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课设)

合集下载

学校微机应用课教学计划

学校微机应用课教学计划

学校微机应用课教学计划1. 介绍微机应用课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开设微机应用课的教学计划,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

2. 课程设置微机应用课程的设置应包括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基础部分主要涵盖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内容;拓展部分则可以涉及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编程等更高级的应用技能。

3. 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明确设定教学目标。

例如,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网页设计等。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4.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

尤其是针对软件操作和应用技能的教授,应注重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

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购置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和各种软件,并提供网络环境,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6. 课程安排课程安排应合理,不能过于紧凑。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7. 教学评估教学计划中,需要设立合适的教学评估方式。

可以采用作业、考试、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8. 师资培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确保拥有具备微机应用技能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继续培训,提供机会让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应用软件。

9. 联系实际微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应与现实生活、职场需求紧密结合。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实践项目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场景中,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10. 课堂互动教学计划中,应注重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微机应用》课件

《微机应用》课件

B
C
系统升级
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对系统进行升级 和维护。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系统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并在必 要时进行数据恢复。
D
05 微机应用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1 2
企业资源计划(ERP)
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客户关系管理(CRM)
优化客户服务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3
供应链管理(SCM)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 微机的核心部件,负责 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 组成,运算器负责算术 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 器负责协调各个部件的 工作。
CPU的性能指标包括主 频、字长、指令集等, 主频越高,处理速度越 快。
CPU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早期的8位处 理器到现在的64位处理 器,性能不断提升。
协调供应链,确保物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网站
提供在线购物、支付和物流配送服务 。
跨境电商
打破地域限制,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商 品和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购物和支付,方便 快捷。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照明
通过手机或语音助手控制 灯光,实现节能和智能化 。
智能安防
实时监控家庭安全,预防 和应对各类安全事件。
《微机应用》ppt课 件
目录
• 微机应用概述 • 微机硬件基础 • 微机软件基础 • 微机应用开发 • 微机应用案例分析
01 微机应用概述
微机应用定义
微机应用是指将微机(微型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高 效化的技术手段。
微机应用通过将微机技术与具体应用领域相结合,实现对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控制 、监测、数据处理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visual foxpro教程

visual foxpro教程

1.1.1
基本概念____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类、加工、 检索、维护、统计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的数据中抽取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并以此作为行为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在计算机环境下如何合理组织数据、有效管理数 据和高效处理数据
1.3.4
VFP的项目管理器____1.启动项目管理器
项目是文件、数据、文档以及VFP对象的集合,项目可作为文件(.PJX) 保存在磁盘中 项目管理器是创建和管理项目的一个极为便利的工作平台,开发一个应 用系统时,通常都是先从创建项目文件开始,利用‚项目管理器‛来组织和 管理项目中的各类数据和对象 1. 启动项目管理器 通过新建项目文件或打 开已有的项目文件可启动项 目管理器
测验方法
◆ 理论、操作综合测验 ◆ 实验、实验报告、考勤均计成绩 ◇ 平时上机 ◇ 上机考试 20% 30%
◇ 期末理论考试
50%
第 章
1.1 1.2 1.3 1.4 1.5
1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基础知识 Visual FoxPro 6.0的特点、安装和运行 Visual FoxPro 6.0的集成开发环境 Visual FoxPro 6.0系统的配置 Visual FoxPro 6.0的文件类型
1.1.3
关系数据库及其特点____1.关系数据库
由关系模型组成的数据库就是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由包含数据记录的多个数据表组成,用户可在有相关数据 的多个表之间建立相互联系 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被分散到不同的数据表中,以便使每一个表中 的数据只记录一次,从而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减少冗余
1.1.3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9章输入输出和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9章输入输出和接口技术
8 7 Q6Q5Q4Q3Q2 Q1 Q0
CLK & IOW PS
gf e dcba
COM
35
3.2 数据输入三态缓冲器
外设输入的数据和状态信号,通过数据输入三态缓冲 器经数据总线传送给微处理器。 74LS244三态总线驱动器
74LS244可以用作无条 件传送的输入接口电路。
36
3.2 数据输入三态缓冲器
8
1.2 接口控制原理
(2)串行数据传送
串行数据传送是将构成字符的每个二进制数据位, 按一定的顺序逐位进行传送的方式。 串行数据传送主要用于远程终端或经过公共电话 网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远距离数据传送采用串行方式比较经济,但串行 数据传送比并行数据传送控制复杂。
9
1.2 接口控制原理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规定字符数据的传送格式: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1
输入输出和接口技术
1 2 3
接口的基本概念 I/O指令和I/O地址译码 简单的I/O接口
2
输入输出(I/O)是指微型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即通信(communication)。微型计算机与外界的通信, 是通过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的,通常一种I/O设备与微 型机连接,就需要一个连接电路,我们称之为I/O接 口。 接口是用于控制微机系统与外设或外设与系统设 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硬件电路。接口设计涉及 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央处理器如何寻址外部设备, 实现多个设备的识别;二是中央处理器如何与外设连 接,进行数据、状态和控制信号的交换。 3
状态设臵和存储电路主要由一组数据寄存器构成, 中央处理器和外设就是根据状态寄存器的内容进行 协调动作的。 数据存储和缓冲电路也是一组寄存器,用于暂存 中央处理器和外设之间传送的数据,以完成速度匹配 工作。 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系统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组成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CPU、寄存器、运算器等。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运算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性能指标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

