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 良属中医 “ 胃痛 ”、 “ 痞满”、 “ 呃 逆 “ 等范畴。为寒邪 内侵 ,脾 胃受损 ,运化失职,胃失 温煦 ,内寒中生而发病 。脾 胃虚寒 ,故胃痛隐隐;运化 失常 ,则饱胀 、恶心 、嗳气 、泛吐清水 、食纳差。治疗 宜 温 中健 脾 和 胃 。温 中健 脾 汤方 中炮 干 姜温 中散寒 ,茯 苓 、炒白术健脾利湿 ,党参 、黄芪补 中益气 ,佛手 、延 胡索理气止痛 ,炒 白芍 、海螵蛸制酸止痛 ,炙甘草调和 诸药。诸药合用 ,共奏温中散寒 、益气健脾之效。 脾虚 胃寒更易出现 胃排空功能低下及胃肠运动功能 紊乱 ,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失 常 、 胃蠕 动排空 减慢 有关 』 。温 中健脾 汤可 通过 调节 植 物神 经 功能 紊乱 ,从 而对 消 化液 分 泌起 调整 作 用 。方 中 炮姜具有刺激 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的内 源性 前 列腺 素 且对 消 化道 有 轻度 刺 激作 用 ,使 肠 张力 、 节律及蠕动增加 。海螵蛸 、蒲公英有制酸和保护 胃黏膜 的作用。延胡索、白芍具有解除 胃肠痉挛及镇痛 、抗炎 作用 。党参 、茯苓能通过调 整 胃肠道 的激素分 泌 ,纠 正脾虚 胃泌素分 泌降低状态 ,改善腺体细胞合 成消化 酶 ,从 而 影 响 消 化 液 的 质 和量 ¨ 。 党参 、黄 芪 可 调 节 免 疫 功 能 。蒲 公 英 治 疗 幽 门螺 杆 菌 相 关 性 胃炎 有 较 好 的疗效 _ 5 J 0观察表 明,温 中健脾汤治疗脾 胃虚寒型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疗 效 满意 ,且无 明显 不 良反应 。 [ 参考文献 ]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M ].
疗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有较好 的 临床疗 效 。 [ 关键 词 ] 功 能性 消化不 良;温 中健 脾 汤 ;对照 治疗观 察 功能性 消化不 良 ( F D )表 现 为 上 腹 痛 、 上 腹
健脾益气方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组 血 清淀 粉 酶 在 4 d内基 本 恢 复 正 常 ,5 轻 症 急性 胰腺 炎 患 . 5 1例 者 治疗 7 9 后 即进食 , ~d 症状 明显 缓 解 ; 重症 急 性胰 腺炎 患 者 2例 转 手术 治疗 , 均住 院 4 平 0日, 差异 有显 著 意义 ( < . ) 尸 0 5。 0
21 0 0年 8月
7
利 活 清 下法 治 疗 急 性 胰 腺炎 1 的疗 效 观 察 9例
李吉庆
摘 要 : 察利 活 清下 法 治疗 急性 胰腺 炎的 临床 疗效 。 方 法 : 3例 急性 胰腺 炎 患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治 疗组 1 例 采 用 中 医利 活 清下 法 观 将 6 9 治疗 ; 照组 1例 单纯 用 西 医常规 保 守疗 法 。结 果 : 对 7 两组 疗效 差异 明显 , 疗组 较对 照 组 并发 症 减 少 , 功 能 恢复 快 住 院 时 间 短 。 结 治 肠 论: 利活 清下 法是 治疗 急性 胰腺 炎 实用 、 效 的 方法 。 有 关键 词 : 活 清下 法 ; 利 急性胰 腺 炎 ; 疗效 观 察
, ,
中图 分类 号 : 5 6 R 7
1 临床 资料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0 1 — 0 7 0 10 — 992 1 )6 00 — 1
1 一般 资 料 :将 3 例 急 性 胰 腺 炎 患者 随 机 分 为 中 医治 疗组 1 . 1 6 9 例, 药组 l 西 7例 。中医 治疗 组 男 性 l 5例 , 性 4 ; 女 例 年龄 2 ~ 5 3 5 岁; 症 1 例 , 轻 6 重症 3 ; 不 节 饮食 或 饮 酒 、 例 有 油腻 食 物 史 l 2例 , 胆系 疾病 史 6例 , 性 溃疡 病 史 1 。西药 治疗 组 男 性 l , 消化 例 4例 女性 3 ; 龄 2 ~ O ; 症 1 例 , 症 2 ; 不节 饮 食 或饮 例 年 75 岁 轻 6 重 例 有 酒 、 腻食 物 史 1 例 , 系疾 病 史 2例 , 化性 溃 疡病 史 1 , 油 O 胆 消 例 另 4例无 明显 发病 原 因。两 组资 料无 显 著 差异 ( > . ) 有 可 比性 尸 00 具 5 1 . 2临床 表现 : 有 患 者均 有 急 性腹 痛 、 心 、 所 恶 呕吐 、 热等 现 象 。 高 其 中 l 例患 者表 现 为麻 痹性 肠 梗阻 。 2 1 诊断 标准 : 断均 符 合 中 国急 性胰 腺 炎 诊治 指 南 【 . 3 诊 1 性 胰腺 ] 。急 炎临 床表 现为 急性持 续 性腹 痛 , 无 腹 痛 , 偶 血清 淀 粉 酶活 性 增高 , 正常 值 上 限 >3 , - 倍 影像 学 提 示 胰 腺 有 或 无 形 态 改 变 , 除其 它 排 疾病 , 或无 其它 器官 功 能 障碍 。少数 病 例 血清 淀 粉酶 活 性 正 可有 常或 轻度增 高 。 2 治 疗 方法 21 .治疗 组 : 口服 利活 清 下汤 : 胡 9 黄芩 9 柴 生 大 黄 9 后 下 、 g 枳 壳 6 、 归 9 延胡 索 9、 g当 g 白芍 9 、 朴 9 、 香 6 、 仁 9 红 花 g厚 g木 g桃 g 6、 g桔梗 3、 g川芎 6 、 地 1g芒硝 5 、 甘草 6 。 g生 5、 g生 g 每天 1 , 煎 剂 水
健脾理气法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中医症 状评 级标 准 根据 Sa g el i 准 按 tn h ln 标 i 症 状 轻重 分 为 4级 : 察病 人 有无 上腹 胀 , 观 胃脘痛 , 嗳 气 , 酸 嘈 杂 , 呆 五 项 主 要 症 状 , 项 症 状 按 泛 纳 每
Sa g el i tn h ln 标准评 分 。 i 每项症 状分 为无 、 、 轻 中和重 四
