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22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第⼀单元:⼯具和机械第1课:使⽤⼯具1.⽐⼀⽐,试⼀试,粗柄的螺丝⼑和细柄的螺丝⼑起螺丝钉,哪个要容易?答:粗柄的螺丝⼑能更容易地起出螺丝钉。
2.⼈们为什么要使⽤⼯具?答:有⼀些很费⼒、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了⼯具就可以省⼒、⽅便地完成了。
第2课:杠杆的科学3.⼀个⼤⼈与⼀个⼩孩玩压跷跷板游戏,怎样玩⼩孩才能把⼤⼈压起来?答:⼤⼈离跷跷板的⽀点距离⼩⼀些,⼩孩离跷跷板的⽀点远⼀些,⼩孩就能把⼤⼈压起来。
4.怎样⽤杠杆尺来研究杠杆是否省⼒?应该收集什么数据?怎样收集数据?答:应⾃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个位置挂钩码),当杠杆尺静⽌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在书或活动⼿册上(可⽤斜线或横线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第3课:杠杆类⼯具的研究5.当杠杆的⼒点距⽀点与重点距⽀点的距离相等时,⽤的⼒量与物体重量有什么关系?答:当⼒点距⽀点与重点距⽀点的距离相等时,⽤的⼒量与物体的重量相等。
6.讨论拧螺丝时为什么⽤螺丝⼑⽐较省⼒?答:因为这是杠杆原理,⼒点离⽀点愈远则愈省⼒,愈近就愈费⼒;如果重点、⼒点距离⽀点⼀样远,就不省⼒也不费⼒,螺丝⼑⼒点离⽀点远,所以省⼒。
7.剪⼑是利⽤杠杆原理制成的,你能找出它的三个点吗?答:⽀点在交叉处,重点在剪⼑的⼑刃⼝,⼒点在⼿柄部。
8.你能解释“秤砣虽⼩,能压千⽄”的道理吗?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有什么影响?答:“秤砣虽⼩,能压千⽄”,这是杠杆类⼯具运⽤的⼀个典型现象。
提绳的位置可以影响秤的最⼩秤量和最⼤称量值。
第4课:轮轴的秘密9.你能解答轮轴有什么作⽤?答:轮轴可以传递⼒,可以改变⽤⼒⽅向,并能改变⼒的⼤⼩。
在轮上⽤⼒带动轮轴转动,省⼒;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费⼒。
10.我们周围哪些东西运⽤了轮轴原理制成的?答:⽅向盘、门把⼿、⽔龙头、⾃⾏车车把等是运⽤轮轴原理制成的。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拉窗帘使⽤的是什么滑轮,为什么?答:拉窗帘⽤的是定滑轮。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基础课)

A.横着放
B.立着放
C.斜着放
建筑工地上常用的钢材和铝材
“一”形
“W”形
“口”形
“O”形
“L”形
“T”形
“U”形
“工”形
为什么这些建筑材料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呢?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
第( )小组
年月 日
形状(用图表示)
预测抗弯曲能力 (承受垫圈的个数)
实测抗弯曲能力 (承受垫圈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纸梁高度、纸梁跨度、垫圈重量、 放垫圈的位置、放垫圈的力度等要求保持不变。
“一”形
“L”形
增加了厚度
减少了宽度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T”“U”“L”“工”字或 “口”字等形状 ,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 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 能力。
思考: (1)弯一弯瓦楞纸板,感觉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有多大。 (2)看一看瓦楞纸板共分几层? (3)瓦楞纸板每层的厚薄、软硬、形状如何? (4)瓦楞纸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有什么优点?
