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与非根际镉生态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探究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探究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植物根区域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生态功能复杂。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紧密的生态互动关系,参与植物根系的生长、营养吸收、抗病抗逆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及其机制,对于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植物生长素和激素来刺激植物根系的伸长和分枝,促进根系发育和生长。
例如,低氮盐胁迫下,根际细菌鉴定出的248株细菌中,有3株可以产生IAA、GA_1和ZEATIN,从而促进甜菜根系的生长。
(二)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
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一些根际微生物可以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固定,从而富集土壤氮素,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进行磷酸酯水解、溶磷和酸解固磷等作用,使得磷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得到增强,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
(三)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共生作用,增强植物的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逆境的抵御能力。
例如,一些植物根际细菌可以分泌抗生物质、电子中介物、酵素等物质抑制土传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降低植物感染病害的风险。
还有一些菌株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根际环境的PH值、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等,降低不利物质的负面影响,提高植物逆境抵御能力。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分析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在深入了解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取决于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双重作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邵秋雨,董醇波,韩燕峰*,梁宗琦(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真菌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 根际微生物组 (rhizosphere microbiome),是植物从其种子库土壤微生物组中有选择性地招募在根际聚集的动态微生物集群。
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等的飞速发展,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及土壤微生物组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全球关注和研究热潮。
根际微生物组被视作植物第二基因组,其与植物间的互作极为复杂,有正相也有负相。
植物通过从土壤微生物组中招募到根际的某些组分获得积极反馈。
正确管理植物根际微生物组不仅能促进宿主营养吸收、抵抗病虫害及适应环境胁迫,还可能促进健康土壤的形成,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定义、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了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间的互作过程,以期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类生物资源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组;根系分泌物;农业生产;模式微生物群落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of plantsSHAO Qiu-yu, DONG Chun-bo, HAN Yan-feng*, LIANG Zong-qi( Institute of Fungus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Rhizosphere microbiome refers in particular to the dynamic microbial consortium that are selectively recruited by plants from the soil microbiome of their seed banks and gathered in the rhizosph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and metagenomics in recent years, the natural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rhizosphere microbiome, plant host and soil microbiome have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 and become research upsurge.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regarded as the second genome of plants, has very complex interactions with plant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lants can obtain positive feedback by recruiting certain members of the rhizosphere from the soil microbiome. The correct regulation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nutrition absorption, resis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and help the host to adapt environmental stress, but als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healthy soils and enhance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soil ecosystem.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driving factors, research methods of rhizosphere microbiome and the advance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rhizosphere microbiom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hizosphere microbiome and plant host was focused. The purpose of the review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bet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biological resources.Key words: rhizosphere microbiome; root exudat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andard microbial model早在1904年,德国学者Hiltner就提出了“根际”一词,将其用以描述受植物根系影响的狭窄土壤带[1]。