0 ) 其余 各 症 状 两组 间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5 , P> O O ) 吗 叮 啉 组 不 良反 应 3例 , 生率 为 .5 , 发
1 %。 结论 : 0 中药组 对脾 虚 气滞 型 F 有 良好 的 治疗 效果 , D 能提 高 患者 空腹血 浆 胃动 素
( MLT) 平 , 期 疗 效 佳 , 明 显 的 不 良反 应 。 水 近 无
病程 最 短 3月 , 长 1 最 O年 。对 照 组 例 数 ( 男/女 ) 0 3
( 4 1 ) 平 均 年 龄 4 . 3 1 . 0岁 ; 程 最 短 4月 , 1/6 ; 2 5 ± 16 病
最长 9年 。患者 在年龄 、 性别 分布及 病程 , 均无显著 性
差异 , 料具有 可 比性 。 资
于清 晨 8 9时 空 腹抽 取肘 静 脉 血 2mL, 于含 3 ~ 置 0
腹痛, 上腹 烧灼感 ; 没有可 以解 释上述症 状 的功能性 疾 病 ; 括 内镜 检查 未 发 现 胃部 器 质 性 病 变 ; 验 室 、 包 实 B 超、 x线 等检 查 , 除肝 、 、 排 胆 胰及 肠道 器 质性 病 变 ; 无 糖尿病 、 肾脏疾 病 、 缔组织 病及精 神病 的临床及 实验 结 室证 据 ; 无腹部 手术 史 。
F 西 医诊 断 标 准 参 照 目前 国 际 国 内所 公 认 的 D
健脾疏肝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

伴呕吐者 , 加生姜 、 竹茹各 1g嘈杂、 0; 烧心者 , 加玉 竹、 石斛各 1g麦冬 1g伴脾虚而见乏力 、 5, 0; 便溏 、 舌 胖淡 、 脉沉 弱者 , 黄芪 3g党 参 1g 加 0、 5。
1 . 西 医治疗组 .2 3 吗 丁啉 1mg 0 ,每 日 3次 1J , 31  ̄
11 一 般 资料 . 从 20 04年 1 ~ 07年 1 ,笔者 对 19例 月 20 2月 1
1 . 中医治疗 组 自拟 健脾 疏肝 和 胃方 ,每 日 1 -1 3 剂水 煎 内服 。方 药 组成 : 白术 、 壳 、 枳 山楂 、 苓 各 茯 1g陈皮 1g半夏 、 5, 2, 郁金 、 胡 、 柴 白芍 、 内金 、 朴 鸡 厚 各 1g甘 草 5。加 减 : 胃脘 痛者 , 香 附子 1g 0, g 伴 加 0;
长 的 5个疗 程 , 均 3 疗程 。 平 个
2 . 疗效评 定标 准( 2 自拟 )
疾病 。
12 诊 断标 准 ( . 自拟 ) 符合下 列诊 断标 准之 一者 即可诊 断为本病 。
() 1主证 ( 腹胀、 恶心、 厌食 、 暖气、 情志抑郁 ) 悉
具, 且无糜烂、 溃疡、 炎症等器质性病变者。( ) 2兼证 ( 胃脘 痛 、 酸 、 杂 、 心 ) 具 , 吞 嘈 烧 悉 主证 具 备 任 两条
以上 , 且无 糜烂 、 溃疡 、 炎症 等器 质性病 变者 。() 3 主
治愈 : 主证及兼证全部消失 , 现代 医学检查无 器质性病变发生和存在 ; 好转 : 主证及兼 证普遍减
轻 或部分 消 失 , 现代 医学 检查 无 器质 性 病变 发 生 和
存在 ; 无效 : 主证及 兼证无 改善 。
李乾构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筮 鲞 筮 期 望 g 』 Q
T — r a d i t — i o n a l h
丛 d i 塑 : 』 : 2 Q 1 : { . 2 , : §
李乾构健脾理气法 治疗功 能性 消化不 良经验
李 帷 朱培一 张 声生 指 导 : 李乾构
运化 的功 能 主要依 赖脾 气 ,若脾 气 旺盛 ,则 脾能 健 运, 饮 食水 谷 的消化 、 吸 收 与运 输 功 能 即正 常 ; 若 脾
若 咳嗽 痰多 者用法 半 夏 , 呕 吐反 胃者 用姜 半夏 , 胃食 管 反流疾 病 出现烧 心反 酸者 用清 半夏 ,食 欲不 振、 嗳气 脘胀 者用 半夏 籼 。
气郁 结失 于疏 泄 ,则 可 表现为 “ 肝 木克 土 ” “ 肝气 犯
胃” , 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 、 神疲 、 急躁易怒 、 失 眠多梦、 神情淡漠、 心悸 、 叹息、 胸闷气短 、 健忘 、 悲伤 欲哭等 , 故李教授认为治疗 F D应配合疏肝理气药 , 虽《 丹溪心法 ・ 六郁》 有专论 , 但李教授又认为六郁之 中以气郁最为多见 , 胃肠疾病多兼气郁 , 无论哪种证 型都应配伍疏肝理气药 , 如加用柴胡 、 厚朴 、 元胡 、 木
疏 导、 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 良的基本思路 , 以此指导 临床实践可取得较好疗效 , 且复发率低 , 显示 出中医药 良好 的
治疗前景 。
【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 良; 学验传承 ; 中医药疗法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F D) 属中医“ 痞满 ” “ 胃脘 痛 ” 等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遂 、 饮食伤 胃、 忧思劳倦损 伤 脾气 或 中气不 足 ,邪犯 胃肠 所致 。对 于 本病 的 治 疗, 西 医 目前主要 以 胃肠 动力 药物 为主 , 根 治幽 门螺
健脾行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合并 有心 、 、 肺 肾等重要 脏 器器质 性疾 病 , 妊娠 及哺 乳期 妇女 或精 神
病 患者 。 2 治 疗 方 法
属“ 痞满~嘈杂 范畴 , 其位在 胃, 与肝相关。 我们在临床中应用 自拟健 脾行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肝胃不和型 , 以党参、 白术为君 ( 转下页)
21 治疗 组 采 用健脾 行 气 汤治疗 。 . 药物 组成 : 参2 g 白术 1g 半 夏 党 0、 5、
随机 分 两组 。 疗 组 8 例 , 3 例 , 4 例 1 龄 1 ~7岁 I 程 1 ~ 治 0 男 2 女 8 年 7 5 病 月
l年 。 照 组 7 例 , 2 例 , 5 例 1 龄 l ~7 岁 ; 2 对 8 男 8 女 0 年 8 7 病程 3 月 ~8 。 个 年
祖国医学认为 , 胆汁反流性 胃炎当属“ 胃痛 、 呃逆 “ 。 、 嘈杂 “ 、 痞 满” 等范畴, 病位在脾胃, 病机为脾胃虚弱, 胆气上逆 。灵枢 : Ⅸ 四时气篇》
