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城市点评:从《新时期的胡志明市城市规划——挑战与对策》一
新时期的胡志明市城市规划——挑战与对策

Hochiminh City Planning in the New Era: Challenges and Strategic OptionsNguyen Ngoc Hieu, Tran Hoang Nam [越南] 著 沙永杰 张晓潇 译Nguyen Ngoc Hieu, Tran Hoang Nam [Vietnam] SHA Yongjie, ZHANG Xiaoxiao, translate胡志明市及周边区域正在快速发展,体现在经济、人口和城市规模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增长,但在向城市群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主要包括激烈的经济竞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以及过去30年快速发展遗留和积累的问题等,这些促使城市寻求新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文介绍胡志明市城市发展与规划演变的历程,梳理胡志明市当前面临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城市发展模式、住房与城市贫民问题、交通、环境和区域之间合作,并进一步讨论面向未来的规划发展对策。
Hochiminh City is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of transformation into an urban agglomeration. Fiercer economic competition,climate change threats and accumulated problems of three decades’ fast growth urged the city to find new strategies to sustain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evolu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ity planning, reviews major challenges and discusses about strateg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ptions of Hochiminh City in the near future.1 城市概况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也是越南南部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与物流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机场和海港,城市面积2 095 km²(是全国总面积的0.6%),人口820万(是2015年全国总人口的6.6%),贡献全国20%的GDP 和30%的国家财政预算(图1)。
胡志明市_精品文档

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又称为胡志明城,是越南的最大城市,也是越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胡志明市位于越南南部,是越南第一大城市,也是越南的经济发展引擎。
本文将从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胡志明市的历史胡志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而闻名,该地区在过去曾是一片沼泽地,直到17世纪末才开始开垦。
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该地区被称为西贡,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重要港口之一。
直到1954年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后,胡志明市成为越南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976年,该市从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以纪念越南革命的领导者胡志明。
二、胡志明市的地理特点胡志明市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南部,毗邻南中国海,地理位置优越。
由于地处亚热带气候区,胡志明市全年气温较为稳定,炎热潮湿。
该市主要由11个区组成,包括多个岛屿和河流。
其中,莲花岛是该市最大的岛屿,河流方面,胡志明市的最重要河流是湄公河。
三、胡志明市的经济发展胡志明市是越南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胡志明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为支柱。
该市的制造业涵盖了汽车、纺织品、电子产品和钢铁等多个行业。
此外,胡志明市还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之一,负责国内外的货物贸易。
四、胡志明市的文化特色胡志明市是越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该市有许多博物馆和历史遗址,展示了越南的文化和历史。
胡志明市的文化中心是胡志明市美术馆、越南武术馆和越南史前博物馆等。
此外,越南传统的音乐和舞蹈表演也是该市的文化特色之一。
胡志明市还拥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越南社会的各个方面。
五、胡志明市的旅游资源胡志明市作为越南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首先,该市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例如,在胡志明市的中心地带,游客可以参观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大厦和胡志明市邮政局,了解越南的政治历史。
胡志明市,穿越一个城市的表情

风流一代·青春■文/忆江南行走悦玩胡志明市,穿越一个城市的表情没了硝烟,没了战火,越南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今天的越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南人民的点滴生活折射出他们现实和历史的记忆。
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自坐上飞往胡志明市的航班,到新山一机场。
在整个旅途中,俯瞰所见的是状如白雪的云海和蔚蓝色的海洋,不时有海岛点缀其间。
等见到大片陆地时,已是在越南境内。
红色的屋顶是胡志明市的特征之一。
胡志明市虽没有多少高耸的现代化建筑,但非常繁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来往穿梭的摩托车。
一辆双轮摩托车能坐上一家大小,最多时竟有七八个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杂技表演,驾车人的技术相当高明。
抢道、高速行驶比比皆是,甚至在行人身边闪过,也未见出什么事故。
忽见两位少女驱车横穿马路,险些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但无人责骂。
摩托车产生的噪音使乍到者心烦意乱。
不管是在市区还是郊外的公路上,每隔不远便有一个加油站,加油只需付款,不用票证,也不必排队等候,随到随加。
道旁还有一些个人出售瓶装油,价格比油站的便宜。
越南有原油出口,同时进口大量的精炼油。
节日期间爆竹声更是震耳欲聋。
我国的爆竹、花炮,声响远不如越南的强烈,繁华都市的喧嚣声,在胡志明市比在国内外其他城市都显得突出。
除摩托车外,市内还有多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自行车很多,即使在闹市区,骑车带人的现象也很普遍,看来这不在禁止之列。
客、货运三轮车不少,价钱不贵,蹬车人在乘客或货物的后面。
客运三轮车虽只有一个单人座位,但两三人挤着乘坐也可以。
就大城市来说,胡志明市的大小汽车,尤其是公共汽车,就显得相当少。
通往外地的公共汽车,有时车顶上也坐着人,车身外(车后和车门处)也有乘客扒着或拽着。
在历史和现实中交错在胡志明市明显感到华人多、华语热。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华侨都加入了越南籍。
“华侨”、“华人”这两个词在越南是要谨慎使用的。
有中国血统的人,总希望子孙能懂汉语。
上世纪70年代起越南的学校停教汉语,后来许多城市又重教汉语,甚至开办了华语夜校。
越南胡志明市的历史与现代