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3.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数据读写过程、存储器组织结构等。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微机原理,第九章(2)8253定时器—计数器应用设计

微机原理,第九章(2)8253定时器—计数器应用设计


=0

CS
§ 9.4 8253的总线接口方法
3. 与IBM PC机的连接
CPU接口 D7 外设接口 D7 RD WR A1 A0
=0
~ D0
IOR IOW A2 A1 AEN A15
~ D0
CLK0 GATE0 OUT0
IBM PC机 系统 总线
Intel 8253
CLK1 GATE1 OUT1
译码 电路
A3 A0
CS
CLK2 GATE2 OUT2

=0
xtwang@

8253应用举例
xtwang@
§ 9.4 8253的总线接口方法
EG1. 8088最大系统下,8253的地址范围为340H~343H。输 入时钟频率为2M赫兹,实现输出频率为1Hz的方波。画连接图,写 初始化程序和时常数赋值程序。
~ D0
8086 CPU 最小 方式 系统 总线
CLK0 GATE0 OUT0
M/IO A15
=0
A3 A0
译码 电路
CS
CLK2 GATE2 OUT2
图 8086最小方式系统总线与8253的连接框图 xtwang@

=0

§ 9.4 8253的总线接口方法
2.8086最大工作方式下的8253连接
计数器1: 工作方式2,时常数1012 计数器2: 工作方式1,时常数1000
时常数=1012,工作方式2 输出信号周期:1.102s
产生信号
CLK2 GATE2 CS OUT2
时常数=1000,工作方式1 减1计数,在1000第个周期电平变高,在第1012个周期, 由GATE上升沿触发,电平变低,开始下一轮计数

小学微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微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微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小学微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门针对微机应用的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微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基本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机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熟悉其操作系统。

2. 培养学生的电脑应用技能,包括文本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等。

3. 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编写简单程序。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微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三、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节课,每节课45分钟。

安排如下:1. 课程介绍和微机基础知识(1课时)2. 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2课时)3. 文本处理和字体格式(2课时)4. 表格处理和数据输入(2课时)5. 幻灯片制作和排版技巧(2课时)6. 图片处理和编辑技巧(2课时)7. 电脑基础维护和安全技巧(1课时)8.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2课时)9. 简单的编程基础(2课时)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操作和例子,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 实验法:让学生实践并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电脑应用和程序设计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进行组织和激发学生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 电脑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方便学生操作电脑。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老师讲解内容,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材:选用通俗易懂的教材,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难度的教材。

六、考核与评估1. 采用综合测评法进行考核和评估,包括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考核内容覆盖课程中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

2. 采用评估表和个人表现比较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素质、互动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七、补充说明1. 课程实施中需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盲目操作、上网过程中接触不良信息及电脑病毒等问题。

