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 ,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 ,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 ,则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 )A .b a b v v a =B .b a v =C .b a av v b= D .b a v = 【答案】C 【解析】考点:开普勒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开普勒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极短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范围近似为三角形.2、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F 1,向心加速度a 1,角速度为ω1,线速度v 1;绕地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人造卫星(高度不计)所受的向心力为F 2,向心加速度为a 2,线速度为v 2,角速度ω2;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 3,向心加速度为a 3,线速度为v 3,角速度为ω3,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第一宇宙速度为v ,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 A .F 1=F 2>F 3 B .a 1=a 2=g>a 3 C .v 1=v 2=v>v 3 D .ω1=ω3<ω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三者质量相等,轨道半径r 1=r 2<r 3;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T 1=T ,据周期公式2T π=可知,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周期大,故T 3>T 2,又2Tπω=有ω1=ω3<ω2,故D 正确;物体1与人造卫星2比较,由于赤道物体受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而近地卫星的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故F 1<F 2 ,故A 错误;由A 选项的分析可知向心力F 1<F 2 ,根据向心力公式2v F m ma R==,由于m 、R 一定,故v 1<v 2,a 1<a 2,故BC 错误;故选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此题关键要将物体1、人造卫星2、同步卫星3分为三组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再综合;一定不能将三个物体当同种模型分析,则会使问题复杂化。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正式在上海上线运行。
人民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同时人民币金融资产也成为各国机构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手段。
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能够①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促进对外贸易发展②客观反映人民币的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③加快人民币自由流通,发挥储备投资功能④提高人民币的汇率,吸引中国人出境旅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凌晨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SDR是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nght)的英文缩写,是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用于充当国际储备、偿还IMF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这说明SDR可以是A.B.C.D.3.为支持三农发展,2016年有关农业专项转移支付部分资金提前下达各有关省。
其中购置农业机械将有补贴资金,以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能反映农业机械需求变化的是A.B.C.D.4.中国旅游学者刘思敏受到恩格尔系数的启发,提出“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旅游恩格尔系数是旅游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对“恩格尔系数”和“旅游恩格尔系数”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随着经济增长,旅游恩格尔系数会逐渐下降②伴随着经济发展,旅游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呈反相关关系③旅游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④随着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人民的食品支出逐步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2016年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部署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结束、必修2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工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各地将启动“单独二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
下图是我国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的数据来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2.从图中的信息推断,12年来甲省区A.人口数量明显增多 B.省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高C.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答案】1. C2. D【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丙城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重很少,接近0,其它三地都大于0,说明其它三地人口增长率较高,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老齡化严重,应实行“单独两孩”政策,C对。
A、B、D错。
2.图中只有人口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不能表示总人口数,A错。
图中不能表示人口流动量大小,B错。
不能判断受教育水平,C错。
“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会增大,D对。
【考点定位】人口问题。
【名师点睛】通过图表分析儿童和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分析人口问题以及人口政策的变化。
