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无)

合集下载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于守兵【摘要】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and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wo-bank regulation of the wandering lower Yellow River, through summary of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project and soc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garding two-bank regulation are analyzed. Although the flood control situ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is improved,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wandering lower river and the deteriorated river regime of some lower channels. Two-bank regulation can generate a narrow deep channel through spur dikes or other regulation projects, cause most of the sediment to be transported by floods due to the larg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narrow deep channel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and eliminate adverse river regimes, such as transverse rivers and inclined river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s regarding two-bank regulation are as follows:large floods are still likely to occur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the regulation project leads to rises in the water lever, the increasing sediment-carrying capacity causes the discharged sediment to influence the narrow channel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 projects leads to land ownership problems, diversion of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为全面认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双岸整治的实施背景和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双岸整治面临的工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摘要】:^p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势的控制作用受到影响,部分河段主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局部河段畸形河势时有发生,给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

所以,在黄河下游已修建大量弯道控导工程条件下,寻求全新的治理方案意义不大。

为使河道治理工程布局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即能够“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河道的整治。

基于此,文章就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进行分析^p 。

【关键词】:^p :新形势;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道整治1.当前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河道整治现状1.1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人民治黄以来,为确保防洪安全,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中游修建了一些骨干性水利枢纽,并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对黄河大堤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对游荡性河道开展了重点整治,保证了滩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尤其是小浪底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高,滩区漫滩几率也大大降低,进一步改善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几年小浪底水库拦沙和持续调水调沙,暂时抑制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态势,中水河槽行洪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河道形态初步得到改善。

但是,设计小浪底水库拦水期20年,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河道淤积抬高和中水河槽淤积萎缩的局面将又趋严重,再加上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产生的百年一遇洪水花园口站流量将达12900m3/s,而目前该区域还缺乏水库控制性工程,黄河下游的平滩流量只有4000m3/s,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1.2主河槽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发展迅速1980年以来,受自然原因及人类活动对水资的过度利用和不当干预影响,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小水水流能量不足,淤积严重,小水坐弯进一步加剧了河道整治工程脱河现象,河道主流更加散、乱,主河槽淤积萎缩,主槽和嫩滩高程明显抬升,河床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普遍抬高2~4m,1996年8月,花园口站洪峰流量7600m3/s时的水位比1958年的22300m3/s大洪水还高0.91m。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支撑。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长期面临水土流失、洪水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下游的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和天津等省市,在该地区存在一些主要问题:1.1 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贫瘠和农田减产,还引发了河道淤积和堤坝破坏的风险。

1.2 水资源短缺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

1.3 洪水灾害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

洪水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的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黄河下游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2.1 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其中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工程等。

通过植被覆盖和人工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2.2 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地区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调配和建设水库等。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提高用水效率。

2.3 洪水调控措施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洪水调控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河道治理、改善堤防条件和建设洪水调节区等。

通过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和建设洪水调节设施,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

2.4 生态修复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提升治理目标与对策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提升治理目标与对策
第 42 卷第 9 期 人 民 黄 河
Vol . 4 2 , No . 9
Sep. ,2020
2020 年 9 月 YELLOW RIVER
pended riv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ve become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tasks ar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However, the wandering reach river regime of 299 km is
measures, enhancing the control of deformity messy river regim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ionic engineering new material and the new dam
type, which would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of river channel and beach area in the new period.
家战略,其主要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然而,299 km 游荡型河段河势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 根据国家战
略对河道治理的新要求,在总结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在黄河防洪体系中的地位、
作用以及提升治理目标,剖析了目前游荡型河道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应对的挑战,提出了完善河道整治工程措施、加强畸形散乱河势

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

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

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齐璞;孙赞盈;齐宏海【期刊名称】《泥沙研究》【年(卷),期】2011()3【摘要】从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整治面临的新问题:研究了宽河固堤(微弯整治)、窄河固堤与双岸整治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其整治目的与要求有所不同。

