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是指对所讨论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鉴别,并对其所取得的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所以文献综述又可叫文献综合评述。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讨论,应揭示讨论文献生发的规律历史生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讨论文献之间的关联性。

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

1、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作为一种详细而特别的元讨论,文献综述是学术讨论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学术首先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怀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学问,叙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终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经”开头。

学术讨论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动的,是后浪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脚印向前挺进,或踩着巨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与此相反,假如无视或忽视前人的讨论成果,那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讨论,把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觉和创新。

对学术讨论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讨论,可以使讨论者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讨论什么、可以讨论什么。

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讨论地图,它关心讨论者总结以前的讨论信息,指导讨论者以后的讨论路线,推动讨论或学问向更深层次进展。

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讨论者不必自称专家或闻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讨论领域的主要观点和争辩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讨论的进展状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讨论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

从世界范围看,大凡胜利的学者都特别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献综述。

为了今日的讨论,也为了将来的讨论,对过去所作的讨论再作一些讨论,是不行或缺的。

如何写文献综述全是干货(收藏)

如何写文献综述全是干货(收藏)

如何写文献综述全是干货(收藏)现在,它来啦!咱们会从以下七大方面带你深入了解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也叫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其中一学术问题或者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文献综述的作用对前人研究的系统梳理,提出研究者现有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区别,避免与已有的研究重复。

明确研究者的研究视角,说明现有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体现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帮助研究者参考已有研究从而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1.确定选题万事开头难,选题第一步。

对选题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噢。

如何选题?传送门:2.检索和阅读文献确定了选题后,就要开始对选题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检索与阅读,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工作。

文献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对本领域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准备工作,就去盲区撰写综述,是绝对写不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传送门:3.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顾名思义分为“综”和“述”两大部分的内容。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

“述”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四、文献综述写作的常见问题内容不完整很多同学的文献综述都多多少少会缺少一些内容,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的原因、目的、意义、资料收集范围及综述的主题内容等。

逻辑混乱不少同学写综述不分主题,大段论述,文献综述应简单易懂,对基本概念的解释需要简洁明了。

需要做到层次分明,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到何种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避重就轻说前人没有研究过这样的内容、前人的研究存在重大问题等来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不要过分的夸赞自己的的研究,贬低别人的研究。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国内外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

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都是搜集文献的重要来源。

其次,需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类和总结。

接着,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述,可以从理论、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根据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撰写综述文章或报告,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其次,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他人研究的工作,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者还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国内外文献数量庞大,研究者很难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析,因此可能会存在遗漏某些重要文献的情况。

此外,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结果也受到研究者个人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然而,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搜集文献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引言。

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文献综述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法的定义、特点、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一、文献综述法的定义。

文献综述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它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整理和总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文献综述法的特点。

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2.综合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3.理论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4.实践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和问题,为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法的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文献搜集和筛选,然后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和筛选,找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3.文献阅读和整理,接下来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梳理出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文献分析和综合,然后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撰写文献综述,最后需要撰写文献综述,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文献综述法的应用。

文献综述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引言在进行学术研究或者科研项目时,开题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对所要进行的研究或项目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而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回顾的过程。

本文将对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文献综述的定义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相关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的系统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以获取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

文献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献综述的意义和作用1.阐明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关该领域前沿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全面了解。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设计研究方案和方法时有条不紊,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3.揭示研究现状和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准确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前人研究的关联性和创新点。

4.引导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者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确定自己研究的合适路径和方法。

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领域和范围:在开始综述前,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有助于筛选和检索相关文献。

2.检索和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关键词,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搜索引擎等途径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然后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初步筛选,选取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1.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

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

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是可行的。

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

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

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

例子如下:“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xx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xx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xx模式对xx的xx与xx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并量化xx等诸多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xxxx。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xx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xx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xx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
一、作者生平
老舍,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

北京人。

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在《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提到他的生平主要见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编辑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第一辑(徐州师范学院,80年);吴重阳,陶立瑶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80年12月);[波]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等著,尹慧珉译的《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0年3辑282页);此外还有王惠云和苏庆昌所著《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从是国内第一部老舍评传,对老舍生平研究有着开拓之功。

胡契青和舒乙所著《散记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版),有传有评,有忆有论,材料丰富,形式生动。

舒济的《老舍年谱简编(《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是老舍年谱中较为简明准确的一本。

另有孟广来等所编的《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和曾广灿、吴怀斌所编的《老舍研究资料》(上、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是老舍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汇集。

