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塔吊基础计算书QTZ5513

合集下载

塔吊基础计算

塔吊基础计算

QTZ63(FS5510)塔吊基础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编制。

一、塔吊的基本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63,塔吊起升高度H:115.000m,塔身宽度B:1.618m,基础埋深D:6.100m,自重F1:647.15kN,基础承台厚度Hc:1.350m,最大起重荷载F2:0kN,基础承台宽度Bc:5.500m,桩钢筋级别:HPB235,桩直径或者方桩边长:0.500m,桩间距a:4.5m,承台箍筋间距S:200.000mm,承台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50mm,空心桩的空心直径:0.30m。

二、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按非工作状态考虑)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647.15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 k=647.15kN;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M kmax=2150kN·m;三、承台弯矩及单桩桩顶竖向力的计算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1.1条,在实际情况中x、y轴是随机变化的,所以取最不利情况计算。

N ik=(F k+G k)/n±M yk x i/∑x j2±M xk y i/∑y j2;其中 n──单桩个数,n=4;F k──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F k=647.15kN;G k──桩基承台的自重标准值:G k=25×Bc×Bc×Hc=25×5.50×5.50×1.35=1020.94kN;M xk,M yk──承台底面的弯矩标准值,取2150.00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a/20.5=3.18m;N ik──单桩桩顶竖向力标准值;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标准值最大压力:N kmax=(647.15+1020.94)/4+2150.00×3.18/(2×3.182)=754.86kN。

QTZ5513

QTZ5513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5513,自重(包括压重)F1=911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1967.0kN.m,塔吊起重最大高度H=150.00m,塔身宽度B=1.7m混凝土强度:C30,钢筋级别:Ⅱ级,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5.30m采用直径d=0.40m的砼强度为C80预应力管桩,桩基靠近13#钻孔,以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桩中心间距a=2.90m,承台厚度Hc=1.30m 基础埋深D=3.00m,承台箍筋间距S=200mm,保护层厚度:50mm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911.0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1.2×(F1+F2)=1165.2kN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1967=2753.8kN.m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计算简图:?400预应力管桩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其中 n──单桩个数,n=4;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2×971=1165.2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1.2×(25.0×Bc×Bc×Hc)=1095.5kN;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N=(1165.2+1095.5)/4+2753.80×(2.90×1.414/2)/[2×(2.90×1.414/2)2]=1236.84kN,-106.5kN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其中 Mx1,M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i1=Ni-G/n。

塔吊基础计算书典范

塔吊基础计算书典范

一、QTZ5013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1、地基承载力计算1.1塔基在独立状态时,作用于基础的荷载应包括塔机作用于基础顶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 k)、水平荷载标准值(F vk)、倾覆力矩(包括塔机自重、起重荷载、风荷载等引起的力矩)荷载标准值(M k)、扭矩荷载标准值(T k),以及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G k)。

1.2矩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底面压力应符合: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p k≤f a=200kpa式中:p k ------相当于荷载效应便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上式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p kmax≤1.2 f a=1.2*200=240 kpa 式中:p k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2、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p k=(F k+G k)/bl=(842.4+1108.404)/(5*5)=78.03216 kn/m2≤240 kpa 故,符合要求。

式中:F k -----塔机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G k -----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b-------矩形基础底面的短边长度;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边长度。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p kmax=(F k+G k)/bl+(M k+F vk•h)/W=(842.4+1108.404)/(5*5)+(882+4*1.35)/20.83=78.03216+42.6=120.63 kn/m2≤1.2 f a 符合要求。

式中:M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矩形基础顶面短边方向的力矩值;F v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矩形基础顶面短边方向的水平荷载值;h-------基础的高度;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设计塔吊的基础,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一样,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得一步一步来:算重量和压力:先得摸清楚塔吊自身的重量有多大,再加上它能吊多重的货物,还得考虑到风吹过来的力、地震可能带来的冲击力,把这些力气统统算清楚。

挑基础样式:看看工地的地势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比如独立基础(就像单独的一块大石头垫底)、连片基础(很多块石头连起来)或者打入地下的桩基础(像一根根钉子钉在地下)。

力量怎么传过去:接下来想象一下这些力气是怎么从塔吊传到地基上的,算出每个部位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地基扛不扛得住:土壤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得根据地质报告来判断。

就像你得知道土地有多硬实,能撑得起多重的东西。

然后算算这块地基能不能顶住塔吊传下来的全部力气,包括抗压、抗弯折和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稳不稳定:考虑塔吊在工作时会不会被吹倒或者歪斜,就像一棵大树扎根在地上,得保证它稳稳当当的。

量体裁衣做基础: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给地基设计合适的大小和深度,就像给塔吊穿鞋,得大小合适、底子扎实。

桩基础的细节设计:如果是用桩基础,那还要考虑桩的数量、粗细、打入地下的长度,还有桩顶上的承台怎么设计。

反复检查调整:设计出来了,还要反复检查,看这地基结实不结实,牢不牢靠,不达标的就调整,比如把地基做大点,或者多打几根桩。

施工方法和材料:设计好了,就要定施工方案,选好材料,就像烹饪要有食谱和食材一样,确保施工质量杠杠的。

权威认证:最后,设计成果要给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核,通过了才算合格,就像考试答完了卷子,得老师批改过了才能安心。