考查学生看图分析能力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A.T业区、批发市场 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C.高速公路、T业区 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答案】3. D4. B5. C【解析】【考点定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下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09年的农业产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该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B、1979年至2009年畜牧业比重持续增长C、1994年农业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D、1979年至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2.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D、机械化水平提高【答案】1、D2、AD对。
2. 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是农民种植作物类型的决定因素,A对。
劳动力数量可能增加,B错。
不能反映气候逐渐变暖,C错。
不能体现机械化水平提高,D错。
【考点定位】三角坐标的判读,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名师点睛】了解三角坐标的判读方法,第一项左侧边代表比重是0,向右增大,判断数值时,沿与左侧边的平行线去看。
可以调整试卷,看每项左侧都是0.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市场需求决定农民种植作物的类型、面积。
结合甲乙图,完成下列各题。
3.乙图代表的工业类型属于A、资金密集型B、原料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4.甲图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答案】3、B4、D【考点定位】工业指向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考点定位】水电站的环境效益。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文数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sin160sin10cos 20cos10-的值是( )A .B .12-C .12D 【答案】A考点:三角恒等变换.【易错点晴】对于三角恒等变换,高考命题主要以公式的基本运用、计算为主,其中多以与角的范围、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等知识结合考查,在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准确记忆公式、适当变换式子、有效选取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熟悉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公式的正用是常见的,但逆用和变形应用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更能开拓思路,培养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化的能力,只有熟悉了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后,才能真正掌握公式的应用.2.已知向量()()1,0,0,1a b ==,若()()3ka b a b +⊥-,则实数k =( )A .3-B .3C .13- D .1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13,13,1310,3ka b a b k k k +⋅-=⋅-=-==. 考点:向量运算.3.已知平面向量,a b 满足()5a a b +=,且2,1a b ==,则向量a 与b 夹角的正切值为( )A .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cos 42cos 5a a b a a b θθ⋅+=+=+=,1cos ,,tan 23πθθθ===考点:向量运算.4.在等差数列{}n a 中, 若244,2a a ==,则6a =( )A .1-B .0C .1D .6 【答案】B考点:数列基本概念. 5.已知1tan 3α=,则1cos 2sin 2αα+=( ) A .3 B .13 C .3- D .1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1cos 22cos 13sin 22sin cos tan αααααα+===. 考点:三角恒等变换.6.在ABC ∆中,30,2B AB AC ===,则ABC ∆的面积为( )A .或 C .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sin ,sin sin 33c b C C C B ππ===,当3C π=时,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面积为 12AB AC ⋅=当23C π=时,6A π=,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12⋅=. 考点:解三角形.7.已知函数()()sin 0,2f x x πωϕωϕ⎛⎫=+><⎪⎝⎭,其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2π,且函 数12f x π⎛⎫+⎪⎝⎭是偶函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B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7,012π⎛⎫⎪⎝⎭对称 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712x π=-对称 D .函数()f x 在3,4ππ⎡⎤⎢⎥⎣⎦上单调递增 【答案】D考点:三角函数图象变换.8.使函数()()()sin 22f x x x θθ=+++是奇函数, 且在0,4π⎡⎤⎢⎥⎣⎦上是减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 .3πB .23π C .43π D .53π【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sin 23f x x πθ⎛⎫=++ ⎪⎝⎭,当3πθ=时,()sin 2f x x =-在0,4π⎡⎤⎢⎥⎣⎦上是减函数. 考点:三角函数单调区间.9.等比数列{}n a 中, 对任意12,...21n n n N a a a *∈+++=-,则22212...n a a a +++=( )A .()221n- B .()2213n - C .413n - D .41n-【答案】C考点:数列.10.设锐角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1,2a B A ==,则b 的取值范围为( ) A.B.( C.)2 D .()0,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B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22sin cos ,2cos 2cos B A A A b a A A ====,因为02,024A B A ππ<=<<<,又因为,3,2263A B A A ππππππ<+<<<<<,故64A ππ<<,2cos A ∈.考点:解三角形.11.设,x y 为实数, 若2241x y xy ++=,则2x y +的最大值是( )AB.85D【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22145x y xy xy =++≥,()282135x y xy +=+≤,故2x y +≤考点:基本不等式. 【思路点晴】在运用ab ba ≥+2时,注意条件a 、b 均为正数,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 三个式子必须都为非负且能同时取得等号时,三个式子才能相乘,最后答案才能取得等号.在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的过程中,常常要把数、式合理的拆成两项或多项或恒等地变形配凑成适当的数、式,以便于利用基本不等式.12.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若向量c 满足()()0a cb c --=,则c 的最大值是( )A .1BCD .2 【答案】C考点:向量运算.