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让多点执业难落地

合集下载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困境分析和对策建议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困境分析和对策建议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困境分析和对策建议范素芳;刘兴【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医师多点执业的意义,分析了医师多点执业的困境,并借鉴国外医师多点执业经验,提出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onference ,The Decisions on Several Signifi-cant Problems Taken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was passed ,“the permission of permitting physicians Multi-sited license”was put forward and this aroused people’s high attent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analyzes its meaning and dilemmas ,and comes up with th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foreign physicians’ experiences w hich may provide con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458-460)【关键词】多点执业;困境分析;对策建议【作者】范素芳;刘兴【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6.3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多点执业的操作作了进一步部署。

医师多点执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医师多点执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中 图分类 号 : R1 9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7 7 7 8 ( 2 0 1 4) 1 2 — 0 0 1 1 — 0 3
医师多点执业是深化医改的重要 内容 ,有利于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流通 、 合理利用 , 促进社会多元办 医 和提 升 基层 服 务 能力 ; 方 便 群 众就 医 , 让 患者 就 近
有利于缓解看病难 、 看病贵 ; 有利于促进医生合理流 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身价值 , 提高 医生合理收入水 平, 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 , 医师多点执业主 要有政府指令任务 、 医疗合作及主动受聘三种形式。 背景 与 现状

国2 3 0 万余名注册医生的 1 . 7 %。 总体来看 , 多点执业 的医师数量不多 , 退休 医师 比例较高 ; 主要来 源于公 立医院 , 去 向以民营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为主 ; 在执 业形 式上 以对 口支援 等政府 指令任 务为 主 ,约 占 5 5 %。可 见 , 多点执 业 总体进 展 缓慢 。 二、 实施难的原 因 ( 一) 现行的卫生人事制度是根本制约 因素
类[ J ] . 浙江 经济 , 2 0 1 3 , 8 : 3 2 — 3 年 鉴 2 0 0 8 ,
2 0 0 9 , 2 0 1 0 , 2 0 1 1 , 2 0 1 2 [ M] .
[ 2 】 魏际刚. 健康产业 的战略意义[ J ] . 新经济研究,
p p l c t n s b f r t h n b / mc k n z g s p r j e t / r f d / r f d v 2 e h 7 - e n g . h t m l , 2 0 1 3 —
1 2 -2 0.

多点执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多点执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多点执业制度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旨在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有序规范开展。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多点执业制度在县一级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截止目前我县已正式进行多点执业备案的医师不超过20人,其中大部分为私营医院在职医生,且多为临床、口腔等方向,公立医院医师占比较少,中医师占比更少。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工作性质影响多点执业的意愿。

本来医生上班时间就比较紧张,注册多点执业在上班时间不好调配,容易影响执业时长,也无法有效跟踪问效,影响行医质量。

例如,县人民医院中医师刘某表示:一个是本来工作就忙,就算多点执业可以增加部分收入,但是在行医质量上很难保证。

加上谁都不敢开这个口,说了说不定院长会觉得我的工作任务还不够重呢。

作为中医师,处于县级二甲医院平台,努力写标书、发论文,争取晋升专家、教授,这条路发展对我们来讲可能也是更加有益的。

2、医院不明朗态度导致存在观望心理。

基层对国家政策还是积极支持响应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担心人才流失,或者人才下沉后影响到县级医院的经营状况等原因,在实际推广上往往态度不明朗,没有积极主动推广。

加之我省管理办法规定,医生受聘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方可在相关卫生部门报备,并在《医师执业证书》中增加执业地点。

县中医院年轻医师张某表示,第一次听说有这项政策时还是很激动,可是在咨询过周边同事后,发现没有一个同事申请,自己也就没有申请,最后就都不了了之。

3、多点执业有风险医师群体趋向稳定。

一方面基层医疗设备和条件相对较差,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下,万一出现医疗事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在原单位的工作,多数人就更不敢冒险,“走穴”反而更受欢迎。

另一方面,中医与西医相比,本就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加之公立医院医师属于正式编制,为避免因多点执业影响职业晋升、科研立项、绩效评估等,多数公立医院执业医师表示更倾向于目前相对稳定的生活和工作。

多点执业及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

多点执业及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

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问题:1、县级医疗机构人员短缺。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县级医疗机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或五年以上住院医师都应参加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就我院目前现状来说,够参加多点执业的医师都是医院中坚力量,这些医师全在医院重点工作岗位,是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的保障,医院每派出一名医师都会影响到科室的正常排班,影响到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2、医生的劳务费用无法得到保障。

