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收获期对水稻_丰两优1号_品质的影响
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水稻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技术的发展,不同的播期和品种选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深入研究播期和品种选择对淮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有一些关于播期和品种选择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但大多局限于单一因素的分析,未能全面揭示不同播期和品种选择对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
有必要对播期和品种选择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通过对淮北地区水稻生长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水稻生长的规律和环境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进展的探讨可以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播期和品种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播期和品种选择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字数:281】1.2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淮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的播期和品种选择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研究淮北地区水稻播期和品种选择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淮北地区水稻播期和品种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不同播期和品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以有效指导农民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播期和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究播期和品种选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播期和品种,可以实现节水减肥、增产增收的目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淮北地区水稻播期和品种选择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指导农民生产决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播种期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攻 关 .探 索 出适 合 大 面 积应 用 的水 稻 一种 两 收 高 产 2
了经 验 。
结 果 与 分 析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在 本试 验 条 件 下 , 头 季 稻 生 育
高效 配 套 栽 培 集成 技 术 体 系 ,为 推广 这 项技 术 提 供 2 . 1 生育期 变化
证 再 生 稻 生 长 发育 的最 佳 气候 生 态 条 件是 实 现 头 季 内 , 亩施 尿素 5 k g 、 氯化 钾 5 k g作 提 苗 肥 , 用 2 . 5 g 和再 生 季 “ 双高 ” 的前 提 [ 8 ] 。通 过 扎 实 开 展 高 产 试 验 “ 九 二 o” 、 2 0 0 g 磷 酸二 氢钾 对 水 7 5 喷蔸 。
种植再生稻 , 一种两收 , 是 一 项省 工 、 省 时、 节 约 1 材 料 与 方 法
成本 、 增 产增 收 的种 植方 式 , 推广 种 植 再 生稻 具 有 非
试验于 2 0 1 3年 在 孝 感 市 孝 南 区 卧龙 乡 高 潮 村
常重 要 的 意 义 I l ' 2 ] 。 发 展再 生 稻 也 是 增 加 稻 田 单 位 面 2组张 平安 责任 田进 行 , 位 于东 经 1 1 3 。 5 1 3 2 . 5 ” 、 北 纬 积 稻谷 产 量 和经 济 收入 的措 施之 一【 3 I 4 】 。 3 0 o 5 5 2 9 . 8 ” 。 试 验 田面 积 2 0 0 0 m 2 , 肥 力 中等 , 土质 为
摘 要: 用丰 两优 香 1号在 孝 感 市进 行 了一种 两 收适 宜播 种 期 试验 , 结 果表 明 , 早 播 早栽 能提 高丰 两
优 香 1号 头季稻 和再 生 稻 的产 量 , 适 宜播 种 期 最好 掌握 在 3月底 。
不同育秧方式对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7,23(23)不同育秧方式对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田晶晶金磊*(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宣城242000)摘要:该文从秧苗素质、农艺性状、产量构成等方面对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在不同机插育秧方式下的种植表现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以硬地育秧最好,与水田育秧相比,稻谷增产450kg/hm 2;成秧时间上,大棚育秧最快,比硬地、水田育秧快5d 。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育秧方式;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23-0031-21引言随着当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口进入老龄化,农业生产对机械化要求越来越高,而皖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因此直播稻在皖南区域的推广面积越来越大,但除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施用化学除草剂具有省工省时、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保产措施。
但除草剂使用要求很严格,一旦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药害,尤其是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在连作或轮作农田中使用极易造成后茬作物药害、减产甚至绝收。
近年来稻田杂草种类越来越多,顽固性杂草时有发生,除草剂使用量大幅增加。
而烟草是对除草剂较为敏感的一类作物,随着多种大量除草剂在前茬作物即水稻上的使用,烟叶受到除草剂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烟叶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机插秧水稻杂草较易控制[1],但机插秧早稻受限较多,如落田苗、生育期、温度、秧苗素质等。
本试验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对象,在皖南烟区探索一种较为适宜的早稻机插秧育秧方式。
2研究方法2.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7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进行,选择2hm 2连片且地势平缓肥力均匀的田块作为试验田。
试验田前茬为空闲田,供试水稻品种为从合肥丰乐种业引进的再生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
3月22日播种,4月18日移栽,栽插密度株行距25cm×14cm ,每丛2苗,试验大棚采用皖南烟区常见烟叶育苗大棚。
丰两优1号在汕头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要点