【思路点晴】涉及三角问题求解方法:(1)去除向量的包装外衣,转化为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的值;(2)去除向量的包装外衣,转化为形如:()sin y A x k ωϕ=++三角函数最值,但一定要关注自变量x 的范围.另外三角函数与代数函数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一般先要处理三角函数表达式,处理的结果之一就是转化为形如:()sin y A x k ωϕ=++,这一点很重要.涉及平面几何问题,往往通过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结合曲线的定义及曲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应用函数方程思想解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3.ABC ∆中, 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则2sin sin acb A C= . 【答案】43【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3B π=,由正弦定理得222sin sin 14sin sin sin sin sin sin 3ac A C b A C B A C B ===. 考点:解三角形.14.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6542a a a =+, 若存在两项,m n a a 14a =,则14m n+的最小值是. 【答案】32考点:基本不等式. 15.设α为锐角, 若4cos 65πα⎛⎫+= ⎪⎝⎭,则sin 212πα⎛⎫+ ⎪⎝⎭的值为 .【解析】试题分析:27cos 22cos 13625ππαα⎛⎫⎛⎫+=+-= ⎪ ⎪⎝⎭⎝⎭,24sin 2325πα⎛⎫+=⎪⎝⎭,故247sin 2sin 212342525πππαα⎡⎤⎛⎫⎛⎫⎛⎫+=+-=-=⎪ ⎪ ⎪⎢⎥⎝⎭⎝⎭⎝⎭⎣⎦考点:三角恒等变换.【思路点晴】对于三角恒等变换,高考命题主要以公式的基本运用、计算为主,其中多以与角的范围、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等知识结合考查,在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准确记忆公式、适当变换式子、有效选取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熟悉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公式的正用是常见的,但逆用和变形应用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更能开拓思路,培养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化的能力,只有熟悉了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后,才能真正掌握公式的应用. 16.在四边形ABCD 中,()1,1AB DC ==, 3BA BC BD BABCBD+=,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考点:向量运算.【思路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条件()1,1AB DC ==,说明四面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 BA也就是BA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长度为1,BA BC BABC+就是这两个方向上的单位向量的和,它的几何意义就是以BA BA,BC BC为邻边的菱形的对角线,根据题意,也就是对角线长为3BD BD,也就是ABC ∆1AB =+=,由此求得面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22cos sin cos 222x x xf x a a b =+-+,且53,136f f ππ⎛⎫⎛⎫== ⎪ ⎪⎝⎭⎝⎭. (1)求,a b 的值; (2)求函数()f x 在0,2π⎡⎤⎢⎥⎣⎦上的值域. 【答案】(1)1a b ==;(2)()23f x ≤≤.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二倍角公式和降次公式化简得()2sin 6f x a x b π⎛⎫=++ ⎪⎝⎭,代入53,136f f ππ⎛⎫⎛⎫== ⎪ ⎪⎝⎭⎝⎭,列方程组求得1a b ==;(2)由(1)()2sin 16f x x π⎛⎫=++ ⎪⎝⎭,所以()1sin 1,2326x f x π⎛⎫≤+≤≤≤ ⎪⎝⎭. 试题解析:(1)()22cos sin cos cos sin 2sin 2226x x x f x a a b a x x b a x b π⎛⎫=+-+=+=++ ⎪⎝⎭, 511,323163f b f a b a ππ⎛⎫⎛⎫=⇒==⇒+=⇒= ⎪ ⎪⎝⎭⎝⎭. (2)()()12sin 1,sin 1,23626f x x x f x ππ⎛⎫⎛⎫=++≤+≤≤≤ ⎪ ⎪⎝⎭⎝⎭. 考点:1.三角恒等变换;2.三角函数最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化工厂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某种化工产品, 其生产的总成本y (万元)与年产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24880005x y x =-+,已知此生产线年产量最大为210吨.(1)求年产量为多少吨时,生产每吨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并求最低成本;(2)若毎吨产品平均出厂价为40万元,那么当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答案】(1)当()200x T =时每吨平均成本最低, 且最低成本为32万元;(2)产量为210吨时, 最大年利润1660万元.考点:应用题.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2n S n n =+. (1)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并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为n T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n a n n N *=+∈;(2)()323n nn T =+.考点:裂项求和法.20.(本小题满分12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为12,满足3111115,23,46S a b a b =+=+=.(1)求数列{}n a ,{}n b 通项,n n a b ; (2)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n T .【答案】(1)131,2n n n a n b ⎛⎫=-= ⎪⎝⎭;(2)()13552nn T n ⎛⎫=-++ ⎪⎝⎭.()()1111142111331,35512212n n nnn T n ++⎡⎤⎛⎫-⎢⎥ ⎪⎝⎭⎢⎥⎛⎫⎛⎫⎣⎦=+⨯--∴=-++ ⎪ ⎪⎝⎭⎝⎭-.考点:错位相减法.21.(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sin 0b C C a c --=.(1)求B ;(2)若b =求2a 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3B π=;(2).【解析】(2)由(1)得:()()22,222sin sin 5sin sin b R a c R A C A A A Bϕ==+=+=+=+,其中, ()2sin 0,,3A A πϕϕϕ⎛⎫==∈+∈ ⎪⎝⎭. 考点:1.解三角形;2.正余弦定理.【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一开始,我们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转化为角,这里一共有三个角,那么我们下一步就将A 转化为A B π--,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化简了,从而求得角的值.