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秋夜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合集下载

第1课《秋夜(第1课时)》优秀学案设计【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秋夜(第1课时)》优秀学案设计【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 秋夜一、课前预习1、《秋夜》是____散文诗集____的第一篇,发表于____年。

2、《秋夜》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

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A.《秋夜》 B.《春末闲谈》C.《雨前》 D.《风景谈》4、《秋夜》的体裁是()A.散文B.自由体诗C.散文诗 D.杂文二、当堂检测双项选择题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E.小青虫2、《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多项选择题1、《秋夜》中所创造的一组象征性形象包括( )A.天空 B.枣树C.蜜蜂 D.小的粉红花2、《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是(A.奇怪而高的天空” B.小青虫C.小的粉红花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3、《秋夜》中抗击黑暗势力的象征物是( )A.小青虫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小的粉红花E.窘得发白的月亮4、《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是(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怜悯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三、课后练习必做题1、简析鲁迅《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2、简述《秋夜》中“枣树”形象的象征意义。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选做题1、全文描写了时隐时现、贯穿全篇的“我”,这是一个线索人物,一个的形象。

2、课文中直接描述“我”的活动的,只有两处,请加以概括。

一是:二是:7 我有一个梦想课前预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奢(shē)谈白雪覆(fù)盖信守诺(nuò)言汹涌澎湃(bài)B.真谛(dì)剥(bō)夺权利野蛮(mán)行径蜕(tuì)变变质C.储(chǔ)备披露(luò)真情坚如磐(pán)石立功赎(shú)罪D.疲(pí)乏履(lì)行义务拯(zhěng)救灵魂瞭(liào)望哨所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神圣使命与时具进兑现承诺隔离考场B.倍受压迫提醒注意蜿蜒曲折义愤填赝C.痛苦煎熬倚老卖老销声匿迹携手并进D.雕梁画栋凭心而论不言而喻沙漠绿洲3.在文中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正确的一项是()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________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________,犹如海之波涛,________,滚滚而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夜》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夜》冀教版

秋夜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1、布置预习: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

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a)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感受作者的情感。

5、检查预习,思考: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些景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秋夜》学案(1)(无答案)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秋夜》学案(1)(无答案) 冀教版

1 秋夜一、课前预习1、《秋夜》是____散文诗集____的第一篇,发表于____年。

2、《秋夜》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

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A.《秋夜》 B.《春末闲谈》C.《雨前》 D.《风景谈》4、《秋夜》的体裁是()A.散文 B.自由体诗C.散文诗 D.杂文二、当堂检测双项选择题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E.小青虫2、《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多项选择题1、《秋夜》中所创造的一组象征性形象包括( )A.天空 B.枣树C.蜜蜂 D.小的粉红花2、《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是(A.奇怪而高的天空” B.小青虫C.小的粉红花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3、《秋夜》中抗击黑暗势力的象征物是( )A.小青虫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小的粉红花E.窘得发白的月亮4、《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是(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怜悯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三、课后练习必做题1、简析鲁迅《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2、简述《秋夜》中“枣树”形象的象征意义。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选做题1、全文描写了时隐时现、贯穿全篇的“我”,这是一个线索人物,一个的形象。

2、课文中直接描述“我”的活动的,只有两处,请加以概括。

一是:二是: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目夾( shǎn ):眨巴眼;眼睛很快地开闭。

1.1《秋夜》每课一练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 (2)

1.1《秋夜》每课一练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 (2)

《秋夜》一、一周知识概述《秋夜》一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的感情。

因此,学习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通过《对岸》中诗人对于“对岸”的富有想象力的图景描绘,体会其热爱大自然,热爱人民,热爱故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体会本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儿童心理描写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习这两篇课文,初步掌握散文诗的特点。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秋夜》1、作者及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等。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

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2、创作背景《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写于“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

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北京当时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下,黑暗势力十分猖獗,革命形势正处于由低潮逐渐转向高潮的前夜。

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

他的内心是矛盾的,痛苦而又压抑,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

《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精品】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秋夜1

