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合集下载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记者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4.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C.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D.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5.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这一 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国力强大 C )
加强与亚非国家 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 外交政策是( A )
A.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建立外交关系 C.友好结盟 D.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 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 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1972.9.29 中日北京《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赠送日本田中首相一套《楚辞集注》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1895年4月17日(光绪21年3月23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 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桌对面右起: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 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
1955年4月 亚非29国在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5年4月18~24日,29国和地区,304 名代表在万隆举行会议。美希在亚洲继续推 行霸权政策,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不同挑拨离间。
毛泽东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
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 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北 京会谈。在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 表团的谈话中,提出处理中印关系的五项基本 原则。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毛泽东和斯大林
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外交成就
周恩来
国务院总理、 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亚洲第一个让联合国在其逝世时为他降半旗致衰的领导人
猜猜他是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遇难。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① 1953年7月,中国取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第一年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苏联的对华态度:认可和帮助)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美帝国主义态度:敌视)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美国 第七舰队开进 台湾海峡,阻 止解放军攻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1.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 交态度;
2.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 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掌握“求同存异”方针。 4.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 • 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
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 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4.“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
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B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 出席万隆会议时 C.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 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不平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正式形成
影响
材对中料国一::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的的提提出出,,是是我新国中独国立外自交主政和策平外从交突政出策强的调完意整识体形现态,的标“志一着边新
倒中国”外,交转政向策较的多成地熟考,虑为国开家创利我益国而外开交始新走局向面务奠实定的了一基个础,相成当为重我要国的处标理志国。际关系的基本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义阵营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 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 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形成
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
1953年 首次提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 正式确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思考:中国跟亚非国家有过什么相同遭遇?要面 临哪些共同问题?
“同” “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16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自主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对外关系,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辉煌表现。

本文将对该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在教学前,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并梳理出了思路和要点。

同时,也查找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在教学实施前,我还进行了课堂板书的设计和重点知识的整理,以便于课堂讲解和学生复习。

二、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介绍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和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然后,我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最后,我对学生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和补充说明,确保了课堂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如问答、分组讨论、个人观点表达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同时,我还设立了课堂互动环节的评分机制,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参与,积极发言,力求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中,我通过复习、总结和思考等方式,加强了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我还设置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和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领会和理解。

五、课堂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策略、课堂组织和与学生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课堂授课中,我可能存在一些口吃,需要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有时候未能及时发现学生们的思考和疑惑,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多维度彰显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会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多维度彰显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 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 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 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让我想想,编写历史剧本“万隆会议”: ①除周恩来外,最少还应该设计几个角色?
②他们分别对中国持什么态度,友好?敌对?

2001年10月 21日,江泽民主 席在上海科技馆 迎接美国总统布 什。亚太经合组 织会议 (APEC) 在上海召开。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的 基本准则
为我国 赢得良 好的外 部环境
万隆会议 周恩来
开创了我国 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 因?

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


正确的的外交政策; 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等。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2.“同”指的是什么?“异”指的是什么? 3.亚非会议的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万隆精神”?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预习提纲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内容,意义)。 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万隆会议(时间,过程,会议性质,主题 及精神)。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
胡锦涛在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上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汶实验中学 丼绪和
材料一:
毛泽东:”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 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 交关系。
“他卓有成效地 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国家,自己却没 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 济殚精竭虑,不知经 手过多少钱财,却没 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 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 答复。 ——吴努
③每个角色的台词嘛,小菜一碟┅┅ ④我应该还能比别人多点“创新”!比如┅┅
2.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 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材料二: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 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 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 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49年12月,毛泽东 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 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 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 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 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 “同志+堂兄”的关 系
(1)材料中的“本政府”指哪个政府? 当时美国承认的是哪个政府? (2)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刚建立时, 奉行什 么样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请思考:图上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 的形势?
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 去改变这种状况呢?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 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 鲁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有哪些? 1.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外交原则。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 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 道理?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 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 重的内涵。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 外立 交自 政主 策和 平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新中国外交有关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