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现况调查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现况调查报告1. 背景- 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对于改进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2. 调查目的-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估方式,以及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评估当前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包括小学科学教师和学生。
问卷涵盖了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估方式以及对课程的看法等方面。
4. 调查结果- 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师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科学教学。
- 少数教师还会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 课程内容:- 目前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自然界的基本知识和现象,如动物、植物、天气等。
- 在一些学校,科技和环境保护的内容也被纳入课程。
- 评估方式:- 大部分学校采用考试和作业的方式评估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
- 一些学校还进行实验报告和小组项目的评估。
- 教师和学生反馈:- 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学生普遍认为科学课程有趣,但希望能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5. 建议和改进措施- 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增加实验、观察和探究等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可以引入口头报告、实验报告和小组项目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科学能力。
- 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科学教学方法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结论- 小学科学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估方式上存在一些局限性。
通过引入更多实践活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及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可以进一步改进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7. 参考资料- 相关教育部文件和研究报告。
以上为小学科学课程现况调查报告。
中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比较

的强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科学教育课堂 的“ 演绎性 ”学生也 , 积极参 与到探究 与实践 中。然而 , 比之下 , 国对学生动手操 相 我 作的强调仍 不及 美国。 23 探究过程 中侧重点 的差异 - 中美两 国科 学教 育都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问题 ” “ 是 探究 的 核心 , 既是探 究 过程 的开始 , 也是 贯穿 整个 过程 的线 索 。对于科学探究 中的“ 问题” 中美两 国有着 不同的把握 , , 主要 表 现在探究过程 中“ 问题 ” 来源 的不同。我 国科学教 育主要强调 “ 问题” 本身 的价值尤其是学科价值 , 问题往往来源于教师而非学 生, 更关 注科 学技能 的培养 和训练 , 学生好奇心 和主动性的关 对 注相对较弱 。而美 国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 认为学生的好 奇心和 主动性是最重要的 ,问题” “ 的发 出者必须是学生 自己。 24 科学教育资源的差异 . 美 国的公共教育资源 比较丰富 , 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大 为 力支持 。公共 图书馆 、 科技馆 、 博物馆等种 类齐全 、 数量繁多 、 分 布 广 泛 、 费 开 放 , 校 以 此 为 基 础 组织 了各 种互 动活 动 , 免 学 已颇 具 规模 , 充分发掘 、 利用 了各种校外的科学教育 资源。从整体上看 , 我 国科学教育资源 已有很大改善 , 但与美 国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
分。 实 施 该 标 准 意 味 着 学 校 应 注重 培 养 学 生 获 取 科 学 知 识 和 开 展科学实践 的能力 。科学知识包括科学事实 、 念 、 概 定律 、 原理 和 科学模式 。科学实践 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 动手操作 的能力 等。培养获取 科学知识 和开展科学实践 的能力离不开科 学 探究 。科 学探究 指学 生通过 自主探 究构建 知识 、 形成 科学观 念、 领悟科 学研 究方法 的各 种活动 。科学 知识 和科学实践 并重 , 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的能力 , 是美 国科学教育 的基本理念 。 2 中 美 科 学教 育 的 差异 比较 21 课 程 与 教 科 书 的 差 异 . 从 6 年代课 程改革 以来 , 国科学课程逐步 向综合性发 展 , 0 美 目前 已基本实现 。这正体现 了当今科技的发展趋势 , 学科 问的界 限 1益模糊 , 学的综合性越来 越强 。与美 国不同 , 3 科 我国 中学科 学教育 长期 实行分科教 学 , 小学 科学教育课程 虽然是综合性 的 , 但 教师普遍 缺乏综 合科学 教育 的训练 。另 外 , 比于其他 “ 相 主 课 ”我 国对 科 学 教 育 的 重 视 程 度 远 远 不 够 。 , 中美两 国 中小学科学 教育在教科 书上也存在较 大差异 。美 国科学 教育专家赫德教授 说 , 国的 “ 美 科学课本可 以 比得上插 图 精美 的辞典 。有些 高 中教 材超过 一千 页 , 大多是事 实 ̄ 1 3 J  ̄美 国 科学教科书图文并茂 、 动活 泼 , 生 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 对学生有 很强 的吸引力。此外 , 国科学 教科书还把 职业介绍引入其 中 , 美
中美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比较与思考

在美 国 , 实验的 目的之一是 帮助 学生生成 知 做 识 。老 师首先在课堂里把科学 现象告诉 学生 , 后 然 让学生做 实验 , 并对 实验 过 程加 以体会 , 最后 通过
作业 的方式让 学生 得 到新知 识 的思 维模 块 。因此
规 则等等 。可 以看 出 , 这项探究任务 留给学生 创造 性探究 的空 间很大 。比如 , 在学生对 探究进行 规划 时, 要求他们 “ 给它 ( 验 ) 一 个标 题 , 括 自变 实 定 包
专 门清理 眼睛 的设 备 和淋浴 的设备 。 我 国的 中学科 学 实验室 学生规则 中对 科学 实
验安 全方 面 的内容较 少 。这 并不是 说我们 不重 视 学生 实验 的安 全 问 题 , 而是 教 育理 念 问题 。我 国
了学生的管理 能力 和实 验能 力 。我 国 的 中学 科 学 实验室学生规则几乎 每一条都生硬地 、 不作任何 进
的呢?在新 学期的第一堂实验课 , 师会分 配学生 老 自己的抽屉和配 套 的锁 , 且告 诉 学生 锁 的密 码 , 并 只有学 生和老师 知道 密码 的组 合。学 生要 根 据 老