越南胡志明市的历史与现代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是越南第一大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本文将以任务名称“越南胡志明市的历史与现代”为题,介绍胡志明市丰富的历史背景以及当代的风貌。
胡志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当时这一地区是越南南部的一个小渔村,而今天的胡志明市则是经过多次演变和发展而成。
它曾被欧洲殖民者占据,先后受到法国和日本的统治,还经历过战争的洗礼。
在二战结束后,越南共和国成立,胡志明市成为其首都并以胡志明主席的名字命名。
胡志明市在历史上有着强烈的反殖民与抗战精神。
这座城市见证了越南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艰辛历程。
其中,胡志明主席的领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提出了“以武装斗争统一越南”的口号,并领导了越南独立战争、抗法斗争和抗美斗争。
胡志明主席不仅是越南的国父,也是越南人民共和国的奠基者。
如今,胡志明市已成为越南最具活力和现代化城市之一。
它的街道交通繁忙,摩天大楼和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座城市充满了国际化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
胡志明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是越南的经济中心,也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商业枢纽。
胡志明市的文化遗产仍然深植于人们的心中。
游客们可以在城市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中感受到越南悠久的历史。
朱廷园古庙、独立宫和越南历史博物馆等地,向人们展示了越南古老而辉煌的文化。
此外,城市中的战争遗址也成为了许多人前来缅怀和追忆的地方,例如“猜猜老爷车”广场和历史博物馆。
这些地方见证了胡志明市从殖民统治到独立战争的历史进程。
胡志明市还以其独特的美食而闻名。
越南的鲜美美食如春卷、法式面包和越南河粉等都可以在这座城市中找到。
胡志明市的街头小吃摊位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和美食的味道,成为了吃货们的天堂。
此外,胡志明市也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街道清洁便捷,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并促进了人们的便捷出行。
一些现代化的公园和绿地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鼓励人们享受自然和户外活动。
越南胡志明市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越南胡志明市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越南胡志明市,作为越南南部的大城市,其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美食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其旅游业发展尚未达到其潜力的全部。
因此,本文将就越南胡志明市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自然风光方面越南胡志明市地区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中心的高棉山地与南海之间,其地形复杂、山川纵横,因此其自然风光得以保留其原始野性。
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美丽的湄公河三角洲,其东西长达580公里,北来自老挝、泰国、中国,南流注入南海,是越南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越南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除此之外,越南的海滩、河流和山林也是其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比如誉满山(Núi Rồng)景区,位于胡志明市北方距市区约110千米处,是越南南部最美的高原风景区之一,以其壮丽的原生态景观和季节性的花海而闻名,备受游客青睐。
二、历史文化方面除了自然风光,越南胡志明市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胡志明市是越南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因此,这里也保存了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比如黄龙广场(Quảng trường Hoàng Văn Thụ),它是苏越星期天中心和胡志明市周日市场所在地,也是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场所。
此外,越南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其寺庙、古堡以及遗址等,比如位于胡志明市郊外的卯玉寺(Chùa Mai Địa),是越南南部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佛寺之一,其精致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三、美食方面越南是一个以米为主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以鲜美食材和丰富菜品见称的国度。
在胡志明市,有很多美食值得游客品尝。
比如越南传统料理之一的“生春卷”,它由透明的米纸卷一些蔬菜、饭粉、肉丝与鲜虾一起卷成的,再蘸上一些特殊调制的蘸料一起吃,口感清爽、鲜美,是越南的传统饮食之一。
此外,胡志明市还有著名的“芒果沙拉”,主要由新鲜芒果、虾仁、鸡肉、罗望子等多种食材拌制而成,营养丰富、口感爽脆,是当地最为经典的美食之一。
亚洲城市点评:从《河内的城市发展与挑战》一文想到的

