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食品中致癌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食品中致癌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食品是人体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而其质量与健康密切相关。
虽然有关部门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但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在食品中,致癌物质无疑是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之一。
食品中的致癌物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亚硝胺、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
那么,该如何检测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呢?二、常见的检测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
在检测食品中的致癌物质时,一般使用反相液相色谱法(RP-HPLC)和离子交换色谱法(IC-HPLC)。
RP-HPLC主要用于检测多环芳烃等非极性物质,而IC-HPLC主要用于检测亚硝胺等阳离子类物质。
2.气相色谱法(GC)GC是一种常用的气相分析技术,可以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
食品中的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和丙烯酰胺等化合物可以用GC进行检测。
3.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快速分析鉴定。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质谱法不仅可以定性分析化合物的种类,还可以确定其分子量、结构等信息。
在食品中检测致癌物质方面,质谱法尤为重要。
三、应用领域1.肉制品肉制品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但其中常含有亚硝酸盐等物质,这些物质经过烤熏等处理后可能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因此,在肉制品中检测亚硝胺是非常必要的。
2.海产品海产品中含有多种有机氯化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如多氯联苯、克山病毒等。
因此,在食用海产品时,需要注意检测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程度。
3.蔬果虽然蔬果中所含的致癌物质相较于肉制品和海产品较少,但也不能忽略检测。
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的蔬果中可能会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等健康问题。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食品作为生命的重要寻食来源,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事情。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需求也日益增长。
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食品检测体系,但是在实践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有害物质是危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一个依然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检测和控制两个方面来介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一、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是从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过程、食品贮存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地进行大量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微量有害物质检测。
常见的食品有害物质包括:1. 农药残留:农药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并避免害虫病害的侵袭。
但是,如果不注意农药使用的时间和方法,有可能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
在食品中,农药是食品中最容易残留的有害物质之一。
2. 致癌物质:许多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有些甚至会致癌。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许多化学物质在食品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可以产生致癌物质,因而需要加以掌控。
例如,被公认为是致癌物质的亚硝酸盐,如果摄入过多,将对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中的致癌物质污染主要是由香脂、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腐败变质的食品产生的。
3. 重金属:许多金属可以造成内脏或神经系统损伤,许多物质可以积聚在肝脏、肾脏和骨骼中,导致癌症和失能。
隐藏在食品中的这些重金属主要有铅、汞、钡等。
以上这一系列有害物质,如果人体吸收过多就会对健康造成慢性损害。
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控制工作中,应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内法律法规素质,尽可能降低食品中有害物质产生的可能,防止食品过程中造成的自然污染,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从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产生的角度,建议:1. 对于人体健康有损害的物质,若使用概率越小,应尽可能减少使用。
2. 按照合理技术和方法的要求,保持食品生产生态平衡,合理地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环境,用好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等现代科技手段。
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检测

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检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中存在的有毒化学物质更是让人担忧不已。
