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整理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儒林外史》各章节内容简介

(完整版)《儒林外史》各章节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全书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儒林外史36个人物整理

儒林外史36个人物整理

儒林外史36个人物整理标题:《儒林外史36个人物整理》在《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涉及到了许多个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特点。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角色,本文将对其中的36个人物进行整理和介绍。

1.龙五:一个聪明机智的人,具有商业头脑,擅长经商。

2.贾小官:一个正直善良的官员,为人忠诚正直。

3.赵五儿:一个出色的歌妓,以歌艺而闻名。

4.田大户:一个富有的地主,与贾小官有过节。

5.孙大圣:一个喜欢打打闹闹的人,善于搞笑。

6.乔二爷:一个精明的商人,经营着一家茶馆。

7.李大娘:一个善良热心的妇女,乐于助人。

8.王老爷: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物,经常干涉别人的事务。

9.张秀才:一个聪明过人的读书人,注重学问。

10.刘师爷:一个精明的管家,善于处理家务事。

11.王五儿:一个聪慧的女子,懂得经商之道。

12.杨二郎:一个勇敢正直的年轻人,善于斗争。

13.刘老太太:一个有钱有势的妇女,善于掌控家族事务。

14.陈秀才:一个文雅而有学问的读书人,注重礼仪。

15.赵大爷: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人,过着奢侈的生活。

16.风姑娘: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懂得生活的艰辛。

17.王凤姐: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有着独特的魅力。

18.王大姐:一个善良宽厚的女子,乐于助人。

19.刘奶奶:一个精明能干的妇女,经营着一家酒楼。

20.陈大官人:一个有权有势的官员,经常干涉别人的生活。

21.李大娘子:一个富有的妇女,过着奢侈的生活。

22.乐和和尚:一个善良虔诚的和尚,敬爱为人。

23.钱大郎:一个贪婪的人,只追求金钱的利益。

24.金大官人: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滥用职权。

25.张秀才夫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性,为人正直。

26.李大官人:一个有权有势的官员,经常欺压弱小。

27.李大少奶奶:一个娇生惯养的妇女,不懂世事。

28.赵大娘子:一个精明能干的妇女,善于经商。

29.乔大官人:一个聪明能干的官员,为人正直。

30.王大郎:一个精明的商人,善于经商。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详细知识整理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详细知识整理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归纳内容精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犬合理。

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安徽全椒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主要人物腐儒的典型一一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一一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一一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一一王冕、杜少卿主旨介绍作者在楔子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好敷陈大义憋,*,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等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趋炎附势。

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

全书一开始就通过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科举制度是怎样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以及士子们热衷科举不过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地位,升官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1/13一群考取科名的读书人,他们出仕则为贪官污吏,居乡则为土豪劣绅,从而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主要特点:1)该书一个显著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的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3)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儒林外史每回最经典概括

儒林外史每回最经典概括

儒林外史每回最经典概括《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以下是对每回内容的经典概括: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自学成才。

他擅长画荷花,不愿结交权贵,远离功名富贵。

时知县亲自拜访,他避而不见。

朱元璋慕名来访,王冕讲述治国之道。

本回通过王冕的故事,暗示了本书对儒林的批判态度。

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薛家集的夏总甲推荐周进做乡村塾师。

周进六十多岁,却连秀才也未考上,受尽了白眼和嘲讽。

在参观贡院时,他触景生情,伤心欲绝,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

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众人凑钱替周进捐了个监生,他得以直接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后来又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的文章,将他录取为秀才。

范进中秀才后,岳父胡屠户前来贺喜,却依旧对他百般羞辱。

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范进的母亲因骤然富贵,兴奋过度而去世。

范进为母守孝期间,张静斋前来拉拢,一同去高要县打秋风。

严贡生强占邻居的猪,还设计诬陷船家,引起了一场官司。

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严监生的正妻王氏病重,他的妾赵氏巧言哄骗,想被扶正。

王氏去世后,赵氏如愿以偿。

严监生临死前因油灯里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才断气。

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严贡生坐船赖掉船钱,还无理取闹。

赵氏的儿子夭折后,严贡生想霸占弟弟的家产,欺负赵氏。

赵氏无奈之下到县衙告状。

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范进被任命为山东学道,他不忘周进的知遇之恩。

蘧公孙与王惠结交,王惠后来降了宁王,宁王兵败后,他逃到蘧公孙家藏匿。

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蘧公孙将王惠的枕箱送给了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遇到了穷困潦倒的匡超人,对他慷慨相助,并劝他用心举业。

