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滴里的生物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很弱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晰。

2.世界上第一具发觉微生物,揭开生物隐秘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看一滴水,发觉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的功与过: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8.能够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办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胖皂洗手等。

9.细菌体积弱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这么粗。

细菌生殖非常快,一具细菌能够有数小时内生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0.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青霉素是由英国的弗莱明首先发觉的.12.食物的XXX变质是霉菌引起的,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13.怎么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14.讲明霉菌的功与过?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15.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个不细胞却非常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胡克最早发觉细胞。

17.伤口化“脓”算是死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8.生命体都是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算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面完整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面完整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水滴里的生物(2次)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

2、利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发现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3、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使用的显微镜能放大近300倍。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5、变形虫、大肠杆菌、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硅藻都属于微生物.6、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原生植物.7、在日常生活中,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答: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8、你能用生命方法证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答: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制作一个含有水草的小水塘,时间长了,水会变得越来越浑浊.9、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什么? 答: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物镜的镜头不能接触玻片。

二、做酸奶(3次)1、怎样制作酸奶?答、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1.加糖煮开2.冷却加酸 3.保温密封 4.静置待稠)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注意:显微镜下的乳酸菌是杆菌.3、细菌的特点答:①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②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③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注意:细菌繁殖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繁殖方式。

注意;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物。
【教学难点】:
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利用信息 技术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物的图片和 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 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尽管在指导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将显微镜的图片资料显示于屏幕,与 桌面实物逐一对照指导,但是学生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汇报的过程中, 将自己看到的画出来,还是有部分的小组和学生不能较好的掌握显微镜 的使用,导致看得不是很清楚,我想对于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应该有更 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规范学生的使用。
猜想一下。这些水样中,你觉得会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生命存在吗?(学生猜测) 会是怎样的生命呢?
3.引出显微镜。 师:究竟有没有这些生物存在呢?怎样才能看到?
(三)、显微镜观察水样。 1.每张桌上有3台显微镜。我们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 法。 (课件出示)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师:实验步骤。 (出示课件:)
5.用培养液制作玻片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大家都没看到在运动的生物,可能是什么原因?课前 ,老师提前两周取来水样,并在里面放进腐烂的水草、菜叶,再将它放进25度 的恒温箱里一周,现在的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想知道吗?请每组组长上前来 取一杯水样。
师:先用眼睛或放大镜观察水样,看看水中有什么?这种水体中是否有用眼 睛看不见的生物呢?你觉得会是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滴中的生物1.2 教学内容:展示水滴显微镜下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1.3 教学活动:准备显微镜和水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过程记录学生的提问和猜想第二章:水滴中的微生物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种类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2.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讲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展示微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微生物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三章:水滴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3 教学活动:展示生态系统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相互作用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四章: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讲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五章:保护水滴中的生物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建议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5.3 教学活动:展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提出的保护建议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记录学生的保护建议第六章:水中生命的手工活动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手工活动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手工活动6.3 教学活动:提供材料,如彩色纸、水彩笔、剪刀等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水滴生物特点制作手工作品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作品质量第七章: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实验7.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7.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实验7.3 教学活动:提供实验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记录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论第八章:水滴中的生物角色扮演8.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生物的生活习性学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8.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角色扮演活动8.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滴中的生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和道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记录学生的剧本内容和角色扮演表现第九章:水滴中的生物观察报告9.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完成观察报告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观察报告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活动学生提交观察报告并进行分享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记录学生的观察报告内容和分享表现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10.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报告质量重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手工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增强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知和理解。

1.1水滴里的生物

1.1水滴里的生物

给你的启示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 对光
观察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你的启示
③使用显微镜的的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 2、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3、物镜的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4、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你显的微启镜示
倒像 ④注意,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列你文的虎启克示
水滴里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取些水来,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水滴里的微生物
水藻
给你微的生启物示
团 藻




水滴里的微生物
运动的微生物 钓 钟 虫
轮 虫
给你微的生启物示 草 履 虫
水 蚤
在自然界中取些水来,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①一滴水里面有鼓藻、轮虫、草履 虫、钓钟虫、水藻等等。
水滴里的微生物
1、细 菌: 2、霉:
给你微的生启物示

3、病 毒:



青 霉
在自然界中取些水来,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②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 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水滴里的生物
调节螺旋:调 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
光线,照亮标本
水滴里的微生物
⑤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 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列你文的虎启克示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 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 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 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 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 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 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单元水滴里的微生物
一水滴里面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微生物
二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有少数的微生物,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看清楚,如草履虫。

三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四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在空气中,水中泥土动植物体内都有。

五微生物分为三类(细菌,霉,病毒)
六怎么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发现霉斑慢慢扩大,在显微镜下看见细菌活动,生长繁殖。

七做酸奶注意事项:牛奶煮开后,冷却35-40度,再加酸奶。

保温瓶要消毒,保温5-6小时后,酸奶才能做出来。

八牛奶变成酸奶是(乳酸菌)在起作用
九细菌的特点:
1 细菌体积微小,有杆形,球形,螺旋形。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还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 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十细菌的功与过
1 可以生产腐殖质,肥料。

2 可以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药品生物塑料餐具。

有的细菌可以致病
十一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洗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十二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

水中微生物是水体的“生命指示器”,对于水质监测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本设计适用于高中生物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扩展对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其动手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2.掌握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三、作业设计1.水中微生物种类分类实验学生根据提供的水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和鉴定水中微生物的种类。

可以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料,对比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角色,进行分类和注释。

学生还需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数量和比例,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准备。

2.水质监测技术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如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等,对水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学生需要解释所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数据分析与展示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利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图表、制作海报或PPT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对水生态系统的兴趣和探索欲。

四、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数据分析:评价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看是否能准确解读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实验设计: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4.展示方式: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的清晰度、专业性和创意性。

五、作业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和展示作品,展示个人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遵守实验守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无误。

4.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动手实验和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合作探究第几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

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
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
态度
价值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
方法
实验、讲解、讨论
教具
学具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使
用教材构想
本课教学分三个部分:第一,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样里有什么。

第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里有什么,认识微生物。

第三,了解微生物的发现情况。


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生物界的概况,认识科学的发展及其作用。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你是用什
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
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
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
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
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
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
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
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
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
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
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
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
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
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
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
—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
应补充介绍。

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1632年10月24
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


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

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

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
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
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
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

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
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

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
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

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
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
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
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

希望我
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设计意图
四、拓展活动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
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
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蓝藻、团藻、金燥钟形虫、草履虫
细菌等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