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与唐诗(下)
唐诗四大家简介

唐诗四大家简介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督胞相河为星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襄打宁散映掉滑口阳)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一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杜甫的唐诗

杜甫的唐诗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总结有关杜甫的唐诗希望大家相互学习!杜甫的唐诗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岳阳楼杜甫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客至杜甫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绝句四首杜甫唐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学习纲要+阶梯训练(含答案)

唐诗二首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中心意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卖炭翁》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结构图示拓展链接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沉塘坳.()口称敕.()回车叱.牛()挂罥.()辗.冰辙()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然)C.翩翩..两骑来是谁(轻快的样子)D.宫使驱将惜不得...(吝惜不得)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文节选350篇大全集(下)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文节选350篇大全集(下)杜牧诗文节选全集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阿房宫赋唐代: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20小李杜与晚唐诗

商山早行
一、关于作者 1、P48注释① 2、补充:其才思敏捷,下笔万言。其诗词藻华艳, 堪为晚唐华艳诗风代表,又精音律,为花间词派之 鼻祖。 二、品读鉴赏 1、找出描写“目前之景”的句子,眼前景色紧扣诗 题中的哪个字来写的?这些描写的“言外之意”是 什么? 明确:颔联和颈联。紧扣“早”字落笔。道路辛苦, 羁旅愁思。
“无题诗”三步鉴赏法。
一、读李商隐“无题诗”可以采用 “但取首尾法”,就是先不要陷进迷 宫,而是只选首联和尾联,快速抓住诗 歌的基本意思。诵读本诗首尾两联,
说说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诗写的是别情。“别”字为通篇主 眼。第二句用“东风无力百花残” 点出分手季节,尾联是说情人不远 但人神阻隔,只能借“青鸟”通音 信而不能见面,表现了由“别”字 生发出的分别的痛苦和矢志不渝的 坚贞。
4、清人赵臣瑗评此诗说:“此不得志而思归 者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 ①同意。 • ②诗的前三联写清晨长安城中的秋色,残星 寥落,雁阵南归,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一 切景语即是情语,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 羁旅思归的愁思。 • ③末联运用思归典故抒写胸怀:“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 ;下句用春秋钟仪事,“空”写出了自己不 得志的沉痛,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卷旗。《重过圣女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 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 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 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 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 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 表现的情感》)这就是充满了朦胧之美的李商隐诗歌 。
诗人与诗“诗圣”杜甫著名唐诗26首

诗人与诗“诗圣”杜甫著名唐诗26首【杜甫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意】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简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李杜互相写的诗

李杜互相写的诗摘要:一、李白与杜甫的简介1.李白2.杜甫二、李杜互相写的诗1.李白的《赠杜甫》2.杜甫的《赠李白》3.李白的《戏杜甫》4.杜甫的《怀李白》三、李杜互相写的诗的意义1.体现了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2.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正文: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一段佳话。
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写下了许多关于对方的诗篇。
这些诗不仅体现了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丰富多样,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著称。
李白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以关心国家民生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史”。
李杜互相写的诗中,李白的《赠杜甫》和杜甫的《赠李白》最为著名。
李白的《赠杜甫》中,他赞美杜甫的才华,将杜甫比作“词源如海”、“笔力千钧”。
而杜甫的《赠李白》中,他称赞李白的诗歌具有“千秋万古为留待”的价值,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钦佩之情。
此外,李白还写了一首《戏杜甫》,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调侃杜甫。
而杜甫则写了一首《怀李白》,表达了自己对李白诗歌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李白的怀念。
总的来说,李杜互相写的诗不仅体现了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大学语文 第五讲唐诗与李杜