微弯整治是在防洪抢险整治基础上演变的,使河道的游荡范围有所减小,防洪安全性有所提高。

但微弯整治在下游游荡性河道极为宽浅,多条流路中选择一条典型流路作为规划治导线,通过人工造弯,试图形成人工控制的弯曲性河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窄河固堤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分析后提出的;双向整治是基于对黄河窄深河道泄洪输沙能力、过洪机理,淤滩刷槽之间没有联系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

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了来水来沙条件,通过黄河实测资料分析与动床模型试验证明双向整治对游荡河道治理有效,是形成窄深河槽,稳定主槽,保证防洪安全与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所必须。

为充分利用洪水,长距离输沙入海,实现下游主槽不淤高的目标提供了可能。

【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微弯整治;双岸整治;整治目标;窄槽宽滩;游荡河道;黄河【作者】齐璞;孙赞盈;齐宏海【作者单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美国马里兰州NMP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7【相关文献】1.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道整治方案适应性分析及对策 [J], 陈懋平;马荣曾2.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方案研究 [J], 齐璞;孙赞盈;刘斌;黎桂喜3.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 [J], 吴保生;马吉明;张仁;府仁寿4.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J], 齐璞5.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J], 马荣曾;刘云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造与“二级悬河”的治理

论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造与“二级悬河”的治理

论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造与“二级悬河”的治理摘要:本文对黄河下游滩地分布和“二级悬河”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水沙条件变化是形成“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生产堤和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加速了“二级悬河”的发展,要立足于下游、着眼于全流域,从水沙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与黄河治理开发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探讨“二级悬河”的治理。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二级悬河”和下游河道治理各种设想和措施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方向是进行河道的改造。

下游河道治理已进入宽河道与窄河道相结合、综合治理滩区,逐步向窄河道发展的时期,“二级悬河”的治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具体设想是:通过下游河道的改造,滩区的综合治理,形成由现有宽河道、改造后窄河道和窄深主河槽三者相结合的输水输沙和滞洪淤沙系统。

并提出了下游河道改造与“二级悬河”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指标,以及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成因治理对策河道改造水沙资源优化配置 黄河是一条非常特殊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黄河下游河道长期处于强烈的淤积抬升状态,河床平均每年抬高0.05~0.10m,现行河床一般高出堤外两岸地面4~6m,最大高出10m以上,形成所谓的“地上悬河”,我们称之为“一级悬河”。

随着大量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大洪水漫滩的机遇愈来愈少,而中小洪水和枯水期淤积主要发生在主河槽和嫩滩上,远离主槽的滩地因水沙交换作用不强,淤积厚度较小,堤根附近淤积更少,致使河道平滩水位明显高于主槽两侧滩地,甚至主河槽平均高程高于两侧滩地,形成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如图1所示。

图1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示意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萎缩,平滩流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6000~8000m3/s 减小为目前的3000m3/s左右,一些河段甚至不足2000m3/s,小洪水条件下即可造成大范围漫滩。

游荡型河段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游荡型河段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程, 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 泥沙数 学模型 , 用小 浪底水库 1 采 5a设计 水沙 系列 , 对黄河 下游 各河 段 的冲淤 、 型断 面的 典
平滩流 量变化进 行了计算 , 了对艾山 以下窄河段带来 的影 响 , 分析 并与现状工程方案 进行 了比较 , 结论认 为 : 花 园 口 ① 一

20 0 6年
量仍在 50 0m / _ 山东河段孙 :
35 0 m / 0 s以上 。
1 3 2 黄 河下游 各控 制站 平滩 流量 ..
表 7为双岸整治 工程方 案和现 状工 程方 案条件 下平 滩流
够完善 , 河势 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 且主流 游荡多变 , 黄河 下游 的
1 1 现状 工程 条件 下各 河 段 冲淤量 与 平滩 流 量 . 1 1 1 黄 河 下游各 河段 冲 淤量 . .
通过模 型计算 , 铁谢一 利津 河 段 1 5 a的总 冲刷 量为 6 0 .1 亿 I下游各河段 冲淤量 见表 2 前 5a , , 是小 浪底下 泄清水 期 , 排 沙较少 , 游 各 河段 均 呈 冲刷 状 态 , 谢一 利津 冲刷 总 量 为 下 铁 1.9 t后 1 小 浪底水 库汛 期进行排 沙运用 , 1 1亿 ; 0a 因此下游 各 河段均 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 , 铁谢一利津 淤积 了 5 1 .8亿 t 。
维普资讯
第2 8卷第 l O期 20 06年 l O月




