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物。
【教学难点】:
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利用信息 技术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物的图片和 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 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尽管在指导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将显微镜的图片资料显示于屏幕,与 桌面实物逐一对照指导,但是学生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汇报的过程中, 将自己看到的画出来,还是有部分的小组和学生不能较好的掌握显微镜 的使用,导致看得不是很清楚,我想对于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应该有更 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规范学生的使用。
猜想一下。这些水样中,你觉得会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生命存在吗?(学生猜测) 会是怎样的生命呢?
3.引出显微镜。 师:究竟有没有这些生物存在呢?怎样才能看到?
(三)、显微镜观察水样。 1.每张桌上有3台显微镜。我们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 法。 (课件出示)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师:实验步骤。 (出示课件:)
5.用培养液制作玻片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大家都没看到在运动的生物,可能是什么原因?课前 ,老师提前两周取来水样,并在里面放进腐烂的水草、菜叶,再将它放进25度 的恒温箱里一周,现在的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想知道吗?请每组组长上前来 取一杯水样。
师:先用眼睛或放大镜观察水样,看看水中有什么?这种水体中是否有用眼 睛看不见的生物呢?你觉得会是什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隐秘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等微生物。

这些都是常见的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看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觉察物体上的霉斑在渐渐扩大等。

8、显微镜的根本构造9、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对光——放置——调整——观看10、显微镜的使用右手握臂,左手托座。

轻拿轻放,不放边缘,不碰镜片。

反光镜不对太阳。

有盖玻片一面朝上,夹住,观看部位放通光孔正中。

左手调整,右侧观看,物镜至标本片5 毫米处。

A两眼睁开,左眼观看。

10.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有中心大液泡,细胞近似于长方体。

细胞核小,细胞形态规章。

人表皮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形态不规章,界限不是很清楚。

细胞核较大,颜色较深。

11.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苹果开头腐烂。

泥土里的细菌开头分解苹果,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渐渐变成了腐殖质。

11.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取养料。

牙齿外表的细菌靠食物残渣生活。

11.牛奶变成酸奶,是由于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2.细菌的三种根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13.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餐具。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14.可以削减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15.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加白糖是为了提高风味,煮开是为了杀死里面的微生物。

②待牛奶冷却到35℃— 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

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把乳酸菌烫死,把持乳酸菌的活性。

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保持密闭环境。

④保温 5-6 小时后,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变质),也不宜过短(发酵不完全)。

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11、东西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

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者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 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复习资料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生爱科学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为: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形态的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水的三态(水、冰、水蒸气)变化、玻璃破碎、铁水成钢锭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热发
光等现象表现出来,如:树叶颜色变化、蜡烛燃烧、盐酸滴在石头上、面粉变成镘头、烧制陶器、铁生锈。

2、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
3、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4、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5、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 空气里)、<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三.问答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日常生活中,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的漂浮的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UWS7gXZV1R我们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说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第2课做酸奶一.填空题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UWS7gXZV1R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5.利用细菌能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能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能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6.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质),人误食就会<中毒),家畜、家禽传染病菌可导致家畜、家禽<死亡),蔬菜受细菌感染会<腐烂)。

7.苹果腐烂是由于<细菌)作用的结果。

五.判断题1.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2.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结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3.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一水滴里面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微生物
二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有少数的微生物,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看清楚,如草履虫。

三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四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在空气中,水中泥土动植物体内都有。

五微生物分为三类(细菌,霉,病毒)
六怎么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发现霉斑慢慢扩大,在显微镜下看见细菌活动,生长繁殖。

七做酸奶注意事项:牛奶煮开后,冷却35-40度,再加酸奶。

保温瓶要消毒,保温5-6小时后,酸奶才能做出来。

八牛奶变成酸奶是(乳酸菌)在起作用
九细菌的特点:
1 细菌体积微小,有杆形,球形,螺旋形。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还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 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十细菌的功与过
1 可以生产腐殖质,肥料。

2 可以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药品生物塑料餐具。

有的细菌可以致病
十一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洗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十二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

水中微生物是水体的“生命指示器”,对于水质监测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本设计适用于高中生物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扩展对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其动手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2.掌握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三、作业设计1.水中微生物种类分类实验学生根据提供的水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和鉴定水中微生物的种类。

可以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料,对比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角色,进行分类和注释。

学生还需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数量和比例,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准备。

2.水质监测技术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如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等,对水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学生需要解释所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数据分析与展示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利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图表、制作海报或PPT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对水生态系统的兴趣和探索欲。

四、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数据分析:评价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看是否能准确解读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实验设计: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4.展示方式: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的清晰度、专业性和创意性。

五、作业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和展示作品,展示个人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遵守实验守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无误。