亚洲城市点评:从《河内的城市发展与挑战》一文想到的伍江【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1页(P93-93)【作者】伍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河内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从公元11世纪起就是越南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河内坐落于水系丰富、土壤肥沃的红河三角洲平原,水在整个城市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河内的城市格局、建筑、景观以及市政建设。
经历了数次政权更替、殖民统治和战乱,这座越南的千年古都一直处在不断的转变之中,而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促使河内从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城市迅速转变为现代化都市。
河内的行政地界不断扩大,从1980年的135km2扩展至2008年的3 325km2,人口也从1980年的150万快速增长至今天的700多万。
经济蜕变以及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冲击使河内在城市规划、管理、市政发展、环境和历史保护等多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城市快速发展的最典型代表之一,河内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亚洲近似经济条件国家、专业和研究界普遍关注的城市。
本文以河内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为线索,分析当前正在发生的河内城市快速转变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1 城市演变过程1.1 升龙时期(1010—1800)11世纪之前的越南北部基本处于中国的统治和影响之下,也被称为“北属时期”。
河内地区曾先后被命名为龙肚、宋平县、大罗城等。
河内真正意义上的建城始于公元1010年,越南独立后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公蕴将首都从南部山区的华闾(Hoa Lu)迁至位于红河三角洲的大罗城,改名为升龙(Thang Long)。
李朝(Ly)、陈朝(Tran)、黎朝(Le)、莫朝(Mac)以及阮朝(Nguyen)长达800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越南的升龙时期。
升龙成为越南北部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在这段时期内,升龙的城市格局也逐步形成。
越南两廊一圈框架计划的内容

越南两廊一圈框架计划的内容The Two Corridors and One Circle Framework Plan in Vietnam is a strategic initiative aimed at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越南的两廊一圈框架计划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旨在促进该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The plan comprises two economic corridors – the North-South Economic Corridor and the East-West Economic Corridor – and the Ho Chi Minh City Metropolitan Area, which collectively form the "circle" for development.这一计划包括两个经济走廊——南北经济走廊和东西经济走廊,以及胡志明市都市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发展的“圈”。
The North-South Economic Corridor connects Hanoi in the north to Ho Chi Minh City in the south, while the East-West Economic Corridor links Vietnam with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Laos, Cambodia, and Thailand.南北经济走廊连接了北部的河内和南部的胡志明市,而东西经济走廊连接了越南与其邻国老挝、柬埔寨和泰国。
The Circle refers to the Ho Chi Minh City Metropolitan Area, which serves as a socio-economic hub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圈”指的是胡志明市都市圈,它是一个社会经济核心,对于该国的总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亚洲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改善

