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节意大利德国的先后统一ppt课件

第二节意大利德国的先后统一ppt课件
由普鲁士在其中起领导作用。
a) 经济实力最雄厚:初步实现工业化 b) 政治上开明专制,赢得人心 c) 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
政治上的分裂严重阻碍着德意志经济的发 展。 1833年 3月,以普鲁士为首的18个邦国 在德意志3/4的土地上成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 到1852年,除了奥地利外,其他各邦都相继 加入了关税同盟。关税同盟的建立为全德政 治统一创造了经济条件。关税同盟各邦国把 统一德意志的希望越来越多地寄托在普鲁士 身上。
(1)丹麦战争
石勒苏益格一何尔斯泰因问题——石勒苏益格 一何尔斯泰因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组成部分, 但两公国一直在丹麦的控制之下,该地以日尔 曼人居多。1815年,维也纳会议不顾民族愿望 ,确认两公国划归丹麦管辖,同时规定何尔斯 泰因为德意志邦联成员。德意志人拒不接受这 个事实。
1852年《伦敦议定书》
1866年4月,意普两 国签订同盟条约。规定 :意大利承诺在普奥开 战后参加对奥作战,双 方保证不单独与奥媾和 ,战后意大利应得到威 尼斯,普鲁士给意大利 1.2亿法郎的援助。
普奥战争
1866年6月,奥地利宣布将两公国问题提交邦 联议会处理。俾斯麦立即宣布奥地利破坏了《加 斯泰因公约》,命令普军开进何尔斯泰因。
1859年出任驻俄公使,1861年出任驻法公使, 1862年9月任普鲁士首相,后兼外相。
铁血政策——“普鲁士必须积蓄自己的力量并 将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待有利时机。”“当 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 能解决的…于德意志邦联之外 (2)吞并北德意志各邦以扩大普鲁士版图 (3)统一奥地利之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国,形成联邦,
(2)普奥战争
比亚里茨会晤——1865年10月,俾斯麦亲赴法国 海滨胜地比亚利茨,拜会在此休养的拿破仑三世 。卑斯麦暗示法国可得到比利时,而拿破仑三世 暗示普鲁士要发动对奥战争,法国必须得到补偿

讲课-----德国PPT课件

讲课-----德国PPT课件

三、气候特点
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 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 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 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 的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 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 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 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 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 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 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
航空运输 德国航空业十分发达。成立于1955年的汉莎 航空公司是德国最大的航空企业,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 公司之一。其总部所在的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机场既是德 国最大的机场,也是欧洲的空运枢纽,排名世界十大机场 之列。
船运业 德国历来重视发展内河航运,其天然河道基本 上是南北走向。为了沟通东西部的天然河道,德国共开挖 了总长度达1800公里的多条运河,从而在全国形成了四通 八达的总长约7300公里的内河水运网。目前德国的内河年 货运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4,最重要的 水路是承担了大约2/3内河航运货运的莱茵河。
十、风俗礼仪
一、社交礼仪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德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德国的地貌, 从北向南大致可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地和南部高地三大地理 区域。 南部高地包括阿尔卑斯山麓及其前沿地带。阿尔卑斯山为中欧 的名山,山北缘在德国境内,山顶的积雪。 繁忙的飞行可见周围 银装素裹的群峰,错落起伏的山巅,蜿蜒曲折的深谷山涧,并有 瓦尔茨湖、台格尔湖、柯尼斯河等大小高山湖泊作为衬托。 中部山地地形复杂多样,由许多山脉组成,包括山地、高原、 火山遗迹、沟壑和盆地等。其中黑林山地区植被良好、气候宜人, 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河流22条,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区之一。 北区在峡谷北侧,至今仍保存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狍类、野兔、 狐狸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黑林山南区的风景最为优美。北德国 北部,北海,波罗的海的低地,海,南部延伸进入中部山地,主 要为冰川地貌,以开阔平原为主。波罗的海沿岸既有平坦的沙滩, 也有陡峭嶙峋的岩石。