总而言之,设计塔吊基础就像是给塔吊打造一个稳固有力的家,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才能保证塔吊在工地上安全高效地工作。

塔吊基础验算书

塔吊基础验算书

塔式起重机基础计算书华阳北站安装的塔式起重机QTZ80(臂长55m,端部起重量1.3t,最大起重量6吨),独立安装高度不大于43m、采用基础5m×5m×1.5m、配筋HRB335双层双向27-φ20@188、地面承载力0.2Mpa时,能满足使用要求,符合技术和安全规范。

1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塔式起重机独立安装时,基础上所承受的载荷如图1所示。

取其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中最不利工况进行稳定性校核。

根据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塔机稳定的条件为:M+F h.he=Fv+Fg≤b3式中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Fv—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Fh—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载荷Fg—混凝土基础的重力b—基础宽度h—基础的高度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距离塔机QTZ80(臂长55m,臂端起重量1.3t)独立安装时,其暴风侵蚀状态为最不利工况。

此时,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M=187t.m、垂直载荷Fv=48.2t、水平载荷F h=8.4t,取基础宽度b=5m、高度h=1.5m、密度按2.4计算时,基础重力Fg=90t,则e=1.4m≤b/3=1.7m,稳定性验算通过。

2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塔机受力情况,产生的地基反力如图2所示,地面最大压应力2(Fv+Fg)P B=3bl其中1=b/2-e,计算得P B=0.18Mpa≤[P B]=0.2Mpa 地基承载力验算通过。

3基础配筋计算地基反力作用形成的最大弯矩在塔身的边缘I-I截面M图2 塔机基础承受力的地基反力示意图图1 塔机对基础的作用力示意图处,由基础自重载荷形成的最大弯矩在塔身边缘II-II 截面处。

为简化计算,假定由底层钢筋抵抗地基反力作用形成的最大弯矩,由上层钢筋抵抗基础自重产生的最大弯矩。

由地基反力在I-I 截面b ’范围内产生的弯矩M1、由基础自重在II-II 截面b ’范围内产生的弯矩M2计算如下:P B (3l- )M 1=3l(b-b')[3P B b+P B b'+(b+b')1482b-b'22F gb 2(2b+b')]M 2=(b+b')F g24b 2(2b+b')2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a=0.05m ,塔身底座宽度b ’=1.51m ,钢筋按HRB335的抗拉强度值fy=300Mpa ,则下层配筋面积As1和上层配筋面积As2计算如下:As 1=M 1b0.85f y (h-a)b'=57cm 2As 2=M 2b0.85f y (h-a)b'=18cm 2实际上下层配筋27-Ф20@188面积85cm 2,配筋符合要求。

异形塔吊基础计算书

异形塔吊基础计算书

天然基础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5513,塔吊起升高度H=140.00m,塔吊倾覆力矩M=105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塔身宽度B=1.643m,基础埋深D:=1.75m,自重F1=420kN,基础承台厚度h=1.35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钢筋级别:II级钢。

基础承台截面尺寸见下图,二、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偏心矩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480.00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25.0×A×Hc+γm×A×(D-h)=25.0*37.9*1.35+25.0*37.9*0.47=1724.45kN;γm──塔吊基础顶部以上防水筏板混凝土重度取25.0kN/m3 W──基础底面的短方向截面抵抗矩,W=30.267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1050.00kN.m;e──偏心矩,e=M / (F + G)=1050/(480.00+1724.45)=0.4763 m, 故e≤承台宽度/6=0.993 m;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 max=(480.0+1724.45)/37.9+1050/30.267=92.86kPa;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P min=(480.0+1724.45)/37.9-1050/30.267=23.47kPa;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480.0+1724.45)/37.9=58.16kPa;三、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140.000kN/m2;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17.400kN/m3;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4.400m;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17.400kN/m3;d--基础埋置深度(m) 取9.500m;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296.600kPa;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96.60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max=92.86kPa,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矩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61.7kPa,满足要求!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QTZ5513塔吊附墙计算方案另附有附墙拉杆图纸

QTZ5513塔吊附墙计算方案另附有附墙拉杆图纸

QTZ5513塔吊附着计算一、塔吊情况:塔吊采用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QTZ5513)型塔吊。

该塔吊标准节中心与建筑物附着点的距离为6.76米,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现初步确定附墙的附着方案,该方案采用3根拉杆对塔吊进行附着,附着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f=10,焊缝长度320,联接钢板通过8根Φ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上,其附着位置参见下图。

二、编制依据:《QTZ80塔式起重机说明书》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1、拉杆1结构图:2、拉杆2结构图:3、拉杆3结构图:四、附墙杆内力计算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支座反力计算结果如下:①、工作状态:水平力 Nw=190.276 kN,扭矩 Mw=129 kN∙m②、非工作状态:水平力 Nw=205.526 kN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①、计算简图:②、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T1[(b1 +c/2)cosα1-(a1+c/2)sinα1]+ T2[(b2 +c/2)cosα2- (a2+c/2)sinα2]+ T3[- (b3 +c/2)cosα3+ (a3 -a1 -c/2)sinα3]=M w其中:α1=60°,α2=52°,α3=60°③、工作状态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6.2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6.2 kN④、非工作状态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塔吊基础计算书

