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11-肾功能不全(2h)

合集下载

肾功能不全 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 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一、概述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积累,从而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尿蛋白、肾脏形态等方面。

二、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它代表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血液中废物的能力。

GFR降低提示肾功能受损。

GFR的测定需要使用核素扫描等技术,但也可以通过公式估算。

常用的估算公式包括MDRD公式和CKD-EPI公式。

三、血肌酐(Scr)升高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它通过肾脏排泄。

当肾功能受损时,血肌酐水平会升高。

因此,血肌酐是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标志之一。

血肌酐值越高,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可能越严重。

四、尿蛋白阳性尿蛋白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当肾脏受损时,尿蛋白会增多并出现阳性。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

定性试验分为阴性和阳性,定量试验则可以测定每24小时尿蛋白的排泄量。

五、肾脏形态改变肾脏形态的改变可以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

例如,肾脏萎缩、肾盂积水等都可能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肾脏形态的评估可以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完成。

六、其他指标其他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等。

这些指标也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变化。

例如,血尿素氮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而血清胱抑素C则可以更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功能不全。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当GFR降低、Scr升高、尿蛋白阳性、肾脏形态改变或其他指标异常时,应考虑存在肾功能不全的可能。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1. 肾功能不全概述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完成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功能的一种疾病。

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病情可能逐渐恶化,最终导致尿毒症。

诊断肾功能不全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执行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2.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2.1 血肌酐浓度血肌酐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际规范,血肌酐浓度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可被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具体标准如下:•血肌酐浓度超过男性:大于或等于1.5 mg/dL,女性:大于或等于1.4 mg/dL。

2.2 尿液指标肾功能不全时,尿液中出现异常指标,如:•尿蛋白定性或定量阳性;•尿比重低于1.010。

2.3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黄金标准。

常用的估算GFR的公式有MDRD和Cockcroft-Gault等。

•根据MDRD公式,男性GFR小于60 mL/min/1.73 m^2,女性小于50 mL/min/1.73 m^2可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男性GFR小于60 mL/min,女性小于50 mL/min可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2.4 肌酸激酶当肌酸激酶(Muscle Creatine Kinase,CK)超过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提示患者同时存在肌肉损伤或肌肉炎症等疾病,并可能影响肌酐的生成和排泄,从而影响肾功能判断。

•肌酸激酶> 250 U/L可能由于肌肉炎症或肌损伤引起,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3. 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的制定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制定需要依靠专业组织和专家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制定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的一般步骤:3.1 组织成立由相关领域权威机构或学会成立专家组织,确定负责制定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的专家委员会,确保专家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

肾功能不全各个分期

肾功能不全各个分期

肾功能不全各个分期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进行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病理状态。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不同,肾功能不全可分为五个分期,分别是G1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G2期(肾功能轻度到中度减退)、G3期(肾功能中度到重度减退)、G4期(肾功能重度减退)和G5期(肾功能衰竭)。

G1期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FR)高于90ml/min/1.73m2,表明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减退。

患者在这个阶段通常没有症状,但有时可能出现轻微的蛋白尿或血尿。

G2期是指GFR在60-89ml/min/1.73m2,说明肾功能轻度到中度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疲劳、易感冒、尿量减少或蛋白尿增多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G3期是指GFR在30-59ml/min/1.73m2,表明肾功能中度到重度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肾性尿崩症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肾脏病原因的检查,控制高血压、贫血等并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

G4期是指GFR在15-29ml/min/1.73m2,表示肾功能重度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贫血、骨质疏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

G5期是指GFR低于15ml/min/1.73m2,称为肾功能衰竭。

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骨质疏松、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肾脏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在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过程中,根据分期的不同,治疗措施也会有所调整。

早期的肾功能不全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来延缓疾病进展;中、晚期肾功能不全则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不同可分为G1-G5五个分期。

每个分期的特点和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早期的肾功能不全主要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来延缓进展,晚期则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

病理生理学丨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丨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丨肾功能不全概念: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会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的原因:肾脏疾病(原发性);肾外疾病(继发性)一、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功能以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衡量,正常约为125ml/min。

肾血流量的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降低、肾小球滤过面积的减少以及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各段肾小管功能不同,所以功能障碍时表现各异。

近曲小管功能障碍--重吸收功能受损—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钠水潴留和肾小管性酸中毒。

另外对酚红、对氨马尿酸、青霉素等排泄减少。

髓袢功能障碍—原尿浓缩条件受损—多尿、低渗或等渗尿。

远曲小管—钠、钾代谢障碍和酸碱平衡失调。

集合管功能障碍—肾性尿崩症。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RAAS参与调节循环血量、血压和水、钠代谢。

某些肾脏疾病可导致RAAS活性增强,形成肾性高血压。

EPO分泌障碍—肾性贫血1,25-二羟维生素D3:促进肠道吸收钙、磷;促进骨骼钙磷代谢。

肾实质损害后,其生成减少,可发生用维生素D治疗无效的低钙血症,并诱发肾性骨营养不良。

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KKPGS):慢性肾衰时,KKPGS活性下降,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因素之一。

