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二章复习及测试(不含答案)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试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试卷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2.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3.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4.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5.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6.下图表示细胞中的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种有机物,下列列出这5 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核苷酸B.DNA C.RNA D.蛋白质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C.核糖、葡萄糖、糖原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9.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只由蛋白质调节B.多糖是植物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C.干种子因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D.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10.下列活动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的是()A.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B.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1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功能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1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就是蛋白质B.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有200种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包括C、G、A、T、UD.促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酶也是蛋白质13.经化学分析后断定某物质不含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A.叶绿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纤维素14.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禽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C.碱基、葡萄糖、磷酸、甘油、脂肪酸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15.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DNA16.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图片.doc()A.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蛋白质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17.已知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18.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B.酪氨酸的氨基多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D.精氨酸的羧基多19.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羧基,这些氨基和羧基位于肽类化合物的哪一位置?。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二章阶段性测试月考试卷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数学测试题试题姓名: 班级: 学号:一、选择题(共5分×10=50分) 命题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Q Z ⊆ B. N R ∈ C. N Q ⊆ D. *Z N ⊆ 2.设集合 A ={x|-1<x <2},集合B ={x|1<x <3},则 A∪B 等于( )A. {x|-1<x <3}B. {x|-1<x <1}C. {x|1<x <2}D. {x|2<x <3}3.集合{}2*|70,A x x x x =-<∈N ,则*|,8B y y A y ⎧⎫=∈∈⎨⎬⎩⎭N 中元素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已知集合M 满足{}1,2M{}1,2,3,则集合M 的个数为( )A. 0B. 1C. 2D. 4 5.下列表达的是函数关系的是( )A. 某地区的时间与气温;B. 人的睡眠质量与身体状况的关系;C. 小麦的亩产量与土壤的关系;D. 人的身高与其饮食情况 6.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22,f x x g x x ==B. ()()01,f x g x x ==C. ()()233,f x x g x x == D.()()2,f a g x x a ==7.函数1y x =- )A. [],1-∞B. []1,+∞C. [)1,+∞D. (],1-∞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a b x a x b =<< B .[){},/a b x a x b =<≤ C. (]{},/a b x a x b =≤< D. R=(),-∞+∞ 9.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相等( )A. 2y x =-B. ()11x x y x --=-C.33x - D. y x x =-10.已知函数()(]()0,1g 2,f x x x =+的定义域为,那么()()f g x 的定义域是() A.(]2,3 B.(]2,1-- C.(]0,1 D.[)0,1 二、填空题(共5分×6=30分)11.已知{}21,x x ∈-,则实数x 的值是_______. 12.函数()21f x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13.下列与函数1y x =-是相同函数的是________.①()21y x =- ②()211x f x x -=+③()331y x =- ④()1f a a =-, ()1a >14.函数()1214f x x x =--的定义域是 . 15.已知()2x mf x x -=+,且()30f =,则()3f -=__________.16.已知函数()1g x x +=的定义域为(]1,3 ,()221f x x +=+,那么()()2g f x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集合{|24}A x x =≤<, {|23}B x a x a =+≤≤, (1)当2a =时,求A B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8.(8分)求下列函数定义域 (1)y =(2)()()22f x x x =-(3)()f x =19.(12分)已知函数()f x =(1)当()2b f x b =∅时,若的定义域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f x 的定义域为R ,且()2220a b b a -+-=,求实数a b 和的取值范围。
(完整)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复习题一.选择题(共50分)1.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甲烷杆菌 B.疯牛病病原体 C.噬菌体 D.乙肝病毒2.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没有染色体C.其核没有核膜包被着 D.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4、一种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A.12000 B.10236 C.10218 D.137645.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A.大肠杆菌与蓝藻 B.大肠杆菌与病毒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 D.酵母菌与病毒6、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 D.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7.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查明引起该病的生物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认为这种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它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
B.它能通过增殖繁衍后代。
C.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它的组成元素中含有C 、H、O8.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9.某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鱼类的季节性迁徙捕食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10.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1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2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3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4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5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A、○1○2○3B、○1○2○4C、○3○5D、○2○3○41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好,使用的是凹面镜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没调节好低倍镜或者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D.显微镜物镜被破坏12. 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 ( )A.心肌细胞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皮肤表皮细胞 D.蓝藻13、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 A 、 G 、 C 、 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 、7 C 、 5 D 、 614、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A.6、18 B.5、18 C.5、17 D.6、1715、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①核糖核酸②糖原③胰岛素④淀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同时生成一分子水,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A.氨基B.羧基C.氨基和羧基D.连在C原子上的H17、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每摩尔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52、52B.50、50C.52、50D.50、4918、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准确的是()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全部激素属于蛋白质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19. 下列对叶绿体,线粒体叙述错误的是A.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B.只有真核细胞可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都有双层膜结构 D.生物的真核细胞中都存在20.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有染色质和染色体 B.酵母菌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C.是同一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不同形态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21.下列有关纤维素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可能的 ( )A.它们是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B.它们不是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它们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它们的分子质量大22.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3. 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C.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D.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24. 下面是一位同学观察细胞装片时画的细胞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植物细胞的根细胞。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和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和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和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诗文阅读(6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6分) 1、(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甚至她的,。
(戴望舒《雨巷》)(3)寻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4)失其所与,,,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5)①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②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任选一题)(二)文言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9题。
(36分)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燕太子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太子丹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 樊於期遂自刭。
燕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乃令秦舞阳为副,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_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秦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轲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L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
操其室。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细胞生活的环境+神经调节) 综合复习1. 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 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
3. 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液)4. 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
5.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都处于动态平衡。
6.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 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 交感神经: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9.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1)神经元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2)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神 经 系 统中枢 神经 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其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跳的基本中枢。
支配躯干、四肢等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 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支配,即自主神经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试卷(精选.)

