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第1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巩固演练

合集下载

【现代】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

【现代】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

【关键字】现代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一、现代科学革命】一、背景:典范物理学的危机1、17—19世纪牛顿典范力学日趋完善、成熟。

牛顿的典范物理学代表了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19世纪被看成是绝对的权威。

2、典范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而陷入危机,面临着挑战。

二、现代科学革命成就1、宇宙世界——相对论提出(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1)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2)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②解决了典范物理学的危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的领域。

③打破了典范物理学绝对化的时空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2、微观世界——量子论(普朗克)(1)量子理论:普朗克(德)的量子假说(1900年)、玻尔的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2)意义:①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的认识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②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现代物理学兴起的意义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弥补了典范物理学在宏观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的不足,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背景:20世纪现代科学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原子能能源技术、航天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突出成就:(一)电脑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①发展方向:储存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1.34+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1.34+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

2.现代信息技术: (1)概况。 ①1946年,_____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 美国 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1969年,美国建立起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 的产生。
③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___________。 全球信息网
(2)影响。 ①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___________的步 经济全球化 伐;促进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社 会交往方式。 ②消极: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_________。
③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a.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 迅速发展。 b.世界形势: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 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c.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进了_________ 垄断组织 的形 成。 d.社会生活: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第34讲
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现代科学技 术
一、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1.经典力学:
(1)背景。
①_________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 文艺复兴 重要影响。
②_______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 伽利略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形成以_____为基础、以_____为表达形式的经 实验 数学 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 义。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三次科技革命都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 ②负面影响: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网络安全等问 题日益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高考历史必修1知识点第一轮总复习课件6(人教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历史必修1知识点第一轮总复习课件6(人教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凡尔赛—华盛顿 雅尔塔体 多极化趋 体系 系 势 ①处置战 ①凡尔赛体系: 败国。② 内 5个条约。②华 重划欧亚 容 盛顿体系:3个 版图。③ 条约 建立联合 国 组 国联 联合国 织 划分了美 实 帝国主义重新瓜
演 变 过 程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①确立:1919~ 1922年。 ②调整:1924、 1925年。 ③瓦解:1931、 1933、1935、 1936年。 ④崩溃:1939年
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 一个基本根源。”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 “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 不结盟运动国家 导学号 93040444 (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 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 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导学号 93040445 (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 选C项。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 [答案] C
两极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后,两极格局结束, “一超多强”的局面 出现,世界政治格局 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讲 新中国的重大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讲 新中国的重大

纵横联想
• 新中国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不同点。
• 答案:
• (1) 本质不同:新中国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进行学术问题的自由争论,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方针,是 不同学术派别的分歧,是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各个学派相互诘难、批驳,所形成的一种思想解放 运动,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反映,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鸣”方针
教训
考情解读 2017 无

2016 无

最新考纲
课程标准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
考情解读 2017
2016
新课标全国Ⅱ卷 T31:改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
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
教育事业的
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 无 展

发展
深刻含义
新课标全国Ⅲ卷 T31:新
中国初期的教育
栏 目 导 航
构体系 ·前挂后靠 抓核心 ·突破重难 练真题 ·体悟高考
• (2) 内容不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建 立什么政权的问题。新中国的“百家争鸣”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上,对 各种学术分歧进行讨论,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问题。
• (3) 意义不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 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新 中国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 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近年高考历史大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39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复习练案 岳麓

近年高考历史大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39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复习练案 岳麓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39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39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39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39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

”这一理论的提出( D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解析]从“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可看出该理论是量子理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故C项错误;量子理论引导人们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探索微观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故D项正确。

2.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

这一说法( B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物理学成就的理解和把握。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顶峰,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大体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进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以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令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熟悉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20世纪以来显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运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运算机如虎添翼,运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期。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讨生命隐秘的步伐加速。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冲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妄图,以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漫游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成功,航天事业的进展为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开辟了新天地。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绩(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进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制造了庞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欠缺问题做出了突出奉献。

(3)我国“银河”系列运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进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方法增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第1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课件 岳麓版必修3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第1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课件 岳麓版必修3

(3)意义 ①使人类对 ________ 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 步。 ②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 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④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 的________生活。
三、影响 1.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 方式。 3.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 的________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登上太空 1 . 人 造 卫 星 : 1957 年 , 苏 联 发 射 世 界 上 第 一 颗 ______________,是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2.宇宙飞船 (1)1961 年, 苏联发射“________”载人宇宙飞船, ________ 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2)1969 年,美国 “____________” 号登月成功,航天员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登上月球。 3.航天飞机:________年,美国第一架____________试 飞成功,是宇航事业的又一二、1.20 世纪 70 2.核心 三、1.人造地球卫星 阿姆斯特朗 奥尔德林 1990 1999 加加林 阿波罗—11 存储信息 计算 存储量 体积 2.信息
2.东方一号
3.1981 航天飞机
巧学巧记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考点突破
1.相对论 材料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
网络感知
第六单元
第1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
目标定位
技能提升
基础攻关
巩固演练
考点突破
强化作业
目标定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3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课件 岳麓版
• ②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 ③时间、____空_间_____、运动、__质_量_______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 化。
• (3)意义
• ①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绝革对化命,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 • ②打破了经典的物理学__________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
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主题
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 人类生活的交换物;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高清晰度电视、数字 相机等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它将改变 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 ——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
• ④都是科学大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追求真理的结果。
[对点训练]
1.爱因斯坦在广岛、长崎事件发生后警告世界:“原子弹的杀伤力已改变 除我们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之中。”这
里的“思想方法”是指 导学号 26812579 ( A )
A.科学工具化的思维模式
B.尊重科学的思维模式
——
(1)考查内容:
2017全国Ⅱ卷·31
现代中国教育的 发展
现代中国的教育现状;古 今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
现代中国教育
2015全国Ⅱ卷·31
新中国成立初期 课程设置的目的
(2)命题特点: 以新材料、新情境为主,
新中国文化教育 考查解读材料、调动和运
2013全国Ⅱ卷·31 发展的特点
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中国的艺术 (3)试题类型:
• ①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地获得信息 和传递信息。
• ②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巩固演练岳麓版必修3
1.《世界:一部历史》对一种科学现象这样描述道:“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直觉的观念荡然无存,就像进入了《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兔子洞一样。

”其中所说的将人们思想认识带进“兔子洞”的是( )
A.经典力学理论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化思维模式,为人类提供了辩证地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材料中的现象正是相对论的体现。

2.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项错误。

C、D两项与哥白尼不符。

3.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成就。

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运用能力。

从材料反映的内容看属于相对论的知识,而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项。

4.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与美国国际商务公司(IBM)研制的电脑——“深蓝(Deep Blue)”进行对弈,最后以42获胜。

然而,次年5月,卡斯帕罗夫与改进后的“更深的蓝(Deeper Blue)”较量时却以2.5 3.5落败。

这说明( )
A.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B.电脑终究要全面超越人脑
C.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担忧
D.人机关系是值得世人思考的新话题
【答案】A
【解析】电子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卡斯帕罗夫输给“更深的蓝”说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A项正确。

5.1956年,美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 )
A.电影B.报纸
C.电视D.互联网
【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1956年”和“影响最大”两个限制条件。

电影和报纸相比较电视对孩
子影响较少,1956年互联网尚未产生,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