图示 的形 式 , 象地 展示 给学生 ; 形 安全 提示在 学生 做 实验前 给予 , 出实验危 险性操 作 的所在 , 指 分别 以“ 安全 预防 措施 ” 注 意” 和“ 的形 式 呈现 给学 生 ,
科学教 育 , 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不无启发与借鉴作用 。
1 实 验 目的 性 差 异
薯 片对其质量 和硬度 的影响” 。这个两 页纸 的作业
单 给我 印象深刻 的是 , 教师对每个学 生的要求 非常
具体 , 如要求写 出问题 的情境 、 需要 的材料 、 探究 对 的规划 、 进行探 究 的步骤 、 交流 的 结果 以及 评价 的
中美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

《 学与 管理 》 教
20 0 8年 5月 2 0日
美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
⑩西北师范大学教 育学院 郝琦蕾 丁 昕
些学者的研究表 明, 我国学生的科学 习惯 I 数的科学教师均没有科学专业的文凭 , 且部分科学教
—
师从未接受任何专业培训 。 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原有 的 一 和科学素养与美国学 生有较大差异 。 丁邦 l 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教学 的需要 , 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 平认为 , 教与学方 面 , 国 中小学科 学课 度 , 但个别学校由于受应试教 l 生命科学 、 括 物质科学和空 间科学等, 与美 国相 比。 尽 育的影响 , 为科学课 不是 主课 , 认 在考试 阶段甚 至在 l 管课程 编排顺序存在差异 , 侧重点 稍有 不同 , 但教 学
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 。总体看来 , 科学课属 于第二平 l 基 本 相 同 。 内容 台课程, 没有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足够重视。 l 美 国科学教材类型多样 化 , 美国传统 的小学科 学
较流行的一套… , 它共 由2 个有关科学主题 的单元组 4 l 成 个单元 ) 主要 向所有的学生提供 , ! ( 平均每个年级4 生命 、 地球 、 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丰富的体验和培养其 J I 判性思 维与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批 1 2 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 教 。
把握 。 堂 以学生为 中心 , 倾向于使用归纳推理方法 , 注重演 ・
示、 实验及动手操作活动 , 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 国 I 美 国小学教师均 由设在大学 的教育学院 ( ) 突 我 系 培 中小学则多 以教师 为中心 , 采用演绎推理方法 , 注重 l , 至少应取得学士学位 , 养 除了学历达标外 , 教师还要
中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几点比较

M D R D C T N S I C O E N E UA I C N E O E
现 代教 育科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2 0 年第 5期 09
中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几点 比较
王 学 男 叶 宝生
( 首都师范大学初 等教 育学院,北京 10 1) 00 3
摘
要 :本 文通过 20 0 9年 5月在 北京举行 的科技 周活动 ,以 D Y互动科 学快餐为一点 ,对 中美的 中小学科 学 I
与交流 中 ,笔者再次深切感受 到 了中美 中小学科 学教育 的
一
些差 异 ,下 面 对 此进 行 一 些 初 步 的 比较 分 析 。
一
、
DI Y互动科学快餐项 目介绍
“ 动科学快餐 ”是美 国科技馆界在儿童科 普教育中提 互
出的 “ 学零食 ”概 念基础上生成 的 ,并 结合 了我 国少 年 科 儿童科 学教 育 的特 点进 行延伸 。此项 目有两个 重要理 念 ,
性吸引 了很 多家长和孩 子的积极参与 。通 过在 现场 的实践
DY互 动科学快餐 项 目是 以科技馆这 种校外 教学资 源 I
为载体 的。由此 可见 ,美 国的公共 教育资源对 中小学科学
教育提供 了大力支 持。美国对 图书馆 、博物馆 以及 网络等
公共 教育资源 的建设 和积累都非常重视 ,公共 图书馆和各 种 名 目的博物馆分布广 泛 ,例如航空航 天博物馆 、 自然历 史博 物馆等 。都是免费 开放 的 ,基于这些场 馆开展 的相关
相结合 的活动。所 以 ,进一 步的开发和利用科技场馆资 源
是 值得 我们 深 思 的 。 ( ) 科 学 教 育观 念 的不 同 二
中美日三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的比较探究引言:科学教育在初级教育学校阶段起到了分外重要的作用,对培育同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科书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承载着科学知识的传承和进修的主要内容。
由于地理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各国的教科书在科学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探究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探讨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一、教育理念比较1.中国教育理念:强调德智体全面进步中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同砚德智体的全面进步。
科学教育被视为培育同砚科学素养、培育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2.美国教育理念:关注亲身实践和启发式进修美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重视通过亲身实践和启发式进修激发同砚的好奇心,并鼓舞他们的探究精神。
重视进修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培育同砚的自主进修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日本教育理念:培育同砚独立沉思和团队合作能力日本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重视培育同砚的独立沉思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谈论和试验操作的形式,鼓舞同砚乐观沉思和合作,培育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学科知识比较1.科学内容选取中美日三国的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科学内容上都遵循了国家课程标准。
然而,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教科书中的科学内容略有不同。
例如,中国教科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着重培育同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基本观点;美国教科书则更加重视现代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探究的最新进展和重大发现;而日本教科书重视培育同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加关注科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2.教学方法的差异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教科书倾向于传授知识,重视讲解和练习;美国教科书更加重视同砚的自主进修和合作进修,鼓舞同砚进行实践和探究;而日本教科书则更加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通过试验和实物的操作让同砚感知科学现象。