甲状旁腺激素和胃泌素—在肾脏灭活。

慢性肾衰时,易发生肾性骨营养不良和消化性溃疡。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分两类:少尿型ARF和非少尿型。

GFR降低是急性肾衰的中心环节。

(一)急性肾衰的分类和原因病因学分类:肾前性(肾灌注不足):见于休克早期;肾小管功能尚正常,肾脏并未发生器质性病变,故又称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性(肾实质损伤):临床上以肾缺血和肾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肾后性(原尿排出障碍):常见于双侧尿路结石、盆腔肿瘤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两种类型。

慢性肾脏病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5期:
1. 慢性肾脏病1期:肾脏已有损害,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大于等于
90ml/(min·²)。

2. 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在60-89ml/(min·²)。

3. 慢性肾脏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在30-59ml/(min·²),此时多数可出现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等症状。

4. 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9ml/(min·²)。

5. 慢性肾脏病5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小于15ml/min,则为肾功能不全5期。

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建议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专业医学书籍。

肾功能不全判定标准

肾功能不全判定标准

肾功能不全判定标准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不能正常地执行排出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功能,临床上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判断肾功能是否受损。

以下是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血清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肌酐是判断肾功能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肌酐值成反比。

血清肌酐超过正常范围,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可以判定为肾功能不全。

参考范围:- 血清肌酐:男性范围为0.6-1.2毫克/分升,女性范围为0.5-1.1毫克/分升。

-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值大致为每分钟90-120毫升。

2. 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另一个指标,它是肝脏代谢产物尿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当肾功能出现异常,血液中的尿素难以被有效排除,导致尿素氮积累。

参考范围:血尿素氮正常值范围为8-20毫克/分升。

3.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方法,包括尿比重、尿酸和尿电解质等指标。

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尿液中可能出现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异常。

参考范围:- 尿比重:正常范围为1.010-1.020。

- 尿蛋白:阴性或者仅微量蛋白。

- 尿红细胞:正常是没有红细胞存在的。

- 尿白细胞:每高倍视野下镜检结果为0-3个。

4. 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公式肾小球滤过率可以通过GFR的估算公式得到,常用的公式包括Cockcroft-Gault公式和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MDRD)方程。

参考范围:- Cockcroft-Gault公式:(140-年龄)×体重(kg)×0.85(女性除以0.815)/血清肌酐。

- MDRD公式:GFR=186×(血清肌酐/88.41)的-1.154×年龄的-0.203×(0.742或女性)。

5. 肾活检肾活检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评估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方法。

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在尿液形成、排泄代谢产物和调节水盐平衡等功能上出现异常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肾功能不全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下面将介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尿量减少,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出现尿量减少的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尿量减少明显。

2. 血肌酐升高,血肌酐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水平常常升高。

3. 尿液异常,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液中常常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成分。

4. 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常常高于正常范围。

2. 尿素氮水平,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素氮水平常常高于正常范围。

3. 尿液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液中常常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成分。

4. 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可以评估肾功能不全的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情况,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 CT/MRI,CT或MRI检查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肾脏的结构,对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有一定帮助。

四、肾活检。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明确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医生可能会进行肾活检,这是诊断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等多种手段,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和病因等信息。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上述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肾功能不全的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肾功能不全评估标准

肾功能不全评估标准

肾功能不全评估标准一、引言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和管理肾功能不全患者,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功能不全评估标准的各个方面,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流程以及结论等。

二、评估指标肾功能不全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和滤过功能,进而评估肾脏的整体功能状态。

1.GFR: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单位为ml/min/1.73m2。

通过检测GFR,可以了解肾脏对毒素的清除能力,从而判断肾功能不全的程度。

2.Scr:血肌酐是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肌肉产生,经肾脏排泄。

血肌酐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状态。

3.BUN: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尿素氮浓度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状态。

三、评估标准根据不同的评估指标,可以将肾功能不全分为不同的等级。

目前常用的评估标准包括:1.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CKD):根据GFR和尿蛋白水平,将肾功能不全分为5期。

其中,1-3期为轻度肾功能不全,4期为中度肾功能不全,5期为重度肾功能不全。

2.终末期肾病(ESRD):当肾功能不全进展到严重阶段,导致GFR降至15ml/min以下时,称为终末期肾病。

此时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四、评估流程肾功能不全的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2.体格检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身高、腰围等指标的测量,以及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等。

3.实验室检查:采集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指标(如GFR、Scr、BUN等)、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4.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超声、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球小动脉管 壁张力↓
肾素分泌