塔吊基础计算书

塔吊基础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式起重机型号:QTZ80(5613)新乡克瑞重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最大载重量=6000.00kg(最大),标准节重量=860kg(每节高度1.65米),平衡重=14800kg,塔机自重(40米标准高度):40000kg,塔机基本高度40米。

基础搭设高度为:130.0m。

二、基础尺寸计算考虑到施工现场D轴至E轴交19轴至20轴桩基没有施工,塔吊基础要躲开桩基,所以塔吊基础形状及位置详见后附图。

实际塔吊基础底面积37.06平方米,混凝土基础形状详见后附图,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厚度1.35米。

三、塔式起重机基础承载力计算(考虑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的影响,取系数n=2):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P=(2N总+1.2G)/基础底面积N总塔式起重机自重G为基础自重N总塔式起重机自重:N总=(N自重+N标准节+N平衡重+N最大起重量)*2=(40*9.8+0.86*9.8*43+14.8*9.8+6*9.8)*2=1916.5KNG=1.2*37.06*1.35*2.5*9.8=1470.92KNP=(2N总+1.2G) /基础底面积=(1916.5+1470.92)/37.06=91.04KPa根据以上计算,此基础需要承受最大承载力P=91.04Kpa。

根据塔吊厂家提供的塔吊基础图(见后附图)要求地基承载力为200KPa,塔吊基础尺寸5.3米*5.3米,基础底面积28.09平方米。

样本要求地基需承受的最大压力为5618KN。

实际施工中本工程依据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06月提供的《建正东方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设计。

基础持力层为第8层粉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

基础底面积37.06平方米,实际地基可以承受的最大压力为5929.6KN。

综上所述,本工程设计的塔吊基础满足计算需要最大承载力及塔机样本要求的地基需承受的最大压力,计算结论:本塔吊基础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基础计算书
郑大五附院工程;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施工单位:。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5013,塔吊起升高度H=120.00m,
塔吊倾覆力矩M=135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塔身宽度B=1.6m,基础埋深D:=1.75m,
自重F1=700kN,基础承台厚度h=1.35m,
最大起重荷载F2=60kN,钢筋级别:II级钢。

基础承台宽度尺寸如下图:基础面积A=30.56平米
二、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偏心矩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
载,F=760.00kN;
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
G=25.0×A×Hc+γm×A×h
=25.0*30.65*1.35+25.0*30.65*0.4
=1340.94kN;
γm──塔吊基础顶部以上防水筏板混凝土重度取25.0kN/m3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4.000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22.488m3;
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
M=1350.00kN.m;
e──偏心矩,e=M / (F + G)=1350/(760+1341)=0.6435 m,故e≤承台宽度/6=0.667 m;
经过计算得到:
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P max=(760.000+1340.94)/30.56+1350.000/22.488=128.78kPa;
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 min=(760.000+1340.94)/30.56-1350.000/22.488=8.716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760.000+1340.94)/30.56=68.75kPa;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
140.000kN/m2;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17.400kN/m3;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4.000m;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
17.400kN/m3;
d--基础埋置深度(m) 取9.500m;
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296.600kP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96.6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max=68.75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128.78kPa,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
βhp ---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 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h o ---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a m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 t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
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
a b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
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
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该处的基础有效高度。

p j --- 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
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A l ---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
F l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则,βhp ---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βhp=0.97;
f 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 t=1.43MPa;
a m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m=(1.60+4.0)/2=2.80m;
h o --- 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 o=1.30m;
P j --- 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 j=128.78KPa;
F l --- 实际冲切承载力:
F l=128.78×5.6=721.168kN。

其中721.168为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
允许冲切力:0.7×0.954×1.43×2800.00×1300.00=3476033N=3476.033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五、承台配筋计算
1.抗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 I --- 任意截面I-I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 任意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
取a1=b即取a1=1.35m;
P max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取128.78kN/m2;
P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I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
P=128.78×(3×1.60-1.35)/(3×1.60)=92.56kPa;
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取1340.94kN/m2;
l --- 基础宽度,取l=6.4m;
a --- 塔身宽度,取a=1.60m;
a' ---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 取a'=1.60m。

经过计算得M I=1.352×[(2×6.4+1.60)×(128.78+92.56-2×
1340.94/30.56)+( 128.78-92.56)×6.4]/12=327.35kN.m。

2.配筋面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7.2条。

公式如下:
式中,αl ---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l=1.04;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4.30kN/m2;
h o --- 承台的计算高度,h o=1.15m。

经过计算得:αs=327.35×106/(1.04×14.30×4.00×103×(1.30×103)2)=0.00326;
ξ=1-(1-2×0.00326)0.5=0.00327;
γs=1-0.00327/2=0.998;
A s=327.35×106/(0.998×1.350×300.00)=809.9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4000.00×1350.00×
0.15%=8100.00mm2。

故取选用双层双向B22@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