丰两优1号在汕头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要点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而作为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稻的种植和生产也备受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丰两优1号水稻作为一种新型优良品种,备受农民和专家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丰两优1号在汕头的试种表现,并提供高产栽培要点,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种植和生产这种优质的水稻。
一、丰两优1号水稻的试种表现丰两优1号水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该品种已经被证明具有多项优点,如高产、耐倒伏、抗病虫等。
在汕头的试种中,丰两优1号水稻的表现也十分优异。
1.高产:丰两优1号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750公斤以上,比传统品种高出20%以上。
在汕头的试种中,该品种的亩产量更是达到了800公斤以上,创下了历史新高。
2.抗病虫:丰两优1号水稻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可以有效地抵御多种病虫的侵害。
在汕头的试种中,该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不需要过多的农药和除虫剂,降低了生产成本。
3.耐倒伏:丰两优1号水稻具有较强的耐倒伏能力,在汕头的试种中,该品种的倒伏率大幅度降低,不仅减少了损失,也方便了收割和加工。
4.品质优良:丰两优1号水稻的米粒颗粒饱满、色泽白亮,口感细腻、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丰两优1号水稻的高产栽培要点虽然丰两优1号水稻具有多项优点,在栽培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要点,才能确保高产、高质量的收成。
以下是丰两优1号水稻的高产栽培要点:1.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避免种植在低洼地或水土流失的区域。
2.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质地和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肥。
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基础施肥,结合水稻生长期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追肥。
3.注意水分管理:适时浇水、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干旱季节,可以采用灌溉技术,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
4.合理控制病虫害: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农药和除虫剂的使用。
“丰两优1号”水稻新品种显优势

“丰两优1号”水稻新品种显优势
农业部在安徽项目区召开“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验收总结会。
农业部科技司副司长杨雄年、中国水稻所副所长廖西元及有关专家参加了验收活动。
验收结果显示,核心示范区连片的1002亩“丰两优1号”水稻优良品种长势均衡一致,生育期适中,生长清秀,熟相好,无病虫草害。
平均亩产656.8公斤,比非项目区同类品种增产16.3%。
此项“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是农业部于今年3月在杭州召开会议落实的计划任务。
试点项目规定选用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辐射推广面积25万亩,产量指标比同区对照增产5%,还要求选择1000亩核心示范区,通过技术集成,产量指标比同区对照增产10%左右。
安徽项目区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由安徽省农委、省农科院水稻所及安徽省天长市为承担单位。
项目核心示范区选用的水稻良种“丰两优1号”是由丰乐种业与辽宁粳杂中心合作育成的。
该项目实行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培训技术骨干235人。
在项目实施的天长市组建了3个服务网络和7个培训小组,对全市28个乡镇进行五期科技培训,共培训农民1.1万人,计5.5万人次,发放资料1.1万多份。
在选用优质高产良种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和“稀长大”高产及无公害栽培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示范区内良种覆盖率和技术入户率均达100%,促成了水稻大面积优质高产。
根据当地农技部门对全市25万亩辐射示范区的28个乡镇进行测产,折合平均亩产613.8公斤,比非项目区同品种平均增产6.1%。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织得力,管理规范,如期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建议进一步加快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水稻新品种和两优1号示范推广效果探究

水稻新品种和两优1号示范推广效果探究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培育出了众多水稻新品种。
两优1号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示范推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对两优1号水稻的新品种和示范推广效果进行探究。
一、水稻新品种两优1号介绍两优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稻谷所(以下简称“稻谷所”)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籼型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在籼型水稻中属于早熟型,生育期为115-120天,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栽培。
两优1号水稻具有以下特点:1. 抗病虫害能力强:两优1号水稻对水稻纵裂细菌、稻瘟病、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2. 适应性强:两优1号水稻适应性广,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适用范围广。
3. 产量稳定:两优1号水稻的产量稳定,亩产量高,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4. 粮质优良:两优1号水稻粒粒饱满,外观黏性好,米质优良,符合市场需求。
通过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两优1号水稻是一种优良的水稻新品种,能够为我国的粮食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两优1号示范推广效果探究1. 两优1号示范推广的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通过对两优1号水稻的示范推广,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这一优良品种的种植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2. 示范推广的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广两优1号水稻,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和途径:(1)组织示范田地:农业部门在各地组织了两优1号水稻的示范田地,让农民亲眼看到这一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增加了农民对该品种的信心和认可。
(2)开展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开展了针对两优1号水稻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民讲解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水稻新品种“丰两优一号”

