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作文题目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语⽂⾼考作⽂写作: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导写(附⽂题详解及范⽂)语⽂⾼考作⽂写作: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导写(附⽂题详解及范⽂)【作⽂原题】【2020届河南天⼀⼤联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上⾯的漫画,写⼀篇⽂章,⽂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写某个时刻的⼼情或⼀段⾃⼰的经历,也可以写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要求:⾃拟标题,⾃选⾓度,确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天⼀⼤联考2020届⾼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试卷)【试题解析】这是⼀道漫画作⽂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命制,漫画素材与全国卷同源,来⾃“⼩林漫画”。
漫画作⽂要求考⽣认真观察漫画,理解画⾯内容,正确解读漫画寓意。
这个漫画审题难度不⼤,画⾯主体为⼀个男⼦伏于案上,双⼿托起下巴,⾯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桌上的⼀盆花。
画⾯下⽅是⼀⾏⽂字:“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
”⽂字内容基本涵盖了画⾯内容,是本次写作的关键。
考⽣紧扣关键信息中的关键词“花开”去解读“耐⼼和微笑”即可。
解读时尽可能地去挖掘“花开”的象征义、⽐喻义,化虚为实,从⽽更深⼀层地理解“耐⼼和微笑”的深层含义。
“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花开”之所以值得等,是因为它代表着美,诸如⽬标、梦想的实现,感情的和洽,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盾的化解等等,“需要很多耐⼼和微笑”给出了“等⼀朵花开”的两个必备条件:耐⼼和微笑。
“耐⼼”就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耐性,表明事情不会⼀蹴⽽就,需要⼀个过程。
这⼀过程既是时间的,也是⾏为的,需要⼀如既往的坚持努⼒。
“微笑”代表我们对待事情的主观态度应该是积极乐观的。
“很多”则是程度的要求。
写作时不能脱离漫画寓意,即“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这⼀核⼼⽴意。
【审题提⽰】(⼀)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这是⼀道漫画作⽂题,材料要求“根据上⾯的漫画,写⼀篇⽂章”,给出了写作的具体情境。
2020年高考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考试

2020年高考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上)期末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
”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
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辫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姜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
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
河南版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答案

2019 —2020 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二) 语文参照答案1-5 题,7 题,10-12 题,14 题,17-19题每题3分)1.答案 D命题透析此题考察理解文意、挑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重点的能力。
思路点拨“完整放弃了屡见不鲜的传统、理念”误解文意 , 原文是“将来 ,当人工智能形成人品’以后 , 全部我们屡见不鲜的传统、认识理念知识或将不复存在”。
2.答案 D命题透析此题考察剖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思路点拨“文章采纳总一分一总的构造”“有益体验”两处错误。
(1) 本文五个段落谈了四个问题: ①技术让机器有了“艺术自觉”, ②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 ③人工智能艺卡发展的利与弊 , ④总结看法 : 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对传统艺术的不停挑战 , 民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与宽容。
这五个段落呈分一总构造。
(2)也有不利要素 , 如“屡见不鲜的传统、认识、理念、知识或将不复存在”等3.答案 B命题透析此题考察归纳内容重点和剖析作者的看法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A. 主观臆断 ; 从文中第一段“上涨到思想’范围”“能够实现对机器艺术思想模式的培养”能够看出, 其实不是“复制人类的思想”。
C.“这是艺术家与机器互动的结果”强加因果。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由身份、经验和技巧所修建的界限在人工智能时代逐渐融化, 人工智能艺术将帮助我们风趣地体验世界 , 使我们更易于享遇到艺术化的生活”能够看出, 两者其实不组成因果关系 ; 文中是“逐渐融化”“破除了”化未然为未然。
D. 表述绝对化偷换看法。
从第①段能够看出 , 是“人工智能形成人品以后?取消”, 并不是“人工智能艺术”, 且“人工智能艺术”的不行控 , 不必定能致使“人类文明”的失控。
4.答案 C命题透析此题考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思路点拨需装载在宠物航空箱内随其余行李一起在有氧加压的货仓中寄存 , 不可以带入客舱” , 可知该做法错误。
5. 答案A命题遗析此题考察对资料的归纳和剖析能力思路点拨2018 年的中国城镇宠物花费市场规模达1708 亿元错,原文是“中国宠物花费市场规模达1708 亿元”。
2020年河南天一大联考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河南天一大联考高考语文模拟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
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
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
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
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
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
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
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
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
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
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
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
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