Vo . 8. . 0 1 2 No 1
Y L EL OW RI VER
0c .. 0 6 t 20
【 洪 ・ 防 治河 】
游 荡型河段双岸整治对 黄河 下游 河道 的影响分析 ’

游荡型河段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游荡型河段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游荡型河段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韩巧兰;张双艳;高际平;王敏;齐璞【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06(028)010【摘要】针对游荡型河段主流宽浅散乱、河床极不稳定的特点,在黄河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两岸布置了对口丁坝整治工程,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采用小浪底水库15 a设计水沙系列,对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典型断面的平滩流量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对艾山以下窄河段带来的影响,并与现状工程方案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①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布设双岸整治工程比现状工程条件下,15 a间铁谢-利津河段多冲刷泥沙2.33亿t,冲刷量主要分布在花园口-高村段;②双岸整治工程方案和现状工程方案相比较,高村以下河段各站平滩流量减小,但和2002年汛前相比,山东河道仍具有较强的过洪能力;③在游荡型河段进行双岸整治工程布置,可以减少小浪底排沙期间河道的淤积,提高河南河段的输沙能力,而对山东河段的影响不是太明显.【总页数】2页(P13-14)【作者】韩巧兰;张双艳;高际平;王敏;齐璞【作者单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陕西省水利厅,陕西,西安,710004;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TV882.1【相关文献】1.黄河下游河道双岸整治方案浅析 [J], 王晶;郭俊美;孙文华2.基于滩岸变形的游荡型河段崩岸计算模型研究 [J], 冀建疆;邹朝望;闵志华3.沁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双岸整治对策分析 [J], 张伟中;曹金刚;张文林4.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对窄河段冲淤影响 [J], 齐璞;孙赞盈;张林忠;吴彩萍;勾兆利5.对口丁坝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J], 田世民;张防修;刘香君;韦诗涛;李东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ject based on range survey method ( 10 8 m 3 )
花园口 - 夹河滩 - 0. 435 - 0. 315 - 0. 397 - 0. 698 - 0. 397 - 0. 308 - 0. 669 - 3. 219 夹河滩 - 高村 0. 054 - 0. 1 0. 133 - 0. 319 - 0. 284 - 0. 304 - 0. 077 - 0. 897 高村 - 艾山 0. 139 0. 054 0. 045 - 0. 408 - 0. 094 - 0. 322 - 0. 215 - 0. 801 艾山 - 利津 0. 148 0. 018 - 0. 225 - 0. 547 - 0. 335 - 0. 358 0. 056 - 1. 243 高村以上 - 1. 04 - 0. 888 - 0. 568 - 1. 665 - 0. 859 - 0. 772 - 1. 141 - 6. 933 利津以上 - 0. 753 - 0. 816 - 0. 748 - 2. 62 - 1. 288 - 1. 452 - 1. 30 - 8. 977
1
1. 1
目前游荡性河道整治存在问题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整治面临的新问题 宽河是造成横河 、 斜河的主要原因, 游荡性河道河槽宽浅一则 对 水 流 约 束 作 用 差;二 则 是 由 于 河 道