医院虽然给每位医师争取到了下乡补助,但仅靠四十元一天的补助不够支付交通费和伙食费等。

3、上级医院对每位多点执业医师的时间不能确定,致使我院不能出台相应的预约信息,无法开展正常的多点执业工作。

4、上级医院重点科室专家预约不来。

一些冷门专业人员来我院由于设备限制,不能开展正常业务。

专家的交通费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无法进行财务支出。

分级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

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按照国家规定,“床位在300张以上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为1:1.5”,大部分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015年,以我院为例,县医院床位300床,应配备450人,但在岗职工仅324人(其中临时人员126人),缺110人。

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技术职称偏低,本科以上仅占19%,大专及以下占81%,高级职称仅占9.3%,中级职称仅占35%,整个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因此稍重患者(家属)即要求转省市大医院治疗。

4月起医师多点执业会迎来什么局面

4月起医师多点执业会迎来什么局面

4月起医师多点执业会迎来什么局面2017年4月起医师多点执业会迎来什么局面导语:2017年4月1日起,我国医师注册制度将迎来重大变革,医师多点执业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起,山东就启动了多点执业试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的吧。

自2011年起,山东就启动了多点执业试点,但多年来全省仅有几百名医生申请,医师多点执业遭遇“叫好不叫座”。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好政策还需要好的细则配套出台,才能让医生有精力、有胆量走出去。

申请多点执业的多是离退休医生医师多点执业是指,中级职称以上的执业医师可在不超过三家医疗机构注册专业领域多点执业。

它打破了原本医师只能在唯一一个注册单位执业的壁垒。

按理说,多点执业后医生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更多病患服务,同时又可增加收入;基层医院也可由此引进人才,加强基层医疗实力。

本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记者采访发现,现实中却没想象得那么美好。

记者分别采访了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和山大二院等优势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几家大医院,发现这些医院很少有医生主动申请多点执业。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我省启动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以来,目前仅有几百名医生申请多点执业,其中大部分是离退休医生,或在同一医疗集团内不同单位执业,或是因公到所在医院的基层合作医院帮扶执业。

以个人名义申请多点执业且进行备案的公立医院医生很少。

怕得罪医院,医生只敢私下“走穴”与名正言顺地申请多点执业形成对比的是,很多医生热衷于在节假日等空余时间私下到基层医院“走穴”。

一家三甲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私下“走穴”一是为了捞外快,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觉得,医院把我们从年轻医生培养成现在的专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会情愿我们再去为其他医院服务。

所以我们都不愿先出头,去向‘老东家’申请走穴。

得罪了医院,没啥好处。

除非我们可以通过到基层‘走穴’,把基层疑难杂症的患者引流到医院来。

”很多在职医生表示,即使医院愿意,自己也无时间精力去别的.医院坐诊。

江西医师多点执业整改措施

江西医师多点执业整改措施

02
江西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分析
执业环境分析
1 2 3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江西省内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医院集中于 大城市,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当 地居民的医疗需求。
医师工作压力大
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医师在大医院的工作压 力大,工作负荷重,难以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
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政策层面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但实际操作 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限制,如繁琐的审批程序、 难以协调的医院间利益关系等。
执业质量分析
医疗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多点执业医师的水平和经验不同,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部分医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 大或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监管难度大
多点执业模式下,监管部门难以对医师的执业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容易产生医疗纠 纷和风险。
缺乏规范培训
部分多点执业医师缺乏规范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在医疗服务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诊断 不准确等问题。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
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 整改工作的落实。
强化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官方网站、媒体报道、讲座等,加强对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
组织专题会议、研讨会等,与医师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 和建议,增强医师对整改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重点任务
清理医师多点执业资格 条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清理江 西地区医师多点执业的资格条件,明确执业 范围、注册要求和审批程序等。
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活动
建立健全医师多点执业活动的监管制度,规 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确保执业质量和安全 。

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意义及政策建议

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意义及政策建议

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意义及政策建议作者:吴菡婷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2期吴菡婷摘要本文讨论了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存在意义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从资源形成和优化配置角度阐述医师多点执业的必要性,从社会需求角度提出医师多点执业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多点执业存在意义政策建议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额度执业医师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越来越多的医生出现私下“走穴”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对医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此,原卫生部在2009年9月发布《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医师多点执业进行规范,并且在广东等地首次开设试点。

