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历史德育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本学年,我校初中历史德育工作秉承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和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我校初中历史德育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德育活动本学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包括学生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

其中,学生社团活动是重点,通过组织历史文化社、红色传统社等社团,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班会和德育讲座则是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 德育课程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德育课程。

这些课程既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道德品质。

通过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成效和问题1. 工作成效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同时,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所提升,他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存在问题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其次,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尚未树立起来,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价值取向。

最后,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和有效方法,导致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四、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创新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与目标本学年,我校初中历史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为目标,旨在通过历史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对本学年初中历史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 课堂教学本学年,我们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我们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影响。

2. 课外活动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例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文化展览、历史影视欣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增加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 德育教育在历史德育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通过讲解历史中的道德典范和英雄人物,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品质和行为,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组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需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工作成效与问题1. 工作成效通过本学年的工作,我们发现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增加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在德育方面也有了进步,更加注重自身的行为和品德修养。

2. 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在历史德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教育。

其次,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对历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最后,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四、改进意见与展望1. 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我们计划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让教师们了解最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本学年,我校初中历史德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合理安排了课程内容,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

2. 德育活动(1)主题班会:每月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围绕历史人物的品德故事、历史事件的道德启示等内容展开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德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德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历史事件的道德价值,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伟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工作成效和问题分析1. 工作成效通过本学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1)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考试成绩普遍上升。

(2)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也有所增加。

(3)德育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2. 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历史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1)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停留在记忆和背诵阶段,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2)部分学生的道德观念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四、改进措施和展望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加大德育活动的力度,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任务描述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对初中历史德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评估工作的成效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历史德育是指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在历史德育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活动,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观念。

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工作成果和效果评估1. 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考核和能力评估,我们发现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 学生思想品德历史德育工作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 学生综合素质历史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四、工作亮点和创新点1. 多元化教学方法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历史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如博物馆参观、古建筑考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德育与学科融合我们将德育教育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学校在历史德育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历史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工作内容1. 教学内容设计在历史德育工作中,我们注重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我们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这一单元时,我们特别强调了古代科学家的品德和精神,如张衡的勤奋好学、郭守敬的诚实正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背景,还能够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2. 德育活动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

例如,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伟大。

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 德育评价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定期的德育评价,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工作成效1. 学生思想品德明显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工作,我们发现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加,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加浓厚。

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塑造和培养。

2. 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通过参与各类德育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1. 教师德育意识不够强在开展历史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德育意识不够强烈。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及目标在过去的学年中,我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德育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工作内容及方法1. 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历史人物研究等,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讲授历史人物的道德故事和历史事件的道德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5. 建设德育教育特色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新德育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德育特色课程,如“历史与人生”、“历史名言名句背诵”等,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工作成果及效果评估1. 学生的德育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观察和德育教育效果评估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德育素质明显提升,表现出更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互爱的品质。

2. 学生的历史文化兴趣增强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积极参与各类历史文化活动,主动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小组合作评价的结果,发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主动参与团队讨论、协作完成任务。

4. 学生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和道德品质评价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表现出更加守纪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

四、工作亮点及不足之处1. 工作亮点(1)创新的德育教育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总结引言概述:历史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初中历史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效果。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1 课程设置: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包括国内外历史、地域文化和历史人物等。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1.3 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德育活动与实践教学2.1 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如纪念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2.3 学校社团:建立历史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德育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三、师生关系与班级管理3.1 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2 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3.3 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参与德育活动。

四、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4.1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2 社会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3 教育资源:积极争取社会教育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初一历史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作为初一历史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的运用,我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下是我个人在德育工作中的总结:1.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我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讲授历史知识,我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对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样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取向。

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我组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共同学习和讨论历史问题,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分工合作,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塑造学生的积极向上心态:我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

在教学中,我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我也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和信心。

5.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我尝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从历史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我注重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纠纷。

这样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以上的德育工作,我感觉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继续努力。

我会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期待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德育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七年级历史德育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xx-xx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德育教育的渗透
新课标历史教材比较系统化,也更生活化,社会化。

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教材,选准切入点,抓住时机,巧妙渗透,就会对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围绕三维目标,针对情感认识目标,把握本节主题准确进行渗透。

历史课中德育教育较之以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它科目更为直接和明确。

这就有利于老师进行德育教育。

从教材基本知识点出发,利用基本史实,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思想进行教育。

如《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就是一种直接的保家爱国行为,教师在讲清该知识点的同时联系鸦片的危害稍作点拨和引导,即可使学生意识到林则徐的作为是爱国行为。

再如“戚继光抗倭”中通过对其抗倭的基本史实加以讲述,结合当时东南沿海一带民众受倭寇骚扰财产严重受损,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的表现,自然得出抗倭与保国的关系。

2、介绍时代和社会背景,并结合相关知识联系思想道德因素进行渗透。

历史教学中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知识面极为广阔。

此时面对大量的背景材料,教师找出其中的关键点,有所侧重地进行德育教育。

如“张骞通西域”教学中,就要强调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使生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同时对张骞为何出使西域要做较为细致的分析,其最初出使是以寻找盟友夹击匈奴为目的,因为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同时伴随着同年卫青、霍去病在军事上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交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可见)。

此后汉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此外通过张骞和班超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的分析和强调,强化学生的爱国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社会,树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

滚滚历史长河中有着帝王将相——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英雄豪杰——岳飞,文天祥;文人墨客,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数不清、道不尽的历史人物。

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则取决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

全面的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其功绩又要看到其过错,功过是非分明。

好的方面加以肯定,错误之处加以批判,从中有所获益。

如评价秦始皇就要看到其统一国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
一度量衡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其焚书坑儒,重税酷刑,劳民伤财,阻碍思想文化发展,暴政亡国的一面。

从而认识到封建专制的残酷性,以及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再如评价文天祥,主要看到其坚贞不屈的铮铮傲骨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树立远大理想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4、通过学习古代突出科技文化成就和杰出文学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的勤奋努力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重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对于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历史部分介绍了很多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文化艺术成就,许多文学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的优秀事迹。

像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农学医药,四大名著,史学重典;蔡伦、祖冲之、张衡、李时珍、沈括,贾思勰;王羲之、“颜柳”,宋四家;司马迁、李、杜、白、三苏、关汉卿??在感受辉煌灿烂文明获得民族自豪感文素养的培养。

的同时更要学习名人大家勤奋认真,科学求实,执着追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篇二:初一历史德育计划
初一历史德育计划
林艳
xx年9月
篇三: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计划宗旨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能忽略起主导作用的品德教育。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学会待人处世,学会正确处理各种 ___,学会做人,也就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在人的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