中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培养之比较

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情况 , 分析我 国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 中所存在 的问题 , 而探究我 国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 从
化发展方向 , 出几点可行 的建议 。 并提 关键词 小学 科学教师 教师专业化 一 ・
二战 以后 , 教师专业化成 为一种强 劲的思想浪潮 , 推动 了世界各国教师专业 化 的发 展。随着 科学技 术的 不断进步 , 科学课程也逐渐 受到重 视 , 而与 此相应 的科 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开始 提上议 程 。本 文希望通过
修读学 位 、 暑期学 校 、 习和研讨 会。培训 的方法 也多 讲 样: 传统讲授形式 配合针对性 的研究 , 现代 教育技 术的 应用 , 反思性实践 , 实践研 究等 。一些 科普活 动和科 学 实验也 向科学 教师 开 放。虽然 形式灵 活多 样 , 政 府 但
重视教 师的结 构性 知识 、 技能 的形成 。小学 科学 教 师 有专 门的科 学教 师专 业标 准 , 科学 教师 在专 业进 修 中 不断掌握新 的技 能 、 增强 新的认识 、 高 自己的科学 素 提 养, 树立终身学 习的观念 , 而能够更 好地从 事小学 科 从 学教育工作 。 美 国还非 常重 视小 学科学 教 师职前 、 职和 职后 入
针对科学教师 的培养专 门制 定 了“ 学教 师专 业进 修 科
标准 ” 。而且美 国各大学都设有 教育学 院 , 教育学 院就
像 医学 院向未来 的 医生授 予 医学学 位 一样 , 向未来 的
教师授予教育学 位。美国的小 学科学 教师 是综 合性 大 学 的教育学院和科学专业学院共 同培养 的。 12 课程设 置 . 美 国教师 教育 的课 程 内容分 为三 个 部分 : 普通文 化教 育、 科 专业 教育 、 师教 育 专业 教 学 教 育。三类课程 的设置 占学 时 的 比重 和学分 分配 的大致
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核心素养内容比较研究——以低年级生物单元为例

教育文化论坛㊀2020年第2期㊀ 理论与学术收稿日期:2019-10-21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中美小学科学教科书核心素养内容的比较研究 (18C0933)ꎮ作者简介:范㊀增ꎬ男ꎬ山东济南人ꎬ博士ꎬ讲师ꎮ研究方向:科学教育㊁小学教育ꎮ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核心素养内容比较研究以低年级生物单元为例范㊀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ꎬ湖南长沙㊀410205)摘㊀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及其分解出的18个基本要点为依据ꎬ对我国教科版及美国ScienceFusion小学科学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比较ꎮ结果发现:中美两版教材均体现了六大核心素养ꎬ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侧重于体现 学会学习 责任担当 素养ꎬ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 科学精神 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 健康生活 素养ꎮ在每一项核心素养中ꎬ中美两版教材在3个基本要点上的分布有所差异ꎬ且选取的内容各有特色ꎮ基于此ꎬ对我国教科版教材的改进提出了建议ꎮ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ꎻ核心素养ꎻ中美教材比较ꎻ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图分类号:G40-0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2-0112-06DOI:10 15958/j cnki jywhlt 2020 02 018ComparativeStudyofCoreCompetenciesContentinChineseandAmericanPrimaryScienceTeachingMaterials:aCaseStudyofJuniorBiologyUnitsFANZeng(CollegeofEducationScienceꎬ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ꎬChangshaꎬHunanꎬChinaꎬ410205)Abstract:Basedonthe6corecompetenciesandthecontained18basicpointsinCoreCompetenciesofChineseStudents De ̄velopmentꎬthispaperconductscontentanalysisandcomparisononjuniorbiologyunitsinscienceteachingmaterialsforpri ̄maryschoolpublishedbyChineseEducationalSciencePressandScienceFusion.TheresultshowsthatꎬChineseandAmeri ̄canteachingmaterialsbothreflectthe6corecompetenciesꎻteachingmaterialsofChineseEducationalSciencePressputmoreemphasison learningtolearn and takingresponsibility thanthatofScienceFusionꎬwhileteachingmaterialsofScienceFusionputmoreemphasison scientificspirit ꎬ practiceandinnovation ꎬ humanisticconnotations ꎬ healthylife thanthatofChineseEducationalSciencePress.IneverycorecompetencyꎬthedistributionofChineseandAmericanteachingmaterialsdiffersinthreebasicpointsꎬandthecontentselectedhasitsowncharacteristics.Basedonthisꎬsomesug ̄gestionsareputforwardfortheimprovementofteachingmaterialspublishedbyChineseEducationalSciencePress.Keywords:scienceteachingmaterialsforprimaryschoolꎻcorecompetenciesꎻ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Americanteachingmaterialsꎻjuniorbiologyunits㊀㊀当今世界ꎬ全球化㊁信息化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ꎬ培育公民的核心素养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ꎬ我国也已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ꎮ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 依据核心素养体系ꎬ进一步明确各学段㊁各学科的育人目标ꎬ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ꎮ [1]目前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各科课程改革已开始推行ꎮ小学阶段是范㊀增: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核心素养内容比较研究㊀ 