有毒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检测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塑化剂、激素、防腐剂等。
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可能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环境污染、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等多种途径。
不同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检测。
有毒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针对食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多种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和生物检测方法三大类。
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主要通过仪器设备对食品样品进行扫描或分析,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有毒化学物质。
常用的物理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化学试剂对食品样品进行处理或反应,从而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学物质。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有毒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生物检测方法生物检测方法是利用生物体对有毒化学物质的反应或生理效应进行检测。
例如,细胞毒性试验、动物实验等都属于生物检测方法的范畴。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下生物体对有毒化学物质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检测的意义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存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开展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障食品安全:及时发现并排除食品中存在的有毒化学物质,可以有效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降低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概率。
食品加工工业中的有害物质检测及控制

食品加工工业中的有害物质检测及控制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和控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食品加工企业应该加强对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一、食品加工中常见有害物质1. 雌激素类物质在许多食品中,经常会检测到雌激素类物质的存在。
包括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
合成雌激素的来源主要是激素生产厂家和兽医。
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存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更大。
2. 铅、汞等重金属铅、汞等重金属是人体中毒的主要成分之一。
如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控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造成食品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3. 氯霉素、甲醛等化学物质氯霉素、甲醛等化学物质是食品加工中经常使用的防腐剂。
如果不能严格控制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就会使食品中残留过多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在食品加工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检测。
现在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检测方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够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挥发成气体,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从而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有害物质的存在。
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密的检测技术,能够直接定量检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3.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非常微量的物质。
该方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吸收和散射来判断有害物质的存在,非常适合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三、有害物质的控制方法除了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之外,企业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确保食品安全。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1. 采用天然食材采用天然食材是控制有害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食品通用检测技术: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元素的测定)

试样测定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
❖试样测定 ①标准曲线制作
分别吸取50ng/ml汞标准使用液0.00mL、0.20mL、0.50 mL、1.00mL、1.50ml、2.00 ml、2.5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稀释至刻度,混匀。各 自相当于汞浓度为0.00ng/mL、0.20ng/mL、0.50 ng/mL、1.00 ng/mL、1.50 ng/mL、2.00 ng/mL、2.50ng/ml。
Thank You !