第二问要求边的和的取值范围,那么我们就考虑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也就是()222sin sin a c R A C +=+,再化为A 角的关系式,就可以求出取值范围了.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首项为32的等比数列{}n a 不是递减数列, 其前n 项和为()n S n N *∈, 且335544,,S a S a S a +++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通项公式;(2)设()1n n nT S n N S *=-∈,求数列{}n T 的最大项的值与最小项的值.【答案】(1)()1312n n n a -=-;(2)最大项的值为56,最小项的值为712-.考点:1.数列的基本概念;2.数列的单调性.【方法点晴】基本元的思想是数列问题的最常见解题思路. 数列求和的题,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数列与函数综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一个中心——函数,两个密切联系:一是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问题的核心,函数的解析式是研究函数问题的基础;二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灵活的处理.:。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文数(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 R =,{}|0A x x =≤,{}|1B x x =≥,则集合()U AB =ð( )A .{}|0x x ≥B .{}|1x x ≤C .{}|01x x ≤≤D .{}|01x x << 【答案】D考点:1、集合的表示;2、集合的并集及集合的补集. 2.复数212ii +-的共轭复数是( ) A .35i - B .35i C .i - D .i【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212251212125i i i i i i i i +++===--+,所以212ii+-的共轭复数是i -,故选C. 考点:1、复数的运算;2、共轭复数.3.已知命题p :x R ∀∈,sin 1x ≤,则p ⌝:( ) A .x R ∃∈,sin 1x ≥ B .x R ∀∈,sin 1x ≥ C .x R ∃∈,sin 1x > D .x R ∀∈,sin 1x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将“全称量词”改成“存在量词”, 然后否定结论,所以命题p :x R ∀∈,sin 1x ≤的否定p ⌝是x R ∃∈,sin 1x >,故选C.考点:全称命题的否定.4.已知向量a ,b 满足(1,3)a b +=, (3,7)a b -=,则a b ⋅=( )A .12-B .20-C .12D .20 【答案】A考点:1、向量的运算;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96B .80+C .961)π+D .961)π+-【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边长为四的正方体,挖去一个底面半径为2,高为2的圆锥所得的组合体,其表面及是正方体的表面面积减去圆锥底面积,加上圆锥侧面积,226422964πππ⨯-⨯+⨯⨯=-+, 故选C.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几何体的表面积.6.下表是某工厂1—4月份用电量(单位:万度)的一组数据:由散点图可知,用电量y 与月份x 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是0.7y x a =-+,则a =( )A .10.5B .5.25C .5.2D .5.15【答案】B考点:线性回归直线的性质和应用. 7.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A .22cos y x = B .22sin y x =C .1sin(2)4y x π=++D .cos 2y x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得到sin 2cos 22y x x π⎛⎫=+= ⎪⎝⎭的图象,再向上平移1 个单位得到y 2cos 212cos x x =+=的图象,故选A.考点:1、三角函数的平移变换;2、诱导公式及余弦的二倍角公式.8.已知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 项和为n S ,若{}2log 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638S =,则1a 等于( )A .421B .631C .821D .123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2log 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21log 112211log log 1,22a n n n n a a n a a -+-+=-+==,61111131...,24328S a a ⎛⎫=++++== ⎪⎝⎭421,故选A. 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9.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4a =,6b =,那么输出的n =( )A .3B .4C .5D .6【答案】B考点:1、程序框图;2、循环结构.【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流程图,属于中档题. 解决程序框图问题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混淆处理框和输入框;(2)注意区分程序框图是条件分支结构还是循环结构;(3)注意区分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4)处理循环结构的问题时一定要正确控制循环次数;(5)要注意各个框的顺序;(6)在给出程序框图求解输出结果的试题中只要按照程序框图规定的运算方法逐次计算,直到达到输出条件即可.10.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2)f x +为偶函数,且(1)1f =,则(8)(9)f f +=( ) A .2-B .1-C .0D .1【答案】D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2、函数的周期性.11.已知双曲线2213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 ,若双曲线上一点P使2112sin sin PF F e PF F ∠=∠,则221F P F F ⋅的值为( )A .3B .2C .3-D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双曲线方程2213y x -=得1,2a c ==,由双曲线定义得212PF PF -=,因为2112sin sin PF F e PF F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122PF PF =,可解得124,2PF PF ==,由知124F F =,根据余弦定理可知211cos 4PF F ∠=,22112211cos 4224F P F F PF PF PF F ⋅=∠=⨯⨯=,故选B. 考点:1、双曲线的定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属于难题.以三角形和平面向量为载体,三角恒等变换为手段,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工具,结合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和定义,对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进行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类热点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解答这类问题,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正弦余弦定理一定要熟记并灵活应用,特别是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更要熟练掌握.1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当0x ≥时,()sin f x x x =-,若不等式2(4)(2)f t f mt m ->+对任意实数t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0(2,)-∞+∞ D .