理论与学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ꎬ小学«科学»课程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ꎬ小学科学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ꎮ美国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领头羊ꎬ自上世纪60年代起ꎬ美国就将小学科学课定位为必修课ꎬ而且ꎬ美国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21世纪核心素养研究项目ꎬ目前已将核心素养ꎬ渗透到了各门课程中ꎮ基于此ꎬ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现行小学科学教材已经体现了哪些核心素养ꎬ围绕这些核心素养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进行中美教材比较ꎮ这对我国修订小学科学教材ꎬ真正在科学课中培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ꎮ㊀㊀一㊁研究设计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及其分解出的18个基本要点ꎬ对中美小学科学教材进行内容分析ꎮ具体研究设计如下ꎮ(一)研究的问题探讨的问题包括:中㊁美小学科学教材分别体现了哪些核心素养?分别侧重于哪些核心素养?针对每一项核心素养ꎬ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分别侧重于体现哪些基本要点?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研究的对象选取美国哈考特教育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Sci ̄enceFusion小学科学教材和我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ꎮScienceFusion教材是美国德州和加州公立小学正在使用的教材ꎬ旨在帮助教师适应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的要求ꎮ我国教科版教材在全国24个省使用并经历了10余年的检验ꎬ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ꎮ考虑到教科版1 2年级科学教材是按照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制出的最新教材ꎬ本研究选取教科版1 2年级教材与ScienceFusion1 2年级教材进行对比ꎮ由于生物单元是低年级教材的主体ꎬ我们在教科版1 2年级教材中选取了 动物 植物 我们自己 三个单元(共87页)ꎬ在ScienceFusion1 2年级教材中选取了 Animals Plants AllAboutAnimals AllA ̄boutPlants 四个单元(共242页)ꎮ这些单元都是生物单元ꎬ在内容上相近ꎬ可比性强ꎮ(三)研究的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ꎮ在定量分析方面ꎬ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六大素养㊁18个基本要点作为编码依据ꎬ对中美两版低年级教科书(及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生物单元内容进行逐句编码ꎬ统计各基本要点出现的频次ꎮ例如ꎬ教科版教材中的 人类利用植物建造房屋 这句话体现了 技术应用 这一基本要点ꎬ该要点记为 出现1次 ꎮ若同一句话体现出多个基本要点ꎬ则各要点都分别记1次ꎮ在定性分析方面ꎬ笔者反复阅读了中㊁美两版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师用书ꎮ针对每一项核心素养ꎬ笔者分析和比较了中美两版教材所设置的内容ꎮ㊀㊀二㊁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中美两版教材的内容分析ꎬ可以看出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内容在六大核心素养上的整体分布情况ꎬ以及围绕每项核心素养选取的内容及其侧重点ꎮ(一)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在六大核心素养上的整体分布根据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出现18个基本要点的频次ꎬ计算出每项核心素养出现的频次及其所占百分比ꎬ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ꎮ表1㊀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出现六大核心素养的频次及百分比版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总频次教科版9(1.73)225(43.19)193(37.04)7(1.34)21(4.03)66(12.67)521(100)ScienceFusion114(4.45)1350(52.75)669(26.14)42(1.64)16(0.63)368(14.38)2559(100)从表1可以看出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均体现了所有的六大核心素养ꎮ而且ꎬScienceFusion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六大核心素养出现的总频次远高于教科版教材ꎮ这主要是由于ScienceFusion教材内容远远多于教科版教材ꎮ根据表1中各项核心素养在各自总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ꎬ我们可以发现ꎬ我国教科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最为重视的3项核心素养依次为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 ꎬ美国ScienceFusion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最为重视的3项核心素养依次也是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 ꎮ这种 巧合 说明ꎬ低年级生物内容与这3项核心素养之间有更紧密㊁更天然的联系ꎮ从表1中还可以发现ꎬ教科版教材比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20年第2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理论与学术ScienceFusion教材更加侧重于体现 学会学习 责任担当 这两大素养ꎮ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加侧重于体现 科学精神 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 健康生活 这四大素养ꎮ接下来ꎬ我们将针对每一项核心素养ꎬ对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比较ꎮ(二)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在六大核心素养上的分项比较考虑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每一项核心素养都包含3个基本要点ꎬ我们将定量计算出每项核心素养中每个基本要点出现的频次在该项核心素养出现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ꎬ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各基本要点所选取的内容ꎮ1.