关于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历史资料课件

关于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历史资料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帝国·领主 第三帝国 领主
元首——阿道夫 希特勒(1889-1945) 阿道夫·希特勒 元首 阿道夫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 希特勒,奥地 希特勒 利裔德国政治人物, 利裔德国政治人物, 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 年成为纳粹党党 魁,1933年被任命为 年被任命为 德国总理; 德国总理;1934年成 年成 为德国元首。 为德国元首。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 世界大战期间,他兼 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 统帅。 统帅。他被公认为是 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 1932年夏,德国进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大 党。933年1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年 初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德国走 上了对内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
政治上:国会纵火案
军事(经济)上:扩军备战
•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 • 19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独特的身世
• 1889年4月20日晚上6点半,在流经奥地利和 德国巴伐利亚边境的莱茵河河畔奥方的布劳 瑙小镇的一 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栈里,一个名 叫克拉拉的年轻妇女生下了一个男婴。由于 克拉拉前面生的三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 以她对这个儿子就特别疼爱。这个男孩就是 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是布 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是布 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是一个42岁的农 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 妇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亲是阿 阿道夫的母亲是阿 道夫父亲的侄女。阿洛伊斯结婚时,已经48 道夫父亲的侄女 岁,新娘刚25岁,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 此前他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 次婚姻的第四个孩子。也可能是这种在世人 四 这种在世人 看来极为奇特的身世来历和血缘关系,造就 看来极为奇特的身世来历和血缘关系 造就 了希特勒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了希特勒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8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8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课件

其他舰只 (10艘)
犹它号靶船沉没、另有3艘巡洋舰、 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他船只被炸伤
飞机损失
311架
人员损失 (4400人)
美军官兵约2400人死亡,其中约1000人 死在亚利桑那号上,近2000人受伤。
日本共有约60艘船只参与珍珠港行动;损失:飞机29架,6艘袖珍潜艇,死 伤人数不过百名。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联系美国的地理位置,分析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 国为什么奉行孤立主义。
①美国本土远离战争中心,不愿卷入欧洲和国际纠纷,从而避免社会动 荡,同时又可以维护美国在欧洲各国的投资利益。
②受经济危机打击,此时美国将重心放在了国内经济的复兴和就业问题上。
③美国要遏制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压制英、 法的扩展。
腊希


苏德战争初期形势图
德国进攻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法西斯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萨
计划”。希特勒于1940年12月发布。 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的方式,从
数个方向实施迅猛突击,消灭西部前苏军主力,尔后向前苏联腹 地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等地,迅速击败前 苏联,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德国进攻苏联
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教学课件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主要内容: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
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
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
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七年级历史德国》课件

《七年级历史德国》课件

纳粹党的兴起
纳粹党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大 量追随者
希特勒的崛起
阿道夫·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实施了激进的 政治和种族主义政策见者和犹太人等进 行了大规模的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德国的战争计划
德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战争计划,试图征服欧洲
2 德国的武器装备
德国在未来的展望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德国在科技创新、环境保 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将继续发展
《七年级历史德国》PPT 课件
PPT大纲:七年级历史德国
介绍德国
德国的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十个国家相邻,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德国的历史
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 文化宝藏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德国参战的原因
2
德国参战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领土
争夺、贸易利益和政治冲突等
3
德国参战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是唯一 的君主制强国,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
德国的现代化
德国的经济发展
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和高效的经济体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拥有着优质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无数的科学家和学者
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德国在欧洲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德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德国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正面的 贡献还是阴暗的历史,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德国以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
3 德国战败的原因
德国战败的原因包括资源短缺、外交压力和军事失败等多重因素
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1
波恩政府时期
2
西德成立了波恩政府,成为盟国阵营

德国ppt课件

德国ppt课件
地位。
德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 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 主要进口商品包括能源、原材料
和消费品等。
德国政府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和合 作,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
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
创新与科技
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拥有众多世界知名
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
德国政府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了 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企业、 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科技创新活
慕尼黑啤酒节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啤酒节之一,慕尼黑的啤酒节吸引了 数百万游客,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德国啤酒和美 食。
汉堡港口
作为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汉堡的港口是德国最具代 表性的景观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现代化的港口设 施和美丽的海景。
美食与购物
德国香肠
德国啤酒
作为德国最有名的食品之一,德国香肠是 每个游客必尝的美食,可以在餐馆或市场 上购买到各种口味的香肠。
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 北德平原,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 尔卑斯山区。
历史背景
中世纪早期
德国处于分裂状态,各公国和 城市相互独立。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10世纪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成 为欧洲中世纪的重要政治和经 济力量。
普法战争与第二帝国
19世纪普鲁士崛起,通过普法 战争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帝 国(第二帝国)。
一战与二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 一。
政治体制
01
政体
议会民主制。
02
03
04
宪法
现行宪法是1949年5月23日 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
本法》。
议会
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联邦参

《德语国家国情》课件

《德语国家国情》课件
学前教育
奥地利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自我意识,通 过游戏、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认 知和社交能力。
初等教育
奥地利的初等教育阶段为4年,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语 言和数学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和社会意识。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三个阶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校和专业。
04 德语国家的经济
德国经济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以工业制 造业为主导产业,拥有世界著名的企 业和品牌。
VS
德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其工业制造业是经济的支柱,汽车 、机械、化工、电子等产业尤为发达 。德国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 牌,如宝马、奔驰、奥迪、西门子等 。德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创新和高科技 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结词
瑞士经济高度发达,以金融、机械制造、化工、钟 表制造等产业为主导。
详细描述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瑞士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旅游业也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 一。瑞士金融业发达,许多国际金融机构总部设在瑞士,如国 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瑞士还是世界著名的钟表制造 中心,钟表业是瑞士的传统产业之一,以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 设计著称于世。
学前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 游戏、手工、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认 知和社交能力。
初等教育
德国的初等教育阶段为4年,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语 言和数学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和社会意识。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三个阶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校和专 业。