2011年,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初步获得成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人才充分有序流动的机制。

同时,我国学者通过对试点医师进行研究,应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数据,通过对试点医师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同时增加转换成本和组织环境,研究其对医师实际行为的影响,得出医师多点执业的影响因素等理论模型。

[1]一、医师多点执业的意义(一)解决“看病难”问题我国一直存在“看病难”问题,大城市大中型公立医院难以满足周边居民的看病问题,专家号“一号难求”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国居民很久,甚至在流感高发期,普通医师也成为供不应求的医疗资源。

同时,对于城郊、农村的患者,他们需要长途跋涉来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甚至可能由于排队看病的人较多而无法就诊。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存在不均匀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7》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5人,而西部地区是2.17人,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12倍。

多点执业,为何医院屡屡反对

多点执业,为何医院屡屡反对

多点执业,为何医院屡屡反对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7年第05期不久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关于对胡某主任的免职处理决定,再一次使业界对医生多点执业成为热议的话题。

自从卫生部门推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以来,始终存在着支持与反对两个阵营。

支持者当然是开展多点执业的医务人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民营医疗机构。

对前者而言,他们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实惠;对卫生行政部门而言,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总是希望得到人们的前呼后拥,更何况,对于政府来说,医生在哪里看病无所谓,最终都是在为患者治病;对于后者而言,民营医疗机构近年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地涌现,他们的医疗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也无法短时间内培养出适合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最好的、最有效的、最经济的办法就是让已经成熟的专家来自己的机构开展多点执业。

反对者自然而然就是公立医院的领导。

今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是一个例子。

它并是第一家反对的医院,前些年北京某知名大医院的两位眼科主任也曾经得到过同样的处理,往后也一定有其他医院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论坛会,面对省卫计委的领导,公立医院的院长们最无法理解、接受的便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

人们一定会疑问,公立医院的领导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反对医生多点执业!医生多点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之时,为什么他们会与各級的“主任”大佬们叫板?政府一直在强调公立医院要实现公益性,让医生多治病救人就是实现最大的公益性之一。

这样说来,是否公立医院的领导都特别傻?管住这些医生,又不是为了领导自己,不也是为了病人吗?干吗偏要去违反政策?其实,对于公立医院的领导们来说,他们是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在工作的落实过程中碰到了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很可能是政策制订者们在闭门造车时、在按国外的规则照猫画虎时没有考虑到的甚至是疏忽了的。

首先,医生开展多点执业,不需要其执业医疗机构同意,而且允许在正常工作日里腾出一天时间开展多点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轨制”让多点执业难落地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了医生超负荷工作、病患不满意、医患矛盾加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我国深圳、北京、浙江等地都相继出台了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而且对医生职称和执业地点的限制进一步放宽。

但是,多点执业的推进一直不顺,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梗?
各地的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医生们关注的多,而报名的较少。

据各地医生多点执业报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点执业的落地还不乐观。

而作为最早试点多点执业的城市之一,深圳的多点执业也是如此。

就此问题,医界专家表示了各自的看法。

北大医院的曾晖认为:大医院本身已经人满为患,特别是许多医生“单位人”的想法根深蒂固。

此外,多点执业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深圳市中医院的李惠林表示:多点执业带来利益不正当输送,比如,有病人反映,中医院的医生竟然要求其去某中医馆看病;而多点执业的医生的培训、晋升等都在单位,如此一来权利义务就不匹配了。

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是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双轨制”问题。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被政府包办,占据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医保、科研经费、职称评定、福利等等。

公立医院的优势让医生习惯于“单位人”生活;而民营医院在医保资格、引进大型设备等方面,都受到严格的行政审批。

更重要的是,民营医院往往被隔绝于主流的医疗科研、职称评定体系之外。

一旦医生跳槽到民营医院,就很难拿到科研课题,拿不到课题,就不能发论文,也就不能晋升职称。

所以,很多正值当年的好医生,不愿意“裸跳”到民营医院,还是希望套着游泳圈下海,既保留其公立医院的位子,又能去民营医院多点执业。

多点执业如果不能平衡多个执业单位的权责利,就很可能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乃至挖墙脚的问题。

由此可见,是“双轨制”阻碍了多点执业的落地。

不解决体制问题,不解决“单位”人的身份问题,医生的自由就难以真正实现。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