亚洲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改善亚洲珠江三角洲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之一的经济区域,拥有广州、深圳、香港等一系列国际化大都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一地区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是亚洲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了城市的无序扩张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中,临时建筑物和高密度住宅区屡见不鲜,给城市的绿地、道路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因此,亟待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土地使用、优化生态建设等措施,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其次,人居环境改善是提升亚洲珠江三角洲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增长的人口使得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
其中,住房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尤其是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由于住房供应严重不足,导致了房价居高不下,很多普通居民买不起房,甚至面临被迫外迁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住房供应的力度,促进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并推动租赁市场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此外,交通拥堵是亚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在大都市区域,每天的交通压力让人不堪重负。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动地铁、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的建设和使用;提高道路交通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交通大数据等手段,优化道路网络的使用效率;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步行和骑行等低碳交通方式,减少车辆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另外,城市规划和人居环境改善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亚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在城市化过程中,这些资源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和居民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建设, 千万不要重复中国曾经走过的、 确了胡志明市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并
亚洲城市 | 83
从《新时期的胡志明市城市规划——挑战与 亚洲城市点评: 对策》一文想到的 To Understand Asian City: Hochiminh City
伍 江 同济大学 教授 常务副校长
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地历史和整整一个 世纪的租界历史, 让胡志明市和上海曾经拥 有同一个称号“东方巴黎” 。 在胡志明市看到 标志性历史建筑红教堂, 也会让熟悉徐家汇 年大变样”的政治口号竟然会被大多数人所拥 护——很少有人意识到“旧上海”的面貌有多 大价值。 相信如今的西贡人应该已经更少那样 的纠结, 更少那样的“魄力” , 更理解城市历史 地铁线、6条快速公交线、1条有轨电车线和 2条总长216 km的城际单轨列车线重塑城市 公共交通格局, 并雄心勃勃地提出至2030年 公共交通占城市机动出行35%—45%的宏伟 目标。 但从现在的城市公共财力来看, 这一宏 伟规划设想的实现并不乐观。 上海总体规划目 标的“提前”实现, 是建立在过去30年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的。 离开这一前提, 规 划理想能否实现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上海刚刚提出了2040规划, 由上一轮以 城市快速扩张为特征的“增量”规划转变为 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存量”规划。 从一定 意义上说, 这一规划是对上一轮规划过多“增 量”的反省与修正。 比起胡志明市的规划, 算 得上是“新一代”规划。 在上海2040规划中, 许多理念实际上已经不是为了“超前”而是 为了“补救” 。 比如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 设想, 已经根本谈不上是规划“理想” , 即使 百分之百地得到实施, 也已经不可能让上海拥 有真正“理想”的生态环境。 上一轮规划所设 想的生态环境“理想”早已被建设现实破坏 得面目全非。2040规划中所描绘的生态环境 前景, 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亡羊补牢, 是“守底 线” 。 更何况这一轮规划在实施中能否真的守 住底线, 实在是令人难以乐观。 再比如2040规 划中提出的建设用地“负增长” , 的确有一种 猛然醒悟般的毅然决然和壮士断臂般的悲壮, 但是否真的能做到, 也实在令人怀疑。 还有规 划中流露出的强烈的城市人文历史情怀, 不能 不说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判断已达到了 极高的境界, 对于城市活力的追求, 也不能不 说是抓准了城市空间塑造的灵魂, 但现实中不 断出现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野蛮破坏, 对城市 活力的粗暴抹杀, 真的会让我们对规划理想是 否能够得到真正实现产生某种怀疑。 希望我们的怀疑是多余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教堂的上海人感到如此的似曾相识。 其实, 风貌的价值。 但我们也不无担心, 随着不断推进 上海和胡志明市的“缘分”还远不止于此。 的革新开放, 越南似乎正在步中国后尘而成为 胡志明市古称“嘉定” , 和上海的嘉定完全同 名。 在大多数人的亚洲近代史记忆中, 胡志明 市更多地还是那个梦幻般的西贡。 一部“西 贡小姐”音乐剧, 至今还让许多西方人难以 改口称其为现在这个颇为拗口的名字。 的 确, 西贡——今天的胡志明市, 在 一百多年殖民地历史的冲刷下, 至今仍被看 作为最具西方风情的越南大都市, 正如上海 仍被许多人看成是中国最有西方色彩的中 国大都市。 胡志明市和河内的比较, 对于很 多越南人而言, 真的很像许多中国人眼中的 上海和北京的比较, 不论是政治、 经济抑或 是文化的角度。 所不同的是, 比起北京与上 海, 河内与胡志明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 要落后不少。 自然, 历史留下的城市空间特 征也更为完整。 由此我们不由得期盼, 随着 必然紧跟中国而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 让我们心痛不已又再也无法重来的错误: 对 原有城市历史环境毫不珍惜、 非拆得干干净 净而后快。 多尊重一些历史环境, 多保留一 些历史遗存。 和20多年前开始的中国城市 大拆大建运动相比, 今天的越南人应该比那 时的中国人更懂得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重 要性。 同上海以及许多东南亚城市一样, 胡 志明市的迅速崛起始于殖民地时代, 其浓郁 的法国风情延续至今, 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 地的游客。 当上海开始进入快速建设轨道的 时候, 上海对于殖民地时代的记忆还更多地 带着仇恨与辛酸, 以至于“一年一变样、 三 全球资本追逐的新热土, 面对经济增长的诱惑, 会否再一次像中国人那样不珍惜城市的历史文 化遗存呢? 和上海很相似, 作为越南曾经最重要的 经济中心城市, 南北越统一后的胡志明市经历 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低迷发展, 城市依赖“吃老 本”运行, 新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几乎停顿。 直到1993年, 越南统一后的胡志明市第一轮 总体规划出台, 城市开始思考未来发展问题。 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城市并没有进入中国式 的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 随着越南的革新开 放不断推进, 也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快速涨 价, 越南成为国际资本的新一轮投资热土。 这 带来了越南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膨胀速 度的加快。 由此催生了胡志明市2010版总体 规划的出台。 这一轮规划以更大的魄力应对快 速城市化, 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扩张。 规划明 以新建卫星城来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 膨胀, 为城市描绘了2030年的发展目标。 也同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一样, 胡志明 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 城市交 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城市环境持续恶化; 越来越国际化的房地产市场造成房价居高不 下, 城市底层和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承受住房的 压力, 而政府又没有提供足够的低端住房保 障, 城市甚至出现新的贫民窟, 等等。 虽然规划 中对于上述问题均有回应, 但现实的经济发展 水平使规划的实施并不乐观。 比如规划中明确 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 以规划中的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