((2,)-∞+∞【答案】A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2、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难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见方法:①分离参数()a f x ≤恒成立(min ()a f x ≤即可)或()a f x ≥恒成立(max ()a f x ≥即可);②数形结合;③讨论最值min ()0f x ≥或max ()0f x ≤恒成立;④定义域为R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可以根据判别式小于零求解;本题是利用方法④求得a 的最大值.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3.观察下图: 1 2 3 43 4 5 6 7 4 5 6 7 8 9 10……则第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2017. 【答案】1009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此图各行的数字排列规律是:第n 行第一个数是n ,该行共有21n -个数,构成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第n 行的各数之和为()()()22122214412n n n n n n ---+=-+,2441n n -+22017,212017,1009n n =-==,故答案为1009.考点:1、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2、归纳推理的应用.14.从2、3、8、9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值,分别记为a、b,则logab为整数的概率为.【答案】1 6考点:1、排列组合的应用;2、对数的性质.15.已知变量x,y满足20,230,0,x yx yx-≤⎧⎪-+≥⎨⎪≥⎩则2z x y=+的最大值为.【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作出20,230,0,x yx yx-≤⎧⎪-+≥⎨⎪≥⎩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有图知,平移2y x z=-经过B点时,2z x y=+有最大值,由20,230,x yx y-=⎧⎨-+=⎩得()1,2B,所以2z x y=+的最大值为2124⨯+=,故答案为4.考点:1、可行域的画法;2、最优解的求法.【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中档题. 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画、二移、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是最优解);(3)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16.已知()f x为偶函数,当0x≤时,1()xf x e x--=-,则曲线()y f x=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是 . 【答案】2y x =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及函数的求导法则;2、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及函数的求导法则、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属于难题.求曲线切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求出()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即()y f x =在点P 00(,())x f x 出的切线斜率(当曲线()y f x =在P 处的切线与y 轴平行时,在0x x =处导数不存在,切线方程为0x x =);(2)由点斜式求得切线方程'00()()y y f x x x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在锐角△ABC 中, 2sin sin sin()sin()44A B B B ππ=++-.(1)求角A 的值;(2)若12AB AC ⋅=,求△ABC 的面积.【答案】(1)6A π=;(2).【解析】试题分析:(1)将等式2sin sin sin()sin()44A B B B ππ=++-左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展开后,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得定值12,进而得6A π=;(2)由||||cos 126AB AC AB AC π⋅==,可得||||83AB AC =,进而可得△ABC 的面积.试题解析:(1)在△ABC 中,2sin sin sin()sin()44A B B B ππ=++-2sin )B B B B B =+- 2221sin (cos sin )2B B B =+-221sin (12sin )2B B =+-12=. 又A 为锐角,∴6A π=.(2)||||cos 126AB AC AB AC π⋅==,∴||||83AB AC =,∴111||||sin 2622ABC S AB AC π∆==⨯= 考点:1、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2、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18.设n S 为各项不相等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573a a a =,39S =. (1)求数列{}n a 通项公式;(2)设n T 为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求1nnT a +的最大值. 【答案】(1)1n a n =+;(2)116.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公式;2、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前n项和.19.某市公交公司从60名候车乘客中抽取15人,将他们的候车时间作为样本分成5组,如下表所示(单位:min):(1)求这15名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2)估计这60名乘客中候车时间少于10分钟的人数;(3)若从表第三、四组的乘客中选2人作进一步的问卷调查,求抽到的两人恰好来自不同组的概率.【答案】(1)10.5min;(2)32;(3)8 15.【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用平均数公式求解;(2)先求候车时间少于10分钟的概率,再乘以60即可;(3)列举出从6人中任选两人包含以下基本事件共15个,其中两个恰好来自不同组包含8个基本事件,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11(2.527.5612.5417.5222.51)157.510.5min 1515⨯+⨯+⨯+⨯+⨯=⨯=. (2)候车时间少于10分钟的概率为3+681515=,∴候车时间少于10分钟的人数为8603215⨯=人. (3)将第三组乘客编号为1a ,2a ,3a ,4a ,第四组乘客编号为1b ,2b .从6人中任选两人包含以下基本事件:12(,)a a ,13(,)a a ,14(,)a a ,11(,)a b ,12(,)a b ,23(,)a a ,24(,)a a ,21(,)a b ,22(,)a b ,34(,)a a ,31(,)a b ,32(,)a b ,41(,)a b ,42(,)a b ,11(,)b b ,其中两个恰好来自不同组包含8个基本事件,所以所求概率为815. 考点:1、样本平均数的求法;2、频率与频数及古典概型概率公式.20.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C ⊥平面ABC ,PA AC ⊥,AB BC ⊥.