【精品】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秋夜1

一、课前预习1、《秋夜》是____散文诗集____的第一篇,发表于____年。

2、《秋夜》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

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A.《秋夜》 B.《春末闲谈》C.《雨前》 D.《风景谈》4、《秋夜》的体裁是()A.散文B.自由体诗C.散文诗 D.杂文二、当堂检测双项选择题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E.小青虫2、《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多项选择题1、《秋夜》中所创造的一组象征性形象包括( )A.天空 B.枣树C.蜜蜂 D.小的粉红花2、《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是(A.奇怪而高的天空” B.小青虫C.小的粉红花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3、《秋夜》中抗击黑暗势力的象征物是( )A.小青虫 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小的粉红花E.窘得发白的月亮4、《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是(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怜悯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三、课后练习必做题1、简析鲁迅《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2、简述《秋夜》中“枣树”形象的象征意义。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选做题1、全文描写了时隐时现、贯穿全篇的“我”,这是一个线索人物,一个的形象。

2、课文中直接描述“我”的活动的,只有两处,请加以概括。

一是:二是:。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秋夜《秋夜》巧妙地将哲理隐藏在充满诗意的抒发中。

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

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思索的诗的意境。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冀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秋夜知识点二、对岸从《对岸》的语句中,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尔对自然的挚爱和平民化的思想。

如: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等等。

至于母爱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对岸知识点三、海燕《海燕》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图画。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海燕知识点四、叶笛这首散文诗虽然很短,但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使这首看似单纯的散文诗其实不简单。

第一、它运用了复沓的结构方法,如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的开头一句:“啊,故乡的叶笛”,不仅使结构紧凑,前后连成一体,也更强化了对“叶笛”的情感意蕴,使之成为全诗的中心点。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叶笛知识点五、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1课《秋夜》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秋夜》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秋夜》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一.填空题1.«秋夜»是____散文诗集____的第一篇,发表于____年。

2.«秋夜»所采纳的要紧表现手法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在我的后园,能够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A.«秋夜» B.«春末闲谈»C.«雨前» D.«风景谈»2.«秋夜»的体裁是〔〕A.散文 B.自由体诗C.散文诗 D.杂文三.双项选择题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惊奇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E.小青虫2.«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C.惊奇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四.多项选择题1、«秋夜»中所制造的一组象征性形象包括( )A.天空 B.枣树C.蜜蜂 D.小的粉红花2.«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是(A.惊奇而高的天空〞 B.小青虫C.小的粉红花 D.窘得发白的月亮E.夜游的恶鸟3.«秋夜»中抗击黑暗势力的象征物是( )A.小青虫 B.直刺天空的枣树C.惊奇而高的天空 D.小的粉红花E.窘得发白的月亮4.«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是(A.枣树:对韧性斗争精神的赞颂·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同情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微小者的同情五、判定题1.鲁迅写作«秋夜»时,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斗争。

· ( )2.«秋夜»中的〝枣树〞形象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斗争豪情的诗意写照。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秋夜》赏析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秋夜》赏析 冀教版

《秋夜》赏析过程:1、阅读2、讨论3、明确4、多重解读鲁迅写本文的时候,正是“《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的时候,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感到苦闷、孤独,仿佛“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自选集>自序》)。

在北洋阀统治下的北京,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但是鲁迅并未消沉下去,而是继续以笔为武器,同黑暗的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描写肃杀、寒冷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文章描写的是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景物描写背后贯穿的是深沉含蓄的情感线索;在行文上,则以“我”的视点游动为转移。

写后园:“……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为什么反复点明枣树?历来有争议。

大概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

另外,作者还有可能是为了表现一点语言的谐趣。

此数语可视为本文文眼,就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荷塘月色》中的文眼一样,因为它们是写“我”的孤愤心境的起点,是理解本文写景意蕴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纽。

写夜空:它奇怪而高,非常之蓝,着着星星的冷眼而自以为大有深意,并给大地降下繁霜。

其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

它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

写小粉红花:它是无名花,开得极细小,冻得红惨惨的,可还做着春天的梦。

其特点是:弱小,受害,纯真,盲目乐观。

它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受压迫的弱势人群。

写枣树、夜空和月亮:枣树比小粉红花看得、想得更远;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但仍不顾一切地直刺着天空和月亮。