儒林外史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儒林外史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儒林外史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儒林外史》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如下: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2、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3、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4、《儒林外史》中写得好的不是完人,而是卑微的小人物,或是丑人。

5、《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

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儒林外史人物分类及形象整理

儒林外史人物分类及形象整理

儒林外史人物分类及形象整理《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真的是有趣得很,里面的人物各个鲜活得像刚从书里走出来一样。

咱们来聊聊这其中的角色,看看他们都是啥样的形象,干了些啥,顺便也捞捞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放松放松,别太认真,毕竟这书里有不少幽默的地方呢。

1. 官僚型人物1.1. 朱老四朱老四,别看他名字普通,其实他是个典型的官僚。

他一副书生模样,表面上斯文得很,实际却对那些读书人颇有微词。

这小子整天忙着往上爬,心里想的都是升官发财。

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只要我努力,前途无限”,听起来像是励志小说里的台词,但其实他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

你说这不是笑话吗?一边想着当官,一边却什么实事都不做,真是个“空中楼阁”的典型。

1.2. 程家兄弟程家兄弟就更有意思了。

大哥程家父,满脑子都是理想,想着如何拯救百姓;而二哥程家弟则一心只想混口饭吃。

兄弟俩的理念截然相反,一个想着大义,另一个却扎根于现实生活。

结果呢,程家父总是受挫,而程家弟却总能安稳地活下去,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们的关系就像“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充满了喜剧色彩。

2. 文人型人物2.1. 龚自珍龚自珍是个奇葩,嘴里总是能说出各种诗词来,心里却藏着一颗躁动的心。

他看似风流倜傥,其实内心充满了对社会的反思。

每次看到那些为官者的,龚自珍就忍不住要嘲讽几句。

他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简直是对世态人心的精准写照。

这小子有点儿“风流不羁”的气质,偏偏又有着深刻的思考,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跟他聊聊,听听他的看法。

2.2. 杜甫再说说杜甫,这位文人那可是个“吃得苦中苦”的主。

他为了国家和百姓操心,满肚子愁苦,却也因此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他总是把自己融入到民间疾苦中,像个慈悲为怀的和尚,哪怕他也有自己的抱怨。

他的人生就像是个悲喜交加的戏码,一边是对社会的不满,一边又有着自己深邃的思考,真是个“泪水与汗水齐飞”的形象。

3. 平民型人物3.1. 小市民书里还有不少小市民,他们虽然平凡,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儒林外史》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整理

《儒林外史》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整理

《儒林外史》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整理
1. 作者及作品背景
-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 吴敬梓是中国古代小说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清代著名的文人之一。

- 该小说以儒林(儒家学者)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和官场的黑暗面。

2. 内容概要
-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孙文学在儒林中的遭遇和奋斗。

- 孙文学是一个孤儿,他自小聪明才智过人,但因家境贫寒而无法进入儒林。

- 经过努力和机缘巧合,孙文学得以进入儒林,但却发现其中的黑暗和腐败。

- 孙文学以正直和聪明才智击败了阴谋诡计,最终获得了官职和儒林的尊重。

3. 人物形象
- 孙文学:主人公,聪明正直,努力奋斗,最终得到成功。

- 石头:孙文学的好友,善于琢磨人心,帮助孙文学化解危机。

- 叶翔:儒林中的权臣,以权谋私,是主要的反面形象。

- 某某先生:儒林中的知名学者,代表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4. 主题思想
- 揭示了封建官场的腐败现象和黑暗面。

- 强调了人的正直和聪明才智对于克服困难和追求成功的重要性。

- 倡导了正直和良知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5. 阅读价值
- 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示了历史情境和人物形象,让读
者了解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特点。

-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激励读者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克服
困难。