10 20 收稿日期 :2010“黄河下游宽河窄槽方案的洪水位响应 ” ( HKY-JBYW201005 ) 基金项目 : 黄科院专项 作者简介 : 齐璞( 1942 - ) , 男, 北京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 河 床 演 变 与 泥 沙 输 移 、 高 含 沙 水 流 输 沙、 河 型 转 化、 水库泥沙多 年调节 、 河道整治等方面研究 。 E-mail : qipuqi@ yahoo. com. cn
发生主流顶冲钻裆, 形成滩地坐湾 、 控导 工 程 脱 王 河的 严 重 险 情 。 2003 年 主 溜 顶 冲 汉 王 城, 庵、 贯台 、 蔡集 等 多 处 出 现 畸 形 河 湾, 致使以下 河段形成不利流路与险情 。 影响最大的 蔡 集 出 险就是这样造成的 。 如在 2003 年 6 月 在 兰 考 段 蔡 集 工 程 上 游 1 000 多米主流遇粘 土 抗 冲 层 开 始 坐 弯, 形成畸
3 也相应减小, 如再发生类似于 1958 年 的 特 大 洪 水, 经 过 水 库 调 节 后, 花 园 口 站 洪 峰 将 降 至 9 620m / s 。
尤其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 不管黄河中游来水来沙如何变化, 都要通 过 小 浪 底 水 库 调 节 进 入 下 游, 按 泥沙多年调节运用, 可以使绝大部分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 河槽淤积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 近 年 来 引 起 了 各 方 面 的 关 注
[4]
, 主要根据高村以下河
图3 Fig. 3 2003 年汛后蔡集出险河势图
道整治经验, 按弯 曲 性 河 道 的 整 治 方 法, 其实高 村以下河道整治成 功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由 于 有 了 窄 深河槽, 通过护弯 导 流 达 到 稳 定, 而不是因为平 面弯曲所 造 成 。 对 高 村 至 徐 巴 士 136km 河 段,
[1]
, 矛 盾 的 焦 点 反 映 在 下 游 滩 区。 有 人 从 社 会 发 。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提的“窄河 ” 固堤若只是
展, 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分析后, 提出的窄河固堤的思想 双向整治配合也无法保证防洪安全 。
[2 , 3]
把大堤的间距缩窄了, 过水的河槽仍是宽浅的, 无法稳定河势与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 。 窄河固堤若没有
图1 Fig. 1
1987 - 2003 年赵口至黑岗口河段河势变化
Variation of river regimes between Zhaokou and Heigangkou from1987 - 2003
自 2000 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至 2006 年下游河道连年发生的冲刷( 见表 1 ) 。 高村以上河段共冲刷
3 形河势, 在中水流 量 2 600m / s 长 时 间 作 用, 蔡
直至 9 集工程上首的主河道不断向南冲刷滚动, 月 18 日冲垮生产堤( 见 图 3 ) , 引起河势不断下 35 坝, 导致直冲 蔡 集 34 、 出 现 重 大 险 情, 在 挫,
图2 Fig. 2
2007 年汛后黄河下游主槽河宽沿程变化
黄河兰州以上龙羊峡 、 刘家峡等大 型 水 库 投 入 运 用 以 后, 占 黄 河 来 水 总 量 58% 的 水 量 得 到 多 年 调 节, 丰水年汛期水量大幅度减小, 上大洪水的峰与量都有很大的削减 。 三门峡 、 小浪底等干支流大型水库投入运用, 使下大洪水也得 到 一 定 控 制, 进入 when emergency occurred at Caiji after flood season in 2003
河道平面形态的统计结 果 表 明, 顺 直 河 段 长 达 9km , 而 弯 曲 率 小 于 1. 3 的 稳 定 段 有 9 段, 平均弯曲率 1. 04 , 河段总长达 105. 5km , 占河段总长 136km 的 77. 6% ;弯曲率大于 1. 3 的死弯仅有 4 段, 平均弯曲率 1. 47 , 河段总长 30. 5km , 占河段总长的 22. 4% 。 高村至徐巴士河段平均弯曲率约为 1. 14 ( 见表 2 ) 。 可 见认为平面弯曲才稳定是站不住脚的 。 1. 3 小弯整治方案不利于排洪输沙 高村至艾山河段长 180km , 因河道整治不当形成了多处死弯, 强迫水流改变方向, 增大了阻力, 使流
2 严重的影响了河道的过流能 力 。 高 村 至 艾 山 河 段 有 等 于 大 于 90 度 的 死 弯 共 速水头( v / 2 g ) 大部损失, 3 计 15 个( 见表 2 ) , 以 流 量 4 000m / s 为 例, 流 速 2. 5 ~ 3m / s 计, 一 个 大 于 90 度 死 弯 损 失 流 速 水 头 为