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重金属、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重金属、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郭华;陈俊任;钟斌;刘晨;吴家森;何丽芝;叶正钱;柳丹【摘要】The rhizosphere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region that is utiliz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lant communities,soil,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In the plant rhizosphere area,particularly in the small region near the root of the plan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acid-base properties,redox potential,and microbial populations than in the general soil because of root secretions.Phytoremedia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employs hyperaccumulator plants to remove polluta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or to render them harmless.Therefore,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rhizospheric environment in relation to soil contamination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Moso bamboo is an economic bamboo species that occupies the largest area and is the most widespread species in China.Because of its strong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it is believed that Moso bamboo could be utilized to repair fu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o establish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activity of the root system is optimum,the dynamic changes in soi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pH,and soil enzymes were analyzed in the present study.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oso bamboo forestry near a lead/zinc mine in Quzhou,Zhejiang province,from Febr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We collected one rhizosphere soil sample and one non-rhizosphere sample during each sampling period.All of the soil samples were a mixture from several sites,with 24 samples in total.The resultsdemonstrated that the pH of the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for Moso bamboo remained constant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with numbers ranging from 4.50 to 4.85.Water content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on-rhizosphere,and there was great variation between them,with minimum values measured in June and October.The available Cd and Zn contents of rhizosphere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rhizosphere soil,with the converse occurring for available Pb.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phosphatase,urease,and dehydrogenase in rhizosphere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absorbabl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In rhizosphere soil,only available Pb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talase.However,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vailable Cd and catalase,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d and urease was negatively significant in non-rhizosphere soil.Our results showed synthetically that the quality of rhizosphere soi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on-rhizosphere soil,which could provide some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oso bamboo as a plant material for renovation.%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浙江省衢州市铅锌矿附近毛竹林地采集土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pH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H在1a中变化均不明显,且变化范围都处在4.50-4.85之间;非根际土的土壤含水率大于根际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值均出现在6月和10月;根际土中Zn和Cd的有效态含量远高于非根际土,而Pb的有效态含量则表现出非根际土大于根际土的特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在根际土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土;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来看,根际土中,除有效态Pb 与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Zn和Cd则与土壤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根际土壤质量总体上明显优于非根际土,这为毛竹今后作为植物修复的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7)018【总页数】8页(P6149-6156)【关键词】毛竹;根际土;非根际土;重金属有效态;土壤酶活性【作者】郭华;陈俊任;钟斌;刘晨;吴家森;何丽芝;叶正钱;柳丹【作者单位】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根际是研究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生态领域[1],很多学者在园林绿化、土壤退化[2-3]、人造林[4-5]、土壤修复[6]等相关领域已经开展了植物根际相关研究,而且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之间土壤特性的差异性研究得到关注较多。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药用植物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态适应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根际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综述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其与药用植物互作的机制,以期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提高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梳理了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根际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生长、次生代谢及抗逆性的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根际微生物在药用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药用植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与药用植物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细菌类微生物:在药用植物根际中,细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固氮、解磷、解钾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一些细菌还具有产生抗生素、植物生长激素等有益物质的能力,对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和生长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真菌类微生物:药用植物根际中的真菌主要包括菌根真菌、内生真菌和外生真菌等。