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下)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下)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解析)2019-2020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下)联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与桃花源人交谈时,发现他们“______ ,______ ”,可见他们与世隔绝之久。
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了蜀地险恶的政治形势后,劝告前往蜀地的人说“______ ,______ ”。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会超过学生,原因在于“______ ,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白居易紫微①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②。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③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黍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④。
【注】①紫微:指唐代中央三省之一的中书省。
②泥土身: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曾在当地植荔枝、种花。
③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
《左传?闵公二年》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④生人:指百姓。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诗人从地方被调到中央任职,这种地位的变化之大因对比手法的使用而更突出。
B.诗人惭愧自己所得的官阶贵重,因此即使是家里生活艰难也不敢有一点埋怨。
C.诗人对百姓没有丝毫的功德,却获得上柱国的爵位,这让他的心里深感不安。
D.这首诗描写诗人加官晋爵时的感受,语言浅近平易,风格与《观刈麦》相似。
这首诗的颔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由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提出。
席勒之后,欧美国家论述美育的论著并不多见,但在中国,美育研究经久不衰。
进入新世纪,美育回应时代需求,又具有了新的意义。
美育具有“感性教育”的意义。
席勒首创的美育一词,本义就是感性教育,是在理性教育的同时,促进人的感性方面(如感知、想象、情感、直觉乃至无意识等)的发展,以保持人的感性自发性、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肉体化的联系。
天一大联考(河南版)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词语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更广。
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乐此不疲发明各种网络缩略语的时代。
诸如“awsl”之类的高频网络用语累计超过330万次。
“awsl”,源于“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表达了年轻人在感受到“惊讶、兴奋、快乐”等各种喜爱之情时的强烈情绪。
对诸如此类的缩略语,从汉语汉字的语言规范性或“纯洁性”出发,持不赞同态度的人不少,有人说缩略语其实是把汉字原本的模样弄丢了。
网络缩略语的形成与互联网的特性密不可分。
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概念: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模因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的过程变得极为简单,甚至可以用“病毒式传播”来形容。
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是不断复制扩散,而复制过程中往往会再创造,比如“awsl”在传播过程中又衍生出“阿伟瘦了”“啊我睡了”等近十种脑洞大开的解读。
网络复制的简单便捷,以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创新再造,使更多的网友由被动受众与旁观者变成直接参与者和行动者,最终成为一场集体娱乐的狂欢。
网络缩略语的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达出年轻人情绪外泄与自我张扬,他们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娱乐。
当某种流行语在一定的群体中开始流行的时候,从众心理会让更多的人接纳并使用这些流行语,以表明自己与时代潮流同步,同时避免被同一群体排斥,这种自我认同的强烈愿望使其更愿意投入到流行与时尚之中。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原创冲刺模拟试卷(二)语文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原创冲刺模拟试卷(二)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 世纪90 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程序推动的、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能够自主学习和产出的算法程序。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
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选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
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
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
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
近年来,互联网上不断掀起的对鲁迅笔下诸多人物形象的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图层的能量。
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塑造出孔乙已、闰土、阿Q等人物形象,揭示其生活状态。
这些人物形象历经百年岁月淘洗,依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不断迸发回响,乃至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中勾连自我与他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中介。
这就是文学性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可以在充满灵韵的文学中观古今、观天下、观自身。
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
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角色,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
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
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
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
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