生物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6分)1、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2、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3、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物4、显微镜下看到一草履虫在沿逆时针方向运动,那么,它实际的运动方向是()A、逆时针B、在左侧是逆时针,在右侧是顺时针C、顺时针D、无法确定5、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存活、繁殖,主要原因是()A、结构太简单B、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C、不能运动D、没有消化系统6、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核酸7、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念珠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A、①⑥⑦B、①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⑦8、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A、前者有液泡B、前者无拟核,后者有细胞核C、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9、一种球状细菌直径约为300nm,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0×”,物镜上刻有“40×”,那么这种细菌放大到了()A、0.04mmB、1.2mmC、0.12mmD、0.012 mm10、导致细胞产生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的化学成分B、细胞的结构C、细胞的增殖D、细胞的分化11、在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包括()①维萨里②罗伯特﹣虎克③列文﹣虎克④马尔比基⑤施莱登⑥施旺⑦耐格里⑧魏尔肖⑨达尔文⑩孟德尔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⑨⑩D、①③⑤⑥⑧⑨1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和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13、组成小麦的主要元素是()A、C、H、Ca、K、Mg、BB、N、P、S、Zn、Cu、MnC、C、H、O、P、S、ND、H、O、Fe、B、Zn、Mg14、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15、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高的化合物和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A、水、水B、水、蛋白质C、蛋白质、蛋白质D、蛋白质、水16、下列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肽链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A、②①③④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①⑥③④⑤D、②①③⑤④⑥17、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问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A、12800B、12544C、11036D、1228818、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蛋白质都具有催化作用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二十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所有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19、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A、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B、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氨基酸的种类多达百种20、下列叙述中,能对蛋白质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是()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B、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D、收缩、运输、免疫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21、分别用下列何试剂可以将DNA、RNA染上颜色()A、甲基绿、吡罗红B、吡罗红、甲基绿C、斐林试剂、苏丹ⅢD、双缩脲试剂、苏丹Ⅳ22、DNA的分子组成中没有()A、核糖B、脱氧核糖C、磷酸D、含氮碱基23、烟草、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构成核酸的碱基的种类依次是()A、4、4B、8、4C、5、4D、7、42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5、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催化细胞内的某些化学反应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26、下列分别是单糖、二糖和多糖的是()A、葡萄糖、核糖、淀粉B、果糖、麦芽糖、蔗糖C、葡萄糖、麦芽糖、糖原D、果糖、糖原、淀粉27、构成糖类的元素是()A、C、H、O、NB、C、H、OC、C、H、O、N、PD、C、H、O、N、P、S2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依次是()A、纤维素和糖原B、麦芽糖和乳糖C、淀粉和糖原D、葡萄糖和纤维素29、在细胞的脂质物质中,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的是()A、脂肪B、磷脂C、固醇D、维生素30、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A、糖原B、淀粉C、脂肪D、蛋白质31、下列植物细胞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最大的是()A、休眠的蚕豆子叶细胞B、玉米的胚乳细胞C、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D、成熟柑橘的果肉细胞32、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和生长迅速时,通常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A、会升高B、会降低C、不变化D、波动不大33、“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对生命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水在生物体内可以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C、细胞内代谢在水中进行D、细胞中的结合水是细胞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水34、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高中化学必修1_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必修一化学第一、二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 个或2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 分,共54 分)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解析】 A 项为蒸馏,用于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B 为渗析,用于胶体的净化;C 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D 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移液操作,不属于分离物质的操作。
本题考查的是分离的基本操作原理。
【答案】 D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解析】本题中A 装置虽然能防止倒吸,但会有氯化氢逸入空气而造成环境污染。
C、D 装置中进气管插入了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 B3.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气的吸收及防止液体倒吸装置的设计等内容。
