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因为微生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体,它们可以通过与玉米根系共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作用,进而影响着玉米种植的效果与收益。

2.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玉米种植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特征,以及玉米品种与种植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等方面。

研究发现,玉米根际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组成。

具体来讲,细菌可以分为蓝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等,真菌主要包括担子菌、接合菌等,放线菌则是表现非常明显的一类菌。

3.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功能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营养物质玉米根际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玉米需要的有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提供保护作用微生物可通过分解有害物质、分泌生长物质、竞争有害菌等方式,对玉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些微生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植物更加健康。

(3)调节土壤菌群结构玉米根际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互作,调节土壤的菌群结构,提高土壤的健康程度。

4.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为了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农民需要合理地调节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具体来讲,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添加菌剂农民可以通过添加菌剂的方式,增加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密度和种类。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2)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农民需要了解不同品种和种植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控制氮磷化肥的施用玉米需要的营养物质大多来自于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

但过量施用氮磷化肥可能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平衡,从而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

根据碳同位素示踪研究,禾谷类作物一生中,近30%~60%光合产物转移至地下,其中40%~90%以无机和有机分泌物形式释放到根际。

这些根系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物质,根际微生物是受植物影响最大的土壤微生物群体。

国内外学者对影响根际微生物方面的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如肥料施用、植物和土壤类型、CO2浓度、转基因作物等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迄今为止,不同基因型作物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组成的作用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中国广为种植的4个玉米品种,旨在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温室、微生物研究室、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试验时间:2012年79 月。

1.1 盆栽试验温室盆栽试验选取玉米品种郑单958、中单909、陕单8806、农华101。

盆栽土壤是典型的砂质壤土,发育于黄河冲积沉淀物,其质地为456 g/kg砂粒、407 g/kg 粉粒、137 g/kg 黏粒。

4.67 g 尿素(含46.3% N)、2.21 g 过磷酸钙(含46.1% P2O5)、1.43 g硫酸钾(含49.6% K2O),连同13 g 风干土(质量含水量1.47%)一并均匀混合后填装于直径25 cm、高26 cm 塑料桶(氮磷钾和土壤按1:1:1:6的重量比混合)。

种子在培养箱中催芽1周后(温度25℃、湿度80%),选取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到每个桶里(土壤已被浇透过夜)。

每桶栽一颗作物,每个品种设置4个重复。

玉米生长期间,土壤被统一足量地浇水。

13C 标记在玉米拔节期进行,所有植株用透明塑料膜(300 cm 220 cm 170 cm)密闭地包裹并通入50 mL13CO2(13C 原子丰度98%以上),在日光下维持10 h 光合作用(为保持空气流通,塑料膜内安置一小电扇),晚上揭开塑料膜。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曾齐;王继华;车琦【期刊名称】《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09)003【摘要】以一种栽培大豆,一种野生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解析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与发育时期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时期的推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达到成熟期时又降低,含水率呈现持续增高趋势,pH变化不显著.在各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总数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长时期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成熟期时降至最低.通过SPSS 20.0对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和含水率亦呈负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含水率呈正相关.【总页数】8页(P73-79,85)【作者】曾齐;王继华;车琦【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相关文献】1.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董晓钢;汤利;郑毅;邓佳琪2.沙蒿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J], 高婷3.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Ⅱ.连作大豆(重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J],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4.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Ⅰ.非连作大豆(正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J],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5.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J], 曾齐; 王继华; 车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与植物根系密切联系并生活在根际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保持植物健康、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应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16S/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

研究发现,植物根际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多种群体,其中细菌是根际微生物群体中最为丰富的一类。

此外,植物根系泌出物、土壤气候等因素也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生态功能的关键。

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在根际环境中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参与了多种生态功能。

1.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

微生物通过分泌生长调节物质、产生抗生素、固氮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例如,根瘤菌能够固氮并将过剩的氮供应给植物,使其获得必需的氮源。

2. 增强植物逆境抵抗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环境逆境的影响,例如土壤贫瘠、气候变化等。

根际微生物可通过缓解毒素、降解有害物质、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来增强植物的逆境抵抗能力。

3. 保护植物健康:拮抗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在根际环境中与植物有益微生物竞争,减少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能够激活植物免疫响应并对植物产生的毒素进行降解。