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培养 科学精神 素养的内容比较科学精神 素养是指学生学习㊁理解㊁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ꎬ形成相应的价值标准㊁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ꎬ包括理性思维㊁批判质疑㊁勇于探究3个基本要点[2]ꎮ这3个要点出现的频次在 科学精神 素养出现的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1所示ꎮ图1㊀ 科学精神 素养中各基本要点所占百分比由图1可知ꎬ在 科学精神 素养的3个要点中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最重视的都是 理性思维 ꎮ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偏重于体现 批判质疑 ꎬ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偏重于体现 勇于探究 ꎮ接下来ꎬ我们将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这3个要点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比较其异同ꎮ理性思维 是指崇尚真知ꎬ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ꎬ尊重事实证据ꎬ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2]ꎮScienceFusion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介绍了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原理及其统摄的大量知识点ꎬ它们是 理性思维 中的基础成分ꎬ是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 材料 ꎮ教科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则带领学生反复使用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ꎬ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态度ꎬ涉及到的生物知识相对较少ꎮ 批判质疑 是指具有问题意识ꎬ能够独立思考ꎬ能思维缜密地分析问题[2]ꎮ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都设置了培养学生 批判质疑 能力的问题ꎬ例如ꎬ塑料花是活的吗?相对而言ꎬScienceFusion教材中的此类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和迷惑性ꎬ而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ꎬ自己将答案写在教材上ꎮ 勇于探究 是指能大胆尝试ꎬ坚持不懈地探索[2]ꎮ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都鼓励小学生尝试解决问题ꎬ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勇气ꎮ2.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培养 学会学习 素养的内容比较学会学习 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㊁学习方法选择㊁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ꎬ包括乐学善学㊁勤于反思㊁信息意识3个基本要点[2]ꎮ这3个要点出现的频次在 学会学习 素养出现的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2所示ꎮ图2㊀ 学会学习 素养中各基本要点所占百分比由图2可知ꎬ在 学会学习 素养的3个要点中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最重视的都是 乐学善学 ꎬ且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该要点ꎬ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侧重于体现 勤于反思 要点ꎮ中美两版教材对 信息意识 的重视程度则相差无几ꎮ接下来ꎬ我们将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这3个要点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比较其异同ꎮ对于 乐学善学 要点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都设置了培养学习兴趣的内容ꎬ但ScienceFusion教材还介绍了猛犸象㊁大王花㊁猪笼草等大量神奇的动植物ꎬ相对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ꎮ此外ꎬScienceFusion教材还设置了很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ꎬ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ꎻ对于 勤于反思 要点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都在单元之始要求学生呈现出自己的初始理解ꎬ在后续每节课的学习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初始理解ꎮ我国教科版学生活动手册在每个单元末尾都设置了自评表ꎬ学生用其评价自己的科学知识㊁探究过程㊁情感态度ꎬ这一点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加成功ꎻ对于 信息意识 要点ꎬScienceFusion教材侧重于要求学生在课本或课范㊀增: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核心素养内容比较研究㊀ 理论与学术外书中查找信息ꎬ教科版教材鼓励学生查找信息的范围则不限于书本ꎮ3.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培养 实践创新 素养的内容比较实践创新 素养是学生在日常活动㊁问题解决㊁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㊁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ꎬ包括劳动意识㊁问题解决㊁技术应用3个基本要点[2]ꎮ这3个要点出现的频次在 实践创新 素养出现的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3所示ꎮ由图3可知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最重视的都是 问题解决 ꎬ且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侧重于体现该要点ꎮ中美两版教材对 劳动意识 的重视程度则相差无几ꎮ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 技术应用 ꎮ接下来ꎬ我们将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这3个要点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比较其异同ꎮ图3㊀ 实践创新 素养中各基本要点所占百分比劳动意识 是指尊重劳动ꎬ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2]ꎮ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中有许多观察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ꎬ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涉及动手操作的内容大多分布在学生活动手册的 拓展活动 中ꎻ 问题解决 是指善于发现问题ꎬ能根据特定情境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ꎮ中美两版教材都设置了专门的环节ꎬ要求学生针对特定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ꎬ或者提出新的问题ꎻ 技术应用 是指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意愿ꎬ具有工程思维ꎬ能将创意转化为有形物品[2]ꎮ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中涉及到的技术知识比较少ꎬ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的内容也很少ꎮScienceFusion低年级教材则在每个生物单元中都设置了1节STEM课ꎬ介绍了很多技术知识和工程设计知识ꎬ并要求学生亲自设计物品ꎬ进行制作㊁测试和改进ꎬ解决真实生活问题ꎮ4.