二、作品整理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三、研究情况
《四世同堂》是老舍抗战时期重要的长篇史诗小说,也是老舍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

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共约100万字,创作周期从1944年直到1948年,历时近五年时间,其中小说的第一、二部《惶惑》,《偷生》写于重庆北培,而第三部《饥荒》则是老舍于1946年赴美讲学后在美国纽约完成的。

不同于前期的抗战文学,小说并没有选取正面视角表现某一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以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选取以北平一个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透视点,以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家为描写对象,同时还兼顾十来户近邻,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战争不幸来表现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屈辱和伤痛,以此展现北平市民身上的保守苟安等性格特点,以及人们如何在战争中逐渐克服固有的人性弱点,逐渐觉醒的过程。

从1945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扫荡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评论。

其中堵述初的《读<四世同堂>―第一部上半本<惶惑>》(《人民世纪》1946年4月第6期)对老舍这部新作“对于北平风物描写的精致”、“对于北平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于当时北平市民社会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评论。

最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的思想意义,宗鲁在《评<偷生>》①一文中对祁瑞宣的论析较有代表性:“在主题的思想内容上考察起来,那主人公祁瑞宣在伦理的家庭责任观念,和革命的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由之而起的惶惑以及腼腆偷生的苦闷等等,在革命形势从民族革命推展到民主革命为主要任务的现阶段,那种祁瑞宣式的人物底思想性格,仍不失为中国目前思想战线上的一个主要对象”。

老舍作品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老舍本人“非常满意”的《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在思想、文化、历史、艺术等多方面都在中国的抗战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作品丰富的内涵和形式结构的耳目一新,再加上老舍独特的语言魅力,小说在出版之初就引起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

80年代以来的对《四世同堂》的研究成果:
1.从文化角度考查小说的文化内涵和作品蕴含的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

如《空
间烛照下的家族伦理——以<四世同堂>中的祁家四合院为例》、《审视中的北京文化——重读<四世同堂>》等
2.对《四世同堂》中不同类型人物形象的研究:如女性形象,国人形象、“多余人”
形象等等.如孙颖的《从〈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看老舍文化选择的多样性》,以《四世同堂》中的女性形象为范本, 探讨了老舍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对韵梅等一类贤妻良母型妇女与大赤包等一类家庭恶毒型妇女形象的态度,折射出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胖菊、招第等摩登女性的嘲讽,表现出老舍对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与排拒;而对日本老太太的描写则反映出老舍文化选择的开放性与世界性。

马晓冬的《老舍笔下的英国人形象——以〈四世同堂〉为中心》, 分析了作品中英国人富善先生,从不同角度引发了对“自我”的反思;进而指出老舍赋予英国人富善形象的情感认同以及对其缺陷的分析,不仅使富善在老舍笔下的英国人中具有了独特性,并透射出老舍对殖民主义的警惕以及对异国文化的反思态度。

3.多角度的文本分析。

如魏梓轩的《抗战时期老舍小说研究》,就是对抗战时期
的老舍文学作品进行了全景式的宏观分析,其屮对《四世同堂》的分析则更多地集中强调老舍在“国家至上”意识的感召下的文本写作;"'夏玉萍的《战争激流与人性之舟: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则更多地是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战争下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人性转变过程;而刘红涛的《文本的旅行及其分析一从〈四世同堂〉到〈the yellow storm〉(<黄色风暴>)》则侧重对中英两个版本的不同比较,分析两个文本的差异等。

此外,还有的研究者对《四世同堂》中创作、翻译等情况的进行了概述。

胡絮青、舒乙的《破镜重圆——记〈四世同堂〉结尾的丢失和英文缩写本的复译》以及史承钧《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国民政府抗战》,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祌,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通过上述综述,可以发现,对老舍《四世同堂》的研究,既有不少灼见,虽然一些论题重复,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研究。

而且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从新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尝试发现一些小说中可能长期被遮蔽的问题。

相信对《四世同堂》的研究会越来越出色的。

《四世同堂》是一部“写人的杰作”,其中塑造了不少经典的形象,有令人称颂的,自然也有令人唾弃的。

人们总是把目光放置在那些盯着“神圣”光环的人物上,却经常忽略那些反面人物。

其中,汉奸祁瑞丰就是被忽略之一。

现有论文《战争激流下的人性图像——试析<四世同堂>中的小丑祁瑞丰》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查阅文献:
[1]王继祥主编.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M].东北师大图书馆,1988年04月.
[2]尚礼刘勇卷主编.现代文学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1.
[3]于川. 论《四世同堂》中“家”的形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