4.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动手实验和科学素养。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二、实验: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2、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海洋)、(岛屿)、(峡谷)、(山地)等.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蓝色)表示水,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3、为了精确地描绘地球全貌,人们利用(航空拍摄)或者(卫星拍摄).3、地球的内部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2、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快,在(软的岩石)中传播慢.3、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4、火山和地震一、填空: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3、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了唐山大地震.4、我国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5、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你应该就地避险,躲在墙角处或桌子地下;如果在屋子外,应该远离建筑物,向空旷安全处疏散.二、实验: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冒出大量水汽,番茄酱喷出.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5、地表的变迁1、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可以推测这里在古时代是(海洋).2、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5、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等现象加以判断.4、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5、属于物理变化的有:(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馒头发霉)等.6、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片、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将一只白瓷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片底部有黑色的物质).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2、铁钉生锈了1、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也容易使铁生锈.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2、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铁(坚硬),锈(松软);铁(有光泽),锈(没有光泽).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4、设计铁钉生锈实验: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1)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3)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很快生锈).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3、变色花1、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2、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3、像(紫甘蓝水)这样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4、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5、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有(碱性物质).6、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西红柿)、(苹果)、(橘子)、(葡萄)、(橙汁)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有:(小苏打)、(饼干)、(柿子)、(肥皂)、(洗衣粉)等.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4、洗衣服的学问1、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4、(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万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5、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6、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7、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2、太阳系大家族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2、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卫星).3、在太阳系中,(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围绕(恒星)运转.4、(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5、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半球是(冬)季.6、太阳光(直射)时,产生的温度(高),斜射时产生的温度低.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3、看星座1、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恒星)构成的.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把它们称为(恒星).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5、北极星处于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5倍)的地方.7、银河由(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天空.8、在太空(俯视),看到的银河系像个(旋涡).4、探索宇宙1、天文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2、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 7.9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3、(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崭新的(航天)时代,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4、(先驱者10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5、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是我国明朝人(万户).6、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7、航天器有:(航天飞机)、(科学试验卫星)、(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等.8、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9、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1、(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麦哲伦号)太空探测器拍摄了(金星)表面;(漫游者)探测器是用来勘探(火星)表面的.3、金星(表面温度高),是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因为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4、火星(比地球上冷得多),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从火星上一块岩石中发现的(菌状体)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生物).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1、假设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2、(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3、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4、(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5、(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6、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十分漫长、艰苦,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2、实验一、填空:1、(实验)的两种主要类型是(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2、(模拟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3、(对比实验)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该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4、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5、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6、做过的对比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食盐溶解快慢的实验)等.二、问答题:1、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对比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轻拿轻放。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 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 水中微生物视频集
水滴里的生物
硅藻
带藻
硅藻
蓝绿藻
• 蓝藻
• 团藻
• 金藻
草履虫
•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大多是一个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 • 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 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 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 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三、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 看,同时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 像更加清晰
列文虎克和他的单片显微镜
原 生 生 物 界
真 菌 界
原 核 生 物 界
病 毒 界
微生物
个子小 胃口大 繁殖快 分布广
NO.3
乙肝病毒 SARS
艾滋病毒
细 菌 病 毒 - 噬 菌 体
病 毒
• • • • • • • • • •
一、填空题。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____________ 才可以看清楚。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3、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眼睛睁得再大也不能把它们发现 显微镜下方现出它们的容颜 像针、像线、像球…. 形态各异,何止万千
面包因为它们更加松软 牛奶因为它们将会变酸 和动物、植物一样 它们也是地球的孩子
生命世界就是这样----千奇百怪,五彩斑斓
水滴里的生物
从在自然界里取些水样,看看 里面有什么?(取水样的时候千万要
注意安全!)
• 三、判断题 • 1、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 • 2、微生物一班都存在与水中,他在其他地方不能存 活。( ) • 3、我们在观察水样时,用放大镜是看不到水中的微 生物的。( ) • 4、列文虎克是最早发明显微镜的人。 ( )
• 1665年,英国学者虎克(Robert Hooke)设计制造 了首架光学显微镜,当时放大倍数为40~140倍, 并用此首次观察并描述了植物细胞,同年发表 《显微图谱》一书。 此后,荷兰学者列文· 虎克(A。 V。Leeuwenhoek)用自己设计的更先进的显微镜 观察了动物细胞,并描述了细胞核的形态。直到 今天,光学显微技术已从普通复式光学显微技术 发展为荧光显微技术、共焦点激光扫描显微镜技 术、数字成象显微镜技术、暗场显微镜技术、相 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和录像增加反差显微镜 技术等等。
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列文虎克,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 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 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 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 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 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 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 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 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 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对实验材料和
操作方法有哪些要求? 归纳小结: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二、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注意: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把写有“e”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什么样? 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市,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四、整理与存放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 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 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 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 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 好目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注意不要 用手扳物镜!)
把一个最大的光圈 对准通光孔,左眼 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同时用两手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 通过通光孔反射到 镜筒内。直到整个 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如果用肉眼观察不到,该怎么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也看不到该怎么办?

还有什么工具可以观察微小的东西?
显微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准焦螺旋(调节焦 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 本)
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