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培养 健康生活 素养的内容比较健康生活 素养是学生在认识自我㊁发展身心㊁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ꎬ包括珍爱生命㊁健全人格㊁自我管理3个基本要点[2]ꎮ这3个要点出现的频次在 健康生活 素养出现的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4所示ꎮ由图4可知ꎬ中美两版教材都没有明确体现 健全人格 ꎮ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比ScienceFu ̄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更偏重于体现 珍爱生命 ꎬSci ̄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比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更偏重于体现 自我管理 ꎮ接下来ꎬ我们将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 珍爱生命 自我管理 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比较其异同ꎮ图4㊀ 健康生活 素养中的各基本要点所占百分比珍爱生命 是指理解人生的价值ꎬ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ꎬ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ꎮ教科版一年级 植物 单元中的部分内容旨在提醒孩子注意安全ꎬ二年级 我们自己 单元中的部分内容旨在激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意愿ꎮ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给出了保证实验安全的具体注意事项以及保持健康的具体建议ꎻ 自我管理 是指认识自我ꎬ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等[2]ꎮScienceFusion低年级教材在每个生物单元中都设置了 PeopleinScience 栏目ꎬ介绍了动物园管理员㊁植物学家㊁鸟类学家等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ꎬ为小学生了解与科学有关的职业并在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ꎮ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ꎮ5.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培养 责任担当 素养的内容比较责任担当 素养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㊁国家㊁国际关系时所形成的情感态度㊁价值取向等ꎬ包括社会责任㊁国家认同㊁国际理解三个基本要点[2]ꎮ这三个要点出现的频次在 责任担当素养出现的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5所示ꎮ图5㊀ 责任担当 素养中的各基本要点所占百分比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20年第2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理论与学术由图5可知ꎬ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最重视的都是 社会责任 ꎬ且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该要点ꎮ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偏重于体现 国家认同 ꎮ中美两版教材都没有体现 国际理解 ꎮ接下来ꎬ我们将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比较其异同ꎮ在科学课中ꎬ 社会责任 主要表现为热爱并尊重自然ꎬ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2]ꎮ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都包括照顾动植物的内容ꎮ相对而言ꎬScienceFusion教材设置了更多的实践活动ꎬ引领小学生去照顾各种各样的动植物ꎮ但ScienceFusion教材并没有直接㊁明确地要求小学生爱护动植物ꎬ教科版教材则直接对小学生提出了各种明确的要求ꎬ如用棉签触碰动物ꎬ禁止摘花ꎬ禁止惊吓动物等ꎬ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ꎻ在科学课中ꎬ 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认同国民身份ꎬ具有文化自信ꎬ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2]ꎮ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中涉及 国家认同 的内容是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ꎬ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ꎮ6.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中培养 人文底蕴 素养的内容比较人文底蕴 素养是指学生学习㊁理解㊁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ꎬ形成相应的基本能力㊁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ꎬ包括人文积淀㊁人文情怀㊁审美情趣3个基本要点[2]ꎮ这3个要点出现的频次在 人文底蕴 素养出现的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如图6所示ꎮ图6㊀ 人文底蕴 素养中的各基本要点所占百分比由图6可知ꎬ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比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更偏重于体现 人文情怀 和 审美情趣 ꎬ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比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更偏重于体现 人文积淀 ꎮ接下来ꎬ我们将定性分析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围绕这三个要点分别选取了什么内容ꎬ并比较其异同ꎮ人文积淀 是指具有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ꎬ掌握人文领域中的认识和实践方法[2]ꎮ我们认为ꎬ对于小学1 2年级学生来讲ꎬ能识字认词㊁具备阅读能力是发展人文素养的基础ꎮ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在个别章节中给出了科学词汇(如 鳃 鳍 )供学生学习ꎬ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则在课文和习题中多次训练学生拼写生词ꎮScienceFusion教科书还在课文中频繁地穿插了 积极阅读 (ActiveReading)栏目ꎬ该栏目介绍了关于阅读的知识和技巧ꎬ训练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ꎮ例如ꎬ该栏目讲解了什么是 主题句 ㊁什么是 线索词 (如so㊁then㊁finally)等ꎬ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将它们画出来ꎻ对于 人文情怀 要点ꎬ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没有与之相应的内容ꎬ教科版教材 我们自己 单元中有一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帮助有视力或听力障碍的人ꎻ对于 审美情趣 要点ꎬScienceFusion低年级生物单元也没有与之相应的内容ꎬ教科版教材则设置了做叶画㊁做萝卜盆景等任务ꎬ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㊁感知美㊁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ꎮ㊀㊀三㊁结论与启示(一)结论中美两版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均体现了六大核心素养ꎬ但教科版教材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侧重于体现 学会学习 责任担当 素养ꎬScienceFusion教材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 科学精神 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 健康生活 素养ꎮ在六大核心素养所包含的18个基本要点中ꎬ教科版教材明显比ScienceFusion教材更侧重于体现勇于探究㊁勤于反思㊁问题解决㊁珍爱生命㊁国家认同㊁人文情怀㊁审美情趣ꎬScienceFusion教材明显比教科版教材更侧重于体现乐学善学㊁批判质疑㊁技术应用㊁人文积淀㊁自我管理㊁社会责任ꎮ(二)启示1.建议拓宽低年级生物知识的广度ꎬ进一步训练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科学教材是呈现科学知识更好ꎬ还是呈现探究活动更好?科学教材是供课堂教学使用ꎬ还是供课下自学使用?对于这些问题ꎬ我们不应当做 非此即彼 式的思考ꎮ探究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载体ꎬ学生储备的科学知识则是探究活动中进行思维的 材料 ꎮ教材既要促进课堂中的学习ꎬ也要促进课后的范㊀增:中美小学科学教材核心素养内容比较研究㊀ 理论与学术自学ꎮScienceFusion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介绍了基本的生物原理和大量新奇有趣的㊁事实性的生物知识ꎬ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则设置了相关的探究活动(没有公布答案)ꎬ较好地处理了探究活动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㊁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的关系ꎮ教科版低年级生物单元的主体内容是探究活动的提纲ꎬ直接介绍的生物知识很少ꎬ尚不能充分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了解大千生物世界的求知欲以及课下自学的需求ꎮ为此ꎬ我们建议拓展生物单元的知识广度ꎬ更好地促进学生 乐学善学 ꎮ此外ꎬ有必要适当增设一些要求学生审慎思考㊁独立判断的 高认知问题 ꎬ进一步训练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ꎮ2.建议在生物单元中有机融入STEM教育内容STEM整合了科学㊁技术㊁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ꎬ吸引学生参与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ꎬ使学生经历科学研究流程和工程设计循环ꎬ能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意识ꎬ培养学生的 实践创新 素养ꎮ美国ScienceFusion低年级教材在每个生物单元中都设置了1节STEM课ꎬ用心选择了STEM内容ꎬ自然而巧妙地融入了单元主题ꎮ例如ꎬ在讲解了动物需要的食物之后ꎬ创设了兔子偷吃菜园里的生菜的情境ꎬ要求学生设计1个保护生菜的装置并亲自制作㊁测试ꎮ这些STEM课介绍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ꎬ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真实生活问题㊁设计制作物品的机会ꎬ并且反复渗透了工程设计的5个步骤ꎬ即发现问题㊁设计与制作㊁测试与改进㊁重新设计㊁交流ꎮ我国教科版教材生物单元也可以结合具体的生物知识ꎬ融入更多的技术㊁工程㊁数学知识ꎬ帮助学生综合运用STEM各科知识解决问题ꎬ初步体验工程设计流程ꎮ3.建议在低年级教材生物单元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科学课是否应当只培养科学素养?传统观念认为ꎬ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等理科课程的任务ꎬ培养人文素养是语文等文科课程的任务ꎮ这种观点使得学科之间泾渭分明ꎬ窄化了各学科的育人价值ꎬ不利于各学科发挥合力㊁协同育人ꎮ宏观抽象的六大核心素养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落实ꎬ恰恰需要各学科打破学科壁垒ꎬ围绕核心素养实现 横向统整 ꎮ台湾中正大学蔡清田教授认为ꎬ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的盟友ꎬ每一学科都能培养多项核心素养ꎬ每一项核心素养也应当由多门学科来共同培养ꎮScienceFusion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特别注重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ꎬ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ꎬ这是低年级小学生将来真正具备 人文底蕴 素养的基础ꎮ我国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科学课要与并行开设的语文课关联互动㊁相互渗透ꎮ基于此ꎬ我们建议ꎬ教科版教材在低年级生物单元可以适当加大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力度ꎬ给小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内容和机会ꎮ4.建议在教材中介绍与科学有关的职业学生应当在什么时候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传统观念认为ꎬ小学生完全不需要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教授认为ꎬ人在0 21岁处于职业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ꎬ其特定任务是发现自己的兴趣㊁价值观和能力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为职业选择做准备[3]ꎮ此时ꎬ应考虑三个问题:第一ꎬ我想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取决于个人的兴趣㊁价值观等ꎻ第二ꎬ我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㊁特长等ꎻ第三ꎬ我可以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及不同职业的具体要求ꎮ小学生虽然还无法将前两个问题想清楚ꎬ但可以初步了解第三个问题的答案ꎮ美国ScienceFusion教材低年级生物单元通过 PeopleinScience 栏目介绍了与生物有关的职业ꎬ这些职业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趣闻ꎬ该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ꎮ我国教科版科学教材也可以增设这方面的内容ꎬ使教材成为小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ꎬ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中的 自我管理 这一要点ꎮ参考文献:[1]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19-03-01].http://old moe 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 html[2]㊀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ꎬ2016(10):1-3[3]㊀高海涛.学会自我管理:梦想㊁选择和自我实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ꎬ2015:258.(责任编辑:钟昭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研究