水稻新品种“丰两优一号”“丰两优一号”是丰乐种业与辽宁粳杂中心合作选育的两系、优质、高产、抗病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丰乐种业拥有产权,独家开发。
“丰两优一号”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该品种有以下特点:产量高“丰两优一号”丰产性好。
在1999~2002年连续4年的各级品种试验中,产量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
2000年、2001年参加安徽省中籼新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89.8公斤/亩,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农户种植一般亩产600公斤,高产田块700公斤以上,比汕优63增产50公斤左右。
农艺性状好丰两优一号在大田前期生长繁茂,分蘖增生速度快,株型紧凑,剑叶挺直,株叶形态好。
后期青秆黄熟,籽粒饱满,熟相好。
作一季中稻栽培,株高126厘米;作晚稻栽培,株高110厘米。
穗型较大,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属穗粒并重型品种。
米质优良“丰两优一号”米质晶莹透亮,粒型长,米饭松软可口,品质好。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12项指标中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等11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
抗性强“丰两优一号”抗倒能力较强,超高产田块或氮肥过头田块后期要防倒伏。
抗白叶枯病,抗水稻纹枯病,轻感稻曲病。
适应性广“丰两优一号”熟期适中,适合安徽省乃至全国大部分水稻生产区作中、晚稻种植。
江淮地区作中稻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35天。
长江流域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1天。
两年来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和重庆等多省区作早(广东、广西)、中、晚稻试种,示范80余万亩,均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丰两优一号在安徽省作中稻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采取旱秧或湿润育秧。
适当稀播、匀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
秧田要施足基肥,适施断奶肥,巧施送嫁肥,育成多蘖适龄壮秧。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作一季中稻栽培,秧龄30天为宜。
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播期
一般来说,淮北地区的水稻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间播种。
然而,利用早、中、
晚三个不同的播期,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早播期一般在4月初,这个时候虽然气温低,
但是光照充足,水稻生长迅速,可以更早地出苗,增加产量。
但如果气温过低,可能会对
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中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这个时候气温适宜,土壤湿
度较好,可以提高水稻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每亩产量可以达到500-600斤左右。
晚播期一
般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水稻生长快,但也容易遇到高温干旱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
不同品种的选择
选择不同品种也会对淮北地区的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根据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应当选择适宜的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选择矮秆优质的品种,可
以增加每亩产量和米质量,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同时,矮秆品种还可以更好地抵抗风灾
和倒伏,有效保证了稻米的质量。
总结
通过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播期和不同品种的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淮北地区水稻的产
量和品质。
但是,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找到最适合淮
北地区的生产方式。
这将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l of Agr ometeor ol ogy) 2008,29(1):83-85播期和收获期对水稻“丰两优1号”品质的影响3谢黎虹1,叶定池2,陈能1,段彬伍1,许萍1,朱智伟1(1.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6;2.温州市农业站)摘要:通过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分期播种和分期收获试验,分析了播期和收获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收获期稻米蛋白质组分谷蛋白、谷氨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总蛋白含量随播期推迟而递减,随收获期的延迟而递增;氨基酸含量与总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由于播期和收获期不同造成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差异从而影响到稻米品质发生变化,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蛋氨酸含量受各气候生态因子的影响小,总蛋白、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性状易受气候生态因子的影响。
综合试验结果得出,丰两优1号组合在温州地区可选择5月26日播种,灌浆期日平均气温25.07℃,生育期130d左右,其稻米的整精米率、总蛋白及其组分谷蛋白和氨基酸组分(除蛋氨酸)含量高,营养品质较好。
关键词:丰两优1号;蛋白质;氨基酸;稻米品质I nfluence of Sow i n g and Harvest Da tes on Prote i n,Am i n o Ac i d Con ten ts ofM illed R i ce Gra i n s of R i ce Var i ety Fengli a ngyou No.1X I E L i2hong1,Y E D i n g2ch i2,CHEN Neng1,D UAN B i n2wu1,XU P i n g1,ZHU Zh i2we i1(1.R ice Pr oduct Quality Supervisi on and I ns pecti on Center,M 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Nati onal R ice Research I nstitute,Hangzhou310006,China;2.Agricultural Stati on ofW enzhou City)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 m ent on hybrid rice variety Fengliangyou No.1with different s owing and harvest dates,the effects of s owing and harvest dates on rice quality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 r otein component of glutenin and gluta m ic acid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 