《德国历史学派》PPT课件

《德国历史学派》PPT课件
▪ 他认为创造财富的力远比财富本身更加重要。 ▪ 他认为创造财富的诸生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模的
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经济整 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的场合,才能使一 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 发展状态”。
编辑ppt
11
(5)发展阶段理论
▪ 李斯特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工 业,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 史过程。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 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 经济发展的阶段为:
编辑ppt
9
(3)对斯密的批判
▪ 李斯特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 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 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 他指责斯密只强调体力劳动而不承认精神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 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编辑ppt
13
2、罗雪尔
W. 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ter (1817~1894)德国 历史学派创始人
编辑ppt
14
(1)生平和著作
出生于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在格丁根大学和柏林大学专 攻历史学和政治学。1840年任格丁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学讲 师。 ▪ 1843年出版了被称为“历史学派宣言”的代表作《历史方法 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该年他升任副教授,1844年任教 授。 ▪ 1848年他应莱比锡大学之聘担任政治经济学讲座,在这里任 教达46年。
▪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1834年 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 1837年迁居巴黎。应法国伦理学和政治学院的征文,写了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The second empire
❖ 1871 Wilhelm I 威廉一世 ❖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卓越的政治家excellent politician ❖ “铁血政策”(Blut und Eisen) Three wars ❖ “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 ---1871年 德意志首次在历史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德国历史
The history of German
Die Geschichte von Deutschland
1.From the Germanen to the Frankish Empire(to 1000AC)
❖ 1. 日耳曼部落 Germanic tribes
❖ 古代日耳曼人(Germanen) ❖ 德意志民族是古代日尔曼族中的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
❖ “黄金诏书” (1356) ---中央皇权已名存实亡,皇帝已无实权,德意志
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the “Holy Roman Empire” lost its royal power. Germany began to feudal rule in this land of Germany and split up a few hundred or a small country Political groups. ❖ 神权>皇权
❖ 东法兰克王国——德国的雏形 ❖ 中法兰克王国——意大利国的雏形 ❖ 西法兰克王国——法国的雏形
查 理 大 帝
Charles the Great
2.The First Empire
The nation of Germany Holy Roman Empire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奥托一世 (Otto 1.:936—973) “神圣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不是温情脉脉的民主政 治,而是只有铁与血才能 救德国!”
National flag and emblem
Hale Waihona Puke 威廉一世加冕3.The third Reich--Nazi
Won the grand for the Germany’s ploughs with our swords. --by Hitler 《My struggle》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赢得土地。 --by 希特勒 《我的奋斗》
Thanks
Another reason i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ondition in Germany at that tim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re were lots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Germany, and their viewpoints were much different. Maybe this kind chaos in the society bored the people. People’s thirst for order or the end of chaos defeated the will of their personal freedom. They wanted to be a part of the nation. Hitler said that one race, one nation, one Führer, one voice, and this satisfied the need well of most people in Germany. I don’t mean to spread the thoughts of Nazi, just to show you something tha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1th century, the heyday of Germany is in a period of royal power. 11世纪的前半段,德国的王权处于极盛时期。
奥 托 一 世
Otto I
2、the fall of the royal power 德意志皇权的衰落
❖ the Germanic tribes living in isolation from each other’s state of Saxony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Frankfurt, Bavaria, Thuringia, Hesse, Friis, and other more stable tribes.
主教的任命权在 教皇;皇帝也是上 帝的子民,因而也 是教皇的下属。
十 字 军 战 士
拿破仑•波拿巴
Germany, where are you? I can not find that place! —by Friedrich von Schiller
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 地方! -- 弗里德里希 冯 席勒
Why did Nazi succeed to won the suggest of Germans?
I think that it has two reasons. One is Hitler’s personal charisma. Hitler was good at making a speech and his words were very demagogic.
❖ Germany is the national ancient Germanic tribes tribe in some form of integration over a long period. BC, they were called the Germanen.
❖ 从300AC起,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法兰克、萨 克森、勃良弟)
❖ 400AC,日耳曼人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南部的西罗马帝国,
2. 法兰克帝国Frankish Empire (486—911) 欧洲新的文明中心在罗马帝国的遗迹上建立起来
❖ 帝国的分裂division:2 treaties “凡尔登条约” (Vertrag von Verdun) “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