消 化 不 良疗 效 确切 , 值得 推 广 。
【 关键词 】 功能性消化不良 F 中医药疗法 健脾行 气汤 /D
【 中图分类号 】 5 3 R 7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62 22(0 2 0— 29 0 17—5 32 1 ) 30 4- 2
lg 干姜 lg 黄芩 lg 黄连 6 、 O、 O、 O、 g 白芍 3g 佛手 1g 香 橼 lg 百 合2 g 0、 2、 O、 0、
笔 者 于 20 年3 0 8 月至 2 1 年3 月 ,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治 疗胆 汁 01 运 反流 胃 炎8 例 , 单 纯 西药 治 疗 相 比较 , 得 良好 疗 效 。 报告 如 下 : O 与 取 先
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1-06T10:30:35.0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19期作者:张国英吉福玲[导读]张国英吉福玲(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中医内科;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目的:探讨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由于开展的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以下2个小组。
参照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50例: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比对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价值与优势性。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性94.00%高于参照组86.00%,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
实验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与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
结论:予以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相比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确切,临床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持续性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脾虚气滞型;中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感觉上腹痛、早饱等,属于中医“痞满”范畴,认为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导致湿热痰瘀,病理表现本虚标实、脾虚为本,肝失疏泄,常见“脾虚气滞”症候,需理气健脾、和胃降逆。
西医治疗具起效快,及时抑制疾病发展等目的,但应用时间过长药物对肝肾等器官可产生一定损伤,增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旦停药可增加疾病复发率。
我国中医治疗的历史悠久,具有安全性高、医疗费用低以及治疗效果确切等优势性[1]。
因此,本文就针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进行干预。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1至2020-1我院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参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36-69岁,平均年龄(49.95±1.79)岁;病程2年-13年,平均病程(7.32±0.53)年;实验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37-70岁,平均年龄(50.09±1.82)岁;1年-12年,平均病程(6.98±0.49)年;两组基线数据实施均衡性比较,差距小,(P>0.05)。
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健脾理 气法治 疗功能性 消化不 良 6 O例疗效观 察
曹建华
金乡县马庙 中心卫生院 , 山东 金乡 22 0 7 22
【 摘要 】 目的: 观察健脾理 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 20 0 8年 1月 ~20 0 9年 1 2月收治的功 能性消化 不良患者 10例 . 2 随机 分 为 2组 。治 疗 组 6 O例病 例 均 采 用健 脾 理 气 疗法 , 照组 采 用 西 药莫 沙 必利 或 雷尼 替 丁 疗 法 , 对 临床 治疗 周 期 均 为 4周 。 跟 踪 观 察 两 组 病 例 的 临 床 疗 效 。 并 结果 : 通过 对两组病例 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 %, 1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 .% , 5 O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O0 ) P< .5 。结论 : 健脾 理 气 法能 够很 好 地 改 善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 的各 种 临床 证 候 , 总体 疗效 及 部 分 单 项症 状 疗效 均 优 于 单 纯应 用 西药 疗 法 。