at 5%or1%level bet w een different s owing and harvest dates.W ith the s owing date post poned,t otal p r otein contents of rice decreased,while with the harvest date post poned,t otal p r otein contents increased.The change pattern of a m ino acid was sa me as that of t otal p r otein.The relatively i m2 portant cli m ate fact ors upon the main quality traits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bu m in,gl obulin,gliadin and methi onine acide were stable t o cli m ate,while the t otal p r otein,glutam ic acid and as paragines acid were sensitive t o cli m ate.I nW enzhou regi on,the s owing date of va2 riety Fengliangyou No.1could be chosen at on May26th.The daily mean air te mperature was about25.07℃during filling stage.The whole gr owing peri od was about130days.Under these conditi ons,the m illing quality,es pecially head m illed rice recover,the p r otein and its compo2 nent glutenin and am ino acid(excep t methi onine)content were high and the nutriti on quality of rice was better.Key words:Fengliangyou No1;Pr otein;Am ino acid;M illed rice quality 稻米品质性状既由遗传控制,又受栽培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122]。
调整播期、收获期引起的品质变化均与气候生态因子有关[3]。
播期和收获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429],但关于播期和收获期变化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效应,目前尚缺乏较明确认识。
为此,本研究以优质杂交中稻新组合丰两优1号为材料,分析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下稻米蛋白组分与氨基酸含量变化,旨在使水稻丰两优1号在温州地区获得优良的营养品质和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收获期,从而为水稻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和试验处理设计试验于2004年在浙江省苍南县宜山镇吴家库村进行。
供试材料为杂交中籼组合丰两优1号,播期和收获期各设4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2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33m2(5.5m×6m),移栽行株距为26.7c m×26.7c m,单本栽插,移栽秧龄为25d。
播期试验处理的大田施肥量为:纯N180kg/h m2、P2O545kg/h m2、K2O90kg/hm2,N肥分别作基肥、分蘖肥(栽后7d施)和保花肥(倒二叶露尖时施),比例为50∶35∶15;P肥一次性作基肥,K肥分别作基肥和保花肥,比例为75∶25。
收获期试验处理大田施基面肥为水稻专用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14%、5%、7%)750kg,栽后7d追施尿素150kg,后期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收割前5d断水。
各试验田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
稻谷成熟时分小区单收,晾干至标准含水量,后取100g经脱壳(Satake testing husker,Satake Engi23收稿日期:2007205227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资助项目(N2002A14) 作者简介:谢黎虹(1971-),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谷物化学研究。
中 国 农 业 气 象第29卷neering Co .,LT D,Japan )后碾精成去糠率为10%左右(相当于国标特等米精度)的精米(国产的J MJ -100型精米机),再经配有0142mm 旋风磨(Cycl o Tec 1093Sa mp le m ill,S weden )磨成米粉后备用。
表1 丰两优1号水稻播期和收获期试验不同处理的生育期处理播种期(月/日)移栽期(月/日)分蘖盛期(月/日)始穗期(月/日)齐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收获期(月/日)播期Ⅰ5/266/206/288/258/3010/310/3Ⅱ6/56/307/68/309/410/1310/13Ⅲ6/157/107/179/109/1410/2310/23Ⅳ6/257/207/289/239/2311/311/3收获期Ⅰ6/197/127/209/129/1610/2310/23Ⅱ6/197/127/209/129/1610/2310/28Ⅲ6/197/127/209/129/1610/2311/2Ⅳ6/197/127/209/129/1610/2311/7112 稻米常规品质测定稻米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和总蛋白含量测定,参文献[10]中方法进行。
113 稻米蛋白质组分和氨基酸组成测定四种蛋白质组分的测定,参照文献[11]进行。
氨基酸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 LC )法,色谱仪为Agilent 1100;荧光检测器;色谱柱型号:Zorbax Ecli p se 2AAA (4.6×150mm ,3.5u m );柱温:40℃;流速:2.0m l/m in 。
称取60mg 样品,置毛细试管底部,添加10m l 盐酸(6mol/L )后抽真空,后于110℃水解20~24h,冷却过滤定容,取上清液置平底小烧瓶中,真空抽干。
残液用0.1mol/L 的盐酸溶解,过膜移入进样瓶待上机测定。
1.4 气象资料试验期间逐日的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h )和降雨量(mm )数据均取自温州市气象站。
1.5 统计分析数据统计用SPSS 软件。
2 结果与分析211 播期和收获期对稻米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由表2可见,稻米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第一播期与第二播期、第三播期与第四播期总蛋白质含量均接近,且前两播期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两播期;其总趋势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总蛋白含量依次降低,但随收获期的延缓,总蛋白含量则有所升高。
而稻米中其它3种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随播期与收获期变化的差异趋势不明显,统计检验未达显著水平。
212 播期和收获期对稻米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从图1可见,稻米16种氨基酸含量在不同播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化趋势表现为,随播期推迟,除蛋氨酸外,其余诸氨基酸含量均有所下降(图1a ),且其中第一播期与第二播期、第三播期与第四播期各氨基酸组成含量分别接近。
而收获期试验结果表明,随收获期延后,氨基酸含量逐渐递增(除脯氨酸和蛋氨基酸外),且第四收获期的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前三收获期(图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