设D ,E 分 别为PA ,AC 中点.(1)求证://DE 平面PBC ;(2)求证:BC ⊥平面PAB ;(3)试问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过三点D ,E ,F 的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PBC 平 行?若存在,指出点F 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存在,证明见解析.考点: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1.已知椭圆C ,过上顶点和左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6π,直线过点(1,0)E -且与 椭圆C 交于A ,B 两点.(1)求椭圆C 的椭圆方程;(2)△AOB 的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此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答案】(1)2214x y +=;(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椭圆C ,过上顶点和左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6π列方程组求出,a b 的(2)因为直线过点(1,0)E -,所以可设直线的方程为1x my =-或0y =(舍). 由条件得221,41,x y x my ⎧+=⎪⎨⎪=-⎩整理得22(4)230m y my +--=,22(2)12(4)0m m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12y y >. 解得12224m y y m +=+,12234y y m -=+,则21||y y -=,则211||||2AOB S OE y y ∆=-==设t =1()g t t t=+,t ≥, 则()g t在区间)+∞上为增函数,所以()g t ≥.所以AOB S ∆≤0m =时等号成立,即max ()AOB S ∆=. 所以存在△AOB 面积的最大值.AOB S ∆. 考点:1、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2、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及圆锥曲线求最值,属于难题.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意义,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解决,非常巧妙;二是将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然后根据函数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有界法、函数单调性法以及均值不等式法,本题(2)就是用的这种思路,函数单调性法求三角形面积最值的.22.已知函数21()2ln (2)2f x x a x a x =-+-,a R ∈. (1)当1a =时,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2)当0a ≤时,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3)是否存在实数a ,对任意的1x ,()20,x ∈+∞,且12x x ≠,有2121()()f x f x a x x ->-恒成立,若存在求 出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ln 2-;(2)当20a -<≤时,()f x 在()0,a -(),2,+∞为增函数,()f x 在(,2)a -,为减函数,当2a =-时,()0,x ∈+∞,()f x 为增函数,当2a <-时,()f x 在()0,2,(,)a -+∞为增函数,()f x 在()2,a -时为减函数;(3)存在1,2a ⎛⎤∈-∞- ⎥⎝⎦.(2)∵22(2)2(2)()'()(2)a x a x a x x a f x x a x x x+---+=-+-==,(3)假设存在实数a 使得对任意的1x ,()20,x ∈+∞,且12x x ≠,有2121()()f x f x a x x ->-, 即2211()()f x ax f x ax ->-.令()()g x f x ax =-,只要()g x 在()0,+∞为增函数, 又函数21()2ln 22g x x a x x =--. 考查函数22222(1)12'()2a x x a x a g x x x x x-----=--==. 要使'()0g x ≥在(0,)+∞恒成立,只要120a --≥,即12a ≤-, 故存在实数1,2a ⎛⎤∈-∞- ⎥⎝⎦时,对任意的1x ,()20,x ∈+∞,且12x x ≠,有2121()()f x f x a x x ->-恒成立. 考点: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及求最值;2、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的极值,属于难题.求函数()f x 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求导数()f x ';(3)解方程()0,f x '=求出函数定义域内的所有根;(4)列表检查()f x '在()0f x '=的根0x 左右两侧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左增右减),那么()f x 在0x 处取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左减右增),那么()f x 在0x 处取极小值.(5)如果只有一个极值点,则在该处即是极值也是最值;(6)如果求闭区间上的最值还需要比较端点值得函数值与极值的大小.:。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36×1.5分=54分)。
1、美国学者丹尼斯·谢尔曼评论某古希腊政治家时说:“他没能彻底铲除旧贵族的势力;相反,他为新兴的富人阶层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
”“他”是A. 梭伦B. 克利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苏格拉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①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
②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③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
”这一制度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科举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在这个由规定内容、规定模式组成的考试行动中,知识分子首先丧失了独立存在的可能性,进而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和以前的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让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对科举制的一般评价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官员的素养和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尤其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读书人;也是统治者笼络人才的手段。
3、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楚国遂大举攻伐,晋文公起兵援宋,双方对峙于城濮。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原卷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