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 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 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五层薄纸板平粘 在一起强度大多了。
小复习
一、我会填:
1.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
增加
。
2.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
大大增加
。
3.材料的厚度和宽度, 厚度 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时备课1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课时备课34课时备课56课时备课78课时备课910课时备课1112课时备课1314课时备课1516单元备课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设计(第二单元)戴春生第二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姓名成绩一、观察题(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1、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等部位有拱形的保护。
2、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等。
3、在各个方向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4、建房时横梁都是立放/平放的。
因为这样可以。
5、一张纸,通过、等方法都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6、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个部分收到压力时会产生,如果能抵住拱形的,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7、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三角形和。
8、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606年就用石料造出了跨度达37、02米的拱桥,这就是著名的。
二、选择题:1、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A、更加美观B、节省材料C、更加牢固2、下列形状中最为坚固的形状是()。
A、正方体B、长方体C、球形3、框架结构的塔很牢固,主要是因为()。
A、支撑力大B、实心的C、抗凤能力弱D、上部大下部小4、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
()。
A、B、C、D、5、安全帽承受压力好的性能的是利用()的原理。
A、拱形B、圆顶形C、塔形6、下边三种形状中的()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力最强的。
A、 B、 C、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的打“×”):1、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2、圆顶形和球形是拱形的组合,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3、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更加美观。
()4、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5、拉索桥可以大大增加桥的跨度。
()6、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7、葱管状的叶子,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四、探究题:1、请用箭头和文字的形式解释拱形能承受更大力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形状
━━ ┗━┛ 〰〰 □ 〇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温馨提示:
我形123、 、 、们状先每注的改预张意测纸放发变再垫只现了实圈能: ,测的折时一,抗候次注弯,意 ,曲要实不验轻能能的反轻力公放复平随在折性纸之梁。改中间变。。
实验名称: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需要材料 5张同样大小、厚薄的纸;相同大小 垫圈若干个;科学书4本;直尺一根
教科版六年级(上)
预测一下普通白纸的的抗弯曲能力是多少?
普通纸梁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形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未折叠的纸
同样一张纸,不改变支架间的距离, 不添加任何材料,能增加这张纸的抗弯 曲能力吗?有什么方法 ?
1.预测书本P25的表格中的纸梁预测抗弯曲能力 2.每组请两名同学上来测本组同学折的的纸梁抗弯 曲能力情况
思考:为什么材料要做成这些形状? 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思考与讨论:
做对比实验时应该注意: 1、(变量)什么条件要改变? 2、(不变量)什么条件是不能改变的? 3、 纸的形状怎样折? 4、 用什么作重物?重物怎么放?
注意事项: 1、不变条件:两个“桥墩”间的宽度不变
纸的大小长度不变 放重物的位置不变 2、改变条件:纸的形状改变 3、要收集的实验数据: 各种形状的纸可抵抗弯曲能力的数据
件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增加了厚度
减少了宽度
“一”形
“L”形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 字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 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瓦楞纸的研究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VS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合适的形状以实现最佳的抗弯曲能力。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拱形结构能够 提供很好的抗弯曲能力,同时实现美 观和功能性需求;而在机械设计中, 空心管状结构和工字梁的应用则能够 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03
材料与抗弯曲能力
材料类型与抗弯曲性能
01
02
金属材料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
形状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物体的形状对其抗弯曲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例如,圆形截面
的物体在承受压力时不易弯曲,而矩形截面的物体则更容易弯曲。
02
材料性质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不同材料在相同形状下表现出不同的抗弯曲能力。例如,金属材料通常
比塑料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弯曲能力。
考虑应力集中
考虑温度影响
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温度变化对结构 的影响,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弯 曲变形。
在结构设计中应避免应力集中的出现, 以减少因应力集中导致的结构损坏。
制造工艺与抗弯曲能力
制造精度
制造过程中的高精度控制可以提 高结构的抗弯曲能力,如控制材
料的厚度、保证加工精度等。
热处理工艺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材 料的力学性能,从而提高结构的抗 弯曲能力。
03
形状优化对抗弯曲能力的提升
通过优化物体的形状,可以显著提高其抗弯曲能力。例如,采用空心结
构或加强筋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物体的抗弯曲性能。
对未来的展望
深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01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以及
形状变化对物体整体性能的影响。
开发新型抗弯曲材料
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抵抗弯曲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师要注意的重大问题。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形状、宽度、厚度、长短等因素有关。
5、横梁的放法:【横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
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6、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①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②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③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7、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8、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实验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改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结论(我们的解释):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9、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仔细观察这种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从已经撕开的小角上观察纸板各部分的厚薄、 软硬程度如何?
