1.语动词没有时态,而英语动词有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2.语动词也没有复数,而英语动词有单数和复数;
3.语动词不能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形式,而英语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形式。

四、句法类
1.语的句子表达的重点可以放在句子中任何位置,而英语的句子必须放在主语之前;
2.语句子能够自然地添加修饰语,而英语句子则通常使用状语从句;
3.语句子不需要倒装,而英语句子有时会使用倒装。

总之,汉语和英语的比较语法研究有很多不同之处。

虽然它们所使用的语法构成和结构都非常微妙而复杂,但一旦学会了这些不同之处,就能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转换以及它们之间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它们。

只有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有趣又有用的知识,开发出更多的实用技能,并取得更优秀的教育成果。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法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法

第五章语法一、什么是语法A: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与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

1.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词的构成规则——构词法词根+后缀词的变化规则——构形法2.组词成句的规则由词组成词组或短语,由词或词组组合成句子,二者全称为句法。

词法和句法合称语法。

二、语法的各级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短语[词组] 词与词的组合,分为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两类句子语言中具有一定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最小的使用单位。

句组[句群、句段、超句体]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大于句子的语言片段。

三、语法的性质和特点1.抽象性语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语法的抽象性和词汇的抽象性A.抽象的对象不同[事物句子]B.抽象的依据不同词汇依据的是意义,语法依据的是单位间的关系△理解语法的抽象性应从两方面着手:A.语法关系的抽象性B.语法单位的抽象性2.稳固性语法的稳固性(三重意思)1.稳固性指语法的基本格局未变2.稳固性不是不变性3.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第一节语素和词一、语素和语素变体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我们人们的话语进行切分,分到最后还有意义的单位就是语素。

2.语素变体:同一语素内部略有差异的单位就是该语素的变体。

语素是一种音义的结合体。

它的变体分为语音变体和语义变体(义项)两类。

二、词和词的构成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的构成方式:1.并列式2.偏正式3.述宾式4.述补式5.主谓式语法意义:任何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语法意义。

语法手段:把具有共同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就是语法手段。

第二节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一、语法手段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常见的语法手段有:1.语序:利用词或词组在语言结构中的排列顺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

2.虚词:虚词又称功能词或辅助词,指基本上没有词汇意义而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上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史书的重要载体。

要想学习上古汉语,首先需要了解其语法规则和纲要。

上古汉语的语法纲要包括词类、句法、语法变化等方面。

在词类方面,上古汉语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其中,名词和动词是上古汉语中最为重要的词类,在句子中起着核心作用。

在句法方面,上古汉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一般为主谓宾结构,但也存在着许多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在语法变化方面,上古汉语的语法变化主要体现在动词的时态、语气、语态、人称、数等方面。

这些语法变化对于理解和翻译上古汉语文本至关重要。

除了了解上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外,学习者还需要通过大量阅读上古汉语文本来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

上古汉语文本中的诗词、文章、史书等都是很好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

总的来说,学习上古汉语的语法纲要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只要下足功夫,掌握起来并不难。

通过系统学习上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多读经典文本,不断进行语言实践,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上古汉语的学习道路上取得成功。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摘要:一、上古汉语语法的特点1.语序2.助词3.虚词4.时态5.被动句二、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1.语序的差异2.助词和虚词的使用3.时态的表达4.被动句的构造三、上古汉语语法的研究价值1.语言发展的历史痕迹2.古籍阅读和研究的帮助3.对现代汉语教学的启示正文:一、上古汉语语法的特点上古汉语,指的是商周时期的汉语,也就是甲骨文、金文和战国简帛文献的语言形态。

上古汉语语法有以下特点:1.语序:上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主谓宾的顺序,即主语在最前面,然后是谓语,再然后是宾语。

例如,“我吃饭”在现代汉语中是“我吃饭”,而在上古汉语中则是“我食饭”。

2.助词:上古汉语中有丰富的助词,如“之”、“者”、“其”等,这些助词在句子中起到重要的语法作用,如表示所有关系、定语后置等。

3.虚词:上古汉语中的虚词也非常丰富,如“而”、“则”、“且”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转折、递进等作用,是构成句子的重要成分。

4.时态:上古汉语的时态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示,如“食”、“食矣”、“将食”等,分别表示现在时、完成时、将来时。

5.被动句:上古汉语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相似,都是通过“被”、“受”等词来表示被动。

二、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一下:1.语序:现代汉语的语序主要是主谓宾,而上古汉语则是主宾谓。

例如,“我吃饭”在现代汉语中是“我吃饭”,而在上古汉语中则是“我食饭”。

2.助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比上古汉语要少,如“的”、“地”、“得”等,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也有所变化。

3.时态:现代汉语的时态除了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示外,还可以通过助词“了”、“过”等来表示完成时和过去时。

4.被动句:现代汉语的被动句除了通过“被”、“受”等词来表示外,还可以通过“让”、“叫”等词来表示。

三、上古汉语语法的研究价值研究上古汉语语法,对于我们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阅读和研究古籍,以及对现代汉语教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语言学纲要第四章 语法

语言学纲要第四章  语法

• 2) 稳固性:稳固性指语法的基本格局未变;稳固性不是不变性; 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
• 3) 系统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 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 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 的规范的制约。
• 二、语法单位
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
手段主要有语序、虚词、词形变化。

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红太阳”
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 英语动词“seeing(看)”附加上词尾ing,表示进行体,

英语名词“vases(花瓶)”附加上词尾s,表示复数,
• 这两种语法形式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但它们语法形式的性质是相 同的,即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所以可以把这两种具有相同性 质的语法形式概括为同一个语法手段,即词形变化,也即形态变化。常见的 语法手段主要有语序、虚词、词形变化。
• 3、世界语言语法手段分类:综合性、分析性
• (1)综合手段:一个词内的语法手段,一个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 变化的手段。

太阳红
主谓
我和朋友(并列关系)

语序
虚词
• look 现在时
dog 单数
• looked 过去时
dogs 复数
• 添加ed
添加s
•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应关系
• ①一种语法形式对应一种语法意义 加the为特指,加上声语调, 表疑问
• ②一种语法形式对应多种语法意义

n重叠: 每一,逐个
个个有书,年年有余
桌、手 附加语素:无独立构词能力,附加在别的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或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