第五讲唐诗与李杜
“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 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 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 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 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 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 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 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 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 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 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 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鲁迅《看 镜有感》)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
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 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 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 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 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 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 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儒释道三教并存 孔颖达《五经正义》,学校教学与科 举的教科书 以老子为祖先,封“太上玄元皇帝”, 《老子》《庄子》成为士子的必读书 名僧:玄奘、教派:天台宗、法相宗、 华严宗、禅宗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
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更大些。这 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诗里有 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 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 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 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 显例。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 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神仙世界。
自大历至大和末为中唐,历时近七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大门
草堂书屋
杜甫草堂诗笺
杜甫诞生地
杜甫故里纪念馆
诗史堂
杜甫《登高》诗意图
杜 甫 诗 意 图
杜甫诗意图
杜甫诗意图轴
杜甫题画诗选
《秋兴八首》(1)
《石濠吏》
宋刻诗集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杜甫的思想
1、受的是儒家的正统教育,政治理想是“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一生忧国忧民、积极用世,始终关心国家的 命运与民生的疾苦。 “穷能不忘兼善,不得志而能不忘泽民” 。 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以天下 为己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分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夜景
交代时间、地点,引“商女”出场。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忧愤之情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 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 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中唐后期,诗歌创作出现三种走向: 一、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齐梁声色又 渐渐潜回唐代诗苑; 二、追求细美幽约; 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李商隐受这一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 爱情体验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 开拓,同时创造了“绮密瑰妍” 的诗美。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 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 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 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 表达上又采用幽微隐约、迂 回曲折的方式。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 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 “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 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 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砧:捣衣石。
[导读]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 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 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 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 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 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 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 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 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 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 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 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 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 八首只如一首。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1,渚清沙白鸟飞回2。
1、杜诗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和爱国精神。 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杜诗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 判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表现了 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如《丽人行》、《兵车行》、 “三吏”、“三 别”
3、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 题画的内容。 如《登岳阳楼》、《秋兴》、《春夜喜雨》、 《月夜》、《蜀相》
《锦瑟》结构分析
可分为三层:
1、首联为第一层。
由锦瑟起兴引发华年虚度的伤痛,含蓄表达埋没于世的悲愤。
2、中间两联为第二层。
化用典故创造出虚幻迷茫的境界,流露出浓烈的感伤情绪。 揭示 “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内涵:理想幻灭、怀才不遇、华年流逝、往 事 如梦。
3、尾联两句为第三层。
反映了不甘沉没而又无法解脱苦闷的心理意绪,在怅然若失的情态 中抒发了“往事不可思,往日不可追”的无穷伤痛。
“诗圣”
“诗史”
杜甫最早而且最全面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大 破坏、大灾难。杜诗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 活的广阔画面。被称为“诗史”。具有史的认 识价值,提供了史的事实。 崇高而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杜甫被尊称为 “诗圣”。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 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语言的刚健、遒劲, 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因素。 所谓“沉郁顿挫”是指杜诗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忧 愤郁勃;形式上的波澜老成,顿挫变化;语言上 的精炼准确,含蓄蕴藉。从而形成了千汇万状、 地负海涵、博大宏远、真气淋漓的美学风貌。
杜牧诗歌的艺术特点
1、杜牧的诗体兼备,内容丰富, 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 2、杜牧的诗歌语言凝练隽永,立意高远拔俗。 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尤其善于 抒情。 3、杜牧古体、近体兼擅。 均有佳制,尤擅七律、七绝。
《泊秦淮》欣赏
夜泊秦淮
《泊秦淮》主题分析
借古讽今,抨击沉迷酒色、 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 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 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二十五岁进士及第,但因 触犯朋党之争,一直遭排挤, 只当过幕僚。他的诗深于寄托, 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 曲,意境含蓄,呈现出独特的 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词、 戏曲等创作 样式有很大的影响。
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3、崇高而深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忧患意 识,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他坎坷一生及其全 部创作中。 4、最宝贵的是身处逆境,却心系国家,心想人 民,一颗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从 没有停止跳动。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地 反映了那一时代历史的真实,有“诗史”之称。
凄艳浑融的风格
时代的衰颓和晚唐绮靡 繁艳的审美趣味,以及对 含蓄蕴藉的幽约细美的向 往,盛唐诗歌的壮丽转而 为凄艳。李商隐追求朦胧 境界,用哀惋的情调,来 写他的心境与感受。
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 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 凄艳之美。李商隐却能以艳丽通于浑 融,在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 性。这是由于: 一、拥有自己的意象群。 二、李诗技法纯熟。 三、情感的统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3,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 艰难苦恨繁霜鬓5,潦倒新停浊酒杯6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
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集前人之大成,推动了诗 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 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 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 中凋落。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 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 "匝地"。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 家如此。
漂泊西南时期(49至59岁):
1、入蜀成都筑草堂定居。此后又 辗转到夔州。 2、大历三年决计携家回家乡,病 死于归途的船上。 3、这一时期是杜甫创作空前丰收 时期,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沉, 诗风更加沉郁悲凉,诗歌反映现 实的深度更有提高。
杜甫之死
有四种说法: 1、溺水而死。 2、自沉而死。 3、食牛肉白酒醉饱而死。 4、老衰病死。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至44岁):
1、入长安后,应试落第。 2、天宝14年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人的性格逐渐由轻狂转为深沉。《兵车行》 《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名篇反映了 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奠定了现实 主义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无题》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主讲:大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孙金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 巩县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其诗被称为“诗史”。被后世尊 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
1、自幼受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儒家传 统思想的熏陶。 2、受盛唐风气的影响,有高远的政治理 想。 3、20岁开始漫游,漫游生活丰富了阅历, 开拓了视野。 这一时期乐观自信、奋发向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破万卷” 诗风以豪放浪漫为主调。
《锦瑟》诗意解读
1、 “咏青衣”(艳情)说,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2、“咏锦瑟”说; 3、“自伤生平”说; 4、“悼亡”说; 5、其他: 政治寄托、诗序、寄托不明、自寓创作; 其中持“悼亡”说或“自伤”说者较多。 “自伤”说似更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