每小题3分,共75分)1.我国在2015年将停止模拟电路演播,全国推广有线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开辟众多付费频道,这些付费频道A.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蕴含价值C.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D.是商品,因为满足人们的收看需求2.2015年5月,甘肃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本省农村地区中小学1-9年级在校学生免费提供学生用字典,这是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措施。
关于材料中的字典,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政府向供应商采购的字典是商品②配发到学生手中的字典是商品③政府向供应商采购的字典不是商品④配发到学生手中的字典不是商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商品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商品生产、商品买卖、商品消费。
下列哪些是商品①国家发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金②张先生国庆节期间购买了成都市动物园的打折门票(20元)一张③教师节小吴给他幼儿园的老师邮寄了一张明信片④国庆节到了,商店降价处理的月饼。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2015年某县的西瓜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西瓜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5.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篇中,曾提到这样的交换关系:1个女奴隶换4头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角架换12头公牛。
这里的“公牛”A.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B.是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具有地域上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商品交换广泛发展的需要D.能固定充当社会财富的代表,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6.货币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是债券?是黄金,是钻石?是财富,是国家意志?是梦想,还是其他?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货币是价值符号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7.按照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一般等价物—商品—货币—纸币 B.商品—货币—纸币—一般等价物C.货币—一般等价物—纸币—商品D.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8.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21小题,1-10每题2分11-21每题3分,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53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比发生变化【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平衡常数,比较基础,注意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进行理解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指一定温度下,可逆达到平衡,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故相同温度下,等于同一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同一转化关系,化学计量数变为原的n倍,则化学平衡常数为原来的n次方倍。
2.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A.H2SO4 B.CH3COONa C.CuSO4 D.Na2C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H2SO4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总物质的量增大,影响了氢气的生成量,故A错误;B,加入CH3COONa溶液,溶液被稀释,且醋酸根与溶液中氢离子结合为醋酸分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且提供的氢离子总量不变,故能减慢反应速率且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故B正确;C.Zn可以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C错误;D.加入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是二氧化碳,氢离子总量较小,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需注意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注意C选项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明确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入溶液后应降低氢离子浓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要求提供的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答案】A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的相关知识。
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恒温、恒压时充入氨气B.恒温、恒容时充入氮C.恒温、恒容时充入氦气D.恒温、恒压时充入氦气【答案】C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6.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未必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时,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故A错误;B.对于气体总体积反应前后不变的可逆反应(如I 2+H22HI)来说,无论是否建立平衡,其总物质+O22SO3)来说,建立的量即压强都不会发生变化;对于气体总体积反应前后不等的可逆反应(如2SO化学平衡状态时,总物质的量要与初始时的总物质的量不等,故压强要改变,故B错误;C.当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时,就说明化学平衡向某个方向(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故C正确.值得补充的是,当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同等程度的变化时,化学平+H22HI来说,当增大加强减小体积时,就不会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故衡未必发生移动,如对于IC正确;D.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当一个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后,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仍然等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注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7.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A(g)+nB(g)pC(g)+qD(g),经过5分钟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减少amol/L,C增加2a/3mol/L,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mol/(L·min),这时若增加体系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A.3:1:2:2 B.1:3:2:2 C.1:3:2:1 D.1:1:1:1【答案】A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相关知识。