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机原理及应用

先使用后定义,而EQU定义的标识符在汇编时不登记在
符号表中,因此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DATA指令在程序中常用来定义数据地址。
2020/11/14
18
4.1.3 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分析问题:熟悉和明确要求,建立数学模型。
2.确定算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和指令系统的特点,选择 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计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程序结构的一种图解表示 法,体现了程序设计思想,是把算法转化成程序的准备阶 段。
编写程序。因此,要想很好地掌握和应用单片机,就必须学会和掌
握汇编语言。
2020/11/14
6
4.1.2 汇编语言的语句结构
一、汇编语言的指令类型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包含两类不同性质的指 令。 1.基本指令:即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它们都是机器 能够执行的指令。
2.伪指令:汇编时用于控制汇编的指令。它们都 是机器不能够执行的指令。
10
4.1.3 伪指令
伪指令是非执行指令,只是在对源程序进行汇编的过 程中起某种控制作用。例如,设置目标程序或数据存储区 的起始地址,给程序分配一定的存储单元、定义符号、判 断源程序是否结束等。伪指令汇编后不产生目标代码,它 不影响程序的执行,所以有伪指令之称。常用的伪指令如 下。
2020/11/14
2020/11/14
17
八、DATA
DATA是数据地址赋值指令。它的功能是,将数据 地址或代码地址赋予给所规定的字符名称。其格式如下

字符名称 DATA 表达式
例如, MN DATA 1000H
汇编后,MN的值为1000H。
伪指令DATA与EQU的主要区别在于:用DATA定义
的标识符在汇编时作为标号登记在符号表中,所以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地址译码器完成各个接口芯片的地址选择,可采用
74LS128译码器,也可用逻辑门电路来实现线选译码。在选择各
个端口地址时一定不能与IBM-PC系统中的I/O端口地址冲突。本 例选择的地址范围为290H~2B7H。其中的290H~29lH分配给 DAC0832,2A0H~2A7H分配给ADC0809,2B0H~2B3H分配 给8254。
6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 操作性能要好 • 通用性好,便于扩展 • 可靠性高
1、双机系统 备份机工作方式、主-从工作方式 2、多微机集散控制
• 设计周期短、价格便宜 • 对环境的适应性要好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9.1
微机应用系统概述
• 微机应用的意义 • 微机应用系统的一般类型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2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微机应用系统的一般类型
• 检测控制型 • 数据处理型 • 混合型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A/D采集来的锯齿波图形放置到一个数据缓冲区中,同时画
出该锯齿波的图形点。数据缓冲区满时,将第一个锯齿波数据从 数据缓冲区去掉,同时将对应的图形点抹掉。将数据缓冲区中其 余锯齿波数据顺序前移一个位置,并将其余锯齿波图形点的显示 也顺序前移一个位置,这样可得到一个向前移动的锯齿波图形显 示,使得演示的波形更加直观。
微机应用系统的一般构成
• 应用系统的硬件组成
1、微机 2、常规外围设备 输入、输出、外存储器 3、外部接口设备 通道、数据格式、电平匹配、 负载匹配、同步 4、操作控制台及监视报警设备
• 应用系统的软件构成
1、用户程序 2、常用子程序库 3、操作系统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辅导
9.1 微机应用系统概述 9.2 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9.3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9.4 虚拟仪器技术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1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IOR IOW A 0 A 1
IRQ 3 A 0 A 1 A 2
7
25 ADD -A 24 ADD -B 23 ADD -C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2. 软件设计(以锯齿波信号为例)
D/A数据端送出的锯齿波数据由80H(0 V)开始,每次增1,顺 序递增到0FFH(+5 V),输出1个锯齿波。重复此过程,可以连续 输出多个锯齿波。显示器应初始化成图形方式,再显示锯齿波图 形。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12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控制对象的功 能和过程分析 分配输入/输出口、存储 器容量、选择常规外设 画系统框图 软件设计 输入、输出 口具体分配 系统部件详细设计 汇编、编制源程序 组件老化筛选 布线、安装 生成目的程序 硬件设计 画系统流程图
微机 应用 系统 设计 的基 本步 骤示 意图
编制源程序
系统试运行
调试硬件 错 否
调试与仿真
完否? 完 编制维护手册