肾血管收缩
小管破裂性损伤
肾毒性损伤

正常
内皮细胞
血流
急性肾衰时

内皮细胞肿胀 血流减少
内皮细胞损伤 血小板聚集
(azotemia )
概念
肾功能衰竭时,由于GFR 降低,尿素、肌 酐、尿酸等含氮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血 中非蛋白氮含量增加,称为氮质血症。
常用指标
血浆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BUN) 血浆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
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 CCr) 尿肌酐浓度×每分钟尿量 CCr= 血肌酐浓度
3. 恢复期
(recovery stage)
(二)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Nonoliguric acute renal failure)
特点
无明显少尿
尿比重低 尿钠含量低
氮质血症
多无高钾血症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tra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肾小管坏死
肾小球损伤 肾实质损害 GFR↓
肾间质疾患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器质性肾衰)
(三)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ost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见于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急性梗阻
二、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一) 治疗原发病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
(二) 对症治疗
(Treatment according to symptoms) 严格控制入液量 处理高钾血症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控制氮质血症 透析疗法
细胞外液大量丢失
出血: 如创伤、外科手术、产后出血等 皮肤丢失: 如烧伤、大量出汗等 胃肠道丢失: 如腹泻、呕吐等 肾脏丢失: 如过度利尿、糖尿病等
多尿期 (diuretic stage) 恢复期 (recovery stage)
1.少尿期
(oliguric stage)
(1)尿的变化
(alteration of urine) 尿量 少尿(<400ml/d)或无尿(<100ml/d)
尿成分 与肾小管损害有关
功能性肾衰 尿比重 尿渗透压 尿钠含量
肾前因素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性因素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后因素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re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灌注急剧↓ GFR↓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功能性肾衰)
(二)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缺血 肾小管阻塞 原尿反流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细胞损伤
(一)肾缺血
(Renal ischemia) 1. 肾灌注压降低
(decrease in renal perfusion pressure)
2. 肾血管收缩
(contraction of renal vessels)
3. 肾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alteration of renal hemorheology)
1. 肾灌注压降低
BP 80~180 mmHg BP<80 mmHg
肾血管舒张或收缩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自身调节
肾血流失去自身调节
RBF & GFR降低
RBF & GFR不变
2. 肾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GFR
肾小管泌H+及 泌NH3能力
NaHCO3重 吸收
分解代谢
酸性产物 排出↓
固定酸 产生
代谢性酸中毒
2.多尿期
(diuretic sta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尿期的标志: 尿量>400 ml/d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肾小管阻塞解除
浓缩功能尚未恢复 渗透性利尿 肾脏代偿性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持续肾缺血 肾中毒
外源性肾中毒: 肾毒性药物、生物毒素、 有机溶媒、重金属 内源性肾中毒: 溶血、横纹肌溶解

休克 创伤 肾中毒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血儿茶酚胺 (CA)↑
皮质肾单位入球 小动脉对CA敏感性高 肾皮质外层血流↓

肾缺血或肾中毒
近曲小管 重吸收Na+ ↓ 远曲小管液 Na+ ↑ 致密斑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II↑ 肾灌注压↓
(3) 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
少尿、无尿 肾排水↓ 分解代谢↑ 内生水↑ 输液过多 血容量↑
水中毒
(4)高钾血症
(hyperkalemia)
尿排钾↓
摄入钾↑
分解代谢↑ ,细胞内钾释放↑
酸中毒使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
(5)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第十二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病理学教研室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
(Concep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
内急剧降低,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 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
一、病因与分类
(Causes and classification) 病因 分类
原尿排出受阻 少尿
(三) 原尿反流
(Reflux of urine)
肾小管坏死 基底膜断裂 原尿反流至 肾间质 间质水肿 压迫肾小管 肾小管阻塞 压迫管周Cap 肾小管血供↓
少尿
尿液 肾小管基底膜剥脱 肾小管细胞受损
坏死细胞及碎片阻塞
肾小管阻塞及原尿反流示意图
(四)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细胞损伤
> 1.020 > 500 mmol/L < 20 mmol/L
器质性肾衰
< 1.015 < 400 mmol/L > 40 mmol/L
尿蛋白 与镜检
补液原则 补液后 反应
正常 迅速扩容 尿量↑ 症状改善
蛋白(+)、RBC(+)、 WBC(+)、管型(+)
严格控制入液量 尿量持续↓ 症状恶化
(2) 氮质血症
(Cell damage in acute renal failure)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损伤 细胞损伤的机制
三、临床表现
(Manifestations) 少尿型
非少尿型
(一)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Oliguric acute renal failure)
少尿期 (oliguric stage)
心输出量减少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紊乱、 心源性休克
血管床容量增加
严重感染、神经源性休克、败血症 休克、过敏性休克

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 阿司匹林 血管收缩药物 α- 肾上腺素制剂
肝肾综合征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
(Causes of acute tubular necrosis)
前列腺素↓
3. 肾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血液黏滞度↑ 白细胞阻塞微血管 微血管痉挛、增厚 血流阻力↑ 肾血流量↓
(二)肾小管阻塞
(Obstruction of renal tubules )
肾缺血、肾中毒 急性肾小管坏死 脱落细胞及碎片
溶血、挤压综合征
药物结晶等 管腔沉积
Hb、Mb
肾小管阻塞 管腔内压升高 GF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