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

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

夜空的形象在这里有所变化,“不安了”,“避开枣树”,暴露了色厉内荏的另一面。

月亮也被枣树刺得“窘得发白”,“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原先它像夜空一样嚣张,现在比夜空还要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秋夜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秋夜》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原作《野草之一·秋夜》,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下面是查字典整理的秋夜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及时阅读了解。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2年去日本学医,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等大中学校执教。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执教,后又到中山大学执教。

1927年10月到上海定居。

从五四时期开始,他就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后又参加革命文艺运动,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他早年写有新诗,此后主要从事小说和杂文的写作,并取得极高的成就。

二、字词解释
1 睒(shǎn):眼睛一合一张,义同”眨”。

2 胡蝶:现在写作”蝴蝶”。

3 低亚:低垂。

”亚”,通”压”。

4 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这是写作者在深夜里一瞬间的感觉,并不是真的月亮东移。

5 夜游的恶鸟:即猫头鹰之类的夜间活动捕食的鸟。

由于叫声凄厉,给人一种不祥的恐怖感,迷信者认为是不吉祥之鸟,其实这些鸟类是树木的益鸟。

6 吃吃(qì):状笑声。

7 栀子:一种常绿灌木,夏季开花,极香,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红栀子花是极罕见的品种
三、课文结构
这篇作品写秋夜后园和室外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鲜明的特征:天空奇怪而高,眯着冷眼,将繁霜洒在园中的野花草上;小粉红花在夜气的侵袭下瑟缩发抖,做着春天的梦,对未来抱有希望;枣树则饱经沧桑,知晓季节变化的规律,因而不受任何蛊惑,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一意要判它的死命;小青虫则不惜牺牲生命去扑火,被誉为“苍翠精致的英雄”……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

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肯定,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

作品情景交融,诗意浓郁。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

四、课后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
也是枣树出自( )
A.《秋夜》
B.《春末闲谈》
C.《雨前》
D.《风景谈》
2.《秋夜》的体裁是( )
A.散文
B.自由体诗
C.散文诗
D.杂文
双项选择题
1.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 )
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
E.小青虫
2.《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 )
A.小的粉红花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窘得发白的月亮
E.夜游的恶鸟
多项选择题
1、《秋夜》中所创造的一组象征性形象包括( )
A.天空
B.枣树
C.蜜蜂
D.小的粉红花
2.《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是(
A.奇怪而高的天空”
B.小青虫
C.小的粉红花
D.窘得发白的月亮
E.夜游的恶鸟
3.《秋夜》中抗击黑暗势力的象征物是( )
A.小青虫
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小的粉红花
E.窘得发白的月亮
4.《秋夜》中作者寄寓在象征物上面的思想感情是(
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
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
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
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得者的怜悯
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
返回查字典首页
冀教版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大全-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查字典为大家准备了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
1社戏
一、重点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 惮(dàn) 欺侮(wǔ) 凫(fú)水篙(gāo)
橹(lǔ) 撮(cuō) 棹(zhào) 行(háng)辈
2哦,香雪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香雪,你认为她身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并用小说中的具体内容来说明。

腼腆、纯朴、诚实、自尊、执著、向往现代文明、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3罗迦诺的乡村
1.“乡村”的人很多,事也不少。

你能说说吗?(分别写出三个即可)
让“我”难忘的人:
令“我”难忘的事:
2、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3、这篇文章运用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乡村。

4北京立交桥
正音正字。

颤(zhàn,又读chàn)窥(kuī)匝(zá)
悖(bèi)徜徉(chángyáng)苜蓿(mù·xū)椭(tuǒ)
瞰(kàn)涵(hán)浚(jùn)惬(qiè)
塞(sè堵塞;又读sài边界险要之处,要塞、关塞)
翌(y)迥(jiǒng)湍(tuān)妪(yù)
5桃花源记
1、交通古: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成年男子的配偶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
返回查字典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