3、试着对这种纸板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 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一层:
平板的
瓦楞形的 平板的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瓦楞形的 第五层: 平板的
瓦楞纸比一般的纸抗弯曲能力( ) 强 瓦楞纸特点:
B)。
A、增强
B、改变
C、减弱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用同样的材料做电线杆,做成( B )比较好。
A、空心的方形的 B、空心的圆形的 C、实心的圆形的 )。
5、将同一块砖按照下图中三种不同的方式放置,最稳定的是( B A、 B、 C、
6、下列有关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厚度有关
6、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也可以 √
改换材料。( )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选择:
1、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A、 B、
C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 C、
2、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A、 B、
B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弱的。
C、
3、研究发现,改变了纸的形状后,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的发现:
改变材料的 形状 ,可以
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不同的形状 ,抵抗弯曲能力不同
把薄形材料弯 折成 “V”“L”“U”
“T”或“工” 字 增加了厚度 等形状,虽然减 少了材料的宽度, 但却增加了材料 减少了宽度 的厚度,增加厚 度是能大大增强 材料的抗弯曲能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 力的。 是一个好办法!!!
2.2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2.2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
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二、瓦楞纸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
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分组感知纸的特性)2、实验一: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3、小黑板出示问题:(1)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 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四、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宁县民族小学 张兆龙
O
口
工
U
W
L
改变形状,既节省了材料, 又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把纸折成不同的形状,测试它们 的抗弯曲能力。 思考: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实验时,我们应注意:
1. 只能改变纸的形状,不能改变桥墩 的距离和高度,不能 改变纸的厚度 长度和大小。 2. 每张纸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或 合在一起使用。 3. 垫片应尽量放在纸桥中间的位置, 要轻轻地放。 4. 使纸碰到桌面的那个垫片不能记录
B、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物体抗弯曲能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厚度都有关系
A、纸的材质
D、纸的长短,E、单个垫圈的轻重
7、在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 要改变的条件是( B )。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
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 B D E )。 B、纸的厚度 C、纸的宽度
A、纸的材质
D、纸的长短,E、单个垫圈的轻重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验中我们放上第6个垫圈时纸梁接 触到了桌面。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是 多少( B )。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横梁的材料、 横梁的长短、 横梁的宽度、 横梁的厚度。
1、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C
)。
A、只与材料厚度有关B、只与材料宽度有关
C、与材料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2、材料的厚度和宽度,材料( B )地影 响抵抗弯曲的能力。 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
我们发现: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的宽度增加,抗 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的厚度增加,抗 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架空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按上图所示改变纸的形状;在不改 变上面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记 录实验数据。
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
特点:改变了形状, 增加了厚度,大大增 强抗弯曲能力。节省 材料。
瓦楞纸
léng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判断:
1、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这是一种好办法。( √ ) 2、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它抵抗弯曲
的能力。( √ )
3、大小相同的同一种纸,做成不同形状, 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是不同的。( √ )
判断: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火车轨道用的钢轨是一种形状稍微变化
了的“工”字形钢。(√
关没有其他原因。(× )
)
5、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弱与纸的厚度有
6、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
料的厚度也可以改换材料。(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实验题:
为了增强薄形材料抗弯曲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材料做成 哪些形状,请画出来。
W
实验名称:
实验需要材料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5张同样大小、厚薄的纸;相同大小 垫圈若干个;科学书4本;直尺一根
需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垫起纸高度不变;弯曲的标准不变;纸
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
增加横梁的厚度比增加横梁的宽 度能更有效地提高横梁的抗弯曲 能力。
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横梁立着放好,因为立着放增 加了厚度,桥梁抗弯曲能力大大 增强。
6、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 要改变的条件是( C )。在研究纸梁的厚度与
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 C D E )。 B、纸的厚度 C、纸的宽度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用同样的材料做电线杆,做成(
较好。 A、空心的方形的
B )比
B、空心的圆形的
C、实心的圆形的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5、将同一块砖按照下图中三种不同 的方式放置,最稳定的是( A、 B、 C、
B )。
6、下列有关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厚度有关
A、6个垫圈ຫໍສະໝຸດ B、5个垫圈抵抗弯曲
实验题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1、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量不变?
纸的材质 、 纸的宽度 、 纸的长短 、 单个垫圈的轻重、 放垫圈的位置、 弯曲程度
不同条件: 纸梁厚度不一样。
实验题 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1、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量不变?
纸的材质 、 纸的厚度 、 纸的长短 、单个垫圈的轻重、 放垫圈的位置、弯曲程度
√
)
选择: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C )是增强抗弯 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
A、
B、
C、
选择: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2、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B
)是增强
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弱的。 A、 B、 C、
选择: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研究发现,改变了纸的形状后,纸的 抗弯曲能力( B)。 A、增强 B、改变 C、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