3 表 1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道断面法冲淤量 ( 亿 m ) Erosion and siltation in Lower Yellow River after commissioning of Xiaolangdi
Table 1
运用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 计 花园口以上 - 0. 659 - 0. 473 - 0. 304 - 0. 648 - 0. 178 - 0. 16 - 0. 395 - 2. 817
1
经常摆动, 河床中淤积的土质 、 地形分布十分复杂, 耐冲的粘土层与易冲的粉沙, 对河势变化产生的影响 斜河的边界条件 。 因此造成游荡性河道河势变化的随机性, 使得河势的发展很难预估 。 常是形成横河 、 1987 年至 2003 年黄河下游河势变化, 由图 1 看 出, 赵 口 至 黑 岗 口 河 段 河 势 散 乱, 河槽的最大摆幅 达 3 ~ 4km , 河势变化无规律, 有些险工经常不靠流, 但每处又都有可能着流 。 河势变化呈现出随机性 。
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 在洪水泥沙没 有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的 情 况 下, 执 行 宽 河 固 堤 的 政 策, 无 疑 是 正 确 的。 靠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的河道特性, 战胜了 1958 年的特大洪水, 河南的宽河段起到了削峰滞洪作用,
3 3 使花园口站 22 300m / s 洪峰到孙口降至 15 900m / s 。 为艾山以下窄河段的安全排洪入海创造了条件 。
3 3 6. 933 亿 m 3 , 高村以下冲刷 2. 044 亿 m , 全河共冲刷 8. 977 亿 m , 但 2003 年秋汛来水较丰, 进入下游总 3 3 水量 135 亿 m , 中水持续时间长, 小浪底水库出库沙量仅有 1. 206 亿 t , 平 均 含 沙 量 只 有 13. 4kg / m , 且 3 3 为由异重流排出的极细沙, 冲刷最为强烈, 全河冲刷 2. 62 亿 m , 高村以上河段冲刷 1. 665 亿 m , 艾山到 3 利津也冲刷 0. 547 亿 m 。 河势变化较剧烈, 出现严重险情 。
图 2 可知, 在夹河滩以上 200 多公里长的河段, 实测断面的主槽宽度一般在 1 500m 至 3 000m , 最宽
3 形成“S ” 形 河 弯, 河 道 竟 与 断 面 三 次 相 交, 河 槽 如 此 不 稳 定, 在 3 000m / s 至 的个别断面达到 4 000m ,
4 000m 3 / s 时河槽如此宽浅, 无法通过自身的调整塑造出稳定的窄深河槽 。 2003 年汛后至 2004 年汛期河势变化很典型 。2003 年汛后河势由南 在南裹头 、 马庄至花园口河段, 裹头经马庄工程直奔花园口公路桥的南二孔, 将军 坝 不 靠 流, 但 在 2004 年 汛 前, 马 庄 前 出 现 心 滩, 水流 在南岸坐弯, 形成将军坝靠流, 而在 2004 年汛期大河北 移, 将 军 坝 又 不 靠 流, 造成花园口水文站测流断 面摆动, 北岸塌滩, 河槽展宽 。 从河道摆动之强烈, 可以看出只在一岸修建工程河势摆动将难以控制 。 当洪水试图沿着最大比降方向流动时, 遇到阻水挡水物时被迫改变流向, 若水下的边界条件无法预 先知晓时, 河势变化则呈现随机性, 这是产生横河 、 斜河的主要原因 。 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 仍可能 2
Longitudinal variation of main channel width of Lower Yellow River after flood season in 2003
二级悬河最为严重河段, 洪水走一路淹一路, 造成滩区严重的淹没损失和极为不利的影响, 淹没耕地 25 万亩, 滩区受灾人口 11 万 。 引起党中央领导 、 国务院的关注 ① 。 总之 2003 年 汛 期 河 势 变 化 说 明 沿 用 传 统 的整治方法难于 有 效 控 制 河 势 。 由 于 河 势 的 迅 控导工程不断上延下 速变化常 造 成 险 工 脱 流, 接的被动抢险, 河 道 断 面 形 态 仍 很 宽 浅, 无法形 成稳定的 中 水 河 槽, 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河道整 治措施 。 1. 2 平面形态弯曲不是河道稳定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河 道 整 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