第一法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食品中总汞 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酸加热消解后,在酸性介 质中,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 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带入 原子化器中,在汞空心阴极灯照射下, 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由高能 态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其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与标准 系列溶液比较定量。
铅的测定
分析步骤 (2)试样前处理 湿法消解 微波消解 压力罐消解
铅的测定
分析步骤
③ 测定 标准曲线的制作 试样溶液的测定 在与测定标准溶液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将10 μL 空白溶液或试样溶液同时注入石墨炉, 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铅的测定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铅的含量按式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 检测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有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定 义
食品中所包含 的金属元素和 非金属元素约 80种。
可分为3类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有害元素
有害元素定义
不是人体需要的元素, 而且摄入较小的量会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可不可以 对样品中的 元素直接测 定呢?
食品理化检验项目化课件 模块3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小结
1、食品中常见农药残留的类型及检测方法。 2、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类型及检测方法。 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类型及检测方法。
2、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1)溶解性:AFT的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乙醚、石油醚 及己烷中,易溶于油和甲醇、丙酮、氯仿、苯、 等有机溶剂中。 (2)稳定性:AFT是一组性质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其对光、热、酸 较稳定,而对碱和氧化剂则不稳定。
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3、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包括提取、净化及浓缩等过程 4、检测方法 (1)仪器分析法 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 质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2)酶免疫分析法
指标 5.0 5.0 0.05 0.2 0.1 0.1 0.5 0.05
1
0.5 0.2
CAC规定的食品中拟除虫菊酯的限量
农药名称 品种
叶菜类
果菜类
溴氰菊酯 块根类菜
水果
柑橘
氰戊菊酯
叶菜类 甘蓝头
指标 农药名称 品种
0.5
块根类菜
0.2 氰戊菊酯 西红柿
0.01
谷物
0.1
0.05
二氯苯醚 菊酯
2
全面粉 白菜 水果0.05美 Nhomakorabea 西红柿
0.1
黄瓜
1
叶类菜
1 0.5
氰戊菊 新西兰 西红柿
酯
苹果
叶类菜
0.05
澳大 西红柿
1
利亚 谷类
0.05
全面粉
0.5
1.0 3.0
西红柿、黄瓜
二氯苯 醚菊酯
加拿大
苹果、梨、桃
0.3
葡萄
1.0
指标
10 0.2 0.5 5 0.2 1 2 0.2 5 2
食品中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检测方法:
1. 理化检测:包括颜色、气味、味道、pH值、溶解度、含水量等物理和化学指标的检测。
2. 微生物学检测: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以评估食品是否受到污染。
3. 残留农药和化学物质检测:使用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GC)和液相色谱仪(LC),检测食品中残留的农药、防腐剂、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4. 基因检测: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基因序列,识别转基因成分或特定微生物的存在。
5. 快速检测方法:如免疫层析试纸和快速检测仪器,可用于快速、简单地检测食品中的某些有害物质或微生物,如三聚氰胺、沙门氏菌等。
6. 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食品中的菌群分析和品种识别,能够全面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检测方法,并非全部。
不同的食品和检测目标
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振摇 0.5h
移入5ml具 塞刻度试管
定容至2ml
70ml二氯 甲烷
二氯甲烷屡 次研洗残渣
不同种类样品,处理措施有所不同。
色谱条件 1.色谱柱:玻璃柱,内径3mm,长1.5m~2.0m。
担体:60目~80目美国Chromosorb W AW DMCS(酸洗二甲基 二氯硅烷化白色担体) (1)分离测定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和对硫磷旳色谱柱 ①2.5%SE-30(甲基硅橡胶,极弱极性)和3%QF-1(三氟丙基甲 基聚硅氧烷,中档极性)混合固定液 ②1.5%OV-17和2%QF-1混合固定液 (2)分离测定甲拌磷、稻瘟净、倍硫磷、杀螟硫磷及虫螨磷旳色谱柱 ①3%PEGA(聚乙二醇己二酸酯,较强极性 )和5%QF-1混合固定 液 ②2%NPGA(己二酸新戊二醇聚酯,中档极性 )和3%QF-1混合固 定液 2.气流速度:载气为氮气80mL/min;空气50mL/min;氢气 180mL/min(根据仪器选择各自旳最佳百分比条件)。 3.温度:进样口220℃;检测器240℃;柱温180℃,但测定敌敌畏 (其稳定性差)为130℃。
成果判断: 成果以酶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克制(为阳
性)、未克制(阴性)体现。 与空白对照卡比较,白色药片不变色或略有浅蓝色均
为阳性成果。白色药片变为天蓝色或与空白对照卡相同, 为阴性成果。
对阳性成果旳样品,可用其他措施进一步拟定详细农 药物种和含量。
注意事项及阐明: 1、速测卡敏捷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部分农药检出限参照表