硬件错否? 否
完否? 完 固化EPROM
13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9.3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7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多微机集散控制
B BUS
A 1
A 2

A n
第1级
被控、测对象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8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 • • • • • • • • • 系统引入微机的必要性-成本控制 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 选择基本微机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确定整个应用系统的硬件结构-硬件系统设计 确定软件框架及流程-软件系统设计 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系统实现 软、硬件联调-系统调试 实验室模拟运行-离线仿真 现场调试、试运行 验收或鉴定-系统性能评估
3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9.2
• • • • •
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微机应用系统的一般构成 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系统集成 硬件系统集成、软件集成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4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20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3) 8254用通道0对CPU主频进行分频(8086CPU主频为4 MHz,分频后产生ADC0809所需的500 kHz时钟)。
8254通道0的地址为2B0H,8254控制寄存器的地址为2B3H。
到DAC寄存器实现D/A转换。D/A电路用通用双运放LM358实现
电流到电压的转换。D/A输出为双极性,电压输出范围是-5~+5 V,电压输出与数字量的应关系如表9-1所示。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17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2B0H~2B7H
&
3
74LS138 Y 0 Y 1 Y 2 Y 3 Y 4 E1 Y 5 E2 Y 6 E3 Y 7 A B C
15 14 13 12 11 10 9 7 6
290 H

74LS04 3
参 考 电 路
297 H
1
4
&
3
2A0H~2A7H
74LS08
&
8 7 6 5 4 3 2 1 21 22 23 19 20
在显示器上显示。本例以产生锯齿波为例,说明系统分析设计
的全过程。当然,若在软件设计上稍做修改,也可以产生方波、 三角波信号等。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15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1. 硬件设计 设计提示:D/A转换送出的模拟量信号,再用A/D将其取回 并转换成数字量数据。对于D/A和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可参 考D/A和A/D章节部分,这里不做说明。以现 (课设辅导)
应用系统的硬件组成
常规外围设备 输入接口 输出接口 外存储器 微 处 理 机 BUS 外部接口及设备 输入通道 信号变换 电 路 信号变换 电 路 控 制 监 测 对 象
输出通道 监视及报 警设备
操作控制台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系统实现
• 硬件的具体设计
1、硬件规划 2、各模块的逻辑设计 3、电路板设计 4、加工电路板 5、安装、调试 6、硬件各部件联调
• 软件的具体设计
1、划分模块 2、确定各模块的详细要求 3、确定程序设计方法 模块化、自上至下、结构 4、编写代码 5、查错 6、测试
形,必须熟悉和掌握微型计算机显示器的图形编程方法,具体
可用BIOS的INT 10H调用来实现。根据上述分析,依据前面介 绍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分析设计系统的硬件连接。参考电 路如图9.4所示。其中: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16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1) D/A电路采用双缓冲工作方式,用CS片选信号确定输入 寄存器和DAC寄存器的端口地址,进行两次写操作便可以完成 数据传送和转换。第一次CS有效,完成将数据线上的数据锁存 到输入寄存器;第二次有效,完成将输入寄存器中的数据锁存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21
+5 10 k 50PIN D 0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7 6 5 4 16 15 14 13 8 2 18 DAC0832 20 lsbD Vcc 10 DI 1 DI 2 DI 3 DI 4 DI 5 DI 6 msbD 17 Vref WR 1 WR 2 ILE IOUT1 IOUT2 10 11 12 15 k 15 k
表9-1 电压输出与数字量的对应关系
数字量 00H
电压输出 -5 V
80H
FFH
0V
+5 V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18
第9章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设辅导) (2) A/D电路将START端和ALE端相连,从而可同时锁存通 道地址并开始A/D采样转换。其输入控制信号为CS和IOW,故
启动A/D转换只要能发出CS和IOW信号即可。如:
MOV DX,2A0H ;ADC0809的端口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