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小学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原文译文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宋代:陆游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天汉:银河。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毛传:“汉,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怆(chuàng):悲伤。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赏析】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
“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
三四句写“有感”正面。
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
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赏析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⑴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毛传:“汉,天河也。
”⑶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怆(chuàng):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

引资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 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沦入金人之手。
悟诗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人 压迫下流尽了眼泪,他们一年又一 年地盼望着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河 山。
悟诗情 在陆游的诗歌中,“遗民”一词经常出现。陆游写到“遗 民”总会与“泪”相伴。而在这首诗里又多了一个“尽”!
山外青山楼外楼,
南
宋 西湖歌舞几时休? 统 暖风熏得游人醉,
治
者 直把杭州作汴州。
苦苦守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遗 五千仞岳上摩天。 民 遗民泪尽胡尘里,
百
姓 南望王师又一年。
尝试背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 。 , 。
尝试背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亘古男儿一放翁
——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
知其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 爱国诗人。一生主张抗金,盼望 收复失地。
解诗题
时间
地点
缘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天夜晚 竹子或树 一阵凉风吹来, 快要天亮 枝编的门 有了许多感想。
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断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黄河奔腾入海,华山高耸入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赏析1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词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以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
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
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
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
“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
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
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赏析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篱门有感其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朝·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古诗简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翻译】迢迢万里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生平。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巍巍华山高耸接青天。
卷地胡尘使沦陷区遗民泪水流尽,眼巴巴望着江南盼国家的军队又是一年。
【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2.天汉:银河。
3.怆:悲伤。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5.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6.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7.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赏析】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
“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
三四句写“有感”正面。
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
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译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己未能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的遗憾。
以下是这首诗的译文:
秋天的夜晚,即将迎来黎明的曙光,我独自走出篱笆门,感受着凉爽的秋风,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在这个时节,杜甫已经不在了,而我也年老体衰,头发花白。
想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万分。
我曾经希望能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像诸葛亮那样辅佐君主,或者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
然而,时至今日,我却未能实现这些愿望,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诗中的“杜老”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晚年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陆游在这里提到杜甫,可能是感慨自己与杜甫有相似的命运,都是晚年未能得到国家的重用。
而“衰鬓”则是指年老头发稀疏,“感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晚年的心境,既有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1. 第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1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古诗。
诗人以秋夜将晓的清冷时刻为背景,描绘了出篱门迎凉的场景,并表达了对秋夜清冷的感慨和思考。
1.2 诗歌内容李白通过描绘秋夜将晓的景象,将诗人迎凉出篱门的场景生动展现出来。
整首诗共分三句,第一句“秋夜将晓出篱门”描绘了夜色将退,秋凉将至的景象。
第二句“看清星似舞蛾飞”,通过比喻手法,将星空描绘成舞动的蛾,表现出夜晚的静谧和美丽。
第三句“短笛声微在槐梢”,描绘了短笛声从槐树上传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反映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将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对清冷秋夜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2. 第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1 赏析这首诗也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古诗。
与第一首诗相似,诗人以秋夜将晓的清冷时刻为背景,描绘出迎凉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感慨之情。
2.2 诗歌内容首句“秋夜将晓出篱门”,描绘了夜晚将过去,清晨即将到来的景象。
第二句“一篙明月渡孤云”,通过极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明月穿过孤云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句“更深人静梦难醒”,表达了夜深人静,梦境难以觉醒的情感。
2.3 反映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将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3. 总结3.1 这两首诗正是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大气、激昂”的特点。
诗人通过对秋夜将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3.2 作为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两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希望读者在细细品读这两首诗歌的时候,也能深深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感慨和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很抱歉,根据提示,我应该编写一篇大于3000字的文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三首

2023-11-11
目录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古诗中的自然元素 • 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 古诗的艺术特色 • 古诗的鉴赏方法 • 古诗的传承与发扬
01
CATALOGUE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内容
总结词
诗中描绘了秋夜将晓时分,诗人出门感受到凉爽的空气,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 。
详细描述
诗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和华山等 自然景观,以及“迎凉”的感受。
创作背景
总结词
该诗创作于宋朝时期,诗人陆游在乡村隐居时所写。
详细描述
陆游在乡村隐居期间,对周围自然环境观察细致,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歌。
主题思想
总结词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总结词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亲人的 眷恋。
详细描述
诗人在诗中提到“遗民泪尽胡尘里”,表达 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他感到
自己与亲人 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痛苦和 思念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同时,他 也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注,这种
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04
CATALOGUE
古诗的艺术特色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以少胜多,展现了深刻的意境 。
意象生动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诗人传达出丰富的意象 ,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
细腻描绘
诗人对景物进行细腻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 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韵。
寓情于景
通过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外部世界相互交融,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 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译文: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 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 已流尽,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lí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 是我国现有存诗最 多的诗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