食品中农药残留旳起源: 1. 施用农药对农作物旳直接污染 2. 农作物从污染旳环境中吸收农药 3. 经过食物链、生物富集污染食品 4. 其他起源旳污染:事故性污染
主要农药
➢ 有机氯杀虫剂 ➢ 有机磷杀虫剂 ➢ 拟除虫菊杀虫剂 ➢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些氨基甲酸酯农药在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 主要用作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杀软体动
物剂和杀线虫剂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
有机氯农药受到禁用或限用,且抗有机磷农药 的昆虫品种日益增多,因而氨基甲酸酯的用量 逐年增加,这就使得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情况备 受关注。
(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第十四章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第一节 概论 一、有害物质与有害物质的概念 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与来源 三、加强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的必要性 第二节 食品中有害物质常用的检测方法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色—质联用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第三节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检测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药剂统称,种 类很多。
(一)有机氯农药的性质及常见品种 有机氯农药是农药中一类有机含氯化合物,一般 分为五大类: 1、DDT类——氯化苯及其衍生物,包括DDT、 六六六。
2、氯化甲撑萘类——七氯、 艾氏剂、狄氏剂。
3、七O五四—— 纯品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 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主要用于杀灭蚊蝇。蓄积在动植物脂肪中,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毒症状为乏力、失 眠、眩晕、恶心等,长期接触可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及肝脏。
1.提取 一般根据有机磷农药与样品的种类,选择适当 的提取溶剂与提取方法。用乙睛、丙酮、氯仿或 二氯甲烷等提取。
2.净化
将样品提取液经乙晴或二甲基亚砜分配提取 后,再用柱色谱净化,柱中吸附剂可由活性炭、 氧化铝、弗罗里矽土、无水Na 2SO4或硅藻土等 按一定比例组成。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与组织(包括FDA,AOAC) 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大量使用由storher相wans在1965年提出的,后经 多次改进的扫集共蒸馏法(sweepco—distillation)来 净化有机磷农药样品提取液。 3.浓缩——K—D减压浓缩。
•根据R,Rl及X等基团不相同,可构成不同的有 机磷农药。
2.有机磷农药的理化性质 有机磷农药中,除敌百虫、乐果为白色晶体外, 其余有机磷农药的工业品均为棕色油状。有机磷 农药有特殊的蒜臭味,挥发性大,对光、热不稳 定,并具有如下性质:
①溶解性:由于各种有机磷农药的极性强弱不 同,故对水及各种有机溶剂的溶解性能也不一样, 但多数有机磷农药难溶于水,可溶于脂肪及各种 有机溶剂,如疏水性有机溶剂:丙酮、石油醚、 正己烷、氯仿、二氯甲烷及苯等,亲水性有机溶 剂;乙脂、二甲基亚砜等。
•新品种与新工艺不断出现。 常用的有: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两类。 杀虫剂有胺丙畏、苯胺硫磷等。 杀菌剂有腐霉利、乙霉威等。
除草剂有丙草胺、麦草畏等。 生长调节剂有烯效唑、多效唑、油菜素内酯等。 • 生物农药发展迅速。 •农药加工剂型增多,主要有乳油、粉剂、粉粒剂、 悬浮剂、水剂、片剂、烟剂等。 •原料及中间体已经满足国内需求。 •存在问题: 1、产品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老化 杀虫剂 杀菌剂 除草剂 我国 68.5% 10.4% 18.3% 发达国 40% 20% 40%
• 有机氯农药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1)六六六 六六六分子式为C6H6Cl6,化学名为六氯环己烷、 六氯化苯,英文名为Benzene hexachl oride (简称 BHC)。BHC有多种异构体,其常见的异构体化学 结构式为:
BHC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纯品为无色无臭 晶体,工业品有霉臭气味,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 年,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丙酮、乙醚、石油 醚及环己烷等有机溶剂。BHC对光、热、空气、 强酸均很稳定,但对碱不稳定( β—BHC除外), 遇碱能分解(脱去HCl)。
• GC—ECD法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与本节有机磷农残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相同,详见GB/T 17331—1998。 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及其检测
(一)拟除虫菊酯的特性及常用品种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是近年来发展较 快的一类重要的合成杀虫剂。拟除虫菊酯分子较 大,亲脂性强,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水中的 溶解度小,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 分解。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生物 降解等特性,拟除虫菊酯和除虫菊酯杀虫剂在光 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易转变成极性化合物,不 易造成污染。拟除虫菊酯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的共 同特点之一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数个不对称碳原子, 因而包含多个光学和立体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又 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即使同一种拟除虫菊酯, 总酯含量相同,若包含的异构体的比例不同,杀 虫效果也大不相同。
R2 / RlOOC--N \ CH3
R 2是