装置A 设计原理错误,气体没有“通路”易发生爆炸;装置C 漏斗已伸入液面以下,发生倒吸时不能及时使漏斗与液面脱离,不能达到目的。
装置B 中的双球及装置D 中干燥管的容积大,发生倒吸时引起的液面差大,可使导气管下端及时与液面脱离从而防止倒吸。
【答案】BD4.(ft东五莲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解析】 A 中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C 中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D 中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 B 5.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A .萃取法B .升华法C .蒸馏法D .分液法 5.【答案】 C【点拨】 本题要求根据试题给定的甲、乙两物质的性质,综合分析后选出最佳方案。
升华法显然不行,又因为甲、乙物质均溶于水,所以用分液法、萃取法也不行,故只能根据沸点的差异,采取分馏法最为方便。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指定的位置,否则所做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S:3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1、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NaCl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B、SO3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3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溶液都是纯净物;②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③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④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⑤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A、全部;B、⑤⑥;C、③④;D、①②。
3、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g、PO43-、Cl-;B、Fe、H+、I-、HCO3-;C、K+、Na+、NO3-、MnO4-;D、Al、Ca、SO42-、CO32-。
4、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A、空气、硫酸铜、硫酸;B、水、空气、纯碱;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
5、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最多的是()A、44.8 L CO2;B、22.4 L O2;C、36.5 g HCl;D、0.5 mol SO2.6、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这样的分散系是()A、悬浊液;B、胶体;C、溶液;D、乳浊液。
7、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单元复习及其测试题一、单元知识网络 物体的运动:运动的描述:⎪⎩⎪⎨⎧想化的物理模型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基本概念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关系不确定方向的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位:(速度的变化率),单定义: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加速度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矢量位(位置的变化率),单定义:动的快慢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速度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变化,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描述运动⎪⎪⎪⎪⎪⎪⎪⎪⎪⎪⎩⎪⎪⎪⎪⎪⎪⎪⎪⎪⎪⎨⎧⎪⎪⎪⎪⎩⎪⎪⎪⎪⎨⎧∆=⎪⎪⎪⎩⎪⎪⎪⎨⎧=2s /m t v a s /m t x v⎪⎪⎪⎪⎪⎪⎩⎪⎪⎪⎪⎪⎪⎨⎧⎪⎪⎩⎪⎪⎨⎧-⎪⎪⎩⎪⎪⎨⎧-加速度大小等向、负方向),⑤比较断运动方向(正方速、非匀变速),④判质(静止、匀速、匀变),③判断运动性速度,②求位移(面积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的变化规律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图像等确定位移或时间,③比较运动快慢,④向(正方向、负方向),②判断运动方(匀速、变速、静止)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的变化规律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图像图像t v t 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共线与恒定,化相等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运动特点0v a a②运动规律:⎪⎪⎪⎩⎪⎪⎪⎨⎧+==-+=+=t2v v x ax 2v v at 21t v x at v v t 0202t 200t 基本公式⎪⎪⎪⎪⎩⎪⎪⎪⎪⎨⎧+==+==∆2v v v v 2v v v aT x 2t 202x2tt 02推论⎪⎪⎪⎩⎪⎪⎪⎨⎧----=-====)1N N ()23()12(1t t t t )1N 2(531s s s s n 941s s s s n321v v v v 0v N III II I N III II I 2n 321n 3210::::::::::::::::::::::::::::::::)几个比例式(只适用于2.⎪⎪⎪⎪⎪⎩⎪⎪⎪⎪⎪⎨⎧==∆⎩⎨⎧⎪⎩⎪⎨⎧的应用,照片分析原理闪光照相纸带分析使用原理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2/t 2v v aT x 二. 方法归纳总结1. 科学抽象——物理模型思想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把实际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
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是抽象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 数形结合思想本章的一大特点是同时用两种数学工具:公式法和图像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把数学公式表达的函数关系与图像的物理意义及运动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特征及其规律。
3. 极限思想在分析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和位移时,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在物体经过的某点后面取很小的一段位移,这段位移取得越小,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能越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该点的运动快慢情况。
当位移足够小时(或时间足够短时),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经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可以用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来表示。
4. 解题方法技巧(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v-t图像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示意图或v-t 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情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
(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想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本章解题方法主要有:a. 基本公式法b. 推论公式法c. 比例公式法d. 图像法e. 极值法f. 逆向转换法g. 巧选参考系法5.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性解题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几个特性,熟练地把握,便于灵活快捷方便地解题。