菌根真菌能够与药用植物形成共生体,增强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内生真菌则能够定殖在药用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外生真菌则主要存在于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为药用植物提供养分。
放线菌类微生物:放线菌在药用植物根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对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与植物根系密切联系并生活在根际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保持植物健康、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应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16S/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
研究发现,植物根际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多种群体,其中细菌是根际微生物群体中最为丰富的一类。
此外,植物根系泌出物、土壤气候等因素也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生态功能的关键。
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在根际环境中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参与了多种生态功能。
1.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
微生物通过分泌生长调节物质、产生抗生素、固氮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例如,根瘤菌能够固氮并将过剩的氮供应给植物,使其获得必需的氮源。
2. 增强植物逆境抵抗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环境逆境的影响,例如土壤贫瘠、气候变化等。
根际微生物可通过缓解毒素、降解有害物质、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来增强植物的逆境抵抗能力。
3. 保护植物健康:拮抗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在根际环境中与植物有益微生物竞争,减少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能够激活植物免疫响应并对植物产生的毒素进行降解。
三、未来研究方向虽然在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我们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1.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关系的研究。
不同程度镉污染对棉花生长和镉富集特征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53(5) :922 -923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xcosdel : 14.0443/j ;算x. 1447 -4334. 9207.25.216不同程度镉污染对棉花生长和镉富集特征的影响陈丽丽,李俊华,鲁伟丹,罗彤,田 爽(石河子大学农学D/新疆生产建设6789生态农业;点实验?,新疆石河子334OO7)摘 要:【目的】开究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下棉花生长和镉富集的特征。
【方法】p 用盆栽模拟方法,添加外源镉,分析棉花种植后土壤pH 和镉含量的变化,以及镉胁迫对棉花生长和镉积累量的影响。
【结果】帛花根系 具有酸化作用,使其根际土壤pH 下降,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酸化受到抑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随之显著降低。
棉花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随镉浓度增加逐渐降低,根系则相反。
棉花各器官镉含量、转移系数与积累量随镉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
在不同镉胁迫下,棉花根系镉富集系数均>7。
在O mg/kg 镉胁迫下茎、叶和蕾 富集系数分别达到4. 98、4. 33和4. 63;镉富集量分别为酮.47、39. 5和93. 608 平盆,表现出较强的积累能力。
【结论】在镉胁迫下棉花根系生物量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降低,随镉浓度的增加,棉花镉积累量增大,在5和O mOkg 镉胁迫下棉花地上部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地下部。
关键词棉花生长;土壤镉污染;富集特征;镉积累量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7 -4334(2421245 -0922 -094引言【研究意义】农业土壤中的镉污染及其对作物吸收[]。
镉既容易积聚在植物体内对生理过 程有很强的抑 用[2]。
对棉花研究不同程度镉污染土 棉花生长和镉 的 。
【前人 研究进展】植 复技术 复治理污染的有效之一,其中植物提取是利用或超 植物吸收和转运 ,并累积在植物地 ,随后收获地分 中处理的技术7],该技术应用广泛,修复成本低、环境友好、土壤破坏小,适用复大面积、中污染的土壤⑷。
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简单描述了镉污染对粮食安全、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包括农业生态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在内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概念、优势及制约因素;着重阐明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为镉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和基础。
关键词镉污染;土壤修复;生物修复;研究进展镉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副族,也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监控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5种重金属之一;具有生物迁移性强、极易被植物吸收和积累的特点,对动植物和人体均可产生毒害作用[1],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骨痛病、高血压、肾功能紊乱、肝损害、肺水肿等疾病[2];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的镉含量超标农产品和动物造成累积性毒害品达146万t[3],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8万hm2,年产镉超标农产品达150万t[4],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市售大米约10%存在镉超标[5],对环境经济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近年来湖南浏阳、云南曲靖以及广西河池地区先后发生的镉污染事件[6]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控制镉污染,加大对镉污染土壤修复力度已经势在必行,笔者对目前最新镉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予以全面概述,着重于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农业生态修复农业生态修复措施是指因地制宜选择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重金属危害,主要包括农艺修复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
农艺修复措施一般是通过耕作制度的改变,辅以多种植物组合间作、轮作以及套作或者通过向镉污染土壤中加入能结合游离态的镉形成有机络合物的有机肥,从而达到有效减少土壤中镉的含量、降低植物对镉的吸收的目的,实现土壤中镉的迁移、吸收和降解[7-8]。