以上是《儒林外史》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完整版)《儒林外史》各章节内容简介

(完整版)《儒林外史》各章节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全书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吴敬梓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封建家庭浪子到逆子 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从笃信儒学到追求民主的 转变,这是他著《儒林外史》的思想基础。 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
《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 《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 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 (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
18世纪中叶的《儒林外史》是我 国古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 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 段。
吴 敬 梓
吴 敬 梓 塑 像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一、吴敬梓的生平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 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 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 老人。
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程晋芳 《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同前卷二) 《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南京之后写作 的,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49 岁时已基本完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 修改,但主要精力已转向学术研究。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2、取材。
《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 人。吴敬梓取材于现实士林,人物原 型多为周围的亲友、相识相知者。如 杜慎卿、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 迟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则是作 者的自况。
(三)儒林小说的产生原因
社会原因
科举制度的没落
思想原因
程朱理学及八股制艺
作者原因
明末王学左派主张“百姓日 用即道”, 清初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屡次痛骂八股文,
文学原因
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
郊”。
儒林小说正是这些因素,尤其是进步思 想具体化、形象化的产物。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儒林小说 讽刺小说
第一节、作者、版本 第二节、主旨、内容、人物形象 第三节、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 不仅是清中叶唯 一一部长篇儒林 小说,而且是我 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长篇讽 刺小说,标志着 我国古代讽刺小 说艺术发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 阶段。
儒林小说的产生
(一)儒林小说
指一种表现封建文人生活和 精神状态的小说。题材内容重在 反映儒林中人坎坷曲折的经历, 以及在功名富贵利诱之下迂阔陈 腐的思想和委琐卑下的灵魂,进 而描写世态,讽刺时弊,以抨击 批判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二)儒林小说的发展
在明末清初已露端倪。章回小说如《醒世姻缘 传》等世情小说中,已有不少片段直接反映儒林 状况; 文言短篇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目 专写儒生,对科举制度也有所抨击 ; 话本小说反映儒林生活者也较多,如“三言” 中的《老门生三世报恩》等。特别是华阳散人的 《鸳鸯针》,全书四卷十六回,其中三卷十二回 皆反映儒林生活,论者或称其为“短篇儒林小 说”。 到清中叶,这些涓涓细流汇成奔腾澎湃的大 河,产生了全面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与命运的讽刺 巨著《儒林外史》。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三、《儒林外史》的版本
《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50回本、 55回本、56回本等歧说。但50 回本、55回本均未见。现存最早的 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 堂的巾箱本,56回。
儒林外史的版本
(1)抄本 50卷 未见 (2)金兆燕刊本 1768-1779间扬州刊行,未
全椒位置
吴敬梓故居
全 椒 吴 敬 梓 故 居
安徽全椒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2、少年随任。吴敬梓从小受到传统儒家
思想的教育。前辈对科举的热衷追求,对经史特 别是《诗经》的备加推崇,都对吴敬梓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读经习文,准备走科举 仕进之路。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 缚,对诗词歌赋以至野史杂书都饶有兴趣,这为 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敬梓在 少年时代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13岁“丧 母失所恃”,14岁随父到赣榆任所。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1、吴敬梓的家世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 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人中进士,曾 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 花,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 父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167 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 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起,拔贡,曾为 赣榆县教谕。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3、乡居十年。到了康熙六十一年
(1722),吴霖起被罢,吴敬梓回到 全椒。第二年,吴霖起抑郁而死。族人欺 他两代单传,纷纷侵夺祖遗财产。 “迩来 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 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金两铭 《和作》) “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 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文木 山房集》卷四) 29岁,去滁州参加科考, 因狂放,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5、客死扬州。
吴敬梓生活的最后几年常从南京到扬 州访友求助,常诵“人生只合扬州死” 的诗句。不幸言中,乾隆十九年(1 754)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在扬州与 朋友欢聚之后,溘然而逝。“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二、《儒林外史》的创作
1、时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
见 (3)卧闲草堂刊本 56回 嘉庆八年(1803)
刊 (4)苏州潘氏抄本 56回 嘉庆咸丰间抄本
同治版《儒林外史》
新版
外文版
外文版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四、吴敬梓的其它创作
《文木山房集》四卷,清乾隆年间刻本, 收入他40岁以前的诗文,近年陆续发现 《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三十馀篇。据 金和、沈大成的记载,吴烺(lang)在其 父身后编有12卷本《文木山房集》,未 发现。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说还有 “《诗说》若干卷”,已失传。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4、移家南京。在家乡亲友的讥
笑和世俗舆论压力下,他在33岁时, 怀着决绝的感情,变卖了在全椒的祖 产,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 6岁,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试,地方 已通过,赴京时,以病辞。乾隆十六 年(1751),乾隆首次南巡,在 南京举行征召文人迎銮献诗,吴敬梓 不应试, “企脚高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