使 用 健脾 理 气 法 治 疗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的临床 疗效 肯 定 , 得 推 广 和应 用 。 值 【 关键词 】 健脾理 气法; 功能性消化不 良; 疗效观察 di1 .99 ji n 10 o:0 3 6/.s .0 6—15 .00 1.4 s 99 2 1 .00 6 文章编号:0 6—15 (0 0 一l 2 l O 10 9 9 2 1 ) O一 70一 2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是 一 种 由 胃肠 动力 障碍 所 引起 的 疾 病 , 包 括 胃 蠕 动 也 不好的胃轻瘫和食 道反流病 。临床 症状常表现 为 : 上腹部不 适或疼痛 、 饱 胀、 反酸、 暖气等 , 并且常因胸 闷、 早饱感 、 腹胀等不 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 进 食 等 。引 起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的 原 因 很 多 , 括 胃 和 十 二 指 肠 部 位 的慢 性 包 炎症 , 使食管、 十二指肠 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 愉快 、 胃、 长期 闷闷不 乐 或 突然 受 到猛 烈 的 刺 激 等 均 可 引 起 … 。 目前 , 以现 有 的 医学 研 究 资 料 和文 献 作 为参 考 , 能 性 消 化 不 良的 病 因及 病 程 、 理 仍 不 清 楚 , 以 功 生 所 尚无特 效 治 疗方 法 。在 现 代 临床 医 学 中 , 能 性 消 化 不 良的疗 法 主要 分 为 : 功 中医疗 法 和 西 医疗 法 两类 -J 中医 疗 法 以健 脾 理 气 法 作 为 常 见 , 2。 『 疗 效 临床 也相对稳定 , 而西 医疗法普遍存在“ 治标不治本” 的问题 , 而且 药品的毒 副作 用 也相 对 较 多 。在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临床 诊 治 中 , 脾 理 气法 对 神 疲 乏 力 、 健 纳食 减 少 、 脘腹 作 胀 、 赢 弱 等 症 状均 有 明显 的调 节 与 治疗 作 用 。用 药 期 形体 间嘱患者情绪要乐 观, 饮食及 睡眠有规律 , 忌食生冷硬 及辛辣酸 等刺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尹浩
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中心卫生院277218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121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健脾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1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
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健脾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efficacy ofTCMSpleenTreatmentof Functional Dyspepsia.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using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is using TCM Spleen Therapy.Results:Patientstotal effective rateis90.1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group’total effective rateis80.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spleen metho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TCM spleen method; Functional dyspepsia; Total efficiency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ia, 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有饱胀、早饱、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等临床特点[1],在我国FD的发病率为11% -29.2% [2]。
近些年,我院用中医健脾法治疗FD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1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其中男72例,女49例;年龄19-74岁,平均(43.75±2
2.12)岁;病程0.47-6年,平均(
3.62±0.35)年。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无肝、胆、胰脏疾病;均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
标准:排除糜烂、溃疡及肿瘤等。
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吗丁啉片口服,3次/d,10mg/次;维生素
B1口服,3次/d,20mg/次[3]。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健脾法治疗。
中医方剂采用自拟健脾温中汤:黄芪、党参、茯苓各30g,炒白芍、蒲公英各20g,炒白术、炮姜、
香附、延胡索、浙贝母、荜拨各10g,炙甘草6g,海螵蛸15g,。
每日1剂,水煎,早晚餐
后服。
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1.3 判定标准[4]症状评分标准:将FD 临床症状分为4级,无症状计0分,可意识到症