作者:袁涛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处于初期,理论与经验还很不足。
美国1957年发起现代科学教育改革来,经过近50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比较中美两国科学教育教育目的的指向
(一)明确中美科学教育目的的指向
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2061计划》中有这样的表述:“教育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就业形势或是使本国的经济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而塑造儿童。
公众教育旨在民主事业并远比赚得美元或是基于我们的投资而获取经济回馈要意义深远。
”
中国科协于1999年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计划”。
“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人人具备科学素质的宏伟目标。
”
通过比较发现,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目的的表述中都强调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不约而同地将科学教育目的指向全体学生——未来的全体公民。
(二)中美两国科学教育目指向现状的比较
尽管中美两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差别不大,但是教育总投入量的差别却非常明显。
美国政府的教育经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于科学教育的投入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我国的教育投入总量虽然也在增加,但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
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量已经很大了,但这个投入量在近几年内仍然在增长。
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数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呈现负增长的状态。
我国的教育经费大部分还是投入到高等教。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与美国相比差别不大,教育总投入差别很大。
我国教育投入的构成中,社会投入量相对较少。
各级政府用于投入科学教育事业的经费相对较少。
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负增长趋势。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近几年呈增长趋势,但是整个教育投入增长缓慢,相对飞速增长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说,我国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增长的不够快。
导致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负增长状况。
初等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投入差距较大,国家对于初等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呈增加趋势,但是投入量较高等教育来讲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只强调要出名牌大学,
强调“精英教育”,而忽视了初等教育,受教育者获得的教育机会只会更加不平等。
如果不改善我国教育经费的支出和结构,想要实现“人人具备科学素质”这一宏伟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比较两国科学教育目的内涵
对比两个国家纲领性的文件可以发现两个国家界定科学教育目的的时候,引用了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素养(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和科学素质(scientific quality)。
(一)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概念的比较
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比较中美两国对于本国科学教育目的的理解
1.研究美国对其科学教育目的理解
美国将国家与社会的经济效率作为教育目的的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科学素养实质上是强调科学教育留给个体内在的体验,即用个体的科学素养融会贯通其它方面的素养,而不是单独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2.研究我国对于本国科学教育目的的理解
(1)分析我国科学教育目的的实施现状
我国对于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文献的翻译有多种表述:科学素质、科学素养等,表述比较混乱。
有关科学教育目的的表述时所采用的名词是科学素养,但其侧重点更多谈到的仍然是科学素质。
具体在科学教育目的的实施时,教育的各个环节往往也重视的是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2)分析我国科学教育目的实施现状的成因
无论是科学教师、学生,甚至于课程本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实际上都是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
一方面加快科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引进新的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否定应试教育,总是希望将两者结合,找个折衷的方法,这也是传统的教育理论所留下的思维定势。
但是改革并非折衷。
纵观美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历史和动向,始终在强调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内在统一。
这才是科学的真正内涵,也是科学教育要达到的真正的目的。
三、结论
本文从科学教育改革背景,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和科学教育的内涵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科学教育目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对于科学教育目的的设定合理,但是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低效等症结,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要真正实现我国的科学教育教育目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