我国在生态修复措施方面研究较多,一般通过调节包括土壤水分等在内的生态因子来实现对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的调控[9]。
农业生态修复措施既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又能促进自然生态循环和系统协调的运作,但存在着修复时间长、见效慢等不利因素。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生长在植物根上或者附近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密切关系,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是研究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的科学,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植物、土壤以及其他生态因素。
本文将探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以及一些重要的应用和前沿方向。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组成非常多样化且复杂,包括互生菌、寄生菌、共生菌和自陈菌等,它们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和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防治植物病害和逆境胁迫、促进植物免疫力等多种生理过程。
其中,互生菌是指能够与植物根系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磷酸菌、菌根真菌等;寄生菌是指对植物有害的微生物,如根腐菌和枯萎菌等;共生菌则是指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如固氮菌等。
自陈菌是指存在于植物根际的细菌,它们不与植物根系产生任何相互作用,但是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还能够产生独特的生态作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1. 生态调节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能够调节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影响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等生态因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生理过程。
例如,固氮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氮素的供应;磷酸菌和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效率,增加磷素供应;而根际真菌则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改善土壤质量。
2. 生态平衡调控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参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和能量循环,调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根瘤菌和非根瘤菌可以通过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素,通过降解有机物质和选择性吸附营养元素维持土壤生态平衡;而假单胞菌等类别的细菌则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参与土壤碳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 简 介 : 洋 洋 ( 9 3 )男 , 南 洛 阳人 , 王 18 一 , 河 在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物 营养 。 研 植 通 讯 作 者 : 阿 林 ( 9 2一 , , 江 富 阳人 , 究 员 , 士 , 要 从 事 植 物 营 养 与农 业 生 态 研 究 。 沈 16 )男 浙 研 博 主
影 响 下 的 生 态 化 学 行 为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了 综 述 , 此 基 础 之 上 提 出今 后 需 进 一 步 深 化 的 研 究 内容 。 在
关 键 词 :根 际 ;非 根 际 ;重 金 属 ;镉 ;生 态化 学行 为
中 图 分 类 号 :06 4 2 2 1.4
文 献 标 识 码 :A
维普资讯
河 南农业 科 学
根 际 与非 根 际镉 生态 化 学行 为 的研 究进 展
王 洋 洋 , 阿 林 n , 长 林 。 沈 寇
(. 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 , 南 郑州 400 ; 1河 河 5 0 2 2河南省农业科学 院 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南 郑州 400 ) . 河 5 0 2
土壤 中 的镉 有 水 溶 态 、 交 换 态 、 酸 盐 结 合 可 碳
态 、 锰 氧 化 物 结 合 态 和有 机 态 等 形 态 , 们 随 环 境 铁 他 条 件 的 变 化 而 相 互 转 化 , 中 对 植 物 起 危 害 作 用 的 其 主 要 是 水 溶 态 和 交 换 态 镉 。李 瑛 等 l] 究 表 明 , _ 研 1 在 低 浓 度 镉 污 染 水 平 ( 1 / g 下 , 形 态 镉 含 量 表 ≤ mg k ) 各
收 的镉 通过运 输等 作 用 积 累在植 株 不 同 部位 , 之后
湿地植 物根 系中镉 的浓度 是地 上 嫩枝 中浓度 的 50 6
倍 ; 风信 子 ( 一种漂 浮于 河流 或湖 泊 的野 生植 物 ) 对 镉 的吸收量 最大 , 且主要 集 中于根部 , 只有 一小部 分被输 送到嫩 枝 中_ 2 。但也 有 研究 发 现 , 也 可 以 镉
富 集 于 植 物 的 地 上 组 织 中 , 烟 草 叶 片 中 镉 的 含 量 如 高 于 根 ] 。
2 根 际 镉 的 生 态 化 学 行 为
进入食 物链 , 通过食 物链 累积在人 体 中 , 危害人 类 的 身体健 康 。进 入人体 或动 物的镉 最终 又通过排 泄物
再次进 入土 壤 。
渐 成为 一个 污染 源 , 通 过食 物 链 危 及 人 类 的 生命 并
和健 康 , 此 受 到 土 壤 环 境 学 和 农 业 生 态 学 界 的 普 因
遍关 注 , 相关 研究 报 道迅 速 增加口 , 别是 随着根 ]特
际化 学 行 为 的 发 展 , 污 染 研 究 已 扩 展 到 根 际 微 镉 域 _ 川。 根 际 环 境 独 特 的 物 理 、 学 和 生 物 学 性 质 9 化
摘 要 : 际 作 为 受 植 物 根 系及 其 生 长 活 动 显 著 影 响 的 土 壤 微 区 , 特 殊 的 物 理 、 学 和 生 物 性 质 对 根 其 化
重金 属 的形 态和 生物有 效性 影响 巨大。 为此 , 对近 十几 年 来镉 在根 际 p E H, h和 根 系分 泌 物 变化
复 杂 。由 图 1 看 出 , 壤 中镉 不 仅 来 源 于矿 质 风 可 土 化 、 锰共 沉 等 自然 因素 , 主要来 源于化肥 、 铁 更 污泥 、 废 水 等 污染物 的人 为 因素 。进入 土壤 溶液 中的镉 以
植物 动物
能使 重金 属形 态发 生 变 化 , 变 其 迁 移性 和生 物 有 改
・
Hale Waihona Puke 5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6 期
离子态 和配合 态存 在 , 在根 表 和 土壤 组 分 之 间进 并 行着 一系列 的吸附 一解吸 、 沉淀 一溶解 、 络合 一解络 的反应 , 它们决 定 着镉 的生 态 化学 行 为 。被 根 系 吸
效 性 , 而影 响植 物 对 它们 的 吸 收 。以下 就 根 际 土 从 壤酸碱 度 、 氧化 还 原 电位 ( h 和 根 际分 泌物 等对 镉 E )
生 态 化 学 行 为 的 影 响 进 行 综 述 , 期 为 防 止 土 壤 镉 以
污染及 其修 复提 供参 考依 据 。
1 镉 在 土 壤 一 植 物 系 统 中 的 迁 移 转 化 1 1 镉 在 根 际 与 非根 际 土 壤 中的 迁 移 转 化 . 镉 在 动 植 物 一 土 壤 系 统 中 迁 移 转 化 的 过 程 非 常
土 壤
化肥、农药 、污 泥、大气沉 降、 电子废弃物 、废 水
图 1 土 壤 一动 植 物 系 统 中镉 的 迁 移 转 化 ( 分 内容 引 自文献 [3 ) 部 1 ]
收稿 日期 :0 7— 2 2 20 1 — 6 基 金 项 目 :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0 6 A 0 B 0 资 助 国 20B D 5 0 )
文 章编 号 : 0 4 2 82 0 )6 0 5 5 1 0 —3 6 (0 8 0 —0 0 —0
镉 ( d 在 自然 界 中 分 布 广 泛 , 含 量 很 低 。 通 C ) 但 常 情 况 下 ,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为 0 1 ~ 0 2 mg k , 在 . 5 . 0 / g 土 壤 中镉 含 量 为 1 / g以 上 , 物 中镉 含 量 不 超 k mg 植 过 1 / g】。 自 2 k【 mg ] O世 纪 2 O年 代 以 来 , 着 镉 在 随 电 池 、 镀 、 金 、 漆 和 塑 料 等 工 业 中 的 应 用 , 逐 电 合 油 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