状存在计1分,有症状但活动未受限计2分,有症状且正常活动受限计3分。
总体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
疗前积分]×100%;痊愈为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
疗效指数在60-90%;有效:主要症状有好转,疗效指数在30-60%;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
好转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4 统计学方法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x±)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为具
均数±标准差(s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x±)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n)评分点早饱上腹胀满恶心食欲减退胃部隐痛观察组61 治疗前 3.47±0.25 2.56±0.14 2.71±0.17 2.60±0.15 2.83±0.21 治疗后 2.35±0.16ab 1.29±0.08ab 1.33±0.09 ab 1.37±0.12 ab 1.35±0.10 ab 对照组60 治疗前 3.45±0.26 2.58±0.15 2.69±0.16 2.62±0.17 2.80±0.22 治疗后 2.69±0.19a 1.74±0.11a 1.71±0.10a 1.82±0.13a 1.64±0.10a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2.2 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为80.00%,观察
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1 18 23 14 6 90.16
对照组60 13 17 18 12 80.00
χ2 5.078
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有反复发病,病程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医疗资源的重大浪费。
FD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持续性或者复发作性腹部疼痛、腹胀、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厌食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在传统中医学中,FD属“胃脘痛”、“痞证”、“嘈杂”等范畴。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等损伤脾胃或者脾胃虚弱,导致脾失健运、气机不利、癖血内阻。
“脾运失司”则造成胃受纳饮食水谷能力变低,使患者出现早饱、胸胀,饮食减少,一食则胀,嗳气则舒等临床症状;“脾化失司”则造成吸收饮食水谷营养的能力下降,化湿能力变弱,使患者出现偏瘦、乏力等症状,同时患者水液代谢失常则会使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滞留体内。
故脾失健运是FD最主要病机[5]。
如《内经》中所述:脾失运,则胃动力障碍,出现腹胀、嗳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脾失化,则化湿能力变弱、吸收能力降低,出现大便稀薄、甚至完谷不化等功能性腹泻症状。
现在中医研究认为,脾虚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失常以及胃蠕动减慢等因素导致胃排空功能降低及胃肠运动功能紊乱。
FD的治疗宜健脾和胃,温中止痛。
自拟健脾温中汤:茯苓、炒白术健脾除湿,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制香附、延胡索理气止痛,炮姜、荜茇温中散寒,浙贝母、海螵蛸制酸止痛。
诸药合用,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健脾温中汤通过对患者温阳、健脾、益气,调节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起到对消化液分泌的调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FD的同时,结合中医健脾法治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还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
总之,中医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铭涵,黄健,陈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722-725.
[2]蔡光先,卜献春.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不和证的疗效及对血浆P物质、胃动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5(6):856-857.
[3]陆红.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16(6a): 123.
[4]张声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194.
[5]岳在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痞)中医症候特点及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 29 (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