氢或者是一个易于被化学或生物方法断裂的基 团。 大多数氨基甲酸酯类的纯品为无色和白色晶状固 体,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但在水中溶解度较 小,只有少数如涕灭威、灭多虫等例外。氨基甲 酸酯一般没有腐蚀性,其贮存稳定性很好,只是 在水中能缓慢分解,提高温度和碱性时分解加快。
容易吸收农药的蔬菜
番茄、茄子、圆辣椒、卷心菜、白菜及大多数根 菜类、薯类。
对农药吸收率较低的
叶菜类、果类等。
• 为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许多国家都对食品中农 药允许残留量作了规定。表13—l和13—2分别 为我国和WHO制订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 滴涕在食品中的允许残留量标准;
C6H 6Cl6十3KOH C6H3Cl3十3KCl 十3H2O
(2)滴滴涕 滴滴涕分子式为C14H9Cl15, 化学名为2,2— —双(对氯苯基)——1,1,1一三氯乙烷、二氯二 苯三氯乙烷,简称二二三, 英文名为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简 称DDT。根据苯环上Cl的取代位置不同形成如下 几种异构体:
2、农药加工落后,助剂研究滞后 我国原药与制剂比例较低,目前为1:9但发达 国家为1:10—30 3、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 我国农药产量约占全球的25%但销售额不足8% 4、生物农药还应大力发展。
•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控制人类传染病、 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确保人体健康 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广泛 用农药也会造成对食物的污染。 •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 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 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残留 量。
我国农药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全世界实际生产和使用的农药的品种为 500多种,其中大量使用的有100种,主要是化学 合成生产的。
•我国现有主要农药合成企业近400家,已建成700 千吨以上原药生产装置,可常年生产250多种原药、 农药中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农药产量 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 长调节剂。 • 我国已由农药进口国变成农药出口国。
4、氯丹—— 纯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微溶于 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中毒情况同7054 5、林丹(又名高丙体六六六)—— 本品为无色 晶体,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 毒情况同7054 。主要用于粮食、蔬菜、果树、 烟草、森林、粮仓。 • 目前仍有一些国家(包括我国)使用林丹由 于有机氯性质稳定,在水域、土壤中仍有残留, 并会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影响人类健康。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分析, 1) 比色法 少特异性,灵敏度很低, 分光光度法 已很少使用 电化学分析 2)纸色谱 TLC 3)GC —— 电子捕获检测器 适用有机氯农药。 4)HPLC ——非挥发性、热不稳定性农药,如 部分有机磷农药。 5)GC/ 红外光谱 联用、 GC/MS 联用。
一、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 样品的予处理
1.提取 —— 用丙酮、己烷、乙醚、石油醚等。 2.净化——用H2SO4磺化处理,除脂肪、蜡质、 色素等。 3.浓缩——K—D减压浓缩。
检验标准 GB/T 5009.19
(二)GC-ECD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 (三)TL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
二、有机磷农药残留及其检测
(一)有机磷农药的特性及种类 1.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及其结构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是 农药中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 前大量生产与使用至少有60多种,按其毒性可分 成高毒、中等毒及低毒三类;按其结构则可划分 为磷酸酯及硫代磷酸酯两大类,其结构通式如下:
第一阶段(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 撤消5种高毒农药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有 关证书,开始部分禁用,使用比例下降15%。
第二阶段(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 禁止5种高毒农药原药生产企业外的其他企业 生产或加工此类产品,并将其使用范围局限于棉 花、小麦、玉米、水稻4种作物。 第三阶段(2007年1月1日): 中国全面禁止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
DDT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纯品DDT为白色 结晶,熔点108.5—109℃,在土壤中半衰期3—10 年,(在土壤中消失95%需16——33年)。不溶 于水,易溶于脂肪及丙酮、CCl4、苯、氯苯、乙 醚等有机溶剂。DDT对光、酸均很稳定,对热亦 较稳定,但温度高于本身的熔点时,DDT会脱去 HCl而生成毒性小的DDE,对碱不稳定,遇碱亦 会脱去HCl。
• 表13—3为我国制订的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允 许残留量标准;
• 表13 —4为FAO/WHO推荐的部分食品中有机 磷农药允许残留量标准。
小资料:我国将全面禁用5种高毒农药包括: 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
这5种农药目前年总产量达10万吨;占我国农 药生产总量的20%—25%。 禁用方案分3阶段:
②水解性:因有机磷农药属酯类(磷酸酯或硫代磷 酸酯),故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特别是在碱性介 质、高温、水分含量高等环境中,更易水解。如 敌百虫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为毒性较大的敌敌畏。
③ 氧化性:有机磷农药中,硫代磷酸酯农药在溴 作用下或在紫外线照射下,分子中S易被O取代, 生成毒性较大的磷酸酯。
• 样品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