8.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SO2+O2⇌2SO3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若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的压强逐渐减小,乙容器压强大于甲容器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甲中的SO2的转化率为p%时,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应是大于p%,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9.有一可逆反应2A(g)+3B(g) xC(g)+4D(g),若按下列两种配比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1)0.8molA、1.2molB、1.2molC、2.4molD;(2)1.4molA、2.1molB、0.6molC、1.2molD达平衡后,C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方程式中x的值为A.1 B.2 C.3 D.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1)和(2)为等效平衡,按照化学计量数将各物质转化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1)和(2)相当于是同一反应处于不同的阶段,一定满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变化△n之比就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2)之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A)=(1.4-0.8)mol=0.6mol、△n(B)=(2.1-1.2)mol=0.9mol、△n(C)=(1.2-0.6)mol=0.6mol、△n(D)=(2.4-1.2)mol=1.2mol,△n(A):△n(B):△n(C):△n(D)=0.6mol:0.9mol:0.6mol:1.2mol=2:3:2:4,所以x=2,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等效平衡【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等效平衡及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变化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1)一般可逆反应,恒温恒容时,当起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换算相同时,则建立等效平衡;(2)一般可逆反应,恒温恒压时,当起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不一定要求与化学计量数比相同)相同时,即建立等效平衡;(3)对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气体反应,恒温恒容时,当起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不一定要求与化学计量数比相同)相同时,建立等效平衡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结实的是A.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B.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C.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D.增加N2的浓度可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高频考点。
勒夏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若与可逆过程无关,与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只有能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才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注意: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
11.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 2C(g)到达平衡状态的是(1)C生成速率与C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4)A、B、C的压强不再变化。
(5)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再变化。
(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7)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8)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2)(8)B.(1)(6) C.(2)(4)D.(3)(8)【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为高频考点。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注意②⑦的区别和联系,为易错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升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都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A.①③④⑤ B.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④⑤【答案】C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13.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A(g)+3B(g) 2C(g)达平衡状态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4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小1 mo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则在“均减半”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故A、错误;B、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则在“均加培”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故B错误;C、同样由于容积可变,“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A、C物质的浓度减小,B物质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C正确;D、如A、C均减少1mol,B减少0.5mol,平衡不移动,B减少1mol,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减少0.5molB,则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