(1)运动的截止性(2)运动的对称性(3)运动的可逆性如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5m/s2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至最高点的匀减速运动可当成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这两个运动是“可逆的”。
(4)运动中物理量的矢量性。
三. 专题归纳总结1.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等均为时刻;4s内(0到第4s末)、第4s (第3s末到4s末)、第2s至第4s内等均为时间。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是在一段时间内,由物体起始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
确定位移时,不需考虑质点运动的详细路径,只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运动物体轨迹线的长度。
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质点运动的详细路径。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3)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详见第4节知识点4、5) (4)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的比较(详见第6节知识点4、5)2.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由于图像能更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而在解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主要是指x-t 图像和v-t 图像。
x-t 图像: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像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v-t 图像: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的大小。
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像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楚图像的纵、横轴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x-t 和v-t 图像的区别详见第5节知识点3)。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本分析方法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要熟练掌握下列四个公式:①at v v 0t +=,②20at 21t v x +=, ③ax 2v v 202t =-,④t2v v x t 0+=这四个公式中,前两个是基本公式,后两个是前两个的推论,也就是说在这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解题时只要适当地选择其中的两个即可。
第二,要分清运动过程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
第三,要清楚这四个公式都是矢量式,求解问题时,首先要规定一个正方向,以它来确定其他各矢量的正负。
一般选择0v 的方向为正。
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一般用五个物理量来描述,即0v 、t v 、a 、x 和t 。
在这五个量中,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求解其他两个未知量,常叫“知三求二”。
4.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匀变速运动。
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包含着丰富的比例关系,对不少有关直线运动的问题,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用比例关系求解,往往会使较复杂的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易求。
当t=0时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则(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3:2:1:v :v :v 321=可由at v t =直接导出。
(2)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5:3:1x ::x :x :x n III II I =(2n -1)。
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比等于连续奇数的比。
(3)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 2223213:2:1x :x :x =可由2at 21x =直接导出。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n n (::)23(:)12(:1t ::t :t :t n III II I ----=说明:①以上四个比例式只适用于初速度0v 0=的匀加速运动。
对于做匀减速且速度一直减到零的运动,可等效看成反向的初速度0v 0=的匀加速运动,也可用比例式。
②应用比例式时,可从比例式中任意取出两个或一部分比例式进行应用,但比例式顺序要对应,不能颠倒,比例式数值不能改变。
如初速度0v 0=的匀加速运动中,第2s 内和第19s 内位移比,可从比例式中挑出:37:3x :x 192=(3和37可由通项2n -1导出,当n=2和n=19时代入求得)。
其他比例式用法与此相同。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2aT (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进一步推论可得=-=-=-=∆=+++2n3n 2n 2n 2n 1n 2T 3x x T 2x x T x x T x a(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2v v v t02t +=。
(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和t v 的关系为)v v (21v 2t 202x +=。
6. 纸带问题的研究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因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的时间T 打一个点,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v ,加速度为a ,则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为n 2312x x x x x x ==-=-=∆ -==-21n aT x 恒量。
此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要由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只要求出纸带上时间间隔相等的连续相邻的点间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即可。
(2)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上面的结论2aT x =∆,可求得加速度2T xa ∆=,但利用一个△x 求得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最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两个,一是求各段△x 的平均值x ∆,用x ∆求加速度,二是对每个△x 分别求加速度,再求各加速度的平均值,但这两种方法实质是相同的,都达不到减小偶然误差的目的。
原因是运算中实际上只用了1n 1x x +和两个数据,其他的全丢掉了。
按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得的a 的平均值就可避免上述情况。
取纸带上测得的连续6个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621x x x 、、、 ,如图所示。
则233622252114T a 3x x T a 3x x T a 3x x =-=-=-,,所以3a a a a 321++=2321654236225214T 9)x x x ()x x x ()T 3x x T 3x x T 3xx (31++-++=-+-+-=由此看出621x x x 、、、 各个实验数据都得到了利用,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这种方法称为逐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