三、未来研究方向虽然在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我们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1.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关系的研究。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利用根际微生物组生产抗旱作物Harnessing rhizosphere microbiomes for drought-resilient crop productionScience 【Impact Factor 41.037】DOI:/10.1126/science.aaz5192发表日期:2020-04-17第一作者:Franciska T. de Vries1,2,*通讯作者:FranciskaT.deVries(******************)1,2,*合作作者:Rob I. Griffiths,Christopher G. Knight,Oceane Nicolitch,Alex Williams主要单位:1曼彻斯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nchester M13 9PT, UK)2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Dynamics,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1090 GE Amsterdam, Netherlands)写在前面分享标题: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生产抗旱作物关键字:根际微生物组,植物信号,水分胁迫,耐旱机制,ABA,PGPR点评:尽管人们对植物选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和适应性的反馈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我们对于田间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这些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本文从干旱响应特征、植物信号、微生物机制、益生菌、初级和次级植物代谢物等方方面面讨论可能的抗旱机制,不管是将为利用根际微生物组增加作物生产对干旱的适应性铺平道路还是为使作物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提供了巨大潜力亦或将为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途径,总之都是为了抵御胁迫,增强农作物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服务人类社会。

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欧阳子龙,贾湘璐,石景忠,等.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18-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2.003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欧阳子龙1,2,3,贾湘璐1,2,3,石景忠3,韦妙琴1,2,滕维超3(1.南宁植物园,广西南宁530002;2.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4;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间作是一种生态农业,通过植物间优势互补来提高植物的养分积累以促进生长。

筛选出优良的间作模式可实现增产增收。

首先,间作通过地上部生态位提高植物对光资源的利用能力,并协同地下部生态位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直接促进产量增加。

其次,间作能改良土壤结构,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较好的土壤条件又能正向促进植物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体现出多样性净效益,使得间作系统整体产量提高。

最后,间作亦会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良土壤,平衡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

本文从植物生长生产、土壤理化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间作研究概况,并对间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研究的重点方向、深层次机理的探究、产业面临的瓶颈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这5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揭示间作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未来间作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间作;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中图分类号:S3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4)02-0018-13收稿日期:2023-04-06基金项目:崇左市科技计划(编号:崇科FA2018005)。

作者简介:欧阳子龙(1997—),男,湖北天门人,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研究。

E-mail:1627132117@qq.com。

通信作者:滕维超,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研究。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41卷 第3期 生 态 科 学 41(3): 229–2362022年5月 Ecological Science May 2022收稿日期: 2021-08-24; 修订日期: 2021-09-1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550, 31770556)作者简介: 黄涛(1995—), 男, 江西宜春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生态农业研究,E-mail:***************黄涛, 冯远娇, 王建武.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2, 41(3): 229–236.HUANG Tao, FENG Yuanjiao, WANG Jianwu. A review on the effects of cereal ‖legume intercropping on soil microorganisms[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3): 229–236.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黄涛1, 2, 3, 冯远娇1, 2, 3, 王建武1, 2, 3,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2. 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3.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广州 510642【摘要】间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种植模式, 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有益微生物产生的影响, 从数量、多样性和菌属丰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提出了加强多种禾本科‖豆科间作系统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高通量测序、稳定同位素探针和组学技术等)研究微生物种群在间作系统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探究禾本科‖豆科间作产生优势的微生物学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4年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范文

《2024年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范文

《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稀土元素(REEs)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稀土元素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其环境风险日益凸显。

La作为稀土元素中的一种,其环境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应对环境压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根际微生物,能够与大部分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生长。

本文旨在探讨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选用的植物为玉米,AM真菌为常见菌种。

实验土壤选自某稀土矿区附近的农田土壤。

2. 实验设计将玉米种子分别接种AM真菌,并在含有不同浓度La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进行培养。

设置多个La浓度梯度,以探究不同浓度La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测定指标测定指标包括玉米的生长指标(株高、根长、生物量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等。

三、结果与分析1. La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的生长受到抑制。

具体表现为株高降低、根长变短、生物量减少等。

这表明La胁迫对玉米生长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 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接种AM真菌的处理组中,玉米的生长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接种AM真菌的玉米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

这表明AM真菌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对环境压力的抵抗力。

3. La胁迫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降低。

这表明La胁迫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了不利影响。

然而,在接种AM真菌的处理组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维持,多样性也有所提高。

这表明AM真菌能够缓解La 胁迫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负面影响。

4. AM真菌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发现,AM真菌与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